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浓眉大眼像曹操,你看我的眼睛,三角形的,其实我才是最像曹操的。”坐在铁岭市区一家名为丁记火勺的小馆子,47岁的曹强,微微笑着如是说。不知曹操长相究竟如何,与其说他像曹操,还不如说他眉眼更像在《三国演义》中扮演曹操的鲍国安。
不久前,曹强与父亲曹国平从铁岭腰堡村来到沈阳,与同省东港的曹祖义等人,开了一场奇特的“认亲会”——复旦大学公布通过DNA技术,给他们找到了共同的祖先——曹操。当这些本不相识的曹姓族人站在一起,他们的浓眉大眼,居然惊人地相似。
以DNA之名,这些“曹操的后人们”裹挟在一阵“滴血认‘曹’”的风潮中,火速出名。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12月18日,铁岭正飘雪。从铁岭西站驱车经新城区,过二号公路,约半小时到了腰堡村。腰堡村共1000多户、3500多人;村中有6030多亩水田,当地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但因临近铁岭专用车生产基地,村民不只依赖农业。
在腰堡,曹、崔、赵是三个大姓。曹国平说:“铁岭县李千户乡上台村、凡河镇等地,曹家所有人加起来,不少于500人。”66岁的曹国平是村里的能人,当过生产队长、村办企业厂长,1988年时到市里开办过塑料厂,后被请回村里担任村书记,一干二十多年。
曹国平说:“我们家七八代人都在腰堡村务农为生,从没想过自己能是曹操的后人。以前市红学会学者研究市志、县志,说我们家是曹雪芹的后人,还在村里找到石碑,证明腰堡村是曹雪芹祖居地,提过我们家可能是曹操的后人,但我们都没往这事上想过。”
虽然父亲曹国平不曾多想,但30年前发生在麻将桌上的一件事,让曹强记忆深刻。那一年,曹强约十四五岁,正值过年,他看到叔叔伯伯打完麻将没有收拾,就摆弄起麻将牌。铁岭麻将有一种打法叫“亮喜儿”,摸牌阶段凑齐指定的几张牌就可以亮出来。其中有一种“喜儿”叫“击鼓骂曹”,由二条、一筒和白板组成,分别代表鼓槌、鼓和白脸儿曹操。曹强才摆好“击鼓骂曹”,大爷爷曹忠宪看到后顿怒,狠狠训斥道:“老曹家的不准这么亮!”
曹忠宪生前曾存有一本家谱,“文革时不敢留,烧了。”他根据回忆抄写了一份《世系表》,上书:曹国颜—曹恭—曹钧平;钧平有儿子,长子为“曹振—曹秉钧”,其后无载,次子为“曹恺—曹秉毅”;秉毅有三子,忠宪、忠章和忠本。
这份《世系表》中的“国”字和“钧”字的用法,引起了铁岭市博物馆原馆长李奉佐的注意。“上下辈用相同的字,恐无此理。”据李分析,一般家族族谱都是固定多少字轮回,如20字或12字,但铁岭曹氏家族族谱中没有这个习惯。
“我研究族谱十几年,见过上百本族谱,唯独铁岭曹氏族谱不同。”李奉佐说,曹家族谱“从祖不从父”,即孙子名字可与祖父名字重字,但不能与父亲名字重字。
辽东民间普遍有“祭灶王”习惯,腊月二十三晚,大家买来灶糖粘在灶王嘴上,祈求一年平安,五谷丰登。但在铁岭昌图县曹家沟,绝大多数曹姓家族的风俗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据曹家沟的曹文学、曹文斌及其族叔曹廷学解释,“传说二十三是赤壁之战,没过上小年,二十四过的,所以就传下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风俗。只有几户后迁来的,二十三日过小年。”此外,曹家沟“老曹家过年时不立灯笼杆,也和别家不一样。”
商贾离乡传说
这些天,每有外地曹姓者到访,曹强会带他们到腰堡曹氏祖茔祭拜。沿着一条歪扭的村间土路,向北步行可到一片秸秆围拢的地段,一旁石碑写有“关东曹氏祖茔”字样。曹国平说,那是2002年铁岭召开全国红学会,认定曹雪芹关外祖籍在腰堡村时,当地政府安放的。
事实上,这并非曹家最早的祖茔。曹忠宪的儿子曹国泽说:“腰堡和范家屯相距五华里,隔一条公路,我家老祖坟邻公路,我小时候去过,都是庄稼地和树林子。”
在腰堡,最老的曹家坟在小西山,曾是腰堡村最大的坟。据腰堡老一辈人描述,曹家老坟北端是一座最大的老祖坟,南面是一大片较小的祖坟,约七八十座,横竖排列成行。
据史料记载,辽东的曹姓人多数从关内迁来,明代以前,辽东的曹氏极少。多数曹姓人入居辽东,是在明代永乐迁都北京之后。
从《明代辽东档案》中记载的辽东曹氏看,主要有三类人,一是罪犯流徙、戍守边陲,二是军将调守辽东,三是经商于马市。这是因为当时的铁岭、开原等地,三面环虏,是辽东要地,是调兵出关镇守之地,同时也是充军发配之地。
在该档案中查出的曹氏84人中,李奉佐发现,其中铁岭地区(含开原)36人,辽西地区14人(含广宁和宁远)、沈阳地区11人,盖州5人。这四个地区的曹氏有官有民有兵,其中,入居铁岭者最早、最多,因此,铁岭地区算得上曹氏的始居地。
相传,铁岭曹姓先祖最早就在“铁岭卫(明代地名)担任戍守的官职”。曹忠章说:“先辈传说,我家祖上出过两个官员,北知衙,南知县。”据河北丰润曹谱记录,一个叫曹端广的人于明代入居铁岭。在丰润,曹长顺听祖父讲过一个“曹端广商贾离乡”的传说。
据传,曹端广是宋武惠王后裔,江西武阳曹孝庆的曾孙。其二兄端明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一再对弟弟端广讲,永乐皇帝新近迁都北京,必大兴土木,木材来自东北,正是赚钱时机。如此,端广迁居铁岭。
据李奉佐考证,曹端广之子曹俊,镇守金州(明铁岭凡河一带),其孙曹广官拜开原参将,三品官职,镇守辽北,经历了景泰、天顺、成化三个朝代,后因北方入侵抵抗不力被降职。“这一时期,曹氏子孙遍布辽宁各处,是当地巨族。”李奉佐说,明朝万历年间,给镇守辽东总兵李成梁当副手的曹簠是明朝曹家最大的官,他女儿嫁给了李成梁的儿子。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城略地,将腰堡镇、凡河等地百姓掳走,变为满族人的包衣(奴隶)。其中一部分人再次回到腰堡。如今的曹国平祖上,是当时战乱逃跑后又回来的居民。
李奉佐称,新中国成立后,腰堡一条街几乎都是姓曹的,后来都搬家了。而铁岭其他诸多村中,还有吉林、黑龙江等地一些姓曹的,都有从铁岭腰堡曹家迁移出去的人。 “曹氏族群”
《奉天通志》卷二百四十《人物·艺术·汉》记录,汉成帝时有“曹元理,玄菟人,精于算术”。汉成帝时的玄菟郡,就在辽宁省东北部。
这种过人之处,似乎更像老曹家的一种通性。“曹家人,辈辈聪明;学什么,我学得三个月,人家三天就行了。”1997年,李奉佐走访堡村时,当时71岁的村人王铁民说。
在腰堡,曹家祖上是中医世家。曹忠章生前说:“我爷爷曹恺,民国、伪满时期在铁岭义和堂药店当坐堂先生,就是现在的主治大夫。他年轻时是小学教员,后来转务医,在范家屯、腰堡、懿路、石山子一带,就我爷爷一个大夫。”
曹忠宪的妻子王现瑞说,曹恺最喜欢大孙子曹忠宪,“带去西丰读书,吃茧蛹子、蚕虫,把大虫子放在菜板上剁……”
曹国泽生前见过太爷曹恺的照片,说:“戴带顶的帽子,山羊胡,方脸盘,比我爹的脸略长些。我有两个太奶,太奶常背我,二太奶陈氏是1962年低标准时死的,死时手里握着大萝卜片,当时我八九岁。”曹国泽记得,“家中留存的医术有一大堆,在文革期间烧掉了。
据曹恺的外甥女安文博91岁那年说:“我舅舅曹恺从小聪明,啥都会,就学三四年私塾。考教员时,别人都复习,准备考试,他不复习,去看戏。考试时出题正好是戏文,他考了第一。他的医道在南二乡很出名,经常有人赶大车来接他去看病。”
王铁民说:“老曹头曹恺,我认识。”王铁民和曹恺的孙子曹忠宪是同学,一起在铁岭念书一年多,当时曹恺已经七十多岁。王铁民当学徒时,曾在老曹头手底下干过两年。
王铁民回忆说:“老曹头医术极高,高个,四方脸,干净利落。”王铁民的父亲王成勋,在伪满时期给老曹家做工;王铁民也在曹恺之子曹秉毅的手下干了两年多,“当小打”。
据王铁民评价:“老曹家的人,聪明过人。曹秉毅要求人严,教你学,非学会不可,我这点能耐,都是跟他学的,领他一辈子情。”
当时,商工工会下有一个木材组,曹秉毅是主任或是理事。“有能力,会袖里吞金。” 王铁民说:“算个账什么的,他一下就报出数字了。”
说起来,腰堡曹家祖上医术闻名,但自曹秉毅以下三代,备受坎坷。这是因为解放前曹秉毅做过几个月的范家屯(后来的腰堡乡)伪屯长;当时乡政府在范家屯,腰堡村是范家屯的辖村。曹家土地多,子孙多在城里工作,按人口平均土地被定为富农。这让后人吃尽苦头。
值得一提的是,曹强自称也喜爱研究术数测算方式。2010年,曹强的女儿沥丹高考成绩为553分,比一本线531分高了不多。曹强说:“我一年多前就开始研究她上大学的问题,用术数测算方式,将全国各地高校往年的招生分数进行拆分、整合、裂变,最后决定选择华东理工大学。”事实证明,曹强的选择的确不错,“那一年华东理工来我们这里招生14人,报名的才16人。”
从曹雪芹后人到曹操后人,虽然腰堡曹家不断与历史名人扯上关系,但是曹国平和他的家人一直很淡定,即使现在全国网民都在热烈地议论曹操后人的事,腰堡村依然平静。曹国平说:“是曹操后人的事,对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日子还要一如既往地过下去。”
曹国平下有一弟曹国荣。如今,曹国平儿孙满堂,膝下有三个儿子,分别为曹强、曹壮、曹伟。除曹强生育一女儿外,曹壮、曹伟各生育一子。
现如今,在小一辈中,曹国平的儿子曹强是家人眼中是“最有出息”的一个。曹强早年曾做过建筑工程,几年前投资建设了智能插排厂,固定资产达千万元。
在曹强的诸多身份中,有一个历任铁岭市银州区多届人大代表的身份。曹强说,自己最爱研究政治与军事,尤其爱看《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不只是兵法,运用到商战中其实也一样。做事就是一个结果,要么赢,要么败;干不干,是战略问题;怎么干,则是战术问题。”
这些天,曹强建了一个“曹氏族群”QQ群。“曹操的成功之一,就是建立了一个敢打能干能取胜的团队。”曹强说,树立家族文化价值观,建立和发展家族文化产业,应该是曹氏家族后代共同的目标,这需要曹氏后代更多交流。
“目前,现代曹氏文化及整体曹氏家族价值观还未有统一认识,这个QQ群便是为这一目标而建立。”曹强称,更多的族人如果能统一认识,传承传统,再从而引导一批有理想的曹氏后人,这才能真正发挥这个“曹氏族群”的作用。
不久前,曹强与父亲曹国平从铁岭腰堡村来到沈阳,与同省东港的曹祖义等人,开了一场奇特的“认亲会”——复旦大学公布通过DNA技术,给他们找到了共同的祖先——曹操。当这些本不相识的曹姓族人站在一起,他们的浓眉大眼,居然惊人地相似。
以DNA之名,这些“曹操的后人们”裹挟在一阵“滴血认‘曹’”的风潮中,火速出名。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12月18日,铁岭正飘雪。从铁岭西站驱车经新城区,过二号公路,约半小时到了腰堡村。腰堡村共1000多户、3500多人;村中有6030多亩水田,当地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但因临近铁岭专用车生产基地,村民不只依赖农业。
在腰堡,曹、崔、赵是三个大姓。曹国平说:“铁岭县李千户乡上台村、凡河镇等地,曹家所有人加起来,不少于500人。”66岁的曹国平是村里的能人,当过生产队长、村办企业厂长,1988年时到市里开办过塑料厂,后被请回村里担任村书记,一干二十多年。
曹国平说:“我们家七八代人都在腰堡村务农为生,从没想过自己能是曹操的后人。以前市红学会学者研究市志、县志,说我们家是曹雪芹的后人,还在村里找到石碑,证明腰堡村是曹雪芹祖居地,提过我们家可能是曹操的后人,但我们都没往这事上想过。”
虽然父亲曹国平不曾多想,但30年前发生在麻将桌上的一件事,让曹强记忆深刻。那一年,曹强约十四五岁,正值过年,他看到叔叔伯伯打完麻将没有收拾,就摆弄起麻将牌。铁岭麻将有一种打法叫“亮喜儿”,摸牌阶段凑齐指定的几张牌就可以亮出来。其中有一种“喜儿”叫“击鼓骂曹”,由二条、一筒和白板组成,分别代表鼓槌、鼓和白脸儿曹操。曹强才摆好“击鼓骂曹”,大爷爷曹忠宪看到后顿怒,狠狠训斥道:“老曹家的不准这么亮!”
曹忠宪生前曾存有一本家谱,“文革时不敢留,烧了。”他根据回忆抄写了一份《世系表》,上书:曹国颜—曹恭—曹钧平;钧平有儿子,长子为“曹振—曹秉钧”,其后无载,次子为“曹恺—曹秉毅”;秉毅有三子,忠宪、忠章和忠本。
这份《世系表》中的“国”字和“钧”字的用法,引起了铁岭市博物馆原馆长李奉佐的注意。“上下辈用相同的字,恐无此理。”据李分析,一般家族族谱都是固定多少字轮回,如20字或12字,但铁岭曹氏家族族谱中没有这个习惯。
“我研究族谱十几年,见过上百本族谱,唯独铁岭曹氏族谱不同。”李奉佐说,曹家族谱“从祖不从父”,即孙子名字可与祖父名字重字,但不能与父亲名字重字。
辽东民间普遍有“祭灶王”习惯,腊月二十三晚,大家买来灶糖粘在灶王嘴上,祈求一年平安,五谷丰登。但在铁岭昌图县曹家沟,绝大多数曹姓家族的风俗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据曹家沟的曹文学、曹文斌及其族叔曹廷学解释,“传说二十三是赤壁之战,没过上小年,二十四过的,所以就传下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风俗。只有几户后迁来的,二十三日过小年。”此外,曹家沟“老曹家过年时不立灯笼杆,也和别家不一样。”
商贾离乡传说
这些天,每有外地曹姓者到访,曹强会带他们到腰堡曹氏祖茔祭拜。沿着一条歪扭的村间土路,向北步行可到一片秸秆围拢的地段,一旁石碑写有“关东曹氏祖茔”字样。曹国平说,那是2002年铁岭召开全国红学会,认定曹雪芹关外祖籍在腰堡村时,当地政府安放的。
事实上,这并非曹家最早的祖茔。曹忠宪的儿子曹国泽说:“腰堡和范家屯相距五华里,隔一条公路,我家老祖坟邻公路,我小时候去过,都是庄稼地和树林子。”
在腰堡,最老的曹家坟在小西山,曾是腰堡村最大的坟。据腰堡老一辈人描述,曹家老坟北端是一座最大的老祖坟,南面是一大片较小的祖坟,约七八十座,横竖排列成行。
据史料记载,辽东的曹姓人多数从关内迁来,明代以前,辽东的曹氏极少。多数曹姓人入居辽东,是在明代永乐迁都北京之后。
从《明代辽东档案》中记载的辽东曹氏看,主要有三类人,一是罪犯流徙、戍守边陲,二是军将调守辽东,三是经商于马市。这是因为当时的铁岭、开原等地,三面环虏,是辽东要地,是调兵出关镇守之地,同时也是充军发配之地。
在该档案中查出的曹氏84人中,李奉佐发现,其中铁岭地区(含开原)36人,辽西地区14人(含广宁和宁远)、沈阳地区11人,盖州5人。这四个地区的曹氏有官有民有兵,其中,入居铁岭者最早、最多,因此,铁岭地区算得上曹氏的始居地。
相传,铁岭曹姓先祖最早就在“铁岭卫(明代地名)担任戍守的官职”。曹忠章说:“先辈传说,我家祖上出过两个官员,北知衙,南知县。”据河北丰润曹谱记录,一个叫曹端广的人于明代入居铁岭。在丰润,曹长顺听祖父讲过一个“曹端广商贾离乡”的传说。
据传,曹端广是宋武惠王后裔,江西武阳曹孝庆的曾孙。其二兄端明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一再对弟弟端广讲,永乐皇帝新近迁都北京,必大兴土木,木材来自东北,正是赚钱时机。如此,端广迁居铁岭。
据李奉佐考证,曹端广之子曹俊,镇守金州(明铁岭凡河一带),其孙曹广官拜开原参将,三品官职,镇守辽北,经历了景泰、天顺、成化三个朝代,后因北方入侵抵抗不力被降职。“这一时期,曹氏子孙遍布辽宁各处,是当地巨族。”李奉佐说,明朝万历年间,给镇守辽东总兵李成梁当副手的曹簠是明朝曹家最大的官,他女儿嫁给了李成梁的儿子。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城略地,将腰堡镇、凡河等地百姓掳走,变为满族人的包衣(奴隶)。其中一部分人再次回到腰堡。如今的曹国平祖上,是当时战乱逃跑后又回来的居民。
李奉佐称,新中国成立后,腰堡一条街几乎都是姓曹的,后来都搬家了。而铁岭其他诸多村中,还有吉林、黑龙江等地一些姓曹的,都有从铁岭腰堡曹家迁移出去的人。 “曹氏族群”
《奉天通志》卷二百四十《人物·艺术·汉》记录,汉成帝时有“曹元理,玄菟人,精于算术”。汉成帝时的玄菟郡,就在辽宁省东北部。
这种过人之处,似乎更像老曹家的一种通性。“曹家人,辈辈聪明;学什么,我学得三个月,人家三天就行了。”1997年,李奉佐走访堡村时,当时71岁的村人王铁民说。
在腰堡,曹家祖上是中医世家。曹忠章生前说:“我爷爷曹恺,民国、伪满时期在铁岭义和堂药店当坐堂先生,就是现在的主治大夫。他年轻时是小学教员,后来转务医,在范家屯、腰堡、懿路、石山子一带,就我爷爷一个大夫。”
曹忠宪的妻子王现瑞说,曹恺最喜欢大孙子曹忠宪,“带去西丰读书,吃茧蛹子、蚕虫,把大虫子放在菜板上剁……”
曹国泽生前见过太爷曹恺的照片,说:“戴带顶的帽子,山羊胡,方脸盘,比我爹的脸略长些。我有两个太奶,太奶常背我,二太奶陈氏是1962年低标准时死的,死时手里握着大萝卜片,当时我八九岁。”曹国泽记得,“家中留存的医术有一大堆,在文革期间烧掉了。
据曹恺的外甥女安文博91岁那年说:“我舅舅曹恺从小聪明,啥都会,就学三四年私塾。考教员时,别人都复习,准备考试,他不复习,去看戏。考试时出题正好是戏文,他考了第一。他的医道在南二乡很出名,经常有人赶大车来接他去看病。”
王铁民说:“老曹头曹恺,我认识。”王铁民和曹恺的孙子曹忠宪是同学,一起在铁岭念书一年多,当时曹恺已经七十多岁。王铁民当学徒时,曾在老曹头手底下干过两年。
王铁民回忆说:“老曹头医术极高,高个,四方脸,干净利落。”王铁民的父亲王成勋,在伪满时期给老曹家做工;王铁民也在曹恺之子曹秉毅的手下干了两年多,“当小打”。
据王铁民评价:“老曹家的人,聪明过人。曹秉毅要求人严,教你学,非学会不可,我这点能耐,都是跟他学的,领他一辈子情。”
当时,商工工会下有一个木材组,曹秉毅是主任或是理事。“有能力,会袖里吞金。” 王铁民说:“算个账什么的,他一下就报出数字了。”
说起来,腰堡曹家祖上医术闻名,但自曹秉毅以下三代,备受坎坷。这是因为解放前曹秉毅做过几个月的范家屯(后来的腰堡乡)伪屯长;当时乡政府在范家屯,腰堡村是范家屯的辖村。曹家土地多,子孙多在城里工作,按人口平均土地被定为富农。这让后人吃尽苦头。
值得一提的是,曹强自称也喜爱研究术数测算方式。2010年,曹强的女儿沥丹高考成绩为553分,比一本线531分高了不多。曹强说:“我一年多前就开始研究她上大学的问题,用术数测算方式,将全国各地高校往年的招生分数进行拆分、整合、裂变,最后决定选择华东理工大学。”事实证明,曹强的选择的确不错,“那一年华东理工来我们这里招生14人,报名的才16人。”
从曹雪芹后人到曹操后人,虽然腰堡曹家不断与历史名人扯上关系,但是曹国平和他的家人一直很淡定,即使现在全国网民都在热烈地议论曹操后人的事,腰堡村依然平静。曹国平说:“是曹操后人的事,对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日子还要一如既往地过下去。”
曹国平下有一弟曹国荣。如今,曹国平儿孙满堂,膝下有三个儿子,分别为曹强、曹壮、曹伟。除曹强生育一女儿外,曹壮、曹伟各生育一子。
现如今,在小一辈中,曹国平的儿子曹强是家人眼中是“最有出息”的一个。曹强早年曾做过建筑工程,几年前投资建设了智能插排厂,固定资产达千万元。
在曹强的诸多身份中,有一个历任铁岭市银州区多届人大代表的身份。曹强说,自己最爱研究政治与军事,尤其爱看《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不只是兵法,运用到商战中其实也一样。做事就是一个结果,要么赢,要么败;干不干,是战略问题;怎么干,则是战术问题。”
这些天,曹强建了一个“曹氏族群”QQ群。“曹操的成功之一,就是建立了一个敢打能干能取胜的团队。”曹强说,树立家族文化价值观,建立和发展家族文化产业,应该是曹氏家族后代共同的目标,这需要曹氏后代更多交流。
“目前,现代曹氏文化及整体曹氏家族价值观还未有统一认识,这个QQ群便是为这一目标而建立。”曹强称,更多的族人如果能统一认识,传承传统,再从而引导一批有理想的曹氏后人,这才能真正发挥这个“曹氏族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