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中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支撑生物学科的生物学实验较之以前已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潜在的,有些已成为现状,有些却是发展趋势。我们需要认清这种现状和趋势,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自觉服务于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生物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源泉,也是生物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调查显示,生物实验教学很令人担忧,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还是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仍沿用传统的只重视实验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已不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一、积极开展自选实验
生物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一切有生命的物质。生命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例如:细胞是一个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下还有细胞器、分子结构、原子结构等;其上有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另外,当代社会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环境、健康危机等与生命有关的重大问题,既是广义的STS(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也是同学们喜欢探索——研究——发现的课题。对于一些喜爱生物科学的同学,课堂上学习的生物知识远远不够,他们还愿意,也有能力、有兴趣探索更深的生物学问题。因此,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前提下.给一些偏爱生物科学的同学增设自选生物实验课题.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我实现感,加强他们科学素质的培养。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验证一一得出结论——撰写论文——交流、评价。有些同学提出了他们一直存在疑问的生命现象作为课题。如:水蛭的生命力问题;鸟类迁徙的秘密;动物为什么要进行冬眠和夏眠;萤火虫尾部的发光机理;艾滋病的起源及危害;农民自己种的粮食种子为什么不能用来播种等。在学生们自己做出假设和制定实验计划时,教师建议他们利用图书馆或网上资料,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在他们进行实验验证时,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药品及实验场所,同时也提供相关的实验技能指导。
二、积极开展探究实验
(1)激发求知欲,培养浓厚的兴趣。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稳定、持久的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与设计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学生能从实验现象、生活经历入手,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完成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唤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自觉转化成为学习生物的动力。
(2)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升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搜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与交流。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在实验教学中认真实验、主动观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开拓创新思维。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觉地遵守实验规则,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当出现与预想不同的现象时,认真分析原因,尊重事实而不弄虚作假;通过实验来探究、解决问题,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了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养成了尊重前人劳动成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三、科学指导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法的一般模式是“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归纳研究——迁移深化”,这是学生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诱导准备阶段,教师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诱导,使学生对探索目的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实验探索阶段,教师要加强观测方法的指导,分析实验原因,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思考。在实验探究实施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创设质疑情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学生选择了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检测发现白萝卜中有还原糖,花生含脂肪,大豆含蛋白质。由于此实验操作较简单、易成功,所以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在实验中为什么只选择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能否有替代品?思考并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又会如何呢?在实验分析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比如,白萝卜中是否只含有还原糖?那白萝卜中有没有蛋白质?学生很快会明白生物组织中不只含有一种物质,然后让学生尝试实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量只当一个组织者,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深入探究。这样处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总之,高中的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有效教学,从而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使他们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能力和方法,为他们获取新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凤涌.分析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3(4)
[2]陆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1(04)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生物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源泉,也是生物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调查显示,生物实验教学很令人担忧,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还是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仍沿用传统的只重视实验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已不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一、积极开展自选实验
生物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一切有生命的物质。生命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例如:细胞是一个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下还有细胞器、分子结构、原子结构等;其上有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另外,当代社会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环境、健康危机等与生命有关的重大问题,既是广义的STS(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也是同学们喜欢探索——研究——发现的课题。对于一些喜爱生物科学的同学,课堂上学习的生物知识远远不够,他们还愿意,也有能力、有兴趣探索更深的生物学问题。因此,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前提下.给一些偏爱生物科学的同学增设自选生物实验课题.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我实现感,加强他们科学素质的培养。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验证一一得出结论——撰写论文——交流、评价。有些同学提出了他们一直存在疑问的生命现象作为课题。如:水蛭的生命力问题;鸟类迁徙的秘密;动物为什么要进行冬眠和夏眠;萤火虫尾部的发光机理;艾滋病的起源及危害;农民自己种的粮食种子为什么不能用来播种等。在学生们自己做出假设和制定实验计划时,教师建议他们利用图书馆或网上资料,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在他们进行实验验证时,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药品及实验场所,同时也提供相关的实验技能指导。
二、积极开展探究实验
(1)激发求知欲,培养浓厚的兴趣。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稳定、持久的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与设计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学生能从实验现象、生活经历入手,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完成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唤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自觉转化成为学习生物的动力。
(2)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升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搜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与交流。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在实验教学中认真实验、主动观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开拓创新思维。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觉地遵守实验规则,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当出现与预想不同的现象时,认真分析原因,尊重事实而不弄虚作假;通过实验来探究、解决问题,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了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养成了尊重前人劳动成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三、科学指导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法的一般模式是“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归纳研究——迁移深化”,这是学生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诱导准备阶段,教师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诱导,使学生对探索目的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实验探索阶段,教师要加强观测方法的指导,分析实验原因,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思考。在实验探究实施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创设质疑情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学生选择了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检测发现白萝卜中有还原糖,花生含脂肪,大豆含蛋白质。由于此实验操作较简单、易成功,所以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在实验中为什么只选择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能否有替代品?思考并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又会如何呢?在实验分析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比如,白萝卜中是否只含有还原糖?那白萝卜中有没有蛋白质?学生很快会明白生物组织中不只含有一种物质,然后让学生尝试实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量只当一个组织者,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深入探究。这样处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总之,高中的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有效教学,从而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使他们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能力和方法,为他们获取新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凤涌.分析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3(4)
[2]陆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