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体验——生成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i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未来的德育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儿童情感与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形成过程,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引导孩子用眼睛去发现生活、用童心去体验生活,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去对待生活、追求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才是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才是符合未来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超越自我的品德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关注生活 情感体验 品德生成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由此可见,情感既是文体的灵魂、教育者的灵魂,又是受教育者的灵魂。21世纪理想的德育课堂也应该是文本、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与体验。那么,怎样才能成功破译学生的“体验”密码,有效促进儿童超越自我的品德生成与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尊重个性,关注体验。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而在这些促进品德生成的成分中,道德情感的推动作用却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因为它能推动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赞同或反对、追求或舍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就能充分发挥道德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品德生成。
  不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各有各的秉赋和天性。因此,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就要重视人的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别体验。在品德课堂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欣赏习惯和人文背景。正因如此,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也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创造和发展。所以说,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丰富其认识、情感和体验。切忌僵化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体验方式,追求固定的、统一的结论。只有为儿童留有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空间,才能让儿童在某一主题的学习中,从多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2、发现生活,诱导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它具有极强的生活性。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和生活经验等,注重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探究、交流和领悟,引导孩子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提高。
  2.1 鼓励自主发现,奠定情感基础。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社会的信息量大,交流途径广泛。因而,实现教育信息化也就成了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必然要求。而小学生又受到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对各种信息的甄别能力又特别有限,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世界,他们那仅有的一点道德价值观就更显得苍白无力,束手无策。那么,这就需要教师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去对待生活,追求生活。
  2.2 引导发现生活,诱发情感体验。学生的品德形成高于生活,却又来源于生活。面对日常生活,孩子有太多的疑虑和思考。而要想让教育真正地回归生活,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尤其是那些想迫切解决的问题,来源于生活需要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确定问题主题,引导孩子进一步地了解生活、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诱发体验。如:在教《品德与生活》第四册中的“我们的社区”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事先问学生:“你生活的社区是什么样儿的?”“在社区生活中,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吗?”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用儿童的眼光有目的地去观察社区、亲近社区,深切地了解和发现社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感受社区文明的重要性,体验整洁卫生的社区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这样的体验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指导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再现生活,体验感悟。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我的生活经验是个性化的。因此,在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有选择性地捕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通过启发性的问题,个性体验的参与、交流来让学生再现生活,真切感受生活,从而学会生活的本领,提高自身的能力。
  3.1 场景再现,模拟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牛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参与、亲历活动。惟有参与,学生才能获得体验;惟有参与,学生的体验才能真实有效。如:在《平安走天下》这一主题教学中,教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过十字路口的问题入手,课前就在学生队形的正中设置好十字路口、人行道、各种行车道等各种交通标志,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司机、骑车人、行人等,在十字路口任意穿梭.再现自己平时上学、放学时过十字路口的情景。这样的现场模拟演习,再现了生活场景,激活了学生回忆,更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十字路口交通秩序的混乱,引发了思考。
  3.2 利用媒体,激活体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只是单纯地展示生活场景,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引导生活。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它的时效性、生活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可接受性,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的目的。那么,利用现代媒体,扩大信息资源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如:在教学《祖国妈妈的生日》时,一位教师搜集了大量反映奥运健儿在赛前刻苦训练和奥运会上升起国旗的激动场面的多媒体资料。前后两组情境的设置。唤起了学生原有的体验,扣人心弦的《为了谁》的主题背景音乐,又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反思,燃起了强烈的求知火花:运动员们这样顽强地拼搏,不懈地努力,究竟是为了谁?为了谁?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捧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孩予们逐个传递。孩子们都小心翼翼地传递着国旗、抚摸着国旗、亲吻着国旗,内心经历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都尽在不言中。
  4、创造生活,提升体验。生活是动态的,也是多姿多彩的。作为体现生活的品德课堂,让学生认同教学观点是基本的教学目标。但就品德教育而言,有不少生活中的具体要求是动态变化的,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所以我们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对教学目标在认识上领悟得再深刻一些,行动上更自觉、更规范一些,从而达到品德的提升。
  而品德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认知上的拓展与迁移。它往往要求学生能由点到而、由此及彼,产生更深刻、更具体的理解,以达到正确认识生活、引领生活的目的。又如:在《我们的社区》教学中,教师如能在“甜嘴夸社区”、“亮眼看社区”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个“巧手秀社区”的环节,就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主人翁情感,提供给学生一个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学生就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活动中,他们的想法也会得到教师、同学们的肯定,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而在这种一成就感的背后,就是儿童情感与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形成,是儿童作为道德主体超越自我的发展与成长。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对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体验,注重儿童情感与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形成过程,真正达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设计好数学课后作业,给学生提供富于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材料,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是提高数学课后作业的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1.作业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
期刊
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方式。特别是农村中学偏远闭塞且现代教学设备落后,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地理走进他们的生活。经过三年的课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变“授之鱼”为“授之以渔”    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机械地、口若
期刊
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  1.1 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
期刊
【摘要】学法指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法。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解决问题 能力 培养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法。它是小学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
期刊
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唤醒他们的数学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2.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目标,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课堂。本文阐述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真正落实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数学课中的活力、求证了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是学生学习的萌动力,探索创新精神及培养打造活力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主体 兴趣 体验 合作 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期刊
【摘要】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进行了研究,采用探究交互式、综合训练式、任务式及佳句格言式等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面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关键词】英语语法 教学方法  应该如何教学语法一直都在困扰着我们教师。笔者认为现在的中学语法教学不是简单的淡化问题,而是改变认识和教法的问题。笔者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种具体的语法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尝试,一定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缺少“情”便失去了它应有的绚烂本色。小学品德教学是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教学,作为小学品德老师首先要追求“有效德育”,我们要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要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品德教学更是一种浸润教学,而其中情趣的激发、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升华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是一切行为的生命线,作为经验中最亲密的体验
期刊
1.考点与分析  我们首先以成外实外考分分布情况为例,了解小升初考试考点。  (出示扇形或条形统计图表)说明:这里分类,并不是说行程问题就只是考行程问题,我们知道小升初考题很多都是综合题目,一道题要考查多个知识点,比如说一道题中涉及了行程、分数与周期,但重点考查的是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我们就会把这道题划归到行程问题里。  ①计算:  ②分数应用题  ③行程问题(含工程问题)  ④几何板块:  ⑤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