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学科由于其过去性常常给学生以死板和难以接近的感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历史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让学生触摸到鲜活的历史,感悟历史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历史知识生活化与历史教学形式生活化两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 生活化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96
历史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一门学科,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学生觉得与历史内容有距离感,对历史学习有畏难情绪。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教学由原来侧重史实的传授和记忆发展为注重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新课标强调中学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只有中学历史教学真正走进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教学形式的生活化两大方面做简要论述。
一、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历史来源于生活,是过去的生活,因此历史与生活密不可分。中学历史教师如果只注重传授教材上的历史知识,而不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历史对于学生必然是晦涩难懂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要将历史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1.走进社会,感受鲜活的历史
学生总是对自己亲身体会的事物记忆深刻。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自己去了解感受历史,必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文化大革命”时,由于书上的史实较少,笔者让学生自己去走访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老人,通过倾听老人们亲口讲述的真实故事,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解也加深了。
2.关注时事热点,演绎身边的历史
学生对新近发生的时事热点常常会产生好奇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课堂上联系当今时事来引入历史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讲授《“自由放任”的美国》时,笔者联系当时美国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欧盟对我国的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的事实,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要想崛起,既要有坚定不移对外开放、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要杜绝狭隘的、激进的民族意识,还要有理性爱国的冷静头脑。
二、中学历史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历史知识由于其过去性,常常让学生感到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还一度被认为只需读读、画画、背背就行了。而正是由于中学历史教学形式的死板,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变得更远了。因此,要想让中学历史贴近生活,还要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生活中能用双手真真切切地触摸到历史的骨骼。
1.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紧密贴合生活的问题,使学生乐于思考,兴趣盎然。如教学《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笔者以“古人一日最长能行多远?”的脑筋急转弯问题导入课堂,然后引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优美诗句,再配以马踏飞燕、长江三峡等图片,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自然地引出交通和通讯工具日新月异的话题。
2.定期举行贴近生活的历史小活动
举行有趣的小活动可以把历史课堂从死板、单一的氛围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如定期举行历史辩论会,使学生从另一角度审视历史,在学生的生动表述中,历史俨然有了一丝思辨的光芒。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更深刻地领悟到历史人物的精神,而且感受到历史的意义,提升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只有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历史小活动来辅助教学,历史课才不会枯燥,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也才能有所收获。
3.利用多媒体创设鲜活情境
传统中学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课上记笔记、课下死记硬背的循环,学生无法真正接近历史,常常抱怨历史枯燥难记。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使其生活化教学特色更加突出。例如教学《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笔者用电影《远航》做课前导入,让学生真切体会开辟航线的那种磅礴之感,加深学生对航海先驱们伟大精神的理解。然后再对教材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教学效果良好。这样通过多媒体把文字转变为直观可感的声音和图像,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就在身边。
总之,历史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历史知识才有生命,学生才能触摸到真正的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的路上,需要每位中学历史教师的不断探索。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关键词]历史教学 生活化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96
历史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一门学科,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学生觉得与历史内容有距离感,对历史学习有畏难情绪。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教学由原来侧重史实的传授和记忆发展为注重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新课标强调中学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只有中学历史教学真正走进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教学形式的生活化两大方面做简要论述。
一、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历史来源于生活,是过去的生活,因此历史与生活密不可分。中学历史教师如果只注重传授教材上的历史知识,而不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历史对于学生必然是晦涩难懂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要将历史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1.走进社会,感受鲜活的历史
学生总是对自己亲身体会的事物记忆深刻。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自己去了解感受历史,必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文化大革命”时,由于书上的史实较少,笔者让学生自己去走访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老人,通过倾听老人们亲口讲述的真实故事,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解也加深了。
2.关注时事热点,演绎身边的历史
学生对新近发生的时事热点常常会产生好奇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课堂上联系当今时事来引入历史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讲授《“自由放任”的美国》时,笔者联系当时美国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欧盟对我国的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的事实,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要想崛起,既要有坚定不移对外开放、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要杜绝狭隘的、激进的民族意识,还要有理性爱国的冷静头脑。
二、中学历史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历史知识由于其过去性,常常让学生感到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还一度被认为只需读读、画画、背背就行了。而正是由于中学历史教学形式的死板,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变得更远了。因此,要想让中学历史贴近生活,还要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生活中能用双手真真切切地触摸到历史的骨骼。
1.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紧密贴合生活的问题,使学生乐于思考,兴趣盎然。如教学《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笔者以“古人一日最长能行多远?”的脑筋急转弯问题导入课堂,然后引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优美诗句,再配以马踏飞燕、长江三峡等图片,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自然地引出交通和通讯工具日新月异的话题。
2.定期举行贴近生活的历史小活动
举行有趣的小活动可以把历史课堂从死板、单一的氛围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如定期举行历史辩论会,使学生从另一角度审视历史,在学生的生动表述中,历史俨然有了一丝思辨的光芒。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更深刻地领悟到历史人物的精神,而且感受到历史的意义,提升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只有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历史小活动来辅助教学,历史课才不会枯燥,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也才能有所收获。
3.利用多媒体创设鲜活情境
传统中学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课上记笔记、课下死记硬背的循环,学生无法真正接近历史,常常抱怨历史枯燥难记。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使其生活化教学特色更加突出。例如教学《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笔者用电影《远航》做课前导入,让学生真切体会开辟航线的那种磅礴之感,加深学生对航海先驱们伟大精神的理解。然后再对教材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教学效果良好。这样通过多媒体把文字转变为直观可感的声音和图像,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就在身边。
总之,历史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历史知识才有生命,学生才能触摸到真正的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的路上,需要每位中学历史教师的不断探索。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