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科教育的职业化问题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学校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通识教育”和“职业化教育”。关于这两种教育模式,教育界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面对越发明显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这种争论已意义不大,高等院校如不正视现实,及时修正自己的培养模式,不仅将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文章尝试分析了在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中采用职业教育取向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高等教育 职业化 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尹德树(1969- ),男,江苏赣榆人,淮海工学院团委书记,硕士,研究方向为哲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连云港 222005)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020-0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中规定:“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法》也提出:“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里“高等学校”的表述有点含糊,因为高等学校中包含着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是否这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高级专门人才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三个层次中恐怕除了研究生层次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外,包括本科教育在内的其他高等教育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上手快、后劲足”的职业人士。许多人把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和通识教育对立起来看待,其实我们未必非要狭隘地理解这里的职业化问题,职业化教育和通识教育不仅不矛盾反而相互促进。职业化教育并非是狭隘意义上的为某个职业培养人才的,而是为我们的学生走上岗位后可以适应自己谋到的职业而服务,这点恰恰和“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通识教育不谋而合。
  
  一、本科教育职业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等教育大众化呼唤本科教育职业化。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已经接近大众化教育阶段,高中毕业生中已有40%左右可以上大学,教育发达的省份可以达到60%~80%。曾几何时,当年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成为“国家干部”的天之骄子,如今常常要在人才市场苦苦挣扎,更有不少学生不得不从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研来考”,毕业时只是成功地把自己培养成了更高层次的考试机器。社会对大学本科生的评价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发生了很大转变,本科生的知识水平、诚信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重新审视和评估我国本科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商讨和确定本科教育真正的培养目标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而且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高等教育大众化将会给社会培养一大批普通的社会工作者,它需要高等院校放下培养社会精英的架子,接受职业化培养的观念。
   2.人才培养的目标呼唤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几乎所有大学包括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都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功能寻找定位,并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环境下,一方面,一些作为国家重点投入和政策倾斜的研究型大学没有明确地实践培养精英的目标定位,反而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学校趋同,也进行大规模扩招;另一方面,应用型大学又与研究型大学盲目攀比,贪大求全,向着“研究型大学”看齐。这些“道不道”现象的普遍存在,不仅影响了国际知名大学的创建,而且使得许多学校失去了方向,忘记了适合自身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极少数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我国大多数的本科院校还是应该理性确定自己的教育改革发展思路,科学定位,创造特色,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普通的脑力劳动者和为高级专门人才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
   3.人才市场的需求呼唤本科教育的职业化。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待在学校做学生,他总要走上社会工作的,也只有走上社会,大学培养学生的社会功能才可以得到发挥。2009年全国将有611万名大学生毕业,再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积压大学生,全国将面临近千万的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在这个数据面前,相信我们的许多高教专家不会再多做理论层面上的大学到底该不该有职业化取向的探讨了。面对金融危机加剧的就业压力,国务院专门就就业工作下发通知,要求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然而,市场化经济下的人才市场是有规律的,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不以“实用、能用、好用”作为自己选择人才的标准的,这就为大学和大学毕业生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现实的问题:面对人才市场你准备好了吗?《德州人力资源网》曾经在2006年刊登了一篇对福日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孙志刚的专访文章,在谈到职业化问题时,这位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人士有这样的理解:“职业化的人首先要具备职业化的心态。职业化要求去积极面对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是去积极地应对,而不是抱怨,是为成功找方法,而不是为失败找借口;做事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把工作当成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其次,职业化要求做到专业,现在很多人非常浮躁,干一段时间这个,又想尝试干一下那个,经常换工作,时间久了,不论是在哪个行业都不专业,我想,任何一个企业,都愿意要非常专业的人。最后,职业化的人要具备职业化的素养,一个高素养的人有很多外在的体现,比如:他不会随地吐痰、不会不注重礼节、不会利用工作之便占点小便宜、不会上班经常迟到、不会用方言去与客户交流,等等,这都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体现。职业化素养里面,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无私,除非自己做老板,否则,任何工作时间,职业化的人都应该忠实地代表公司的利益,尊重公司的决定而不是个人的个性。”这些职业化的标准,难道不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去尝试给我们的学生一些有益的引导吗?
   4.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趋势呼唤本科教育的职业化。传统观念认为,高等教育应当为少数精英提供自由教育性的非职业化学习,或者说提供一套综合性的而不是限于某一学科的课程,这种观点因其不适应当代学生的需要而受到了普遍的批评。为找到报酬优厚的工作而忧心忡忡的学生们,要求学校的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雇主们也要求课程直接与他们的需求相关。课程职业化涉及高等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世界性趋势,即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工业部门力图确保它们所需要的那些技能能够被反映到课程中去。由于大学与工业界的许多联系主要集中在科研方面,因此,这种趋势对学术研究产生了影响。工业界同大学建立正式联系和科研伙伴关系的目的,在于在它们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帮助。在瑞典等国,工业界的代表加入了高等院校的管理委员会。在美国,大学和一些公司签订了正式的协议,以分享科研成果。在许多工业化国家里,公司为其雇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这些培训有时是在大学的帮助下进行的。
  
   二、本科教育职业化必须努力解决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1.重读书轻实践。事实上,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后果之一是造就了一批除了会应付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的人。他们心目中的知识大多是文字、方程式和符号,无非是书本和电脑屏幕上的东西,他们没有见过,更没有亲手拨弄过书本和屏幕以外的实际的东西,即便偶有涉猎,也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2.重教书轻指导。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基本的工作职责,但是教书容易育人难。许多高校虽然也都在学生培养中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要求,但是要做到并落到实处谈何容易。一方面,专任教师平时不坐班,上完课夹着课本回家,很难有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人生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急需的全面指导,辅导员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事实上,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教授,更需要教师以学术精神和人格力量与学生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交流,在思想、学习、生活、职业规划、个性发展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引导和帮助。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尝试实行“学涯导师制”“综合导师制”,等等。这些制度的尝试与实施,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育人和专业辅导上的优势,密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起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真正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型教育模式。
   3.重招生轻就业。由于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每个高校都在招生上下足了工夫。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和充足生源,不惜派员盯中学、盯考生。这些做法无可厚非,并且效果明显。但是好多时候,学校忽视了或者从内心疏忽了就业的重要性。其实院校之间的办学竞争不仅仅表现在生源的争夺上,还表现在依靠良好的毕业生给学校树立的形象上。所有高校都必须认识到,只有自己的毕业生牢牢占据了就业市场份额,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必须彻底扭转“重招生轻就业”的观念,依靠就业来树立学校的“品牌”,依靠就业来争取市场。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和重要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转变观念,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帮助学生就业,通过职业指导,使他们离开学校时能顺利上岗;二是帮助学生就业稳定,通过职业指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使他们就业后不至于很快失业;三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科学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帮助他们实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他们懂得在职业生涯的各个不同阶段,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阶段目标,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本科教育采纳职业化取向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用大量篇幅论证了当前我国本科教育需要融入职业化的教育因素的必要性,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和社会接轨、与市场同步。但这样的观点绝不是有人担心的那样,把本科教育办成高职高专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本科教育贯彻职业化取向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的教育取向。本科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阶段和环节,许多学生在经过了四年的专业学习之后,还要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本科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过渡阶段的定位不能抛弃。我们在注意加强对学生职业化训练的同时,不能偏颇地认为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就不重要了,相反,基于某个专业加强职业化教育的同时,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一样重要,这样不管对他们走向社会谋求职业,还是对他们继续深造,都非常必要。
   2.本科教育职业化取向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通识教育原则。这一点也恰恰是本科教育区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大特征。通识教育也就是全面的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不仅成为人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更让他们为迎接迅速变化的世界做最好的准备,为适应社会不同岗位的需求做好准备。通识教育不是一般的文理交叉教育,也不是所谓的通才概念,而是深入到人的内心,希望学生具备完全的人格。一个受过通识教育的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和历史的眼光,能够融通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只有素质全面、人格完备的人才可以在社会站稳脚跟,才能成为大学教育的合格产品。
   3.本科教育职业化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科学规划,以防变味走样。我国地方性普通高校大多都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这部分高校在全国本科高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吸纳职业化教育因素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的主要领导转变观念、下定决心,更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科学规划,真正把普通本科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打造成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007年1月,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院士在全校的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有这样一段讲话,他说:“对于普通本科生培养,要形成应用型、职业化的本科教育特色,使得我们的本科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是就业教育;使我们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使我们的教室既是教室,又是车间;使我们的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职工。我们要加强对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的研究,加强对企业需求的人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课程设计的研究,要加强对服务业需求的研究,促进我校文科生培养特色的形成。在坚持‘大化工、大建筑’培养特色的同时,各专业学院的专业特色方向要面向市场,将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要成立特色方向与就业课程的开发小组,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以强化不同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双语教学,形成专业+外语能力、外语+艺术能力、人文水平+专业能力等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特色,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在一些学科试行‘订单式’培养,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这段话简洁明了地阐述了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就业压力的新问题,本科教育如何贯彻职业化的问题,借用欧阳院士的这段讲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文科.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3]张宝秀,张景秋.应用理科、应用文科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4]浦家齐.本科教育是否有责任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N].解放日报,2008-09-10.
   [5]翟细春,丁德智.论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教育导刊,2004(14).
其他文献
近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学生个人自主择业平台大型捐赠仪式暨高校就业工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央统战部六局局长沈冲、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陈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敖强、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中心主任于昔群等出席会议。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李益生主持了本次捐赠仪式。  在捐赠仪式上,陈广庆首先介绍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发展情况。他说,中华职业教育社是1917年由我国著名爱国
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事关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次调查围绕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等问题展开,主要内容涉及:顶岗实习学生性别和年龄结构、顶岗实习企业性质、顶岗实习待遇、劳动合同签订落实情况、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保护、学生自身维权意识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1106
【韩联社】韩国总统李明博目前在全国教育司长恳谈会上强调,青少年应在不受应试教育束缚的情况下进入大学,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势在必行。
2009年4月15日,北京某高校一男一女两名学生一前一后相继跳楼自杀。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闯入公众视线。相关事件的曝光,使公众不禁产生疑问:这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到底怎么了?为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笔者对华北莱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方式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两种。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大学生实际具备的水平和社会期望的水平之分。社会期望的大学生心
论述了当前影响医院会计科目设置的几个因素,指出了医院会计科目在会计政策运用中的不完整性及设置科目应当遵循的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
实施成本核算是适应当前医院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完善激励机制、规范医疗管理的需要.实施成本核算,不但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医疗成本的投入
我校工科专业高年级普遍开设了专业英语。近几年来,我先后给工民建两个班开了这门课。作为不是从事英语教学的专业老师来说,如何把这门课开好,如何把专业英语和学生过去学的
在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扶贫项目的资助下,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在项目市抽取18 273名参保职工的基本信息和参保期间的就诊、购药利用信息,借助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P
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一直困扰着大学英语教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调查情况进行分
非典危机过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但在实践中往往遇到三大问题:一是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如何体现政府职能,而不仅仅是卫生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