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日回老屋,居然发现老石磨不在堂屋里了,老石磨原来稳居的那个角落,空无一物。
我便问父亲:“我们家的那盘老石磨哪里去了?”
父亲说:“这么多年没有用,一直摆在堂屋里。上前年你外婆去世的时候,你幺舅家抬石磨去开路出煞,应该就在这房团房转哪个角落里摆着吧!”
幺舅家的房子就在老屋左近百余米。原来幺舅家在格子麻窝居住,虽离这里只有两华里,但那里交通不便,满山满坎的石旮旯,土地有骨无肉。后来建议幺舅搬到我们的村子,我和三弟将我们的一些土地送给了他做地基。自外公去世后,几个舅舅为赡养外婆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外婆干脆哪一家也不住,一个人居住在外公起造的老屋里。及至前年病重,我们才说服大舅二舅,让幺舅把外婆接过来服侍,外婆就在幺舅新起的房子里溘然长逝了。当时我也曾回乡奔丧,但为外婆逝后的居处奔忙,也没注意管事怎么安排人去我们家的堂屋里撤卸老石磨,没有看道士先生怎么用磨盘出煞开路,连最精彩的二姨传承外婆的土医手艺为外婆开天门的仪式我也没见识到。
我便在老屋周围寻找老石磨的身影。先是在老屋左侧面的梨树脚发现了一块浑圆的石头,仔细看是一扇石磨,身子半截埋在泥土里,与杂草为伍,满身泥污,扒开杂草泥石,是老石磨的上扇无疑。而老石磨的下扇,在阳沟里屋檐下躺着。那个安放它们的巨大的石磨槽,也耷拉着脑袋,孤虚虚地躺在离下扇老石磨不远的屋檐下。
这盘老石磨,是我们家最重要的日常工具之一。对于以苞谷为主食的云贵高原山民来说,没有它,就无法将苞谷推成苞谷面,做成苞谷饭。所以我们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一盘石磨。这老石磨都是村子周围山上的石头琢錾而成的,坚实,沉重,普通而又不可或缺。其實我们家堂屋里原来摆着两盘石磨,一盘大一盘小,大的就是我现在正在寻找的这盘,专门用来推苞谷面的(有时也偶尔磨荞麦、豆子之类),而另一盘小的,是用来磨豆浆做豆腐的,有这种小石磨的人家很少。爷爷是老石匠,是村庄打石磨的高手,寻得了一块坚硬细致的红稗石,打下了这盘小石磨。记忆深处,经常有村人到我家堂屋里来磨豆浆,堂屋里的这盘小石磨,几乎成为村子里的公物。母亲去世,奶奶年老以后,一家人也再没闲心去磨豆浆做豆腐了,那盘小石磨,也不知在哪一年撤出了堂屋。而大的这盘石磨一直都在,及至家家户户都利用电钢磨打苞谷面了,它也还在堂屋里稳稳地坐着。
作为工具,我不知道这种石器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有什么渊源,也没有看到过关于石磨的发明、演变之类的文章。但在我们村庄,石磨与石碓窝、石水缸等石头打造的常用家什,都是最重要的家用石器,尤其石磨,离开了它,村人连饭都吃不上。它比石碓窝难打造,是一般石器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家的石磨显然是爷爷精心打造的,推出来的苞谷面细致滋润,做饭甘甜可口,村子里人人知晓。
推磨一般在晚上。吃了晚饭后,点上昏暗的煤油灯,将煤油灯放在神龛上,堂屋里便装满了淡黄的柔光。丁字形的磨荡钩,上面的那一横,逢中吊在一根跨过堂屋搭在两面大椯上的圆木上,那个“丁”的钩,放进上扇磨盘的磨耳朵眼里。两人把着磨荡钩的把手,一人站在磨盘边添苞谷。推磨的多半是妇女和孩子,大部分村庄男子趁着夜色,或聚在某家扯嗑子,或者三五邀约玩牌,更高雅一点的,围在某个人家的火塘边,唱小调,弹月琴。石磨转起来,隆隆的闷雷一样的声音传开去,让宁静的夜仿佛有了一些不安分的动荡。苞谷颗颗从上磨盘中间的磨眼半把半把地喂进石磨,经过它的咀嚼,磨槽里便堆积出细绒的苞谷面。推磨是一个体力活,一般都是奶奶和母亲推,我站在磨槽边添苞谷。奶奶和母亲一边拉家常,一边不紧不慢地荡着磨荡钩,我机械地将半筛子苞谷在左手和腰之间固定,右手抓半把苞谷,磨扇每转两圈放一小把。这种简单重复的动作,山村静寂的夜晚以及昏暗的灯光,总让我眼皮沉重。偶一闭眼,忘了添苞谷,磨盘便空响起来,或者让磨荡钩打了手。这时母亲会说:“嗨,快了,推了筛子里的就息歇,我们推快点,你放快点,把瞌睡虫赶跑。”于是奶奶和母亲一起使力,磨盘转得飞快,我的手也飞快地抓苞谷,放苞谷,几次险险地差点被磨荡钩碰着,瞌睡也就不来了。有时候,我会换奶奶或者母亲来添苞谷,我去推磨使一气力。积攥每一个细胞的力气,脚蹬手推,那沉重的石磨便转起来,凭着惯性,也能推动个十转八转。
老石磨光鲜时的样子,我还清楚地记得。磨盘周圆上的錾子纹路是旗子块,每一条錾路都极清晰极认真。磨槽上是飘风雨錾路,密集的雨点下得很急切。磨扇该浑圆处浑圆,该起棱处棱角分明。最奇特的还是磨盘上扇与下扇咬合的磨齿,总共八方,就像八卦的八个方位,从外围向磨心眼处收拢,而那个磨眼,一如八卦图中阴阳鱼的眼睛。没有一个石匠能把磨齿开成七方或者九方,那样的话,磨齿就不能均匀地收拢到中心。最近,一个朋友的母亲去世,道士先生要开路出煞,看见他用黄纸画八卦代替石磨,我才知道,磨盘就是重合的两个八卦,是具有神力的物件儿,因此被道士先生用来开路出煞。在城市没法找到石磨,道士先生就是用黄纸剪裁成圆形,从中心往外画成八卦形,再写上一些字讳代替石磨。八卦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神物,附体在石磨上,石磨就具有了降魔除煞的神力。其实,在万物有灵的村人意识里,灶有灶神,磨也有磨神。腊月要喂磨,封磨,在磨盘上堆满苞谷,把磨荡钩挂起来不准任何人推动磨子。直到正月过完三天年,选一个吉日吉时,燃香蜡纸烛祷告后,将石磨反推三转,正推三转,算是开磨了,这样才能推磨。在村庄,生要靠石磨推出的粮食喂养,死要用石磨开路出煞,村庄人的生死,仿佛都和石磨息息相关。有些人家的老石磨推了几代人,也送走了几代人,直到磨盘被磨薄磨轻不能再使用。老石磨磨走了许多老生命,也磨出了许多新生命。
曾听爷爷叨过,石磨的磨齿开不好,磨出来的面做饭不香。村庄也不止爷爷一人会打石磨,有些人家别人打的石磨不好磨,推起吃力,出面不均匀细致,会提着酒来请爷爷去重开磨齿。爷爷自然是不肯,怕别的石匠说闲,但央不住别人一再恳求,就以磨齿玉了去修磨为名,提上锤锤錾子去帮人家重开。开磨齿是石匠活路中的慢活细活,虽比不上刻花琢兽,但极有技术含量。磨齿一定要开得均匀,每个磨齿之间一定得是平行线,每一方磨齿数目一定要相等,稍有错差,磨子推起吃力,磨出的苞谷面不均匀细致。当磨齿被推得光滑玉朗的时候,也就是磨齿钝了,再嚼不动铁实的苞谷。这时候得修磨,在原来磨齿的上面,均匀地用扁錾剔下一层石屑,让磨齿重新锋利起来。
我陪爷爷修过我们家的老石磨。打开堂屋的大门,将石磨的上扇从磨心上掀起来,两人抬了,轻放在支好的两张凳子上,有磨齿的一面朝上。石磨的磨齿虽然凸凹不平,但用手摸着,却玉朗光滑。爷爷搬了张凳子放在旁边,戴上眼镜,拿出手锤扁錾。扁錾早已在炉火中淬炼过,又经过细磨石细细的打磨,刚硬而锋利。从一方磨齿上下錾,石屑纷飞,堂屋里便有一层石粉的白雾弥漫开来。修完一方扇面形的磨齿,爷爷用一块干净的小毛巾擦尽石屑石粉,仔细端详,看线条直不直,平行不平行,不妥帖的地方再动动錾子。那一层光滑玉润被錾子铲掉,触手处,是石头被剔开后的粗粝。修一扇石磨,爷爷总会花上半天工夫。因为我们家的石磨比一般人家的厚实,使用了很多年,我感觉它还是那样沉重,没有半点轻薄下来的意思。
我一直想把以前用过的农耕文明的老物件收齐了,摆放在空空如也的留守老屋里,给自己一个乡愁寄托。那么,就从寻找我们家的老石磨开始吧……
责任编辑:蒋建伟
我便问父亲:“我们家的那盘老石磨哪里去了?”
父亲说:“这么多年没有用,一直摆在堂屋里。上前年你外婆去世的时候,你幺舅家抬石磨去开路出煞,应该就在这房团房转哪个角落里摆着吧!”
幺舅家的房子就在老屋左近百余米。原来幺舅家在格子麻窝居住,虽离这里只有两华里,但那里交通不便,满山满坎的石旮旯,土地有骨无肉。后来建议幺舅搬到我们的村子,我和三弟将我们的一些土地送给了他做地基。自外公去世后,几个舅舅为赡养外婆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外婆干脆哪一家也不住,一个人居住在外公起造的老屋里。及至前年病重,我们才说服大舅二舅,让幺舅把外婆接过来服侍,外婆就在幺舅新起的房子里溘然长逝了。当时我也曾回乡奔丧,但为外婆逝后的居处奔忙,也没注意管事怎么安排人去我们家的堂屋里撤卸老石磨,没有看道士先生怎么用磨盘出煞开路,连最精彩的二姨传承外婆的土医手艺为外婆开天门的仪式我也没见识到。
我便在老屋周围寻找老石磨的身影。先是在老屋左侧面的梨树脚发现了一块浑圆的石头,仔细看是一扇石磨,身子半截埋在泥土里,与杂草为伍,满身泥污,扒开杂草泥石,是老石磨的上扇无疑。而老石磨的下扇,在阳沟里屋檐下躺着。那个安放它们的巨大的石磨槽,也耷拉着脑袋,孤虚虚地躺在离下扇老石磨不远的屋檐下。
这盘老石磨,是我们家最重要的日常工具之一。对于以苞谷为主食的云贵高原山民来说,没有它,就无法将苞谷推成苞谷面,做成苞谷饭。所以我们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一盘石磨。这老石磨都是村子周围山上的石头琢錾而成的,坚实,沉重,普通而又不可或缺。其實我们家堂屋里原来摆着两盘石磨,一盘大一盘小,大的就是我现在正在寻找的这盘,专门用来推苞谷面的(有时也偶尔磨荞麦、豆子之类),而另一盘小的,是用来磨豆浆做豆腐的,有这种小石磨的人家很少。爷爷是老石匠,是村庄打石磨的高手,寻得了一块坚硬细致的红稗石,打下了这盘小石磨。记忆深处,经常有村人到我家堂屋里来磨豆浆,堂屋里的这盘小石磨,几乎成为村子里的公物。母亲去世,奶奶年老以后,一家人也再没闲心去磨豆浆做豆腐了,那盘小石磨,也不知在哪一年撤出了堂屋。而大的这盘石磨一直都在,及至家家户户都利用电钢磨打苞谷面了,它也还在堂屋里稳稳地坐着。
作为工具,我不知道这种石器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有什么渊源,也没有看到过关于石磨的发明、演变之类的文章。但在我们村庄,石磨与石碓窝、石水缸等石头打造的常用家什,都是最重要的家用石器,尤其石磨,离开了它,村人连饭都吃不上。它比石碓窝难打造,是一般石器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家的石磨显然是爷爷精心打造的,推出来的苞谷面细致滋润,做饭甘甜可口,村子里人人知晓。
推磨一般在晚上。吃了晚饭后,点上昏暗的煤油灯,将煤油灯放在神龛上,堂屋里便装满了淡黄的柔光。丁字形的磨荡钩,上面的那一横,逢中吊在一根跨过堂屋搭在两面大椯上的圆木上,那个“丁”的钩,放进上扇磨盘的磨耳朵眼里。两人把着磨荡钩的把手,一人站在磨盘边添苞谷。推磨的多半是妇女和孩子,大部分村庄男子趁着夜色,或聚在某家扯嗑子,或者三五邀约玩牌,更高雅一点的,围在某个人家的火塘边,唱小调,弹月琴。石磨转起来,隆隆的闷雷一样的声音传开去,让宁静的夜仿佛有了一些不安分的动荡。苞谷颗颗从上磨盘中间的磨眼半把半把地喂进石磨,经过它的咀嚼,磨槽里便堆积出细绒的苞谷面。推磨是一个体力活,一般都是奶奶和母亲推,我站在磨槽边添苞谷。奶奶和母亲一边拉家常,一边不紧不慢地荡着磨荡钩,我机械地将半筛子苞谷在左手和腰之间固定,右手抓半把苞谷,磨扇每转两圈放一小把。这种简单重复的动作,山村静寂的夜晚以及昏暗的灯光,总让我眼皮沉重。偶一闭眼,忘了添苞谷,磨盘便空响起来,或者让磨荡钩打了手。这时母亲会说:“嗨,快了,推了筛子里的就息歇,我们推快点,你放快点,把瞌睡虫赶跑。”于是奶奶和母亲一起使力,磨盘转得飞快,我的手也飞快地抓苞谷,放苞谷,几次险险地差点被磨荡钩碰着,瞌睡也就不来了。有时候,我会换奶奶或者母亲来添苞谷,我去推磨使一气力。积攥每一个细胞的力气,脚蹬手推,那沉重的石磨便转起来,凭着惯性,也能推动个十转八转。
老石磨光鲜时的样子,我还清楚地记得。磨盘周圆上的錾子纹路是旗子块,每一条錾路都极清晰极认真。磨槽上是飘风雨錾路,密集的雨点下得很急切。磨扇该浑圆处浑圆,该起棱处棱角分明。最奇特的还是磨盘上扇与下扇咬合的磨齿,总共八方,就像八卦的八个方位,从外围向磨心眼处收拢,而那个磨眼,一如八卦图中阴阳鱼的眼睛。没有一个石匠能把磨齿开成七方或者九方,那样的话,磨齿就不能均匀地收拢到中心。最近,一个朋友的母亲去世,道士先生要开路出煞,看见他用黄纸画八卦代替石磨,我才知道,磨盘就是重合的两个八卦,是具有神力的物件儿,因此被道士先生用来开路出煞。在城市没法找到石磨,道士先生就是用黄纸剪裁成圆形,从中心往外画成八卦形,再写上一些字讳代替石磨。八卦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神物,附体在石磨上,石磨就具有了降魔除煞的神力。其实,在万物有灵的村人意识里,灶有灶神,磨也有磨神。腊月要喂磨,封磨,在磨盘上堆满苞谷,把磨荡钩挂起来不准任何人推动磨子。直到正月过完三天年,选一个吉日吉时,燃香蜡纸烛祷告后,将石磨反推三转,正推三转,算是开磨了,这样才能推磨。在村庄,生要靠石磨推出的粮食喂养,死要用石磨开路出煞,村庄人的生死,仿佛都和石磨息息相关。有些人家的老石磨推了几代人,也送走了几代人,直到磨盘被磨薄磨轻不能再使用。老石磨磨走了许多老生命,也磨出了许多新生命。
曾听爷爷叨过,石磨的磨齿开不好,磨出来的面做饭不香。村庄也不止爷爷一人会打石磨,有些人家别人打的石磨不好磨,推起吃力,出面不均匀细致,会提着酒来请爷爷去重开磨齿。爷爷自然是不肯,怕别的石匠说闲,但央不住别人一再恳求,就以磨齿玉了去修磨为名,提上锤锤錾子去帮人家重开。开磨齿是石匠活路中的慢活细活,虽比不上刻花琢兽,但极有技术含量。磨齿一定要开得均匀,每个磨齿之间一定得是平行线,每一方磨齿数目一定要相等,稍有错差,磨子推起吃力,磨出的苞谷面不均匀细致。当磨齿被推得光滑玉朗的时候,也就是磨齿钝了,再嚼不动铁实的苞谷。这时候得修磨,在原来磨齿的上面,均匀地用扁錾剔下一层石屑,让磨齿重新锋利起来。
我陪爷爷修过我们家的老石磨。打开堂屋的大门,将石磨的上扇从磨心上掀起来,两人抬了,轻放在支好的两张凳子上,有磨齿的一面朝上。石磨的磨齿虽然凸凹不平,但用手摸着,却玉朗光滑。爷爷搬了张凳子放在旁边,戴上眼镜,拿出手锤扁錾。扁錾早已在炉火中淬炼过,又经过细磨石细细的打磨,刚硬而锋利。从一方磨齿上下錾,石屑纷飞,堂屋里便有一层石粉的白雾弥漫开来。修完一方扇面形的磨齿,爷爷用一块干净的小毛巾擦尽石屑石粉,仔细端详,看线条直不直,平行不平行,不妥帖的地方再动动錾子。那一层光滑玉润被錾子铲掉,触手处,是石头被剔开后的粗粝。修一扇石磨,爷爷总会花上半天工夫。因为我们家的石磨比一般人家的厚实,使用了很多年,我感觉它还是那样沉重,没有半点轻薄下来的意思。
我一直想把以前用过的农耕文明的老物件收齐了,摆放在空空如也的留守老屋里,给自己一个乡愁寄托。那么,就从寻找我们家的老石磨开始吧……
责任编辑:蒋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