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我国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这对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借助自身特殊地位,有效激发、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创新工作模式、引入新的工作方法等,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鉴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高校共青团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一、引言
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主要助手,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帮手,应该在培养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到战略高度。高校主要借助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第二课堂正是共青团工作的长处与主要阵地。青年大学生群体中高校共青团组织有着极强的号召力,这是其他青年组织无法比拟。因此高校共青团应该发挥自身作用,有效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概述
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与接班人,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赋予创新能力更多的含义,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创新本身是一种意义上的超越,也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超越意识。青年大学生应该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不畏挑战,敢于打破常规;其次创新能力依托基础知识,看重知识与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掌握专业知识,构建合理完善的知识体系;最后创新能力不能局限于课本或理论,而是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联系实际,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为自主创新夯实基础。
三、高校共青团的重要性
高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组织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環节,特别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培养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三点。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高校共青团工作是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需要。青年作为国家与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则是青年群体中知识层次最高的群体,也是最具有创造力与活力的群体。青年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因此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工作。
2.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三个代表”要求青年们站在时代高度,使用审视的历史眼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准确定位自身,制定自己奋斗终身的目标。将青年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提高党在其中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给党建的事业输送人才。
3.保证社会改革的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作用日渐突出。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层次较高,直接影响到教育体制改革、市场改革等。大学生思想状况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社会情况,高校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学生联系紧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政治鉴别力与责任感,维持学校稳定与发展。
四、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高校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也是党联系青年的主要桥梁,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发挥自身作用,才能完成团结与培养大学生的任务。
1.丰富校园活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高校教育的许多方面和环节,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高校共青团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学校要求,建设校园创新文化,培养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兴趣和规律,营造一种科技创新的氛围,同时将创新建设将设为全校师生的一种精神和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就是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能力的措施。高校共青团可以借助各类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社团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第二课堂的主要组成分,新时期强化社团建设,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有助于推动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校社团组织与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借鉴市场经济中企业品牌化建设策略,更好的组织与发展社团,同时服务社团建设。品牌社团融合当下部分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的具有发展意义策略。学生社团建设中树立品牌社团,逐渐扩大其在高校中的影响力,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加入该社团为荣的意识,重点发展几个优质社团,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进而带动社团发展与壮大。通过此种方式发挥共青团作用。
2.建立健全激励体系。激励体系,就是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运用激励性手段进行评价的体系。合理的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创造创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奖励作为一种鼓励手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进步比较大、成绩较突出学生要进行奖励,但奖励也要公平公正,有一定的度,在保证受奖者值得接受奖励的同时,还要做到其他人心服口服,从而达到奖励少数人、激励多数人的作用。为使激励效果更明显,共青团还可与学校其他部门联手,设立更多的活动奖项,通过给予荣誉称号、奖励学分、表扬等精神鼓励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此外,为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新激励体系,推动高校整体创新型教育体系的实施,对教师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也要给予奖励和支持。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递不在受到时间与地域限制,可以借助大学生普遍使用的微信、QQ等推送教育信息,弥补传统思政教育的不足,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除此之外,学生活动逐渐延伸到新媒体中,强化师生交流,特别是面临毕业或毕业离校的学生在异地无障碍交流,方便文件传递、档案管理及通知消息等;(2)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不断削弱传统校园媒体,校园内思政媒介影响力不断降低,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共青团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校园媒体的教育功能与地位,实现提高传统校园媒体影响力的目的。加快校报或校刊从纸质转向数字媒体的步伐,借助新媒体的优势,选择质量过关的新闻素材,增加图文、视频等内容,增加校报视觉感染力,有效克服纸质校报周期长、成本高及素材有限等不足,借助网络传播优势,扩大校报的影响面。校园广播应该借助新媒体资源上传与存档等优势,在新媒体平台上共享广播内容,实现随时随地下载收听;最后就是校园电视台受众扩大问题,收视率的提高是最直接最有效提升教育效果的手段。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这对高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时,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委切入点,详细阐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论述为同行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克文.高校共青团参与专业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2):11.
[2]王斌.高校共青团工作现状—东南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02):45.
[3]陈相光.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多维向度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1):62.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一、引言
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主要助手,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帮手,应该在培养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到战略高度。高校主要借助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第二课堂正是共青团工作的长处与主要阵地。青年大学生群体中高校共青团组织有着极强的号召力,这是其他青年组织无法比拟。因此高校共青团应该发挥自身作用,有效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概述
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与接班人,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赋予创新能力更多的含义,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创新本身是一种意义上的超越,也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超越意识。青年大学生应该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不畏挑战,敢于打破常规;其次创新能力依托基础知识,看重知识与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掌握专业知识,构建合理完善的知识体系;最后创新能力不能局限于课本或理论,而是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联系实际,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为自主创新夯实基础。
三、高校共青团的重要性
高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组织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環节,特别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培养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三点。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高校共青团工作是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需要。青年作为国家与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则是青年群体中知识层次最高的群体,也是最具有创造力与活力的群体。青年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因此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工作。
2.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三个代表”要求青年们站在时代高度,使用审视的历史眼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准确定位自身,制定自己奋斗终身的目标。将青年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提高党在其中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给党建的事业输送人才。
3.保证社会改革的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作用日渐突出。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层次较高,直接影响到教育体制改革、市场改革等。大学生思想状况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社会情况,高校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学生联系紧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政治鉴别力与责任感,维持学校稳定与发展。
四、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高校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也是党联系青年的主要桥梁,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发挥自身作用,才能完成团结与培养大学生的任务。
1.丰富校园活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高校教育的许多方面和环节,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高校共青团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学校要求,建设校园创新文化,培养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兴趣和规律,营造一种科技创新的氛围,同时将创新建设将设为全校师生的一种精神和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就是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能力的措施。高校共青团可以借助各类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社团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第二课堂的主要组成分,新时期强化社团建设,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有助于推动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校社团组织与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借鉴市场经济中企业品牌化建设策略,更好的组织与发展社团,同时服务社团建设。品牌社团融合当下部分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的具有发展意义策略。学生社团建设中树立品牌社团,逐渐扩大其在高校中的影响力,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加入该社团为荣的意识,重点发展几个优质社团,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进而带动社团发展与壮大。通过此种方式发挥共青团作用。
2.建立健全激励体系。激励体系,就是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运用激励性手段进行评价的体系。合理的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创造创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奖励作为一种鼓励手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进步比较大、成绩较突出学生要进行奖励,但奖励也要公平公正,有一定的度,在保证受奖者值得接受奖励的同时,还要做到其他人心服口服,从而达到奖励少数人、激励多数人的作用。为使激励效果更明显,共青团还可与学校其他部门联手,设立更多的活动奖项,通过给予荣誉称号、奖励学分、表扬等精神鼓励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此外,为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新激励体系,推动高校整体创新型教育体系的实施,对教师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也要给予奖励和支持。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递不在受到时间与地域限制,可以借助大学生普遍使用的微信、QQ等推送教育信息,弥补传统思政教育的不足,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除此之外,学生活动逐渐延伸到新媒体中,强化师生交流,特别是面临毕业或毕业离校的学生在异地无障碍交流,方便文件传递、档案管理及通知消息等;(2)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不断削弱传统校园媒体,校园内思政媒介影响力不断降低,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共青团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校园媒体的教育功能与地位,实现提高传统校园媒体影响力的目的。加快校报或校刊从纸质转向数字媒体的步伐,借助新媒体的优势,选择质量过关的新闻素材,增加图文、视频等内容,增加校报视觉感染力,有效克服纸质校报周期长、成本高及素材有限等不足,借助网络传播优势,扩大校报的影响面。校园广播应该借助新媒体资源上传与存档等优势,在新媒体平台上共享广播内容,实现随时随地下载收听;最后就是校园电视台受众扩大问题,收视率的提高是最直接最有效提升教育效果的手段。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这对高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时,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委切入点,详细阐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论述为同行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克文.高校共青团参与专业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2):11.
[2]王斌.高校共青团工作现状—东南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02):45.
[3]陈相光.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多维向度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