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探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比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70例,对其分别进行CT 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优点和缺点。结果: 核磁共振检查在检出率方面明显优于CT检查,检出的病灶明显小于CT检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在检查时间、病灶发现时间方面优于核磁共振检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具有检查时间短的优点,但核磁共振具有检查诊断率高、结果准确的优点,推荐临床应用核磁共振为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核磁共振;CT检查;检查结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results. Methods January 2013 ~ Dec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7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its CT and MRI examination, respectively,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inspection methods. Results MRI in the det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T, the lesions detected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T,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T examination in examination time, the lesions found time superior to MRI ,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Conclusion CT examin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shorter examination time, but MRI has a high rate of diagnosis, accurate advantag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RI is recommended to check for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preferred method.
  Keywords: elderly with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MRI; CT examination; findings
  多发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发生在基底节区,检查方法有实验室检查、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1】,其中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和核磁共振(MRI)检查。笔者就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CT检查与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70例,其中男患者45例,女患者25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6.57±3.34)岁,所有患者在送入医院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障碍、意识模糊、语言障碍、偏瘫等症状。对70例患者分别进行CT 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
  1.2方法
  1.2.1CT检查 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西门子公司生产),扫描参数:220mAs,120KV,螺距为1,层厚为10mm,矩阵512×512,以OML作为CT检查的标准,5mm、2mm分别是薄层扫描的目标,对患者颅脑进行常规扫描,根据患者的CT扫描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1.2.2MRI检查 采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公司生产),扫描参数:T1WITE:21ms,T1WITR:400ms,T2WITE:80ms,T2WITR:3000ms,层厚3mm。分别对患者颅脑的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进行扫描,并根据患者的核磁共振扫描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1.3评价指标
  记录CT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两种方法检出的病灶个数、病灶大小、病灶发现时间、检查时间,并对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分别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检查检出的病灶个数为140个,而核磁共振检查出的病灶个数为251个,核磁共振检出的病灶个数明显多于CT检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检出的病灶大小为(11.02±0.14)mm,明显大于核磁共振檢查检出的病灶大小(7.48±0.32)mm,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病灶发现时间为(0.69±0.11)d,明显比磁共振检查的病灶发现时间为(1.51±0.29)d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检出时间为(7.68±1.13)min,明显短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检出时间(19.47±2.23)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发性脑梗死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于50~65岁的老年人,且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短暂性脑缺血、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发作等疾病病史的患者,一般以脑卒中发作开始,且多发性脑梗死呈台阶式进展【2】。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一般会有感觉障碍、偏瘫、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异常等情况,病情较重,早期对其诊断及治疗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意义【3】。
  临床诊断除实验室检查之外,还有CT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和核磁共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且各具有优缺点【4】,CT检查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且扫描时间短,但CT检查对软组织具有较差的分辨度,且在检查过程中,常因患者的特殊情况如肥胖造成伪影【5】;核磁共振检查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对软组织具有高度的分辨率,对极小的病灶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从各个方面对病灶做出图像,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诊断准确率高,尤其对脑部疾病具有很大的优势【6】。
  本次研究显示的结果与分析一致,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均具有各自的优缺点:CT检查具有检查时间短的优点,但其检查准确率有待提高;核磁共振检查具有检查检出率高的优点,但其检查过程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总体而言,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更具优势,推荐核磁共振作为临床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杜飞,郭艳霞.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87-489.
  [2]张祯铭,杨海山.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检查结果 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47-4048.
  [3]路融,刘瑛,廖顺明等.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4):611-613.
  [4]李君权,徐小东.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2):2034-2036.
  [5]朱红霞,陈义林,林平等.MRI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8):1386-1388.
  [6]蔡望洲,张燕,陈亮等.MRI与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腦梗死病人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63-1464.
其他文献
为解决光伏出力超短期预测模型精度不足和运算速度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优化的改进深度学习方法光伏出力超短期预测模型。首先,为提升模型的计算效率,通过数据预处理和动态指数平滑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优化;随后,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CNN)构建的多阶卷积通道合并运算挖掘不同光伏电场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得到反映多光伏电场光伏出力的融合特征值,将得到的融合特征值作为输入,利用改进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分析,输出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光伏超短期预测结果,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基于实测光伏出力数据进行超短期预测,验证所提模
针对高铁运行引起的地基振动和塑性变形问题,提出高铁荷载作用下弹塑性地基振动与变形的2.5维有限元算法。将高铁运行诱发的地基变形视为材料非线性问题,采用改进的摩尔-库伦模型模拟地基土,基于弹性地基2.5维有限元法,将通过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位移作为试探位移,经摩尔-库伦屈服准则判定屈服后,引入切线刚度迭代法、后向欧拉积分算法和一致切线模量算法实现刚度矩阵的更新迭代,从而求解出高铁运行引起的塑性变形。在此基础上,将轨道视为Eular梁,采用修正的多频列车荷载模拟高铁列车运行,并使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截断边界,建
针对地铁车站复合墙体系受力变形规律与理论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围护结构土压力分布规律和主体结构内力具有不确知性的问题,采用EPS板(聚苯乙烯泡沫)代替防水垫层进行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复合墙和叠合墙体系受力、变形特性,得到墙后水平土压力、周围地表沉降、结构体系内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墙技术具有良好的卸荷作用,可有效改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受力状态;卸荷效果随EPS板厚度增大或弹性模量减小而增强,但地连墙弯矩会随着卸荷作用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并非EPS板厚度增大或弹性模量越小就越好,而是需要确定合理
摘要: 目的: 探索遂宁市对隐形娱乐场所(私人住家形式)內FSW(Female Sex Worker)干预模式,为进一步防控艾滋病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遂宁市红丝带俱乐部2013年通过找到曾经熟悉的业主、FSW和高危男性老顾客进入隐形场所,然后对业主和FSW采取业主干预、入户干预、集中干预、同伴干预四种干预方式,同时提供免费HIV检测服务。结果: 干预隐形中低档娱乐场所93家, FSW854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3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视力、眼压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術后出现3例(3只眼)低眼压、角膜萎缩,2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