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使一个人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思考之中。本文从新课导入、教学方法、学科联系等方面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 ; 语文 ; 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它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受不同的个人经历、气质、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教师引导得好,有了兴趣的引导,学习再也不会是一件痛苦事。相反,它会变成一件充满探索乐趣的高兴事。只要把学生的兴趣召唤回来,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以下略谈几点做法。
一、从导入新课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
1.故事导入法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事先辅导,让一个学生上课前登台讲给同学听:“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特别喜欢穿得漂亮。……最后,皇帝就这样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荒唐的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2.实物导入法
学习冰心的《小桔灯》时,我按文中介绍的方法自己制作了一盏“小桔灯”,带进课堂。学生一见,兴趣大增,纷纷“评头品足”起来。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玩艺,在特定环境下,它也会发出不寻常的光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的《小桔灯》。”由此顺理成章的导入课文。
3.音乐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教《看戏》时,我给学生播放京剧《沙家浜》选段,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
二、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认为语文课太沉闷,总是一讲字词,二分层次,三归纳中心,堂堂都如此,天天一个样,自然提不起劲头。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经常改变教法。学生对语文课有了新鲜感,有了好奇心,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过去教文言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无法突出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上,结果只能是“高耗低能,事倍功半”。基于此,我努力把文言文当现代文来教,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水平的记忆,走出死记硬背的困境。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我按三个步骤进行:(一)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阅读全文;(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了解主要内容;(三)指导学生背诵全文。其中,着重做好第三步工作。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作板书,让学生弄清本文的记叙顺序;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记叙桓侯病情的句子,并作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叙事线索;最后让学生找出文中对桓侯的具体描写,并作板书,帮助学生认识桓侯的死因,以理解本文的中心。这样,理清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再根据板书内容背诵课文,就水到渠成了。
三、加强同其它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学科,这就决定了各学科同语文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联系其它学科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死海不死》时,我又让学生联系已学的地理知识,了解“死海”的成因;联系已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人在死海中不会溺死的奇特现象。教学实践证明,把其它学科知识恰当的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也会因为渊博的学识更加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佩服,从而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四、加强同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喜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的,越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越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将课文中离学生距离较远的事物用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联系起来,方便课堂教学。
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我们盐城的冬天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再谈谈他们心目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学生都认为北方的冬天在他们心目中应该是寒冷异常的,这时我就适时的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让他们从文中找出体现济南冬天气候特征的词语和句子,并和自己印象中的常熟冬天的气候特征去比较,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把握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特征。
总之,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要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应该从“趣”字入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 ; 语文 ; 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它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受不同的个人经历、气质、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教师引导得好,有了兴趣的引导,学习再也不会是一件痛苦事。相反,它会变成一件充满探索乐趣的高兴事。只要把学生的兴趣召唤回来,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以下略谈几点做法。
一、从导入新课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
1.故事导入法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事先辅导,让一个学生上课前登台讲给同学听:“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特别喜欢穿得漂亮。……最后,皇帝就这样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荒唐的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2.实物导入法
学习冰心的《小桔灯》时,我按文中介绍的方法自己制作了一盏“小桔灯”,带进课堂。学生一见,兴趣大增,纷纷“评头品足”起来。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玩艺,在特定环境下,它也会发出不寻常的光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的《小桔灯》。”由此顺理成章的导入课文。
3.音乐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教《看戏》时,我给学生播放京剧《沙家浜》选段,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
二、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认为语文课太沉闷,总是一讲字词,二分层次,三归纳中心,堂堂都如此,天天一个样,自然提不起劲头。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经常改变教法。学生对语文课有了新鲜感,有了好奇心,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过去教文言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无法突出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上,结果只能是“高耗低能,事倍功半”。基于此,我努力把文言文当现代文来教,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水平的记忆,走出死记硬背的困境。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我按三个步骤进行:(一)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阅读全文;(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了解主要内容;(三)指导学生背诵全文。其中,着重做好第三步工作。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作板书,让学生弄清本文的记叙顺序;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记叙桓侯病情的句子,并作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叙事线索;最后让学生找出文中对桓侯的具体描写,并作板书,帮助学生认识桓侯的死因,以理解本文的中心。这样,理清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再根据板书内容背诵课文,就水到渠成了。
三、加强同其它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学科,这就决定了各学科同语文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联系其它学科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死海不死》时,我又让学生联系已学的地理知识,了解“死海”的成因;联系已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人在死海中不会溺死的奇特现象。教学实践证明,把其它学科知识恰当的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也会因为渊博的学识更加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佩服,从而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四、加强同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喜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的,越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越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将课文中离学生距离较远的事物用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联系起来,方便课堂教学。
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我们盐城的冬天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再谈谈他们心目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学生都认为北方的冬天在他们心目中应该是寒冷异常的,这时我就适时的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让他们从文中找出体现济南冬天气候特征的词语和句子,并和自己印象中的常熟冬天的气候特征去比较,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把握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特征。
总之,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要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应该从“趣”字入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