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认知视角下对语文课堂对话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freeb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但现今课堂上“假问题”、“假对话”层出不穷,教师在课堂上仍占据主体地位,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元认知的思想出发,通过分析师生对话的现状,以同伴对话为过渡,实现学生自主对话的目标,引发对课堂对话新的思考。
  关键词: 对话 元认知视角 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拥有语言”。语言是我们探索世界、增长知识的必要工具,在这其中,对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人在语言上的交流,它强调的是参与者的投入,是思想经由碰撞产生变化的过程[1]。因此,对话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其实就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是我们达到教学目的、体现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但现今仍有一些教师对课堂对话本质的理解出现了明显偏误:(1)教师是对话的发起者。在课堂对话中,教师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按照自己预设的问题发起对话,出现标准答案后即结束对话。而在真正的对话中,学生也可以是对话的发起者。(2)对话就是师生问答的过程。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出现言语上的对答,即产生了对话。真正的对话,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教师与学生自由交流,相互启发,而不是学生回答教师预设问题的过程。(3)对话的结果是学生达成统一意见。通过对话,教师喜闻乐见的结果是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标准答案[3]。然而,对话的实质并不是消除差异性,而恰恰是重视差异,从多个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长此以往,导致课堂上“假问题”增多,课堂对话无效,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新课程改革提出,改变传统课堂的现状构建生本课堂,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先学后导。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掌握学生学情,而对话正是知晓学生学情的主要途径。对话的实质是学生出声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外显化和清晰化,体现出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及认知过程的认知,包含个体对自身原有认知水平的了解、认知结果的监测和认知过程的控制,当学生很好地完成这个过程时,就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标。因此,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让学生学会对话,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元认知的角度,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对话进行了新的思考。
  总体来说,课堂对话可分为三个层次:师生对话、同伴对话和自主对话。学生进行自主对话是元认知发展的体现,也是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传统课堂往往以师生对话为主,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这种沟通是教师主导的低效的、单向的沟通,并不是真正的对话。为了改变现状,将同伴对话作为过渡点,通过与周围同龄人的对话引发自我反思,最终达到没有同伴,学生自己也能监控自身学习,与自己进行对话的目的。
  一、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都由师生对话承载。但是目前的师生对话仅仅体现出师生问答的过程,教师的提问仅限于教本上的内容,而学生的“正确”回答,也只是标准答案。从本质上看,这种对话并没有帮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学情,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实的现象出现。从元认知的角度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在监控者”,学生的学习节奏由教师牢牢掌控。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阻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失去”教师的情况下变得“不会学习”。
  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将对话的权利放给学生,将这种“外在监控”转变为“自主监控”。使学生通过认识自己的现有水平和学习目标,掌握对话的主动权,经由思考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和发言。教师应进一步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自己的教学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彻底摆脱“计划教学”的影子。
  二、同伴对话
  师生对话虽然是学生主动发问,与教师进行言语交流的过程,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同伴之间的对话与自主学习的情景更加相似。因此,利用同伴对话作为过渡点,更易让学生习得自主学习的过程。同伴对话是一种双向沟通,对话双方共同协调控制的过程,它可通过组内对话和组间对话两种方式实现。组内对话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围绕讨论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进入小组讨论,仔细倾听并接受其他组员的反馈,最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改进。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他人学习的监控,而且是对自身学习情况的监控。组间对话建立在组内对话的基础之上,不同小组就同一主题因不同的观点产生对话,深刻体现了对话的实质,即通过思想的碰撞,发现差异的存在,并改变想法。
  在同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最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就是倾听,只有听清楚其他学生的观点,同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才能做到成功对话。例如,在组间对话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其他组的观点先发表评论,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述,如:“我们认为X组讲得有道理,但是针对某一点我们组有不同意见或是有补充……”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充分体现出学生对他人监测和自主监测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元认知发展。
  三、自主对话
  自主对话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本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它是青少年元认知发展的体现,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表现为学生时刻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如:“我读懂这篇课文了吗?”“我是否还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没有把握清楚?”“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对吗?”等等。在自主对话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认知水平,包括学习的起始点、疑点及最终的学习目标,体现出个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另外,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回答的过程,掌握学习节奏,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调整学习状态,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体现出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同时,自主对话不仅发生在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对话,学生也会更加清楚地认知到自己的学习疑问点,时刻监测自己的学习过程,进一步通过同伴对话和师生对话,解决学习问题,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从上述可以看出,对话作为构建生本课堂的主要途径,学生的自主提问、问题解决及问题评价等过程都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对话和他人对话实现。通过对话,教师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学生学情。进一步来说,在元认知视角下,对话能够帮助学生思维外显化,更加清楚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对话,学生能够学会监控自身的学习过程,达到自主学习目的。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下进行的对话,不论是师生对话还是同伴对话及自主对话,都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自身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经雄.对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视角[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05:30-33.
  [2]杨蓉.语言言语与语文教学[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S1:118-119.
  [3]黄俊.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失效现象的剖析及矫正[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12:26-27.
  《基于元认知视角下对语文课堂对话的思考》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1YJA880161)
其他文献
该摘要集共涉及论文130篇,主要分为五个专题,即导波光学及光波导中的物 理现象,介质光波导器件,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光集成器件及系统的应用。所涉内容分别
会议
摘 要:闻一多诗人、学者、斗士的身份是以他的人格为支撑的,人格的形成及特征与个人生存的地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闻一多的人生履历、学术研究成果等带有鄂东地区楚文化特点,这是闻一多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闻一多 人格特征 楚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形成的环境因素对个人人格构成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湖北浠水是闻一多的家乡,闻一多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期(1899到1910)
摘 要: 文学作品常常通过色彩的描述传递着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本文列举古今许多名作、名篇的实例论证色彩色调对文学作品主旨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时会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艺术地接受。  关键词: 色彩 色调 文学作品 主旨 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的主旨体现的是作者最根本最集中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感染、教育、影响读者的功能。但对于作品主旨究竟靠什么因素发挥感染、教育及影响读者功能的这一课题,进行探究的还是不多。其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口语交际行为需要通过言语活动和言语实践完成,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杜威在《我们是怎样思维的》一文中明确指出:“学习语言,需要活动,需要训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口语交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  一、口语交际活动的情境与调控  在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设计中,要创设
该文简单介绍了AutoCAD软件开发环境的良好开放性,说明ABDS软件以AutoCAD为图形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所具有的技术特点,在使用方便灵活、成图块、易于修改、效率高,易于升版,易于扩充功能等方面表现出的
介绍一种集成化工艺管理系统。其特点是集零件设计、工艺设计和工艺管理于一体,维护环节数据共享;有利于企业工艺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方便技术人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