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侃身上充满浓浓的文艺味道,他喜欢别人叫他文化创意人,他喜欢优衣库的衣服,穿得简约随意才觉得整个人的感觉是自己。他善感于周遭的一切,凡触及之事,皆有一套自己的哲学,快乐是他衡量事物的最高标准。从背包客到高尔夫爱好者,不变的是,他总会适时跳出来,反观自己,与自己对话。
创意人并非艺术家
空气中流动的,除了咖啡香,还有飞出大脑的创意,,
咖啡厅、红酒庄、私房菜馆、摄影工作室、电影工作室……位于青羊区奎星楼街55号的明堂创意工作区散发出蓬勃活力,目前已入驻成都本土各类文化创意团队30余支。许多极具创意的点子从这里蹦出,头脑发达,四肢勤快的小年轻们在这里进出,寂静的工作室内,正埋头奋力的那个不起眼的某某,或许正是未来领航整个领域的精英。
在创意工作区门口的咖啡厅里,作为项目运营者的于侃正在与团队交流,空气中流动的,除了咖啡香,还有飞出大脑的创意,它们在半空舞动、交汇、战斗,而后定格成型,再之后呈现在草图里,最后终于落地成为实体。
对于创意这个不算具象的概念,于侃有着自己的解读。他认为设计师和创意人要具备艺术家气质,但并不是艺术家,需要在艺术创作和商业诉求之间作出平衡。创意人需要的是不断汲取新的东西,谋求出独特的创造体系。除了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执行力也十分关键,天马行空的概念如何稳扎稳扎地落地,有时候需要的是整个社会产业链的支持。作为服务于甲方的创意人,在商业社会里实际上是“弱势”群体,而于侃要做的就是去发掘、引进、助推他们,让他们在明堂这个安乐窝里长丰羽翼,将内生的文化吸引力转化为生产力。
12岁的夏天,阳光很亮
那个夏天,汗水在他的身上化成了彩虹。
与画画结缘,开启了于侃的另外一个世界,仿佛“在梦中一口气走向了星空”。12岁时于侃因为踢足球受伤,宅在家里很长一段时间,安抚他好动又躁动情绪的是一本本连环画,他整个儿浸了下去,开始一笔笔临摹连环画上的人物,从此爱上了画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现“沿海潮”,许多年轻人纷纷去沿海寻找机会,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于侃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去到了厦门鼓浪屿一家美国独资的艺术品制作公司,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室内设计师生涯。而彼时,室内设计的概念在中国才刚刚萌芽并,不成熟。于侃很庆幸自己能在一个专业团队里学习,从画图纸到装修工程结束,他体会到了与客户沟通的重要性,逐渐练就了让个人概念最大化与客户满意度最大化的平衡能力。
1993年,于侃带着对鼓浪屿租住的英式住宅的美丽回忆,与对自身的满满信心回到成都,1994年成立了自己的室内设计公司。2010后,他将工作重心转向文化投资,致力于助推有潜质的青年文化创意团队,他说文化是从土里长出来的,需要慢慢培植,不能拔苗助长。
2012年,明堂创意工作区开始筹建,2013年9月正式落成,吸引了多个创意团队入驻。于侃说,选择这些团队时,主要看重的是他们对文化创意的执着之心和优良品质,并注意吸纳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团队,因为创意中心需要生态多样化,来促进内部更好的合作与共赢。
相遇不相离
打包,出发,与美景、他人和自己相遇。
2004年前的于侃是个潇洒的背包族,他每年会给自己划出一段空闲时间,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次去青海湖无人区徒步,夜晚搭帐篷睡在湖边,一大早起来等日出。裹着睡袋的我仰望星空,橘红色的光慢慢浸染藏蓝色的天幕,那种渐变的色彩让我觉得自己置身外星球。还有次去云南罗平,几十万亩的油菜花海扑面而来,星星点点的小山点缀其间,像艳黄海洋里的无数孤岛。”当于侃侃侃而谈他与那些场景的相遇时,可以看到他清澈眼睛里的亮光,那些油画般的画面再次在他脑海里鲜活,是它们成就了如今他的安适与满足。他享受一个人在路上,他说有时候看着坐在旅游大巴上或是住在青年旅舍的人们,会觉得自己是个生活的旁观者,但又分明觉得自己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2004年后,于侃不再背包远行,因为有了自己的家庭。几年前他开始接触高尔夫,且一发不可收拾。“打高尔夫球的一整套动作与生理舒服是相反的,这是一个需要控制自身欲望,自己战胜自己的运动。打球的时候,虽然需要远眺的目标,但更为重要的是完成好自身的击球动作。打球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是完全不同的,知行合一才是最高境界,就像我们做创意是一样的。另外,世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高尔夫球场,我很享受这些未知的挑战与美丽风景。”
背包远行与打高尔夫球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都会有计划,冒风险,有失望和惊喜,在户外吃苦头,用脚走着去看美丽的而又不同的风景。瞧,这就是他从背包客到高尔夫爱好者的自然转变。
除了打高尔夫球,“资深文艺青年”于侃还喜欢看电影,和家人一起旅行。他的话语中充盈着烟火气息的快乐,有超脱的艺术家气息,有与世事淡然相处的跳脱,也有对事业浅淡但持续的追求。
艺术家都生女儿?
Q:据说艺术家都会生女儿,会为女儿规划未来吗?
A:我特别特别喜欢女儿(笑)。我和她妈妈都是做设计的,也希望她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很爱她,但不会溺爱,我所理解的富养女儿,是让她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这个世界,让她有开阔的眼界和独立的判断能力。
Q:情绪低落的时候怎么处理?
A:尽量自己消化,有时候会和太太交流。人是群居动物,但个体的思维又是孤独的,有些沉甸甸的情绪,需要找到出口。可能安静下来看一部电影,或是一次畅快淋漓的运动,就能让问题迎刀而解。
Q:近期有什么新的关注点吗?
A:我一直都十分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我相信它会从新定义这个世界。近年来让我最为感慨的互联网事件就是微信几乎取代了微博。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许多让人始料未及的革新正在或即将发生。如何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文化产业服务,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Q: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的状态怎么看?
A:成都有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肥沃土壤,但需要创意人本身不断自我优化,需要更多接地气的创意出现,需要文创产业更加全面的链条化、系统化、资本化,同时也需要资方的“施肥”及市场的耐心等待。
创意人并非艺术家
空气中流动的,除了咖啡香,还有飞出大脑的创意,,
咖啡厅、红酒庄、私房菜馆、摄影工作室、电影工作室……位于青羊区奎星楼街55号的明堂创意工作区散发出蓬勃活力,目前已入驻成都本土各类文化创意团队30余支。许多极具创意的点子从这里蹦出,头脑发达,四肢勤快的小年轻们在这里进出,寂静的工作室内,正埋头奋力的那个不起眼的某某,或许正是未来领航整个领域的精英。
在创意工作区门口的咖啡厅里,作为项目运营者的于侃正在与团队交流,空气中流动的,除了咖啡香,还有飞出大脑的创意,它们在半空舞动、交汇、战斗,而后定格成型,再之后呈现在草图里,最后终于落地成为实体。
对于创意这个不算具象的概念,于侃有着自己的解读。他认为设计师和创意人要具备艺术家气质,但并不是艺术家,需要在艺术创作和商业诉求之间作出平衡。创意人需要的是不断汲取新的东西,谋求出独特的创造体系。除了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执行力也十分关键,天马行空的概念如何稳扎稳扎地落地,有时候需要的是整个社会产业链的支持。作为服务于甲方的创意人,在商业社会里实际上是“弱势”群体,而于侃要做的就是去发掘、引进、助推他们,让他们在明堂这个安乐窝里长丰羽翼,将内生的文化吸引力转化为生产力。
12岁的夏天,阳光很亮
那个夏天,汗水在他的身上化成了彩虹。
与画画结缘,开启了于侃的另外一个世界,仿佛“在梦中一口气走向了星空”。12岁时于侃因为踢足球受伤,宅在家里很长一段时间,安抚他好动又躁动情绪的是一本本连环画,他整个儿浸了下去,开始一笔笔临摹连环画上的人物,从此爱上了画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现“沿海潮”,许多年轻人纷纷去沿海寻找机会,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于侃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去到了厦门鼓浪屿一家美国独资的艺术品制作公司,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室内设计师生涯。而彼时,室内设计的概念在中国才刚刚萌芽并,不成熟。于侃很庆幸自己能在一个专业团队里学习,从画图纸到装修工程结束,他体会到了与客户沟通的重要性,逐渐练就了让个人概念最大化与客户满意度最大化的平衡能力。
1993年,于侃带着对鼓浪屿租住的英式住宅的美丽回忆,与对自身的满满信心回到成都,1994年成立了自己的室内设计公司。2010后,他将工作重心转向文化投资,致力于助推有潜质的青年文化创意团队,他说文化是从土里长出来的,需要慢慢培植,不能拔苗助长。
2012年,明堂创意工作区开始筹建,2013年9月正式落成,吸引了多个创意团队入驻。于侃说,选择这些团队时,主要看重的是他们对文化创意的执着之心和优良品质,并注意吸纳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团队,因为创意中心需要生态多样化,来促进内部更好的合作与共赢。
相遇不相离
打包,出发,与美景、他人和自己相遇。
2004年前的于侃是个潇洒的背包族,他每年会给自己划出一段空闲时间,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次去青海湖无人区徒步,夜晚搭帐篷睡在湖边,一大早起来等日出。裹着睡袋的我仰望星空,橘红色的光慢慢浸染藏蓝色的天幕,那种渐变的色彩让我觉得自己置身外星球。还有次去云南罗平,几十万亩的油菜花海扑面而来,星星点点的小山点缀其间,像艳黄海洋里的无数孤岛。”当于侃侃侃而谈他与那些场景的相遇时,可以看到他清澈眼睛里的亮光,那些油画般的画面再次在他脑海里鲜活,是它们成就了如今他的安适与满足。他享受一个人在路上,他说有时候看着坐在旅游大巴上或是住在青年旅舍的人们,会觉得自己是个生活的旁观者,但又分明觉得自己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2004年后,于侃不再背包远行,因为有了自己的家庭。几年前他开始接触高尔夫,且一发不可收拾。“打高尔夫球的一整套动作与生理舒服是相反的,这是一个需要控制自身欲望,自己战胜自己的运动。打球的时候,虽然需要远眺的目标,但更为重要的是完成好自身的击球动作。打球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是完全不同的,知行合一才是最高境界,就像我们做创意是一样的。另外,世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高尔夫球场,我很享受这些未知的挑战与美丽风景。”
背包远行与打高尔夫球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都会有计划,冒风险,有失望和惊喜,在户外吃苦头,用脚走着去看美丽的而又不同的风景。瞧,这就是他从背包客到高尔夫爱好者的自然转变。
除了打高尔夫球,“资深文艺青年”于侃还喜欢看电影,和家人一起旅行。他的话语中充盈着烟火气息的快乐,有超脱的艺术家气息,有与世事淡然相处的跳脱,也有对事业浅淡但持续的追求。
艺术家都生女儿?
Q:据说艺术家都会生女儿,会为女儿规划未来吗?
A:我特别特别喜欢女儿(笑)。我和她妈妈都是做设计的,也希望她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很爱她,但不会溺爱,我所理解的富养女儿,是让她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这个世界,让她有开阔的眼界和独立的判断能力。
Q:情绪低落的时候怎么处理?
A:尽量自己消化,有时候会和太太交流。人是群居动物,但个体的思维又是孤独的,有些沉甸甸的情绪,需要找到出口。可能安静下来看一部电影,或是一次畅快淋漓的运动,就能让问题迎刀而解。
Q:近期有什么新的关注点吗?
A:我一直都十分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我相信它会从新定义这个世界。近年来让我最为感慨的互联网事件就是微信几乎取代了微博。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许多让人始料未及的革新正在或即将发生。如何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文化产业服务,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Q: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的状态怎么看?
A:成都有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肥沃土壤,但需要创意人本身不断自我优化,需要更多接地气的创意出现,需要文创产业更加全面的链条化、系统化、资本化,同时也需要资方的“施肥”及市场的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