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环境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法制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立法方面过于滞后,缺乏操作性,在司法层面很难开展,同时在诉讼方面没有确立与之相对应的权利;在执法方面存在不严格的情况,监督机制不健全。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看法,保证法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 环境保护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生态文明关乎民族未来、人民生活。因此,要将整个生态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建设美丽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突出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保事业起步较晚,几十年间有很多相关的法律出台,但是没有有效阻止环境的恶化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与个人息息相关的大事。
1.1 土壤的污染问题
在整个土壤污染中,重金属的污染达到5亿亩,遭到污水污染的灌溉地达到3000多亩,废物对耕地的损坏有200万亩,由此而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严重。
1.2 水源污染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地面水遭到严重污染,很多湖泊的富营养突出。过度采集地下水导致一些地区存在水源破坏的问题。
1.3雾霾现象严重
在很多城市,雾霾严重,波及范围较广,出现频繁。在城市中,空气质量超标现象严重,比例较大。北方地区持续受到雾霾的影响,PM2.5的超标现象会导致哮喘等疾病的发生。
1.4 一些危险物、重金属和化学品也存在严重污染;人们对噪音日益敏感。这些环境风险都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2在环境污染问题上,法律方面的不完善
2.1 环境方面的立法相对落后
2.1.1中国的环境立法始于1979年。但是内容相对笼统,实用性不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种实体中的相关法条也表现极大的滞后性。鉴于其分散性和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2.1.2 在程序立法方面,虽然一直在呼吁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诉讼制度;在管理上实施创新,增强在公共司法上的保护强度,但是由于目前法律的不完善,环保诉讼仍被拒之门外。
2.2 环境方面的司法在执行上存在难度。在中国的法律中,缺乏对环境方面的立法,诉讼上不够健全。很多环境方面的侵权案子很难通过司法程序得以解决。即使进入程序,也因为证据问题很难胜诉。
2.3 在环境執法方面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 目前的环境执法的主要手段是行政上的,实施监督与管理的统一、管理与惩罚分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各级部门主要针对所在区域的环境进程保护和整治,其他职能部门,如农林牧等部门执行专项的监督。管理与惩罚分离是指环保机构执行管理的权利,城管机构实施惩罚的权利。各级部门在权限交集处会发生冲突。在处罚方面,环境监管相对较轻,主观性强,人情因素多,导致执法不公正。使执法的效率降低。一些地区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另这方面的工作更加难开展。
2.4 在根本上看,中国的环保从立法、司法和执法上与法律出现脱节的状况。群众在法律层面的意识没有被激起。但是大多数的环境法都是以公众的参与为基础。环境污染的案子都是源于恶劣的后果导致民怨沸腾,但是却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人定胜天的思想使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或者轻视自然环境;当我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的时候,法律只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的途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内同来指导。行政干预缺乏高效的监督,难以有效行使环境保护的使命。群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再加之困难重重,环保工作尤其难以开展。
3 关于环保工作的几项措施
3.1 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要重视调节环保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促使高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与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实施科学性的规划,具有综合调配的能力,坚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节能减排,实现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对城乡实施统筹监管,分时间地进行环境的治理,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环境难题,解除群众有关环保的怨言,对重点的地区和流域进行总很治理,确保环境质量。对于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将饮用水的安全性作为重点治理的项目,加强对一些关键河流的治理,预防水源污染。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和农村的土壤破坏,实现城乡环境和生态的平衡。降低废弃排放,防止大气污染。普及法制观念,实施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加大执行和监管力度。将预防作为主要工作,从源头进行管理和治理,将技术、法规和经济手段进行综合的使用。开展环境技术方面的创新工作,以技术推动改革,促使不同的主体,如企业、政府和企业等,实施多元化的机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健全和完善环保制度,形成高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排放总量要加以控制,对于后期的建设项目也充分考虑环保规定,争取提高收益的同时部队环境造成污染。对一些遗留的问题,要加快改善步伐,防止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
3.2 加强环保长效机制的完善
对个各地区的环境法规和执行情况要及时和认真地评估,不断加以完善。对于严重违规的现象,要实施出发,防止出现守法成本高和违法成本低的情况。加强行政执法的意识,增强执法的强度,对于缺乏对环境状况的评价、治理手段不征程、排放不达标、违反排污操作的行为,要给予重罚。将社会上的资金引入环保工作,促进城乡生态平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实施系统的、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对于环保的从业人员,要积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增强素质,保证队伍的思想先进、业务镜头、作风优良、管理先进。
3.3 重视生态和环保建设,保证生态的平衡
积极组织全民的植树活动,多渠道开展植树造林。扩大绿树的覆盖率和实际的效果,增强环保意识,推动全民环保的进程。要以我国的当前形势和资源状况为依据,实施林业的产业调整,确保其健康发展。相关部门要积极加大林业的投入,扩大资金支持,促使其实现长期平稳的发展。
3.4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在民事诉讼法的前提下,将《环境法》中的原告主体进行确立和扩大,促使环境诉讼受理和管辖范围的扩大,完善诉讼程序,缩短时效,实现费用的合理性。这些使群众针对环保诉讼不是隔岸观火,而是切实地投入其中。
结束语:
虽然环境问题仍在存在,但我我们寻求与环境共存的工作从未停止。利用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环保事业的开展。研发节能的新技术。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治。促进环保立法、执法的开展,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严格。促进经济能源月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树立环保、节能良性循环的典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节约、环保型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文革. 论中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护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04:17-22.
[2]翟亚柳.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初创——兼述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及其历史贡献[J]. 中共党史研究,2012,08:63-72.
[3]卢宁. 浅议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A].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福州大学法学院.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福州大学法学院:,2001:6.
关键词:中国 环境保护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生态文明关乎民族未来、人民生活。因此,要将整个生态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建设美丽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突出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保事业起步较晚,几十年间有很多相关的法律出台,但是没有有效阻止环境的恶化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与个人息息相关的大事。
1.1 土壤的污染问题
在整个土壤污染中,重金属的污染达到5亿亩,遭到污水污染的灌溉地达到3000多亩,废物对耕地的损坏有200万亩,由此而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严重。
1.2 水源污染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地面水遭到严重污染,很多湖泊的富营养突出。过度采集地下水导致一些地区存在水源破坏的问题。
1.3雾霾现象严重
在很多城市,雾霾严重,波及范围较广,出现频繁。在城市中,空气质量超标现象严重,比例较大。北方地区持续受到雾霾的影响,PM2.5的超标现象会导致哮喘等疾病的发生。
1.4 一些危险物、重金属和化学品也存在严重污染;人们对噪音日益敏感。这些环境风险都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2在环境污染问题上,法律方面的不完善
2.1 环境方面的立法相对落后
2.1.1中国的环境立法始于1979年。但是内容相对笼统,实用性不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种实体中的相关法条也表现极大的滞后性。鉴于其分散性和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2.1.2 在程序立法方面,虽然一直在呼吁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诉讼制度;在管理上实施创新,增强在公共司法上的保护强度,但是由于目前法律的不完善,环保诉讼仍被拒之门外。
2.2 环境方面的司法在执行上存在难度。在中国的法律中,缺乏对环境方面的立法,诉讼上不够健全。很多环境方面的侵权案子很难通过司法程序得以解决。即使进入程序,也因为证据问题很难胜诉。
2.3 在环境執法方面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 目前的环境执法的主要手段是行政上的,实施监督与管理的统一、管理与惩罚分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各级部门主要针对所在区域的环境进程保护和整治,其他职能部门,如农林牧等部门执行专项的监督。管理与惩罚分离是指环保机构执行管理的权利,城管机构实施惩罚的权利。各级部门在权限交集处会发生冲突。在处罚方面,环境监管相对较轻,主观性强,人情因素多,导致执法不公正。使执法的效率降低。一些地区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另这方面的工作更加难开展。
2.4 在根本上看,中国的环保从立法、司法和执法上与法律出现脱节的状况。群众在法律层面的意识没有被激起。但是大多数的环境法都是以公众的参与为基础。环境污染的案子都是源于恶劣的后果导致民怨沸腾,但是却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人定胜天的思想使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或者轻视自然环境;当我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的时候,法律只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的途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内同来指导。行政干预缺乏高效的监督,难以有效行使环境保护的使命。群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再加之困难重重,环保工作尤其难以开展。
3 关于环保工作的几项措施
3.1 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要重视调节环保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促使高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与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实施科学性的规划,具有综合调配的能力,坚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节能减排,实现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对城乡实施统筹监管,分时间地进行环境的治理,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环境难题,解除群众有关环保的怨言,对重点的地区和流域进行总很治理,确保环境质量。对于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将饮用水的安全性作为重点治理的项目,加强对一些关键河流的治理,预防水源污染。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和农村的土壤破坏,实现城乡环境和生态的平衡。降低废弃排放,防止大气污染。普及法制观念,实施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加大执行和监管力度。将预防作为主要工作,从源头进行管理和治理,将技术、法规和经济手段进行综合的使用。开展环境技术方面的创新工作,以技术推动改革,促使不同的主体,如企业、政府和企业等,实施多元化的机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健全和完善环保制度,形成高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排放总量要加以控制,对于后期的建设项目也充分考虑环保规定,争取提高收益的同时部队环境造成污染。对一些遗留的问题,要加快改善步伐,防止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
3.2 加强环保长效机制的完善
对个各地区的环境法规和执行情况要及时和认真地评估,不断加以完善。对于严重违规的现象,要实施出发,防止出现守法成本高和违法成本低的情况。加强行政执法的意识,增强执法的强度,对于缺乏对环境状况的评价、治理手段不征程、排放不达标、违反排污操作的行为,要给予重罚。将社会上的资金引入环保工作,促进城乡生态平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实施系统的、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对于环保的从业人员,要积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增强素质,保证队伍的思想先进、业务镜头、作风优良、管理先进。
3.3 重视生态和环保建设,保证生态的平衡
积极组织全民的植树活动,多渠道开展植树造林。扩大绿树的覆盖率和实际的效果,增强环保意识,推动全民环保的进程。要以我国的当前形势和资源状况为依据,实施林业的产业调整,确保其健康发展。相关部门要积极加大林业的投入,扩大资金支持,促使其实现长期平稳的发展。
3.4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在民事诉讼法的前提下,将《环境法》中的原告主体进行确立和扩大,促使环境诉讼受理和管辖范围的扩大,完善诉讼程序,缩短时效,实现费用的合理性。这些使群众针对环保诉讼不是隔岸观火,而是切实地投入其中。
结束语:
虽然环境问题仍在存在,但我我们寻求与环境共存的工作从未停止。利用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环保事业的开展。研发节能的新技术。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治。促进环保立法、执法的开展,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严格。促进经济能源月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树立环保、节能良性循环的典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节约、环保型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文革. 论中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护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04:17-22.
[2]翟亚柳.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初创——兼述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及其历史贡献[J]. 中共党史研究,2012,08:63-72.
[3]卢宁. 浅议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A].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福州大学法学院.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福州大学法学院:,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