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需适应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其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来支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过程,不仅要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学校采取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主与“他主”有机联合发展的路径;要将教学能力发展与师德的提升有机结合;要把完善发展性评价与考核激励制度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依照个性与共性结合的原则,通过校本培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理论提升、实践锻炼等途径,不但可以解决“能教”的问题,也解决了“会教”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转型;教学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14-03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加快学校转型步伐。转型要求我们办学理念上要从“学科本位”转向“就业本位”;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从文凭导向的“学术型人才”转向就业导向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从产教分离、高校独立培养转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转向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1] [2] [3] [4]关于“转型”,从教育部到教育理论界,再到教育实践领域,都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5] [6]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各种转型的实践者肯定是教师,只有教师的转型成功,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一、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常规途径
当前的应用型高校无非通过测、奖、惩等途径来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而且在政策层面的培养多于实践培训。
(一)通过测评反映和促进教学水平
学校出台《池州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暂行办法》,以课程为单位,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定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聘任、考核、评奖等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学水平
学校出台《池州学院教师教学单项奖评选暂行办法》、《池州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暂行办法》、《池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对教学质量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这样能有效带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鼓励开展研究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教学研究,引导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客观地说,在转型大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多的只能依赖于校本培训和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典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池州学院高度重视运用校本培训对教师的成长进行培养,学校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诊断、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青年教师导师制等一系列校本培训的方式将教师的培养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成长系统,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全面发展。为此,如何落实政策层面的培养,使之转化为实践培训就成为实操层面的方法。通过对有关工作的总结,其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校本培训,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一是成立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为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探索青年教师共同的成长途径,我们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沙龙每半月举行一次,通过教研活动、课例研究、教学反思、同伴互导、名师点评、校内教学观摩和校外教学观摩等形式,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6日第3版以《池州学院‘成长沙龙’铺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捷径》为题对池州学院的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工作进行了专门报道。二是健全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坚持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在完成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等课程的集中系统学习的同时,专门安排了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人事处处长、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学报编辑部主任等主讲的教学科研方面的多场讲座,并开展了观摩优秀教师授课、新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等多种活动,帮助新进教师转换角色、提高技能。三是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制定了《池州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并根据实践情况及时进行修订,每年选拔若干名教学型和科研型指导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促使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四是建立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制度。根据教学工作要求,成立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评课、测评等手段,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实现了青年教师听课全覆盖,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是建立视频录播室和教学诊断室,开展教学诊断活动。学校建立视频录播教室和教学诊断室,安排所有青年教师进录播教室上课,并定期安排相应学科的教学名师在教学诊断室对青年教师授课的视频录像进行观看并评议,通过教学诊断书给出意见或建议,这对青年教师改进自身问题和提升教学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关注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结合教师的专业,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这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也为相应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重点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重视开展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在人员、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结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和其他社会适应性强的优势学科(专业)的各主要研究方向上,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了一批教学团队,引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实践锻炼,强化教师在职培训
重视教师在职培训,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外出访学、单科进修、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实施实施“教授工程”、“硕博工程”、“名师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积极选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行博士后研究、国内访学进修交流、赴外考察交流等。强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职责,规范过程管理,加大考核力度,使“双师型”教师实至名归。另外,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安徽省教师发展网络在线学习、学术研讨会等各种短期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
(四)以赛促教,全方位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
以赛促教,一方面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参加教学竞赛,这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学校每年均要组织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比赛,评比教学新秀,同时学校鼓励和教师参加高校联盟、省教育厅等单位组织的教学竞赛,促使教师提升教学技能,通过比赛过程不同专家的点评,在观摩学习与交流过程中,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要求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和技能竞赛活动的指导工作,要把教师指导纳入学校业绩评价体系,在工作量计算、年度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加以体现。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机制
众所周知,应用型高校在转型前和转型后的办学面向有所改变,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历史多不相同,但办学规模的增大和应用教学能力需要提升这两点基本是相同的,而这同各应用型高校当前的师资队伍是矛盾的。如何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池州学院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逐步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健全制度、建立相关标准和引导科研促进教学等机制来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一)深化改革,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和理顺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备的教师管理、考核、晋升、聘任的制度体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激励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在坚持推行聘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强化对教师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状况的调研,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高校教师管理的先进理论和经验,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管理的新体制,使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一个流动有序、管理科学、人才兴旺、朝气蓬勃的新的发展阶段,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增加投入,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目前,类似池州学院这样的新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处三、四线城市,其经济不够发达,生活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为确保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经费主要用于教授、博士引进、优秀人才培养等;在校内津贴发放等方面对教师实行倾斜政策,为教师的教学和学术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稳定增长教师收入,不断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努力营造“我与学校同创业,我与学校共发展”的良好、和谐的氛围。
(三)健全制度,做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
学校做好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顶层设计,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规章制度。首先,进一步完善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新补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学习高等教育学等课程,通过统一考试,取得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其次,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指导。再次,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师进修制度,坚持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以致用、注重效益,力争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成效。重点学科、专业、课程、实验(训)室等教学基本建设急需的人员优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优先。第四,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新接收的毕业生或补充的新教师,必须首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第五,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坚持按需设岗、全面考核、坚持标准、择优评聘的原则,在总量上实行结构比例控制,完善岗位设置方案,加强聘后管理,使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真正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第六,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设立教学科研奖,对取得一定教学和科研成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第七,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制度。根据教学工作要求,通过听课、评课、测评等手段,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八,进一步完善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每年集中考核一次,并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第九,进一步完善宣传表彰制度。认真开展各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大力宣传和表彰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弘扬敬业、爱岗、奉献精神。第十,健全激励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投入教学。为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把教师的精力集中到人才培养上,积极推进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改革;创新教师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性投入”,努力营造教师以教为本、以教为荣的育人氛围。
(四)建立相关标准,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评价机制 建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标准;制定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性评价标准(指标),构建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完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驱力体系,以评促教,创设良好的教学学术环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五)引导科研促进教学,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学术驱动机制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高校的三大功能。教学处于“基本功能”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升成就了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三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曾经说过:在高等学校,教学是必要的要求,科研是充分的要求,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7]因此,在高校教科研工作中,应使教师能以科学研究的视角和严谨态度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关注学科领域的前沿信息,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为此,学校先后组织大规模科研服务教学的专业讲座、系列讲座,把作为立足之本的教学与发展之源的科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研过程,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充实科研成果,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
四、结束语
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过程,不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学校采取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主与“他主”有机联合发展的路径;要将教学能力发展与师德的提升有机结合;要把完善发展性评价与考核激励制度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依照个性与共性结合的原则,通过校本培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理论提升、实践锻炼等途径,不但可以解决“能教”的问题,也解决了“会教”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本文也给出了转型背景下保障应用型高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机制策略。
[ 参 考 文 献 ]
[1] 牟延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9):84-91.
[2] 柳友荣.四位一体,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5):54-56.
[3] 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 沈文淮,谢幼如,柯清超,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机制与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66-70.
[5] 唐景莉,刘志敏.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5(7):24-34.
[6] 王军胜.创业型大学视角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路径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13.
[7] 丁云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新课程研究,2013(5):16-18.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转型;教学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14-03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加快学校转型步伐。转型要求我们办学理念上要从“学科本位”转向“就业本位”;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从文凭导向的“学术型人才”转向就业导向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从产教分离、高校独立培养转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转向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1] [2] [3] [4]关于“转型”,从教育部到教育理论界,再到教育实践领域,都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5] [6]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各种转型的实践者肯定是教师,只有教师的转型成功,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一、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常规途径
当前的应用型高校无非通过测、奖、惩等途径来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而且在政策层面的培养多于实践培训。
(一)通过测评反映和促进教学水平
学校出台《池州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暂行办法》,以课程为单位,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定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聘任、考核、评奖等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学水平
学校出台《池州学院教师教学单项奖评选暂行办法》、《池州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暂行办法》、《池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对教学质量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这样能有效带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鼓励开展研究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教学研究,引导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客观地说,在转型大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多的只能依赖于校本培训和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典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池州学院高度重视运用校本培训对教师的成长进行培养,学校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诊断、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青年教师导师制等一系列校本培训的方式将教师的培养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成长系统,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全面发展。为此,如何落实政策层面的培养,使之转化为实践培训就成为实操层面的方法。通过对有关工作的总结,其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校本培训,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一是成立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为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探索青年教师共同的成长途径,我们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沙龙每半月举行一次,通过教研活动、课例研究、教学反思、同伴互导、名师点评、校内教学观摩和校外教学观摩等形式,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6日第3版以《池州学院‘成长沙龙’铺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捷径》为题对池州学院的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工作进行了专门报道。二是健全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坚持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在完成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等课程的集中系统学习的同时,专门安排了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人事处处长、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学报编辑部主任等主讲的教学科研方面的多场讲座,并开展了观摩优秀教师授课、新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等多种活动,帮助新进教师转换角色、提高技能。三是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制定了《池州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并根据实践情况及时进行修订,每年选拔若干名教学型和科研型指导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促使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四是建立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制度。根据教学工作要求,成立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评课、测评等手段,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实现了青年教师听课全覆盖,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是建立视频录播室和教学诊断室,开展教学诊断活动。学校建立视频录播教室和教学诊断室,安排所有青年教师进录播教室上课,并定期安排相应学科的教学名师在教学诊断室对青年教师授课的视频录像进行观看并评议,通过教学诊断书给出意见或建议,这对青年教师改进自身问题和提升教学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关注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结合教师的专业,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这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也为相应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重点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重视开展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在人员、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结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和其他社会适应性强的优势学科(专业)的各主要研究方向上,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了一批教学团队,引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实践锻炼,强化教师在职培训
重视教师在职培训,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外出访学、单科进修、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实施实施“教授工程”、“硕博工程”、“名师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积极选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行博士后研究、国内访学进修交流、赴外考察交流等。强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职责,规范过程管理,加大考核力度,使“双师型”教师实至名归。另外,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安徽省教师发展网络在线学习、学术研讨会等各种短期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
(四)以赛促教,全方位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
以赛促教,一方面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参加教学竞赛,这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学校每年均要组织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比赛,评比教学新秀,同时学校鼓励和教师参加高校联盟、省教育厅等单位组织的教学竞赛,促使教师提升教学技能,通过比赛过程不同专家的点评,在观摩学习与交流过程中,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要求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和技能竞赛活动的指导工作,要把教师指导纳入学校业绩评价体系,在工作量计算、年度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加以体现。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机制
众所周知,应用型高校在转型前和转型后的办学面向有所改变,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历史多不相同,但办学规模的增大和应用教学能力需要提升这两点基本是相同的,而这同各应用型高校当前的师资队伍是矛盾的。如何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池州学院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逐步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健全制度、建立相关标准和引导科研促进教学等机制来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一)深化改革,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和理顺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备的教师管理、考核、晋升、聘任的制度体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激励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在坚持推行聘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强化对教师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状况的调研,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高校教师管理的先进理论和经验,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管理的新体制,使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一个流动有序、管理科学、人才兴旺、朝气蓬勃的新的发展阶段,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增加投入,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目前,类似池州学院这样的新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处三、四线城市,其经济不够发达,生活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为确保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经费主要用于教授、博士引进、优秀人才培养等;在校内津贴发放等方面对教师实行倾斜政策,为教师的教学和学术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稳定增长教师收入,不断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努力营造“我与学校同创业,我与学校共发展”的良好、和谐的氛围。
(三)健全制度,做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
学校做好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顶层设计,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规章制度。首先,进一步完善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新补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学习高等教育学等课程,通过统一考试,取得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其次,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指导。再次,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师进修制度,坚持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以致用、注重效益,力争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成效。重点学科、专业、课程、实验(训)室等教学基本建设急需的人员优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优先。第四,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新接收的毕业生或补充的新教师,必须首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第五,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坚持按需设岗、全面考核、坚持标准、择优评聘的原则,在总量上实行结构比例控制,完善岗位设置方案,加强聘后管理,使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真正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第六,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设立教学科研奖,对取得一定教学和科研成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第七,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制度。根据教学工作要求,通过听课、评课、测评等手段,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八,进一步完善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每年集中考核一次,并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第九,进一步完善宣传表彰制度。认真开展各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大力宣传和表彰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弘扬敬业、爱岗、奉献精神。第十,健全激励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投入教学。为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把教师的精力集中到人才培养上,积极推进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改革;创新教师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性投入”,努力营造教师以教为本、以教为荣的育人氛围。
(四)建立相关标准,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评价机制 建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标准;制定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性评价标准(指标),构建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完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驱力体系,以评促教,创设良好的教学学术环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五)引导科研促进教学,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学术驱动机制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高校的三大功能。教学处于“基本功能”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升成就了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三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曾经说过:在高等学校,教学是必要的要求,科研是充分的要求,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7]因此,在高校教科研工作中,应使教师能以科学研究的视角和严谨态度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关注学科领域的前沿信息,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为此,学校先后组织大规模科研服务教学的专业讲座、系列讲座,把作为立足之本的教学与发展之源的科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研过程,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充实科研成果,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
四、结束语
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过程,不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学校采取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主与“他主”有机联合发展的路径;要将教学能力发展与师德的提升有机结合;要把完善发展性评价与考核激励制度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依照个性与共性结合的原则,通过校本培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理论提升、实践锻炼等途径,不但可以解决“能教”的问题,也解决了“会教”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本文也给出了转型背景下保障应用型高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机制策略。
[ 参 考 文 献 ]
[1] 牟延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9):84-91.
[2] 柳友荣.四位一体,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5):54-56.
[3] 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 沈文淮,谢幼如,柯清超,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机制与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66-70.
[5] 唐景莉,刘志敏.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5(7):24-34.
[6] 王军胜.创业型大学视角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路径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13.
[7] 丁云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新课程研究,2013(5):16-18.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