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虫、蟋蟀、螽斯和中华蚱蜢等昆虫是很多学生都难以区分的。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地区种类较多。下面就这几类昆虫的特征加以区别。
蝗虫,直翅目,蝗科。常见的有黄脊竹蝗,东亚飞蝗,稻蝗等。幼虫为青色,成虫呈现绿色、黄色、枯草色等与环境基本一致的体色。雄虫略小,雌虫较大。后足腿节粗大,有刺两排,适于跳跃。危害植物:毛竹、淡竹、刚竹,也危害水稻、玉米等。发生蝗灾时,蝗虫密度能达到每平方米4000只至6000只,蝗虫所经之地,寸草不剩。
蟋蟀,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我国已知约150种。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色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咀嚼式口器。后足发达,善跳跃。常见的蟋蟀有:中华蟋蟀,油葫芦,银川油葫芦和双斑大蟋等。蟋蟀有许多别名,如“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等。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蟋蟀穴居,喜欢栖息于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常夜间活动。该类群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瓜果等,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其中双斑大蟋,除危害蔬菜、瓜类和农作物外,还危害各种果树。
雄性蟋蟀喜鸣好斗。每到繁殖期,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善斗,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领地和雌蟋蟀。这是蟋蟀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优胜劣汰。
雄蟋蟀因其能鳴善斗,且容易被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因此,“斗蟋蟀”曾一度成为古代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螽斯,螽斯科,食性复杂,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多种类型,后足十分发达,适于跳跃,飞行能力也较强。我国已知有200种以上,其中纺织娘(促织)和蝈蝈为人所熟知。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纺织娘,体绿色或褐色,前翅有纵列黑色纹,鸣声响亮,雄性有特殊的发音器,当二翅相互摩擦时,共鸣发音。夏秋季节,在灌木丛和藤类植物生长旺盛的地方,经常能听到它们悦耳响亮的歌声。
中华蚱蜢:中华蚱蜢,头顶与额呈锐角,故头部呈长锥形,触角剑状。幼虫为青色,随着季节变化,体色渐渐变为枯黄色。农业害虫。
经过对照比较,几种昆虫的界限十分清晰。有助于学生对几种昆虫的区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实验中学
蝗虫,直翅目,蝗科。常见的有黄脊竹蝗,东亚飞蝗,稻蝗等。幼虫为青色,成虫呈现绿色、黄色、枯草色等与环境基本一致的体色。雄虫略小,雌虫较大。后足腿节粗大,有刺两排,适于跳跃。危害植物:毛竹、淡竹、刚竹,也危害水稻、玉米等。发生蝗灾时,蝗虫密度能达到每平方米4000只至6000只,蝗虫所经之地,寸草不剩。
蟋蟀,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我国已知约150种。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色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咀嚼式口器。后足发达,善跳跃。常见的蟋蟀有:中华蟋蟀,油葫芦,银川油葫芦和双斑大蟋等。蟋蟀有许多别名,如“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等。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蟋蟀穴居,喜欢栖息于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常夜间活动。该类群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瓜果等,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其中双斑大蟋,除危害蔬菜、瓜类和农作物外,还危害各种果树。
雄性蟋蟀喜鸣好斗。每到繁殖期,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善斗,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领地和雌蟋蟀。这是蟋蟀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优胜劣汰。
雄蟋蟀因其能鳴善斗,且容易被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因此,“斗蟋蟀”曾一度成为古代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螽斯,螽斯科,食性复杂,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多种类型,后足十分发达,适于跳跃,飞行能力也较强。我国已知有200种以上,其中纺织娘(促织)和蝈蝈为人所熟知。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纺织娘,体绿色或褐色,前翅有纵列黑色纹,鸣声响亮,雄性有特殊的发音器,当二翅相互摩擦时,共鸣发音。夏秋季节,在灌木丛和藤类植物生长旺盛的地方,经常能听到它们悦耳响亮的歌声。
中华蚱蜢:中华蚱蜢,头顶与额呈锐角,故头部呈长锥形,触角剑状。幼虫为青色,随着季节变化,体色渐渐变为枯黄色。农业害虫。
经过对照比较,几种昆虫的界限十分清晰。有助于学生对几种昆虫的区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