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手术之后患者的视力明显的提高,0.05的患者有105眼,脱盲率为99.06%,0.3的患者有98眼,脱残率为92.45%。术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外:后囊膜破裂患者有1眼,占0.94%;术后角膜出现水肿的有27眼,占25.47%;虹膜出现损伤的有1眼,占0.94%;术后出现暂时性高眼压的有1眼。占0.94%;瞳孔出现轻度变形的有2眼,占1.89%;人工晶状体出现夹持的有1眼,占0.94%,术后出现葡糖膜炎的有5眼,占4.72%;一周后患者角膜的平均散光度为1.541.31,经过有针对性的简单处理之后,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白内障的应用中具有临床效果显著,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少,致盲率低、安全可靠等诸多的特征,值得在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降低致盲率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除晶状体植入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94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85-01
白内障是目前我国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眼科疾病,对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也是治疗的唯一的一种有效方法。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在现代囊外摘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白内障的新型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其不仅具有于超声乳化形似的小切口和高效率的优点,同时该方法对于昂贵的超声乳化设备没有需求,能够极大的降低医院对设备的高要求。为了对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我院针对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106例白内障患者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现在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106例白内障患者,106例患者共有106眼出现白内障,其中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53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46岁,最大的为78岁,平均年龄为43.2岁。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视力为光感-0.2。106例患者中,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有93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有1例,继发性白内障患者有12例。根据Emery分级法进行分级可以得到106例患者的晶状体的硬度情况为:一级硬度患者有4眼,二级硬度患者有11眼,三级硬度患者有77眼,四级硬度患者有7眼,五级硬度患者有7眼。
1.2治疗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球后或者是表面麻醉,制作超过一个的穹窿为基层的结膜辩,进行止血处理之后。在11∶00点到1∶00点的位置,角巩缘后的1到2毫米处,进行反眉型巩膜隧道切口。根据核的大小决定切除的长度,通常切口的长度为5.5到7毫米,使其呈隧道状分离至透明角膜内的1.5到2毫米处刺入到前房。之后,从前房注入黏弹剂,作连续的环形撕囊或者是截囊,囊口的长度到大约为5到6毫米,做充分的水分离,使核能在囊袋内充分游离旋转,将核的上半翘起,下半仍然位于囊袋内,通过加压切口后唇自行娩出晶状体核,较大的核块在黏弹剂保护下用注水晶状体圈匙取出。>7mm切口的核块,行双手法将晶状体核取出。冲吸净晶状体皮质,若后囊膜有皮质黏附,可用注水针头进行抛光,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检查术后隧道切口是否水密,达不到永密者可缝合1针。手术之后针对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采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消炎治疗,防止术后发生感染。
2结果
手术之后患者的视力明显的提高,0.05的患者有105眼,脱盲率为99.06%,0.3的患者有98眼,脱残率为92.45%。术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外:后囊膜破裂患者有1眼,占0.94%;术后角膜出现水肿的有27眼,占25.47%;虹膜出现损伤的有1眼,占0.94%;术后出现暂时性高眼压的有1眼。占0.94%;瞳孔出现轻度变形的有2眼,占1.89%;人工晶状体出现夹持的有1眼,占0.94%,术后出现葡糖膜炎的有5眼,占4.72%;一周后患者角膜的平均散光度为1.541.31,经过有针对性的简单处理之后,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讨论
随着手术显微镜在临床上的不断应用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变得日臻成熟。手术中追求小的切口一直是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共同心愿,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使得缩小切口的手术治疗成为了可能,虽然这种方法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使切口不断的缩小,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医院的 超声乳化设备要求较高,使其在基层医院的治疗中很难得到实施。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切口小,治疗效果好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一直是眼科临床医学上研究的重点。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切口小,同时治疗效果好,手术之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少,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在治疗白内障的过程中切口的最大长度不超过7毫米,切口的位置在巩膜上,这样不会伤害到角膜,同时切口采用的是反眉型的巩膜隧道切口,考虑到巩膜的自身张力作用,切口具有很好的自闭性,不容易漏房水,在手术中前房形成比较好,在手术之后不需要进行缝合,这极大的降低了缝合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达到的降低了大切口缝线牵拉给导致患者的角膜发生散光。同时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对晶状体核以及皮质进行彻底的处理,还可以对后囊进行抛光,有效的降低了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所有这些使得手术康复快,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到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以及护理简单、手术疗效好、手术后并发症少,对于医院设备要求低等诸多的特点,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基层治疗白内障防止致盲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和.阎金梅.李爱琴.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贫困地区扶贫脱盲复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06):543
[2]李杰松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86眼临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7(04):242
[3]姚毅.赵军平综述.马志中.王常观审校糖尿病眼底病防治指南[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1(02):411
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手术之后患者的视力明显的提高,0.05的患者有105眼,脱盲率为99.06%,0.3的患者有98眼,脱残率为92.45%。术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外:后囊膜破裂患者有1眼,占0.94%;术后角膜出现水肿的有27眼,占25.47%;虹膜出现损伤的有1眼,占0.94%;术后出现暂时性高眼压的有1眼。占0.94%;瞳孔出现轻度变形的有2眼,占1.89%;人工晶状体出现夹持的有1眼,占0.94%,术后出现葡糖膜炎的有5眼,占4.72%;一周后患者角膜的平均散光度为1.541.31,经过有针对性的简单处理之后,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白内障的应用中具有临床效果显著,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少,致盲率低、安全可靠等诸多的特征,值得在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降低致盲率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除晶状体植入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94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85-01
白内障是目前我国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眼科疾病,对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也是治疗的唯一的一种有效方法。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在现代囊外摘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白内障的新型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其不仅具有于超声乳化形似的小切口和高效率的优点,同时该方法对于昂贵的超声乳化设备没有需求,能够极大的降低医院对设备的高要求。为了对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我院针对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106例白内障患者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现在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106例白内障患者,106例患者共有106眼出现白内障,其中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53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46岁,最大的为78岁,平均年龄为43.2岁。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视力为光感-0.2。106例患者中,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有93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有1例,继发性白内障患者有12例。根据Emery分级法进行分级可以得到106例患者的晶状体的硬度情况为:一级硬度患者有4眼,二级硬度患者有11眼,三级硬度患者有77眼,四级硬度患者有7眼,五级硬度患者有7眼。
1.2治疗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球后或者是表面麻醉,制作超过一个的穹窿为基层的结膜辩,进行止血处理之后。在11∶00点到1∶00点的位置,角巩缘后的1到2毫米处,进行反眉型巩膜隧道切口。根据核的大小决定切除的长度,通常切口的长度为5.5到7毫米,使其呈隧道状分离至透明角膜内的1.5到2毫米处刺入到前房。之后,从前房注入黏弹剂,作连续的环形撕囊或者是截囊,囊口的长度到大约为5到6毫米,做充分的水分离,使核能在囊袋内充分游离旋转,将核的上半翘起,下半仍然位于囊袋内,通过加压切口后唇自行娩出晶状体核,较大的核块在黏弹剂保护下用注水晶状体圈匙取出。>7mm切口的核块,行双手法将晶状体核取出。冲吸净晶状体皮质,若后囊膜有皮质黏附,可用注水针头进行抛光,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检查术后隧道切口是否水密,达不到永密者可缝合1针。手术之后针对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采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消炎治疗,防止术后发生感染。
2结果
手术之后患者的视力明显的提高,0.05的患者有105眼,脱盲率为99.06%,0.3的患者有98眼,脱残率为92.45%。术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外:后囊膜破裂患者有1眼,占0.94%;术后角膜出现水肿的有27眼,占25.47%;虹膜出现损伤的有1眼,占0.94%;术后出现暂时性高眼压的有1眼。占0.94%;瞳孔出现轻度变形的有2眼,占1.89%;人工晶状体出现夹持的有1眼,占0.94%,术后出现葡糖膜炎的有5眼,占4.72%;一周后患者角膜的平均散光度为1.541.31,经过有针对性的简单处理之后,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讨论
随着手术显微镜在临床上的不断应用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变得日臻成熟。手术中追求小的切口一直是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共同心愿,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使得缩小切口的手术治疗成为了可能,虽然这种方法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使切口不断的缩小,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医院的 超声乳化设备要求较高,使其在基层医院的治疗中很难得到实施。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切口小,治疗效果好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一直是眼科临床医学上研究的重点。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切口小,同时治疗效果好,手术之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少,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在治疗白内障的过程中切口的最大长度不超过7毫米,切口的位置在巩膜上,这样不会伤害到角膜,同时切口采用的是反眉型的巩膜隧道切口,考虑到巩膜的自身张力作用,切口具有很好的自闭性,不容易漏房水,在手术中前房形成比较好,在手术之后不需要进行缝合,这极大的降低了缝合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达到的降低了大切口缝线牵拉给导致患者的角膜发生散光。同时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对晶状体核以及皮质进行彻底的处理,还可以对后囊进行抛光,有效的降低了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所有这些使得手术康复快,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到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以及护理简单、手术疗效好、手术后并发症少,对于医院设备要求低等诸多的特点,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基层治疗白内障防止致盲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和.阎金梅.李爱琴.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贫困地区扶贫脱盲复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06):543
[2]李杰松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86眼临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7(04):242
[3]姚毅.赵军平综述.马志中.王常观审校糖尿病眼底病防治指南[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1(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