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浅谈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临床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10例回盲部肿瘤患者,8例患者术中确诊并实施一期手术,2例患者术后确诊,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0.5年出现贫血症状,并伴有偶发性腹胀、腹痛,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肿瘤(升结肠起始部)。1例患者术中发现阑尾的尖端膨大、质硬(1cm×1cm),和后腹黏膜出现粘连,实施局部扩大切除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阑尾腺癌。
结论: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对于疑似回盲部肿瘤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进行直肠检查和大便潜血试验,在必要的情绪下可进行结肠镜检查,术中应详细探查,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一旦确诊为回盲部肿瘤,应立即给予手术切除,避免实施二期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阑尾炎回盲部肿瘤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307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92-02
回盲部肿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包块,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多未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进行B超等辅助检查出现阑尾炎、阑尾炎脓肿表现,亦未有无典型表现。所以临床上常会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多数回盲部肿瘤均是在术中或术后发现回盲部存在占位性病变,并在术中实施手术切除或实施二期手术切除。本文浅谈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临床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准确诊断回盲部肿瘤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3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0±7.5岁。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出现持续性疼痛,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出现转移性疼痛,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出现反复性疼痛。其中8例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5例患者同时伴有发热症状,2例患者同时伴有腹泻症状。其中4例患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4例患者伴有乏力、消瘦、贫血。其中6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下。经查体发现10例患者均出现右下腹压痛,其中1例患者出现右下腹饱满。10例患者均未触及到腹部包块。其中2例患者在术前行B超检查提示阑尾周围出现脓肿。
1.2方法。本组10例患者中,8例患者术前诊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患者术前诊断确诊为慢性阑尾炎的急性发作。所有患者均实施急诊手术,8例患者术中明确诊断为回盲部肿瘤(恶性),并改行全麻,在右侧的腹直肌作切口,实施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中7例患者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1例患者实施姑息性切除手术。
1例患者术中发现阑尾的尖端膨大、质硬(1cm×1cm),和后腹黏膜出现粘连,实施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对后腹膜局部进行切除,对阑尾系膜、根部盲肠进行楔形切除。1例患者实施常规阑尾手术。
2结果
本组10例回盲部肿瘤患者,8例患者术中确诊并实施一期手术,2例患者术后确诊,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0.5年出现贫血症状,并伴有偶发性腹胀、腹痛,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肿瘤(升结肠起始部)。1例患者术中发现阑尾的尖端膨大、质硬(1cm×1cm),和后腹黏膜出现粘连,实施局部扩大切除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阑尾腺癌。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早期结肠癌在临床出现的几率为11%-15%。而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在我国国内临床上的误诊率为30%[1]。阑尾炎属于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早期以右下腹部出现转移性疼痛为典型症状,并伴有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在临床上诊断较为简单。但遇到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则极易发生误诊、漏诊情况。因回盲部肿瘤的病程相对较长,常合并肠道功能紊乱、贫血、消瘦、右下腹疼痛等情况,临床早期症状较为隐匿,特别是右下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或腹部出现不适、腹胀等情况,未有明显指向性,不易与阑尾炎进行有效鉴别。只有到了中晚期,才会在右下腹部出现固定性疼痛,并可触及到腹部包块。因此,临床诊断时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分析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明确诊断。
消化管的不同口径和不同机能的移行部位极易出现炎症、机能障碍、肿瘤。从生理学、解剖学上分析,回盲部的界线为回盲瓣,主要包括口侧回肠末端、肛侧盲肠、附属阑尾。而盲肠位于的大肠起始部位,未有系膜,形状粗短,活动度大,参与肠内容物排泄较少。因此,早期回盲部肿瘤的症状不够明显,加之回盲部肿瘤病程较长,所以患者回盲部肿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表现。当蛔虫、粪石堵塞阑尾管腔,或管壁的淋巴组织出现增生、水肿导致管腔狭窄,或者阑尾的开口附近因肿瘤、炎症、癌栓分泌物脱落等出现病变时,患者阑尾即会出现急性炎症发作。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归结为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因此盲部肿瘤的首发症状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而临床诊断时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思想、手术技术,临床诊断等原因,在术中对于出现僵硬、水肿、充血、甚至硬质的阑尾,仍以阑尾炎手术切除术进行治疗。另外,术中为实施病理检查也是导致回盲部肿瘤误诊、漏诊出现的主要原因。此外,回盲部肿瘤并发阑尾炎的老年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会出现缓解的假象。这可能是老年患者的反应性较差,对疼痛的感觉迟钝,导致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将回盲部的病变掩盖,导致误诊、漏诊发生[2]。
回盲部肿瘤容易误诊为阑尾炎原因分析:①当肿瘤压迫临近器官或组织时,由于解剖学特点,容易使局部出现坏死、水肿以及缺血等情况,尤其是出现感染后,两种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所以回盲部肿瘤极有可能引起阑尾炎并以阑尾炎症状为首要表现,这类患者患病后,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而阵发性的临床表现也为持续性疼痛,有些可直接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同时伴有血象增高以及发热等情况,极有可能被判定为“急性阑尾炎”因此容易造成误诊。②医护人员缺乏经验,思想上不够重视,采集患者资料不够详细、全面,只限于阑尾炎的诊断。为防止回盲部肿瘤误诊、漏诊的发生,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诊断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对中老年阑尾炎患者,应对既往的排便习惯、血便史、当前的排便情况、腹部胀气情况、右下腹隐痛情况、体重情况、贫血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要对资历较浅的年轻医生加强培训,对于中老年患者,应当详细询问近期排便情况是否出现改变,查体时应当检查眼结膜、口唇和甲床,观察是否出现贫血表现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前,应当对患者的检查单进行仔细阅读,若男性或绝经期后的女性出现了贫血情况应当引起重视。即便出现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同样应当考虑到是否为回盲部肿瘤,做好相应准备。对于这类患者应当避免急诊手术,在进行手术前最好进行CT以及B超等检查。第二,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在右下腹部触及到肿块,则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结肠镜检查,以进行明确诊断,不可臆断为阑尾脓肿。第三,在实施阑尾切除手术的过程中,应对阑尾附近的结肠进行详细的探查,特别注意回盲部的探查,对于存在的可疑肿瘤包块,应进行冰冻切片,作快速病理检查,及时的确诊并给予处理。第四,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阑尾炎患者,应选择在右下腹作切口进行探查,在术中如探查到无法明确是否为炎性的肿块时,应实施回盲部切除手术。如确诊为恶性肿瘤,则应实施右半结肠切除手术。第五,对于临床以阑尾炎诊断并实施阑尾炎手术治疗的回盲部肿瘤患者,在阑尾手术切除治疗后,如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腹部疼痛、腹部肿胀、贫血等情况,则应予以高度警惕,及时的给予有效的检查,且不可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3]。
总之,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极易被误诊为阑尾炎,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因此,临床诊治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查体,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术中仔细探查,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对于疑似回盲部肿瘤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进行直肠检查和大便潜血试验,在必要的情绪下可进行结肠镜检查,术中应详细探查,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一旦确诊为回盲部肿瘤,应立即给予手术切除,避免实施二期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赵剑波,郅君红.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2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59-60
[2]张靖伟.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1例分析.中国临床研究,2013,26(8):795-796
[3]李凌,徐庆中.回盲部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34 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8):1752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10例回盲部肿瘤患者,8例患者术中确诊并实施一期手术,2例患者术后确诊,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0.5年出现贫血症状,并伴有偶发性腹胀、腹痛,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肿瘤(升结肠起始部)。1例患者术中发现阑尾的尖端膨大、质硬(1cm×1cm),和后腹黏膜出现粘连,实施局部扩大切除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阑尾腺癌。
结论: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对于疑似回盲部肿瘤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进行直肠检查和大便潜血试验,在必要的情绪下可进行结肠镜检查,术中应详细探查,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一旦确诊为回盲部肿瘤,应立即给予手术切除,避免实施二期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阑尾炎回盲部肿瘤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307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92-02
回盲部肿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包块,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多未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进行B超等辅助检查出现阑尾炎、阑尾炎脓肿表现,亦未有无典型表现。所以临床上常会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多数回盲部肿瘤均是在术中或术后发现回盲部存在占位性病变,并在术中实施手术切除或实施二期手术切除。本文浅谈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临床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准确诊断回盲部肿瘤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3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0±7.5岁。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出现持续性疼痛,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出现转移性疼痛,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出现反复性疼痛。其中8例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5例患者同时伴有发热症状,2例患者同时伴有腹泻症状。其中4例患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4例患者伴有乏力、消瘦、贫血。其中6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下。经查体发现10例患者均出现右下腹压痛,其中1例患者出现右下腹饱满。10例患者均未触及到腹部包块。其中2例患者在术前行B超检查提示阑尾周围出现脓肿。
1.2方法。本组10例患者中,8例患者术前诊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患者术前诊断确诊为慢性阑尾炎的急性发作。所有患者均实施急诊手术,8例患者术中明确诊断为回盲部肿瘤(恶性),并改行全麻,在右侧的腹直肌作切口,实施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中7例患者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1例患者实施姑息性切除手术。
1例患者术中发现阑尾的尖端膨大、质硬(1cm×1cm),和后腹黏膜出现粘连,实施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对后腹膜局部进行切除,对阑尾系膜、根部盲肠进行楔形切除。1例患者实施常规阑尾手术。
2结果
本组10例回盲部肿瘤患者,8例患者术中确诊并实施一期手术,2例患者术后确诊,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0.5年出现贫血症状,并伴有偶发性腹胀、腹痛,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肿瘤(升结肠起始部)。1例患者术中发现阑尾的尖端膨大、质硬(1cm×1cm),和后腹黏膜出现粘连,实施局部扩大切除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阑尾腺癌。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早期结肠癌在临床出现的几率为11%-15%。而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在我国国内临床上的误诊率为30%[1]。阑尾炎属于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早期以右下腹部出现转移性疼痛为典型症状,并伴有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在临床上诊断较为简单。但遇到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则极易发生误诊、漏诊情况。因回盲部肿瘤的病程相对较长,常合并肠道功能紊乱、贫血、消瘦、右下腹疼痛等情况,临床早期症状较为隐匿,特别是右下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或腹部出现不适、腹胀等情况,未有明显指向性,不易与阑尾炎进行有效鉴别。只有到了中晚期,才会在右下腹部出现固定性疼痛,并可触及到腹部包块。因此,临床诊断时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分析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明确诊断。
消化管的不同口径和不同机能的移行部位极易出现炎症、机能障碍、肿瘤。从生理学、解剖学上分析,回盲部的界线为回盲瓣,主要包括口侧回肠末端、肛侧盲肠、附属阑尾。而盲肠位于的大肠起始部位,未有系膜,形状粗短,活动度大,参与肠内容物排泄较少。因此,早期回盲部肿瘤的症状不够明显,加之回盲部肿瘤病程较长,所以患者回盲部肿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表现。当蛔虫、粪石堵塞阑尾管腔,或管壁的淋巴组织出现增生、水肿导致管腔狭窄,或者阑尾的开口附近因肿瘤、炎症、癌栓分泌物脱落等出现病变时,患者阑尾即会出现急性炎症发作。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归结为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因此盲部肿瘤的首发症状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而临床诊断时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思想、手术技术,临床诊断等原因,在术中对于出现僵硬、水肿、充血、甚至硬质的阑尾,仍以阑尾炎手术切除术进行治疗。另外,术中为实施病理检查也是导致回盲部肿瘤误诊、漏诊出现的主要原因。此外,回盲部肿瘤并发阑尾炎的老年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会出现缓解的假象。这可能是老年患者的反应性较差,对疼痛的感觉迟钝,导致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将回盲部的病变掩盖,导致误诊、漏诊发生[2]。
回盲部肿瘤容易误诊为阑尾炎原因分析:①当肿瘤压迫临近器官或组织时,由于解剖学特点,容易使局部出现坏死、水肿以及缺血等情况,尤其是出现感染后,两种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所以回盲部肿瘤极有可能引起阑尾炎并以阑尾炎症状为首要表现,这类患者患病后,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而阵发性的临床表现也为持续性疼痛,有些可直接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同时伴有血象增高以及发热等情况,极有可能被判定为“急性阑尾炎”因此容易造成误诊。②医护人员缺乏经验,思想上不够重视,采集患者资料不够详细、全面,只限于阑尾炎的诊断。为防止回盲部肿瘤误诊、漏诊的发生,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诊断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对中老年阑尾炎患者,应对既往的排便习惯、血便史、当前的排便情况、腹部胀气情况、右下腹隐痛情况、体重情况、贫血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要对资历较浅的年轻医生加强培训,对于中老年患者,应当详细询问近期排便情况是否出现改变,查体时应当检查眼结膜、口唇和甲床,观察是否出现贫血表现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前,应当对患者的检查单进行仔细阅读,若男性或绝经期后的女性出现了贫血情况应当引起重视。即便出现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同样应当考虑到是否为回盲部肿瘤,做好相应准备。对于这类患者应当避免急诊手术,在进行手术前最好进行CT以及B超等检查。第二,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在右下腹部触及到肿块,则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结肠镜检查,以进行明确诊断,不可臆断为阑尾脓肿。第三,在实施阑尾切除手术的过程中,应对阑尾附近的结肠进行详细的探查,特别注意回盲部的探查,对于存在的可疑肿瘤包块,应进行冰冻切片,作快速病理检查,及时的确诊并给予处理。第四,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阑尾炎患者,应选择在右下腹作切口进行探查,在术中如探查到无法明确是否为炎性的肿块时,应实施回盲部切除手术。如确诊为恶性肿瘤,则应实施右半结肠切除手术。第五,对于临床以阑尾炎诊断并实施阑尾炎手术治疗的回盲部肿瘤患者,在阑尾手术切除治疗后,如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腹部疼痛、腹部肿胀、贫血等情况,则应予以高度警惕,及时的给予有效的检查,且不可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3]。
总之,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极易被误诊为阑尾炎,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因此,临床诊治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查体,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术中仔细探查,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对于疑似回盲部肿瘤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进行直肠检查和大便潜血试验,在必要的情绪下可进行结肠镜检查,术中应详细探查,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一旦确诊为回盲部肿瘤,应立即给予手术切除,避免实施二期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赵剑波,郅君红.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2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59-60
[2]张靖伟.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1例分析.中国临床研究,2013,26(8):795-796
[3]李凌,徐庆中.回盲部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34 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8):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