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为了能让其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而教学“微探究”任务的设计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且能促进学生完成对学习结果的逐步内化,从而对学生展开更深入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对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务必注重“微探究”任务的设计,并充分凸显“微探究”任务探究空间大、操作性强、参与度广等特点,如此方有利于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从而确保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探究;任务设计;高中数学
所谓的“微探究”任务,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而专门设计的一项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而活动的具体内容是要促进原本“科学形态”的知识逐步转化为“教育形态”,进而成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载体,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与此同时,采用“微探究”任务的形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还有利于教师抓取每节课中的重难点,并适当地改变其形式,如此将更方便学生掌握,进而切实发挥高中数学教学本身的价值.
一、高中数学课堂“微探究”的价值
所谓的“微探究”任务,顾名思义,即任务均是以微小的形式存在的,学生仅需经过短暂的探究过程,便可达到任务的要求.当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该部分知识.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可在每一节课中抽出几分钟实践用于探究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经历探究过程的机会,以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探究的习惯;另一方面,则能深化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正所谓唯有亲身经历方能有所感悟,微探究过程,便是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悟批判、质疑、推理、演绎等精神,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演绎推理以及决策等能力.这种经由学生亲自探索所获得的成长,将是传统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难以达到的效果.“微探究”任务设计还有助于学生逐步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使其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此既能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记忆,又避免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时显得过于僵化,且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还将使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引发“滚雪球”效应,继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高中数学课堂“微探究”的任务设计策略
(一)实践应用策略
为学生布置课堂练习题是高中数学教师最常用的巩固手段.然而,大量的习题不仅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对此,教师便可结合“微探究”任务的形式,为学生布置“微探究”任务.
例如,当进行“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便可设计如下“微探究”任务,如将学生带至河边,令其测量河岸两树之间的距离,或将学生带至操场,测量旗杆与教学楼的距离.由于任务带有一定的实践性,因而学生若仅是依靠套用公式的方式,显然无法解决问题,对此,学生便可根据问题确立解决问题所需条件,然后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此教学,既能摆脱传统习题练习时的枯燥,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创新、建模等多方面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二)类比求证策略
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思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鉴于不同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用到不同的思维方法,而关于知识的获取过程,实则也是提升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的过程,因而要想切实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思维,类比无疑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可通过结合“微探究”任务设计用类比思想来切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当进行“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然后指导学生结合学习“等差数列”时的经验来构建“等比数列的知识体系”.以这样的方式設计“探究”任务,将因其坡度小且有探究的依据,而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从而逐渐养成“再创造”的良好心理习惯.
(三)探寻规律策略
中学数学知识主要是以概念和规则的形式出现的,公式、法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些数学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依据一定的方法思考探索出来的;同时还要避免数学规则被机械接收,成为僵化的公式.若将规则的来龙去脉打包进一个“微探究”任务之中,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则能够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组合数的定义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组合数的计算方法.提示学生用“特殊化”的思维策略,先由少及多逐步尝试,再用归纳推理来验证和证明.再如,给学生这样一个任务: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那么这同一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之间是不是也有某种确定的关系呢?培养学生自觉“回到定义”的逻辑推理意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记牢公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特殊化与一般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整体的观念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的意识.
总之,以“微探究”任务的形式展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学习.然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设计“微探究”任务,其目的之一便是要学生有事可做,并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听讲教学模式,从而让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更具层次感,使其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继而让学生在专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该如何主动地去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建明.高中数学微型探究课题的设计和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19):65-66.
[2]文志红.数学问题构建与问题解决探究式教学设计——求精中学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的微型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2.
【关键词】微探究;任务设计;高中数学
所谓的“微探究”任务,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而专门设计的一项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而活动的具体内容是要促进原本“科学形态”的知识逐步转化为“教育形态”,进而成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载体,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与此同时,采用“微探究”任务的形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还有利于教师抓取每节课中的重难点,并适当地改变其形式,如此将更方便学生掌握,进而切实发挥高中数学教学本身的价值.
一、高中数学课堂“微探究”的价值
所谓的“微探究”任务,顾名思义,即任务均是以微小的形式存在的,学生仅需经过短暂的探究过程,便可达到任务的要求.当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该部分知识.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可在每一节课中抽出几分钟实践用于探究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经历探究过程的机会,以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探究的习惯;另一方面,则能深化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正所谓唯有亲身经历方能有所感悟,微探究过程,便是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悟批判、质疑、推理、演绎等精神,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演绎推理以及决策等能力.这种经由学生亲自探索所获得的成长,将是传统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难以达到的效果.“微探究”任务设计还有助于学生逐步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使其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此既能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记忆,又避免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时显得过于僵化,且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还将使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引发“滚雪球”效应,继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高中数学课堂“微探究”的任务设计策略
(一)实践应用策略
为学生布置课堂练习题是高中数学教师最常用的巩固手段.然而,大量的习题不仅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对此,教师便可结合“微探究”任务的形式,为学生布置“微探究”任务.
例如,当进行“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便可设计如下“微探究”任务,如将学生带至河边,令其测量河岸两树之间的距离,或将学生带至操场,测量旗杆与教学楼的距离.由于任务带有一定的实践性,因而学生若仅是依靠套用公式的方式,显然无法解决问题,对此,学生便可根据问题确立解决问题所需条件,然后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此教学,既能摆脱传统习题练习时的枯燥,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创新、建模等多方面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二)类比求证策略
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思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鉴于不同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用到不同的思维方法,而关于知识的获取过程,实则也是提升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的过程,因而要想切实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思维,类比无疑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可通过结合“微探究”任务设计用类比思想来切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当进行“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然后指导学生结合学习“等差数列”时的经验来构建“等比数列的知识体系”.以这样的方式設计“探究”任务,将因其坡度小且有探究的依据,而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从而逐渐养成“再创造”的良好心理习惯.
(三)探寻规律策略
中学数学知识主要是以概念和规则的形式出现的,公式、法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些数学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依据一定的方法思考探索出来的;同时还要避免数学规则被机械接收,成为僵化的公式.若将规则的来龙去脉打包进一个“微探究”任务之中,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则能够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组合数的定义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组合数的计算方法.提示学生用“特殊化”的思维策略,先由少及多逐步尝试,再用归纳推理来验证和证明.再如,给学生这样一个任务: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那么这同一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之间是不是也有某种确定的关系呢?培养学生自觉“回到定义”的逻辑推理意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记牢公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特殊化与一般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整体的观念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的意识.
总之,以“微探究”任务的形式展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学习.然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设计“微探究”任务,其目的之一便是要学生有事可做,并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听讲教学模式,从而让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更具层次感,使其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继而让学生在专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该如何主动地去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建明.高中数学微型探究课题的设计和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19):65-66.
[2]文志红.数学问题构建与问题解决探究式教学设计——求精中学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的微型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