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歌30年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日阴冷的天气总算过去了,今天的北京艳日高照,显得格外暖和,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欢畅了许多。是的,今天我们不仅很开心,还很自豪,因为我们纺织人齐聚一堂,共同讴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纺织业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30年,纺织业汹涌澎湃、风雷激荡;这30年,纺织业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中,由弱到强、日新月异;这30年,纺织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国争光。这30年,我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看到了时代的舞蹈,感到了历史的进步。
  
  引吭高歌
  
  为回顾和总结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更好地在新时期发扬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开放的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纺织强国的历史进程,2008年12月23日,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纺织强国”的纪念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为中国纺织工业的蓬勃发展创造重要的需求和根本的动力;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为中国纺织工业迎来了由大变强的新机遇,新世纪前8年产业升级推进中国纺织工业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世界金融危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激动地说。面对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目标,杜会长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是纺织工业继续承担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必然选择。在不断巩固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下,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为重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在2020年实现世界纺织强国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座谈会上,杜钰洲会长作了题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前景》的重要讲话,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座谈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主持。副会长王天凯、老部长王曾敬、林乃基等有关部门和领导出席了会议。
  
  岁月如歌
  
  改革开放使纺织工业实现了生产力素质和产业规模结构、产业竞争力的高速发展,我国纺织工业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取得重大发展。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使纺织工业更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优势,更大规模吸引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兩个市场,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局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从1978年的2.88公斤上升到现在的15公斤左右。中国从只占世界人均消费量的40%到现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约28%;1978年—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45%,高于同期消费年均增长6.95%;2000年到2007年,由于城市人口增长1.35亿,乡村人口减少0.81亿,全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加权支出年均增长达到14.72%(可比价),比同期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13%高出5.59个百分点。中国纤维制品出口从1978年的24.31亿美元,占世界的3.5%,上升到2007年的1756.16亿美元,约占世界的30%,增长了71.24倍。早在1995年,中国就达到并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的地位。纺织工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337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从业职工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职工人数的比重从1/20上升到1/7,从业人数中80%左右来自农村转移劳动力,成为解决就业和农村城镇化的越来越重要的民生产业。
  30年前,老百姓买布要凭布票;纺织出口换汇是国家的主力行业,也不过区区二十几亿美元,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三点多,还多是初级产品……短短的30年,我们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纤维加工量占全球的40%以上;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贸易的四分之一以上;更令人骄傲的是13亿人口的人均纤维消费量远远超出世界水平。
  
  高歌猛进
  
  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纺织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面对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的巨大压力下,中国纺织业进入了转型的阵痛期。是危机,就有转机。所以,我们更应该有信心,更有决心,加快产业升级、优化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积极应对危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纺织强国。
  要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就必须破解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比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降低或控制成本问题,中小企业提升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构建跨国供应链问题,形成中国跨国大企业的问题等,这一切都要靠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行业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提高科学技术与自主品牌的贡献率。这一切,需要我们全体纺织人的不懈努力。相信,凭借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竞争实力,凭借拥有多种纤维资源条件,结构完整的产业布局、三大最终产品的内需市场规模,以及与纺织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相关产业关联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等良好的外部环境,2020年,我国一定会实现世界第一纺织强国的宏伟目标。
  这一路,我们将把酒当歌,踏歌而行。
其他文献
很久不写时装评论,甚至有三年没有参加时装周的活动。这不仅因为我个人学术关注点的转移和期望在更高的形而上层面对设计艺术进行思考,还在于现今条件下能够真正确立独立的时装评论地位为时尚早,所以采取了逃避的态度。  前几日,偶然在“凤凰卫视”的节目中看到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在巴黎和2007年国际时装周上所作的熊猫秀,以及接受短时间采访的报道。面对熊猫秀,我仿佛看到了一场恶俗秀,心里愤怒难平。如果说赵半狄作为一
期刊
“这次服博会比我们预期的要好,不光打出了企业的品牌,还获得很多代理商、加盟商的青睐。”卡宾公司董事长杨紫明高兴地说:“CHIC在中国服装业内独一无二的专业服务特性将对品牌发展起到特殊推动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动态和静态展示,企业借助CHIC了解_r更多层次的经销商理念,使之在做市场策略时更有针对性,尤其是在区域品牌升级至全国品牌方面,CHIC极具推广效应。”  是的,CHIC2009在经过17年的积
期刊
目前,车用纺织品每年国内需求量大约在6250万平方米左右,国内的生产能力仅能提供了50%左右;汽车地毯每年需求量在1200万平方米,国内可以提供10%左右的产品。这些纺织品远远满足不了汽车产业的需求,市场缺口较大,每年仍需进口40亿美元左右的汽车用纺织品。  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产业用纺织品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旷达2009中国汽车用纺织品
期刊
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共同主办,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公司、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09中国(广州)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于目前在广州琶洲展馆隆重举办。本届博览会仅纺织及家居饰品板块即占地5,5万平方米,展示的有家居用装饰及装饰品、窗帘、床/浴室/餐厅/厨房用纺织品、地毯及地面覆盖物、各类室内配件、靠垫、抱枕及挂
期刊
南山纺织服饰(控股)有限公司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实现从羊毛原料提供到精梳毛条加工,从精纺面料到“高品质、高档次、高品位”的服装服饰完整的产品研发、生产与服务体系。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也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危机,面对考验,南山纺织服饰沉着应对,积极行动,取得了令人鼓舞和欣慰的成绩:目前南山服饰订单状况良好,
期刊
紧密纺工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与普梳中高支纱线的生产,从纱线质量的角度来讲,紧密纺技术意味着更高的质量。然而,和传统的普通环锭纺相比,緊密纺技术不仅提高了纱线质量,而且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增加了纺织厂纤维的利用率和纱线的输出速度,以及紧密纺纱毛羽的减少对下游工序的积极影响。只有青泽紧密纺系统Zinser CompACT3能够确保连续稳定的紧密纺纱质量效果。您只需通过轻轻
期刊
凯宫,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一个纺织机械领域的传奇。八年的时间,从一个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其中高效能精梳机、条并卷机、自动络筒机、粗纱机技术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苏善珍,凯宫机械的掌门人。他没有高等学历,却将科技创新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没有大公司的工作背景,却把制度创新开展得有目共赏;他为人低调,客户却对他赞不绝口;他白手起
期刊
就在其他企业不断拓展自己经营领域的时候,唐鹰16年来却只是专注在自己的“男裤”上而,没有动摇,一心一意,就像唐鹰董事长胡绪儿所说的:“专注就是我们唐鹰的性格。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太多的精力,我只想专做一件事,做好这件事,把它做到我自己满意为止。”    因专注而领先    胡绪儿创业开始在1993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他租用了一个民房,买了两台被别人淘汰的缝纫机,请了三个工人,挂出了“奉化绪儿制衣厂
期刊
2008已经过去,回望这一年纺织行业的潮起潮落,不免有些百感交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一句国人耳熟能详的出自《老子》的古语,它浓缩了深刻的哲理:在面临灾祸时,不要太过于悲观,认为没有出路;在面临福事时,也不要过于乐观,要有忧患意识。  回头看我们现实中的纺织业,某种角度上看多少诠释了这个意义。前几年,我国纺织业可说是处在一个长达七八年的“黄金时代”,无论是投资、生产、出口等诸多方面
期刊
时尚产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产业?这个问题讨论了十年,却依然未真正弄清楚。  这让这一概念的盛大舆论始终处于江湖之远,一直未能登上政府的庙堂。而“政治经济学”一词给我们如是启迪:失去政策的支持,即便是这样的流行产业也将放缓步伐。  将其置于一个城市的政治视野与政策变迁中,重新看待这一概念的命运,或许是我可以做的一个尝试。尤其是置于一个与这个词最相适应的、最前沿的城市:七海。  因为迄今为止唯有上海才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