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海量阅读,是语文素养能健康、协调发展的坦途大道。儿童通过一本又一本书籍的阅读,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养成阅读的习惯,于牛食鲸吞中积淀文化。怎样抓好学生的海量阅读呢?应在阅读时间、阅读兴趣、教师批注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 海量阅读 读书时间 阅读兴趣 批注
李希贵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海量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关注以下三个维度。
一、读书时间是根本保障
虽然明白海量阅读好,但是时下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读,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
1.充分利用好晨读。就是早晨要阅读,而不是做其他的事情。比如,海量阅读名师马彩清,为了鼓励学生尽量早到校参加晨读,每天晚上给学生安排好第二天早上的晨读内容,并坚持与学生一同到校晨读,这样既给学生做了榜样,又对学生的晨读进行了监督,渐渐地,学生养成了早晨到校就读书的习惯。每天坚持晨读,一学期下来,其时间总量是十分可观的。
2.设计自读课。为保证学生利用校内的时间大量阅读,有些海量阅读教师把自习课确定为自由阅读课,雷打不动。作用是学生能每天延续读没读完的内容,有利于对阅读材料保持持久的兴趣。一学期下来,是一个很长的时段。
3.语文课课内的时间阅读课外的书籍、文章。特级教师韩军说,语文能力的形成,远远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面对几十篇文章,靠一位语文老师苦心调教,所能奏效的。课外时间有限,必须依靠课内阅读。课内,教师尽量少讲课文,让儿童静心读。课文读完了,就读课外的。只要学生有兴趣地读,有时间读,其效果就会显著。
二、阅读兴趣是重要前提
通常认为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然而,读书哪如嬉戏乐?阅读比电视、滑板、网游更能赢得童心吗?这里涉及兴趣的培养问题。培养得法,学生乐于读书,甚或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1.读什么书,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最不爱读什么书?就是你推荐给学生的书。要允许和尊重学生有自己的爱好,使学生的阅读不附带任何附加条件。
2.和学生一起阅读。一位特级教师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诚然,语文教师需要具有多种能力,似乎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有一条重要途径是多阅读。殊不知,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比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为了吸引学生读某一本书,就在语文课上安排学生写字,他则坐在讲桌前,抄起那本书假装阅读,变化各种表情,作被情节吸引状。下课后,那本书就假意遗落在书桌上,学生纷纷去看,之后就有很多孩子读。
3.同读一本,在主题交流中激发兴趣。韩兴娥老师说,她所提倡的海量阅读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大量阅读教学无多大区别,要说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读。静静阅读之后,就可以快乐交谈关于书的点滴。不时有学生发出感叹,也会开怀大笑。
三、教会批注是重要措施
在阅读中“逼”阅读者动脑思考的办法就是“批注”。
“批注”就是老师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笔在课本上圈点划注,把思维成果(对教材的理解、体会)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反映出来。我总结出如下一些批注方式。
1.写感想式批注。比如读过《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荒岛种麦子的情节,可启发学生写几句感想。可以做出提示,这些收获的麦子,让你觉得这真是……学生可能会写下:“不幸中的万幸,这小麦种子就是万幸”;“成功在于你是不是个有心人”等。
2.质疑式批注。比如读了《巨人的花园》巨人出门去了妖怪科尼西家的情节,提示学生质疑:他怎么和妖怪交朋友呢?
3.联想式批注。就是批注想到的成语、格言、谚语等。
4.评价式批注。这种批注一般写在一本书读完之后,评价人物形象,或评价一本书的可读性等。
5.补充式批注。这是为了读书交流采用的批注方式,对文中有些典故的出处、背景的资料通过收集做批注,以便把其他学生阅读时不知道的内容在读书交流时分享。
实践证明,大量阅读能迅速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而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方法是教师教学需要努力的三个维度。如果把儿童引领到海量阅读中,则语文教学的所有任务将不再是教师的负担,反而会成为精神享受。
关键词: 海量阅读 读书时间 阅读兴趣 批注
李希贵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海量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关注以下三个维度。
一、读书时间是根本保障
虽然明白海量阅读好,但是时下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读,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
1.充分利用好晨读。就是早晨要阅读,而不是做其他的事情。比如,海量阅读名师马彩清,为了鼓励学生尽量早到校参加晨读,每天晚上给学生安排好第二天早上的晨读内容,并坚持与学生一同到校晨读,这样既给学生做了榜样,又对学生的晨读进行了监督,渐渐地,学生养成了早晨到校就读书的习惯。每天坚持晨读,一学期下来,其时间总量是十分可观的。
2.设计自读课。为保证学生利用校内的时间大量阅读,有些海量阅读教师把自习课确定为自由阅读课,雷打不动。作用是学生能每天延续读没读完的内容,有利于对阅读材料保持持久的兴趣。一学期下来,是一个很长的时段。
3.语文课课内的时间阅读课外的书籍、文章。特级教师韩军说,语文能力的形成,远远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面对几十篇文章,靠一位语文老师苦心调教,所能奏效的。课外时间有限,必须依靠课内阅读。课内,教师尽量少讲课文,让儿童静心读。课文读完了,就读课外的。只要学生有兴趣地读,有时间读,其效果就会显著。
二、阅读兴趣是重要前提
通常认为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然而,读书哪如嬉戏乐?阅读比电视、滑板、网游更能赢得童心吗?这里涉及兴趣的培养问题。培养得法,学生乐于读书,甚或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1.读什么书,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最不爱读什么书?就是你推荐给学生的书。要允许和尊重学生有自己的爱好,使学生的阅读不附带任何附加条件。
2.和学生一起阅读。一位特级教师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诚然,语文教师需要具有多种能力,似乎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有一条重要途径是多阅读。殊不知,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比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为了吸引学生读某一本书,就在语文课上安排学生写字,他则坐在讲桌前,抄起那本书假装阅读,变化各种表情,作被情节吸引状。下课后,那本书就假意遗落在书桌上,学生纷纷去看,之后就有很多孩子读。
3.同读一本,在主题交流中激发兴趣。韩兴娥老师说,她所提倡的海量阅读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大量阅读教学无多大区别,要说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读。静静阅读之后,就可以快乐交谈关于书的点滴。不时有学生发出感叹,也会开怀大笑。
三、教会批注是重要措施
在阅读中“逼”阅读者动脑思考的办法就是“批注”。
“批注”就是老师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笔在课本上圈点划注,把思维成果(对教材的理解、体会)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反映出来。我总结出如下一些批注方式。
1.写感想式批注。比如读过《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荒岛种麦子的情节,可启发学生写几句感想。可以做出提示,这些收获的麦子,让你觉得这真是……学生可能会写下:“不幸中的万幸,这小麦种子就是万幸”;“成功在于你是不是个有心人”等。
2.质疑式批注。比如读了《巨人的花园》巨人出门去了妖怪科尼西家的情节,提示学生质疑:他怎么和妖怪交朋友呢?
3.联想式批注。就是批注想到的成语、格言、谚语等。
4.评价式批注。这种批注一般写在一本书读完之后,评价人物形象,或评价一本书的可读性等。
5.补充式批注。这是为了读书交流采用的批注方式,对文中有些典故的出处、背景的资料通过收集做批注,以便把其他学生阅读时不知道的内容在读书交流时分享。
实践证明,大量阅读能迅速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而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方法是教师教学需要努力的三个维度。如果把儿童引领到海量阅读中,则语文教学的所有任务将不再是教师的负担,反而会成为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