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培养不应当被体育“遗忘”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h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指出: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体育课程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体育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之下,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体育经费等都得到完善和提高。每天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保证更是学生快乐的天堂。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和规定,是因为不难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在增加,喜欢运动的人很多,但是体育成绩却在下降,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体育的本义被扭曲,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与心理品质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竞争的要求。体育运动中,学生参加运动,不仅消耗体力和汗水,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动力,如果学生在活动中所需要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身体、技术、战术方面训练再有素,也难以在运动中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进行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具有对抗性的运动中、在一些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一、心理素质训练的意义与作用
  
  心理素质训练,即指训练学生为完成专门的运动项目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运动中促进身体和技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心理训练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加快学生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的心理能量贮备,表现出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保证迅速而完整地掌握技术、战术以及在比赛和训练程度紧张的条件下准备有效地完成技术、战术行动的心理机能,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
  体育运动训练实践证明:优异运动成绩的创造、运动比赛的获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承受大运动量的生理物质基础,而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应用充分发挥的内部动力。有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比赛的成功率30%归于心理训练,而其余70%归于其它训练。为此,必须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心理活动适宜强度,使其达到能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调节的水平,以适应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二、营造愉悦的运动氛围,以正确的心理品质对待体育运
  
  兴趣是推动认识的力量,它是参与体育活动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最直接的体现。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运动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同时,也要对学生家长讲述身心(特别是心理素质)锻炼的意义,配合学校开展体育运动。
  
  三、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不单纯是体力的拼搏。它与学生心理因素发挥息息相关,其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强度大、密度高的身体素质、战术训练或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应该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因训练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性疲劳,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吃苦与达到良好训练效果的密切关系,力求自觉、主动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具备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定向,并且应该学会控制意识、转移注意力,检查动作质量,充分利用语言的定向、调节、评价作用,以增加身体素质训练中心理状态的适应性。力量训练时,勇敢、自信与注意力集中对于发展最大力量十分重要,尤其是极限训练时摆脱各种不良刺激,注意保持适宜的兴奋状态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生物反馈训练,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训练、比赛前通过“语言暗示→想象→自我想象”的过程提高心率、血压,以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如:(1)速度素质在于训练提高中枢神经过程的灵敏性和协调性;(2)力量素质在于训练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和频率;(3)耐力素质在于训练学生积极的态度、顽强的毅力,用耐性去克服由于疲劳而产生的痛苦和厌倦情绪;(4)灵敏素质在于训练肌肉用力和动作时间的精确性与协调性。灵敏素质与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在进行训练时要消除学生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使其情绪振奋、充满信心、集中注意地进行练习。
  
  四、技术与战术训练中的心理教育
  
  1、技术训练中的心理教育。運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取决于有一系列心理过程的技能特性和发展水平,这些心理过程直接参与技术动作的控制和调节,是提高掌握动作质量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心理基础。如:(1)培养对技术的需求心。用比喻和对比来阐明道理。(2)示范结合讲解,明确技术概念。如强调摆臂加速技术时,必须建立从摆臂、蹬地,“慢→稍快→快→最快”的明确概念。(3)及时总结每个动作技术改进前后的成绩,明示各阶段进步,更能坚定技术提高的信念。
  2、战术训练中的心理教育。各个比赛中无论采用何种战术,运动员务必保持勇敢、冷静和合理分配体力的良好心态。如:(1)克服恐惧和为难情绪,赛中能勇往直前。(2)培养冷静心理赛中能随机应变,转败为胜。(3)培养合理分配体力的心态能做到心中有数、急而不躁、稳定取胜。
  
  五、心理训练的方法
  
  学生的运动心理训练,是现代社会前进的要求,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力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身体素质、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心理控制、调节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进行心理训练呢?心理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放松训练法:运用一定的语言进行导引,使肌肉放松、心理平静,从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带领其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
  2、心理适应调节训练法:它是在学生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心理活动发生变化异常时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冷静头脑,反复练习到适应,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3、模拟训练法:它主要用于提高学生临场的适应性,在头脑中建立合理的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使技术水平能正常发挥。可以用语言图象模拟和实景模拟两类来进行。
  4、心理诱导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场景练习,分析临场情况,做好应付各种变化的准备,指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5、表情调节法:它是指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姿态。“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情绪会改变人的外部表情和姿态。
  6、活动调节法:采用不同速度、强度、幅度、方向、节奏的动作练习,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
  7、音乐调节法:音乐能使人产生兴奋、镇静、平衡三种情绪状态,有效地使用音乐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8、呼吸调节法:通过深呼吸使其波动的情绪稳定下来。
  9、暗示调节法:通过语言、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进行调节,特别是自我暗示更有好效果。
  
  六、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心理训练是对学生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要进行这一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心理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自觉积极性,要让学生心理接受,必须做好以下两点:(1)目的教育,明确意义和作用,掌握知识和方法,树立信心;(2)诱导工作到位,学会分析,自我检查、评定、调节、控制,促进自我完善和进步。
  2、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应注意随着学生心态的日益完善而渐进,即运动量从少到多,强度由小到大,手段自简单易行到复杂多变。
  3、个别对待与重复原则。学生气质、性格千差万别,引起心理变化的原因也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方法或措施,区别对待,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重复原则是指心理训练要反复进行、反复实践,使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心理品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心理教育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我认为只有运用这个手段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提高其自觉积极性,才能保证高的出勤率,保障技术、战术、运动量和强度等课堂训练以及比赛的顺利进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心理教育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懒惰者会以懒带懒,致使教学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无知者会一味蛮干而误人子弟;以身示范、勤奋工作的教师才会干出好成绩。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等:《学校心理学辅导研究》
  2、黄汗升:《球类运动》
  3、朱来朝:《体育运动心理训练法》
  4、朱来朝:《现代体育心理学》
其他文献
随着体育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社会各阶层对体育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青少年对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却知之甚少。所以,如何让学生改变观念,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理念,值得每位体育工作者深思。我认为应从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开始逐步实现“终身体育”的构想。    一、打破常规、树立新意    现在学校的体育课设置是:给
期刊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它直接突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轨迹。在新课改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谈几点认识:    一、联系学生实际,把握问题起点    现代信息社
期刊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的学习与鉴赏获得的。发挥健康的音乐作品中的教育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食粮    由于社会生活中美的现象、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音乐作品,它的表现手法也必然是丰富多彩、切实可行的。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给音乐的教育功能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
期刊
建国五十余年来,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中小学体育,同其它学科一样经历了数次改革。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新一轮课改已经开始,继而颁布了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试行后,各级各类学校也都纷纷尝试和投入到课改热潮之中。随着课改的深入,不少试区和学校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有不少学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正确把握好“四度”。    一、要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
期刊
现行初级中学化学教材是国家教育部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在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让学生在毕业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但笔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一、对反应条件的误导    例1:第18页习题第3题的第(4)小题:  水氢气+氧气  例2:第54页:氢气+氧气→水  例3:第56页:氢气+氧化铜→铜+水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个领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也不例外。本文从教学理念上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探讨。  【关键字】任务驱动法 情景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创新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搞好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不是太好,因此不能象对待本科生那样对其施教。然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却是较高的
期刊
在2007年全国上下转星调整工作中发现,部分农村微型地面接收设施由于器材质量低劣、天线选址不当等因素造成接收效果不佳,甚至已停止使用。  目前,我国农村小型地面卫星接收站接收的主要是中星6B、鑫诺3号这两颗星的节目,要快速使节目信号接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器材的检验    1、卫星地面接收天线:天线是影响前端信号质量的关键器材,天线应有很高的精度,不同品牌的天线质量差别很
期刊
小学音乐教师也许可以说是第一位把孩子领进音乐艺术殿堂的人。每个儿童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潜能。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尚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形象的图片、教具、音乐或多媒体创造一個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感知音乐语言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   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较为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
期刊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有了真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淌出来。的确,没有真情实感绝不能写出具有感人力量的好文章来。所以,作为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握了解学生作文情感的机会、丰富其情感、激发其作文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三种方法。    一、命题动情法    命题是文章的灵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