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加索:艺术家与他的缪斯女神”主题画展近日在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开幕,通过艺术之眼带观众窥进了这位喜欢穿海魂衫的艺术大师与其一众情人的往事。此次展览的规模极富吸引力,40多幅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代表作悉数亮相。
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而言,这次,他们可以在有北方好莱坞之称的温哥华得到近距离感受毕加索的艺术造诣、创作灵感以及隐于其间的“大师情史”的机会。此外,在此次展览中,人们还能领略到由中国万达集团重金购藏的毕加索经典杰作《两个小孩》与《戴帽子的女人》的风采,这两幅画作的价值高达4000万加币(约合人民币2.07亿元)。
“此次的毕加索画展,无论主题还是规模,在温哥华史无前例,在国际上也非常罕见,”万达艺术品部负责人郭庆祥表示,“这是毕加索名画《两个小孩》与《戴帽子的女人》在万达收藏之后首次公开亮相。我们不远万里把这两幅名作带到温哥华,一是为了支持温哥华美术馆此次的活动,二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亲眼目睹到名作的鬼斧神工。”
毕加索曾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位画家之首,他一生风流,无数女子为他沉迷,爱情也是他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此次画展用毕加索一生中对其影响最大的6位“红颜知己”穿引6个部分,带领观众从全新的角度看大师的人生。
链接
费尔南黛·奥利维耶
奥利维耶在1904年遇见毕加索,他当时作为巴黎“现代”和前卫艺术家的代表,在蒙马特区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随着他们关系的逐渐升华,毕加索开始了他著名的以暖色调及小丑或马戏为主题的玫瑰时期。
1906年,奥利维耶和毕加索探访西班牙位于比利牛斯山脉的戈索尔村庄和奥尔塔·德圣胡安。在那段时间,她时常为毕加索当模特。通过毕加索的许多绘画和他对奥利维耶及泰罗地区陶瓦的研究,人们第一次看到了立体主义的雏形。这种新的空间呈现方式由毕加索和同代艺术家乔治·布拉克同时创造,毕加索运用此方式创作了名声显赫的雕塑作品《女性头像》(1909年)。
奥尔加·桑德拉柯克洛娃
桑德拉柯克洛娃是谢尔盖·狄亚基列夫带领的、著名的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专业舞者。她在1917年初次遇见毕加索,当时他正在为罗马芭蕾舞剧《巡游》设计反映立体主义的布景和服装。他们的关系迅速发展。1918年,她放弃了舞蹈生涯并与毕加索成婚。
随着战争的结束,毕加索和桑德拉柯克洛娃返回巴黎开始安逸的生活,这时期的毕加索作品中的实验性比较少。这个新古典主义阶段的特点是洋溢着浓厚的母爱。1921年,毕加索和桑德拉柯克洛娃的儿子诞生,桑德拉柯克洛娃的纪念碑式雕像如《坐着的裸体女人》(1922年), 抒情地传达了母性的光辉。
玛丽-泰瑞丝·沃特
1927年,毕加索与沃特相遇,在与毕加索多年的交往中,她始终保持着个人生活的隐私,而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被知晓却主要是通过毕加索的表达。他多姿多彩的调色板和宁静的意象讲述着沃特鲜明的个性和运动的热情。
到20世纪20年代末,毕加索将超现实主义运用到他的画作中,创造了扭曲、不自然的玛丽,例如《伸展手臂的女浴者》(1929年)。他用难以置信的技艺来调试人物形态,并将古典和非洲艺术元素运用到作品中,例如《躺着阅读的女人》(1939年)。1935年,沃特和毕加索欢庆女儿的诞生,但欢乐过后却是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爆发。
朵拉·马尔
马尔就读于巴黎的艺术和摄影学校,利用课余时间成为了一名商业摄影师,专为前卫艺术家和纪录片摄影。在政界和艺术界频繁亮相的她参与到了超现实主义的运动,并且是社会主义组织的一员。
在1935到1936年,她通过诗人保尔·艾吕雅认识毕加索。因为同为西班牙内战感到悲痛欲绝,马尔的表情被展现在毕加索的绘画《哭泣的女人》(1937年)中,而同样的主题也运用在毕加索的大幅壁画《格尔尼卡》(1937年)中。马尔记录了《格尔尼卡》的诞生并参与了这个作品的创作。之后在1936至1937年间,两人经常一起创作。
随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艰难的生活通过暗淡的调色盘和断裂的色块显现在毕加索给马尔创作的画像上,例如动人的《女人头像》(1943年)。马尔在20世纪40、50年代的巴黎展出自己的作品,并一生从事诗歌的创作。
杰奎琳·罗克
在遇见毕加索之前,杰奎琳·罗克在陶艺室工作。1953年,她遇见毕加索后,两人迅速完婚,从而罗克成为了毕加索生命最后20年的首要创作对象。
在毕加索的画里,罗克摆着传统的坐姿和躺姿,这样的作品包括在巨大画布上创作的《躺着阅读的女人》(1960年)和色彩缤纷的《花枝姑娘》(1963年)。
在6位缪斯情人中,弗朗西丝·吉洛特堪称最与众不同的一位,因为只有她一人是主动提出与毕加索分手的。1953 年,她带着一双子女离开了毕加索。与其他的情人在结束与毕加索的感情之后陷入抑郁与人生低潮不同,离开毕加索后,她先后有过两段婚姻。1964 年,她同一位艺术评论家合作写下了《我与毕加索的生活》一书,出版后引起轩然大波。作为报复,毕加索从此拒绝再见她和她所生的一对子女。
《两个小孩》所画的正是毕加索与吉洛特所生的儿子克劳德和女儿帕洛玛,由毕加索于1950年在法国巴黎创作。二战后,吉洛特为毕加索生下两个孩子,与他有过一段稳定安宁的生活,《两个小孩》就是这个阶段的作品。虽然毕加索一生再未与吉洛特母子三人相见,但这件为儿女们创作的作品,却成为了日后毕加索感情的寄托和毕生的钟爱。这一张全家福家庭画长期悬挂在其工作室的显要位置。直至毕加索去世后,此画还一直挂在原处,其重要地位和包含的复杂情感可见一斑。
“《两个小孩》这幅作品非常神奇。画的是毕加索与情人吉洛特所生的两个孩子,但实际上画面体现的是四个人的全家福,” 郭庆祥介绍道,“ 这幅画的背后有很多故事,反映了毕加索一生与情人吉洛特爱恨交织的情感,与这次的展览主题非常贴切。具体四人如何在画中体现,观众可以亲自走入画展揭晓谜底。”郭庆祥同时表示:“温哥华是世界重要的多元化、国际化城市,万达集团之所以把珍贵的作品带到温哥华展出,是希望借此机会增加中加双方的文化艺术交流,并为温哥华本地文化建设做贡献。”
此外,毕加索与他青年时期的模特费尔南黛·奥利维耶、著名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专业舞者奥尔加·桑德拉柯克洛娃、26岁时为54岁的自己生下女儿的玛丽-泰瑞丝·沃特、才华横溢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朵拉·马尔、生命最后20年的首要创作对象杰奎琳·罗克之间的隐秘往事,都将在一件件伟大的艺术创作中为观众掀起面纱一角。
据悉,本次展览将于10月2日结束。
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而言,这次,他们可以在有北方好莱坞之称的温哥华得到近距离感受毕加索的艺术造诣、创作灵感以及隐于其间的“大师情史”的机会。此外,在此次展览中,人们还能领略到由中国万达集团重金购藏的毕加索经典杰作《两个小孩》与《戴帽子的女人》的风采,这两幅画作的价值高达4000万加币(约合人民币2.07亿元)。
“此次的毕加索画展,无论主题还是规模,在温哥华史无前例,在国际上也非常罕见,”万达艺术品部负责人郭庆祥表示,“这是毕加索名画《两个小孩》与《戴帽子的女人》在万达收藏之后首次公开亮相。我们不远万里把这两幅名作带到温哥华,一是为了支持温哥华美术馆此次的活动,二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亲眼目睹到名作的鬼斧神工。”
毕加索曾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位画家之首,他一生风流,无数女子为他沉迷,爱情也是他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此次画展用毕加索一生中对其影响最大的6位“红颜知己”穿引6个部分,带领观众从全新的角度看大师的人生。
链接
费尔南黛·奥利维耶
奥利维耶在1904年遇见毕加索,他当时作为巴黎“现代”和前卫艺术家的代表,在蒙马特区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随着他们关系的逐渐升华,毕加索开始了他著名的以暖色调及小丑或马戏为主题的玫瑰时期。
1906年,奥利维耶和毕加索探访西班牙位于比利牛斯山脉的戈索尔村庄和奥尔塔·德圣胡安。在那段时间,她时常为毕加索当模特。通过毕加索的许多绘画和他对奥利维耶及泰罗地区陶瓦的研究,人们第一次看到了立体主义的雏形。这种新的空间呈现方式由毕加索和同代艺术家乔治·布拉克同时创造,毕加索运用此方式创作了名声显赫的雕塑作品《女性头像》(1909年)。
奥尔加·桑德拉柯克洛娃
桑德拉柯克洛娃是谢尔盖·狄亚基列夫带领的、著名的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专业舞者。她在1917年初次遇见毕加索,当时他正在为罗马芭蕾舞剧《巡游》设计反映立体主义的布景和服装。他们的关系迅速发展。1918年,她放弃了舞蹈生涯并与毕加索成婚。
随着战争的结束,毕加索和桑德拉柯克洛娃返回巴黎开始安逸的生活,这时期的毕加索作品中的实验性比较少。这个新古典主义阶段的特点是洋溢着浓厚的母爱。1921年,毕加索和桑德拉柯克洛娃的儿子诞生,桑德拉柯克洛娃的纪念碑式雕像如《坐着的裸体女人》(1922年), 抒情地传达了母性的光辉。
玛丽-泰瑞丝·沃特
1927年,毕加索与沃特相遇,在与毕加索多年的交往中,她始终保持着个人生活的隐私,而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被知晓却主要是通过毕加索的表达。他多姿多彩的调色板和宁静的意象讲述着沃特鲜明的个性和运动的热情。
到20世纪20年代末,毕加索将超现实主义运用到他的画作中,创造了扭曲、不自然的玛丽,例如《伸展手臂的女浴者》(1929年)。他用难以置信的技艺来调试人物形态,并将古典和非洲艺术元素运用到作品中,例如《躺着阅读的女人》(1939年)。1935年,沃特和毕加索欢庆女儿的诞生,但欢乐过后却是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爆发。
朵拉·马尔
马尔就读于巴黎的艺术和摄影学校,利用课余时间成为了一名商业摄影师,专为前卫艺术家和纪录片摄影。在政界和艺术界频繁亮相的她参与到了超现实主义的运动,并且是社会主义组织的一员。
在1935到1936年,她通过诗人保尔·艾吕雅认识毕加索。因为同为西班牙内战感到悲痛欲绝,马尔的表情被展现在毕加索的绘画《哭泣的女人》(1937年)中,而同样的主题也运用在毕加索的大幅壁画《格尔尼卡》(1937年)中。马尔记录了《格尔尼卡》的诞生并参与了这个作品的创作。之后在1936至1937年间,两人经常一起创作。
随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艰难的生活通过暗淡的调色盘和断裂的色块显现在毕加索给马尔创作的画像上,例如动人的《女人头像》(1943年)。马尔在20世纪40、50年代的巴黎展出自己的作品,并一生从事诗歌的创作。
杰奎琳·罗克
在遇见毕加索之前,杰奎琳·罗克在陶艺室工作。1953年,她遇见毕加索后,两人迅速完婚,从而罗克成为了毕加索生命最后20年的首要创作对象。
在毕加索的画里,罗克摆着传统的坐姿和躺姿,这样的作品包括在巨大画布上创作的《躺着阅读的女人》(1960年)和色彩缤纷的《花枝姑娘》(1963年)。
在6位缪斯情人中,弗朗西丝·吉洛特堪称最与众不同的一位,因为只有她一人是主动提出与毕加索分手的。1953 年,她带着一双子女离开了毕加索。与其他的情人在结束与毕加索的感情之后陷入抑郁与人生低潮不同,离开毕加索后,她先后有过两段婚姻。1964 年,她同一位艺术评论家合作写下了《我与毕加索的生活》一书,出版后引起轩然大波。作为报复,毕加索从此拒绝再见她和她所生的一对子女。
《两个小孩》所画的正是毕加索与吉洛特所生的儿子克劳德和女儿帕洛玛,由毕加索于1950年在法国巴黎创作。二战后,吉洛特为毕加索生下两个孩子,与他有过一段稳定安宁的生活,《两个小孩》就是这个阶段的作品。虽然毕加索一生再未与吉洛特母子三人相见,但这件为儿女们创作的作品,却成为了日后毕加索感情的寄托和毕生的钟爱。这一张全家福家庭画长期悬挂在其工作室的显要位置。直至毕加索去世后,此画还一直挂在原处,其重要地位和包含的复杂情感可见一斑。
“《两个小孩》这幅作品非常神奇。画的是毕加索与情人吉洛特所生的两个孩子,但实际上画面体现的是四个人的全家福,” 郭庆祥介绍道,“ 这幅画的背后有很多故事,反映了毕加索一生与情人吉洛特爱恨交织的情感,与这次的展览主题非常贴切。具体四人如何在画中体现,观众可以亲自走入画展揭晓谜底。”郭庆祥同时表示:“温哥华是世界重要的多元化、国际化城市,万达集团之所以把珍贵的作品带到温哥华展出,是希望借此机会增加中加双方的文化艺术交流,并为温哥华本地文化建设做贡献。”
此外,毕加索与他青年时期的模特费尔南黛·奥利维耶、著名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专业舞者奥尔加·桑德拉柯克洛娃、26岁时为54岁的自己生下女儿的玛丽-泰瑞丝·沃特、才华横溢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朵拉·马尔、生命最后20年的首要创作对象杰奎琳·罗克之间的隐秘往事,都将在一件件伟大的艺术创作中为观众掀起面纱一角。
据悉,本次展览将于10月2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