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Cartoon time环节,通过一个个简单有趣的故事,既衔接了前后两单元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Story time中的故事语篇,有童话故事也有寓言故事。英语故事的教学重点并不是讲授语法知识点,而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探究和思考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理解故事的大意,从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故事能够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其中鲜活的人物和情节也能激发小学生的情感,进而去感受、学习并运用语言。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该如何提高英语故事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信息,结合上下文对具体语境中生词的词义做出合理的推断,运用语篇文本信息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并了解其大意。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The lion and the mouse,新课伊始,教师先呈现故事中的两位主角,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角色进行脱口秀表演,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对狮子和老鼠的认知。引导学生猜测:如果这两个看似不会有交集的动物相遇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观看动画,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对句子进行排序,之后读文本,补充三个句子,使故事变得更加完整。通过“排序、思考、补充”过程,学生了解到故事的整体梗概。
二、创设语境,理解生词含义
反思当下的英语故事教学,不少教师仍然沿用语篇教学的模式,先带领学生重点学习故事中的新单词和句型,然后进行反复操练。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读、背等手段组织学生理解故事,熟读语篇。这种教学方式只是把故事当作一篇普通的阅读文本,教师更关注的是单词和语法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充分利用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必定会远离英语故事教学的初衷,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肢体语言、图片、实物等巧设语境来解释词义,而对于那些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线索推测出词义的,则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解决,以帮助他们积累解决生词问题的经验。比如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课中,clever、foolish、 laugh at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生词短语,但他们可以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积累来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对话并结合肢体语言来描述单词,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设计问题,启发英语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需要通过语言呈现出来,语言的进步同时又推动思维的发展。语篇是承载语言的载体,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及相关语境获取信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仍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课为例,教师在故事导入环节对学生说:“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 with the lion and the mouse? Can they be good friends?”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依次提出以下问题:“When the mouse meet the lion, how does he feel firs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use? What is the lion thinking about? How does the mouse help the lion? What can the mouse say? What can the lion say?”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梳理故事脉络,深刻领悟故事的寓意。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经历“观察、思考、想象、表达”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提升阅读能力
在教学拓展环节,不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对照文本讲故事,或者反复朗读文本甚至背诵出来,也有不少教师习惯让学生角色扮演或者续编故事。在角色表演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丰富故事内容,加上肢体语言,配以符合人物身份、语境的对话,让语言输出更高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故事的把握能力、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脱离了教材拘束的语言,才是学生真正习得的语言。
故事教学所要呈现的不仅是单元语言知识,还有学生对整个故事内容的把握以及语言知识在故事整体中的运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将教材中呈现的单词、词组、句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易到难巧妙地夹杂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借用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逐步提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成效。
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信息,结合上下文对具体语境中生词的词义做出合理的推断,运用语篇文本信息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并了解其大意。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The lion and the mouse,新课伊始,教师先呈现故事中的两位主角,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角色进行脱口秀表演,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对狮子和老鼠的认知。引导学生猜测:如果这两个看似不会有交集的动物相遇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观看动画,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对句子进行排序,之后读文本,补充三个句子,使故事变得更加完整。通过“排序、思考、补充”过程,学生了解到故事的整体梗概。
二、创设语境,理解生词含义
反思当下的英语故事教学,不少教师仍然沿用语篇教学的模式,先带领学生重点学习故事中的新单词和句型,然后进行反复操练。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读、背等手段组织学生理解故事,熟读语篇。这种教学方式只是把故事当作一篇普通的阅读文本,教师更关注的是单词和语法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充分利用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必定会远离英语故事教学的初衷,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肢体语言、图片、实物等巧设语境来解释词义,而对于那些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线索推测出词义的,则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解决,以帮助他们积累解决生词问题的经验。比如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课中,clever、foolish、 laugh at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生词短语,但他们可以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积累来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对话并结合肢体语言来描述单词,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设计问题,启发英语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需要通过语言呈现出来,语言的进步同时又推动思维的发展。语篇是承载语言的载体,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及相关语境获取信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仍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课为例,教师在故事导入环节对学生说:“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 with the lion and the mouse? Can they be good friends?”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依次提出以下问题:“When the mouse meet the lion, how does he feel firs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use? What is the lion thinking about? How does the mouse help the lion? What can the mouse say? What can the lion say?”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梳理故事脉络,深刻领悟故事的寓意。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经历“观察、思考、想象、表达”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提升阅读能力
在教学拓展环节,不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对照文本讲故事,或者反复朗读文本甚至背诵出来,也有不少教师习惯让学生角色扮演或者续编故事。在角色表演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丰富故事内容,加上肢体语言,配以符合人物身份、语境的对话,让语言输出更高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故事的把握能力、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脱离了教材拘束的语言,才是学生真正习得的语言。
故事教学所要呈现的不仅是单元语言知识,还有学生对整个故事内容的把握以及语言知识在故事整体中的运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将教材中呈现的单词、词组、句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易到难巧妙地夹杂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借用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逐步提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