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中国画在义务阶段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画教学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美术教学;中国画;问题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很多中小学的国画课达不到教学效果,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大纲里对中国画的教学安排主要进行临摹。临摹是学习传统绘画技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新环境下,长期以来一味要求学生临摹,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如此就达不到教学目的。现在的美术教学中,大多是水彩笔、油画棒、铅笔等,真正使用毛笔作画的不多。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教学目标不明确。2011版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造型表现领域的总目标是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而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还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课程惟一追求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校对国画教学的改革不够。首先,学校美术教学中弘扬传统的观念比较薄弱。一般学校的中国画教学,错误的参照和移植西方美术教育的方法,注重技能训练的教育,不是以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为基础,或同步地予以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对中国画中与文学有关的气息及书法有关的笔墨法度方面问题茫然不知。其次,当前的美术教师系统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美术理论、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师范院校在美术教育的理论课程上不够重视,造成美术教育理论比较薄弱,难以指导教学实践;一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性,但因自己欠缺必要的中国画知识与技能,无法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放任学生自由发挥,随意挥洒,没有教师做出正确的指导,学生无法领略水墨的趣味性,达不到中国画教学的目的。
(3)中国画的教学资源匮乏。目前我国的专业的美术教师的数量不在少数,但是真正专业教授中国画的教师数量却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美术教育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专业的知识教育,由此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目前中国画的教学资源不足除了教师资源有限,还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错误理解。许多小学学校将中国画的教学资源归为了传统的文房四宝,但其实这些并不够全面,我国的其他的中国画教学所用到资源还十分广泛。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与时俱进,熟知新课标理念,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依据新课标,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新的《美術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造型表型领域的教学活动建议中明确要求:“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第三学段,“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第四学段,“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进行练习”。文中多次出现“尝试”“体验”“趣味”等词汇,可见《课程标准》对中国画教学的要求与《大纲》相比,更为灵活多样,也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精神。因此,义务教学阶段的中国画教学完全可以不拘泥于教材,而依据新课标理念去灵活处理,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所以,笔者认为“兴趣”是学习国画的先导,而欣赏,就是培养学生对国画兴趣的基础和前提。从游戏开始,以自由涂鸦方式,体验水墨、宣纸等材质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游戏涂抹阶段是国画尤其是水墨画的初学阶段。从游戏开始,依靠兴趣引导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对其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临摹,一旦工具材料的特性把握不好,画得不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在游戏的轻松状态下,对中国画的一些浅显而又基本的技法常识,例如用笔、用墨、用水等,也能有所了解。
二、在中国画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鉴赏课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画作品,感受最基本的笔墨设色等特点,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了解和感知中国画的意境美。在学生们欣赏国画作品时,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画分类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中国画工具有笔、墨、纸、砚等;在鉴赏水墨画时,让学生了解黑白颜色的恰当运用可以概括任何颜色的特点;在鉴赏山水画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不受空间和透视关系限制的构图特点;在鉴赏人物画时让学生了解到人物画墨线交错回旋、疏密有致等特点。通过这些教学,不仅反映了画家的所见、所知与所想,也提高了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知觉能力,而不是被动的理解。
三、临摹与改写的培养
在学生已对水墨画充满兴趣和好奇的前提下。就要选一些适合他们临摹的范本给他们学习,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已经对毛笔、宣纸和水墨的特性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再临摹具体物象就不再那么困难了。这一阶段,选择好的范本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选一些经典的趣味水墨画,以开启学生思维,进一步激发其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要给他们强调临摹时不必画得完全像原作,只要参考其形象和笔墨即可。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名作或摄影照片,引导学生大胆地以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去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引导得好的话,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进一步高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生,培训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文化。开展中国画教学拉近了与传统文化艺术的距离,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在这种环境影响下,传统文化艺术才能得到继承和拓展。
作者简介:刘亚军,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美术教学;中国画;问题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很多中小学的国画课达不到教学效果,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大纲里对中国画的教学安排主要进行临摹。临摹是学习传统绘画技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新环境下,长期以来一味要求学生临摹,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如此就达不到教学目的。现在的美术教学中,大多是水彩笔、油画棒、铅笔等,真正使用毛笔作画的不多。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教学目标不明确。2011版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造型表现领域的总目标是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而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还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课程惟一追求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校对国画教学的改革不够。首先,学校美术教学中弘扬传统的观念比较薄弱。一般学校的中国画教学,错误的参照和移植西方美术教育的方法,注重技能训练的教育,不是以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为基础,或同步地予以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对中国画中与文学有关的气息及书法有关的笔墨法度方面问题茫然不知。其次,当前的美术教师系统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美术理论、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师范院校在美术教育的理论课程上不够重视,造成美术教育理论比较薄弱,难以指导教学实践;一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性,但因自己欠缺必要的中国画知识与技能,无法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放任学生自由发挥,随意挥洒,没有教师做出正确的指导,学生无法领略水墨的趣味性,达不到中国画教学的目的。
(3)中国画的教学资源匮乏。目前我国的专业的美术教师的数量不在少数,但是真正专业教授中国画的教师数量却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美术教育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专业的知识教育,由此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目前中国画的教学资源不足除了教师资源有限,还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错误理解。许多小学学校将中国画的教学资源归为了传统的文房四宝,但其实这些并不够全面,我国的其他的中国画教学所用到资源还十分广泛。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与时俱进,熟知新课标理念,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依据新课标,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新的《美術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造型表型领域的教学活动建议中明确要求:“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第三学段,“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第四学段,“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进行练习”。文中多次出现“尝试”“体验”“趣味”等词汇,可见《课程标准》对中国画教学的要求与《大纲》相比,更为灵活多样,也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精神。因此,义务教学阶段的中国画教学完全可以不拘泥于教材,而依据新课标理念去灵活处理,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所以,笔者认为“兴趣”是学习国画的先导,而欣赏,就是培养学生对国画兴趣的基础和前提。从游戏开始,以自由涂鸦方式,体验水墨、宣纸等材质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游戏涂抹阶段是国画尤其是水墨画的初学阶段。从游戏开始,依靠兴趣引导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对其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临摹,一旦工具材料的特性把握不好,画得不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在游戏的轻松状态下,对中国画的一些浅显而又基本的技法常识,例如用笔、用墨、用水等,也能有所了解。
二、在中国画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鉴赏课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画作品,感受最基本的笔墨设色等特点,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了解和感知中国画的意境美。在学生们欣赏国画作品时,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画分类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中国画工具有笔、墨、纸、砚等;在鉴赏水墨画时,让学生了解黑白颜色的恰当运用可以概括任何颜色的特点;在鉴赏山水画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不受空间和透视关系限制的构图特点;在鉴赏人物画时让学生了解到人物画墨线交错回旋、疏密有致等特点。通过这些教学,不仅反映了画家的所见、所知与所想,也提高了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知觉能力,而不是被动的理解。
三、临摹与改写的培养
在学生已对水墨画充满兴趣和好奇的前提下。就要选一些适合他们临摹的范本给他们学习,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已经对毛笔、宣纸和水墨的特性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再临摹具体物象就不再那么困难了。这一阶段,选择好的范本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选一些经典的趣味水墨画,以开启学生思维,进一步激发其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要给他们强调临摹时不必画得完全像原作,只要参考其形象和笔墨即可。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名作或摄影照片,引导学生大胆地以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去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引导得好的话,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进一步高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生,培训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文化。开展中国画教学拉近了与传统文化艺术的距离,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在这种环境影响下,传统文化艺术才能得到继承和拓展。
作者简介:刘亚军,聊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