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提升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既有效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又着力防控信贷风险,农发行湖北荆门市分行立足地实际,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创新工作机制,狠抓信贷基础管理,审慎规范经营,有力的促进全行内部管理与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截止10月底,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达80.0354亿元,比年初增加 7.830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10.4173亿元,比年初增加0.6479亿元;中间业务收入503.5万元,同比增加126万元;全行实现账面利润1.57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和发生额继续保持为零。该行的主要做法是:
突出管理规范化,把好制度关
信贷基础管理是农发行安全经营的“基石”,必须常抓不懈。为着力提升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质量,该行结合银监会贷款“新规”,从合规经营和规范化管理着手,把各项制度的执行融入到业务经营全过程,规范信贷操作,努力防控管理风险。一是完善信贷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上级行从制度层面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于利基层行规范操作。为确保各项制度执行“不走样”,该行在认真学习、消化和严格执行的基础上,从客户、信贷与风险、资金计划三个层面将相关制度进行了整合,相继出台了《贷款客户综合评价考核办法》、《重点客户监测分析管理办法》、《贷款发放和贷款支付尽职操作管理办法》、《信贷与风险非现场条线考核办法》、《法律事务工作意见》、《贷款风险排查管理办法》、《押品管理办法》等制度,完整构成了全行信贷管理制度框架,实现信贷管理制度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推进信贷基础管理质量提升。二是做好客户营销与维护。严把客户准入第一道关口,实行客户分类排队和分类管理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基本要求,绝不能“带病准入”。针对今年新的粮棉收购政策和贷款资格准入规定要求,该行首先对重点客户进行营销和培植,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客户走访”等活动,了解客户需求,宣传政策,加强沟通,形成共识;其次,认真做好客户评级授信工作,坚持“宽授信、严用信”,强化银企合作,实行“一企一策”。同时,结合秋季粮棉收购“新规”,优化客户结构,对原有贷款客户股权结构与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抗风险能力减弱或较差的企业,逐企业进行剖析,实行退出机制,今年来,主动退出了6家贷款客户,其中粮油3家,棉花2家,农业小企业1家。三是严把“三关”。即:严把贷前调查关,认真甄别企业提供的各类申报资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在坚持 “不打白条”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中”字头、“省”字头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黄金客户、战略客户自主收购,巩固和发展核心客户群体,积极审慎支持一般加工龙头企业收购,确保不出现“卖难”等政策性问题;严把贷款审查关,既对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把关,又对客户的考核评价如资金归行率、日均存款、账户管理、存贷比、偿债能力等进行把关,并找准贷款风险点,认真进行集体审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严把贷款投放关,重点是严格贷前条件落实、资金支付和作业监督审核,凡贷前条件不落实的一律不放贷,确保每笔贷款手续齐全规范和合法有效。
突出检查常态化,把好执行关
制度执行力是农发行安全合规经营的“生命线”,绝不能有丝毫怠懈,必须真抓实干。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到实处,该行始终把“检查督办”作为落实信贷基础管理“试金石”。突出重点,定期开展检查督办。一是定期对客户进行监测分析。市县级两级行按月召开业务经营分析例会,对重点客户进行监测分析,认真剖析成绩与问题、找准差距,拟定措施,迎难而上;班子成员每周对各自分管工作进行问询推动,实行领导包片、部室包点,每月对不同时期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每人每月拿出300元绩效工资与“对口联系行”工效挂钩;行长及分管行长对各部室按月检查督办情况进行再监督,推进基层工作出成效、出成果。二是定期进行风险排查。重点对客户的经营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监控,按月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货款回笼,经营现状,社会性融资,民间借贷,各种抵押担保手续落实,履约能力等进行排查,对重点客户进行“现场与非现场”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下发“风险提示函”,督促承办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三是定期收集整理信贷档案。信贷档案是农发行信贷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的重要法律依据,是银行与客户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因此,该行十分注重信贷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农发行荆门市分行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和《農发行荆门市分行县级支行信贷档案管理考评表》,明确要求每个县级支行对每个企业必须按年度整理一整套信贷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贷款申报资料,贷款发放资料和贷后监管资料”,并装订成册,做到有索引、有目录、有页码、有档案专用章,确保每份信贷档案合规、合法、有效。同时,定期开展开展信贷档案展评活动,通过信贷档案“展评”这一载体,推动和促进各客户经理把信贷日常基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合同标准化,把好法律关
信贷契约是农发行安全经营“保障”和屏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该行从银企借款合同的文本入手,突出契约的合法性与规范性,在全行大力实施“三项措施”,确保每笔贷款发放合法、有效、安全。一是认真修订仓单质押合同,完善补充协议。针对部分兄弟行暴露出企业挪用农发行贷款资金形成库存再融资案件,该行为确保贷款资金安全,对照《合同法》和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重新修订并在全行实施了新的《仓单质押协议》和《动产抵押合同》,收到较好成效。如原钟祥恒达面业有限公司用农发行贷款形成的库存小麦在他行融资1300万元,因其公司老总突然遇害,他行欲变卖该库存粮食偿还贷款,但因农发行早已签订《动产质押合同》,从而保全了农发行信贷资金安全,这一做法得到省分行充分肯定。二是规范动产抵押贷款协议,实施“三方监管”。今年秋季粮棉收购恰逢“双节”,又逢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面临“市场与政策交织、责任与风险并存”双重压力,为切实做秋季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既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不出现“卖难”问题,又有效防控信贷风险,该行对“动产抵押贷款”,一律实行第三方库存监管,并与之签订完善的“第三方监管协议”,严格动库报告制度,保障资金安全。截止10月底,全行共办理动产抵押贷款18笔,金额4.0192亿元,比年初增加1.5339亿元,无一笔法律风险。三是实现风险全覆盖,大力推行担保贷款。为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该行十分注重与专业担保公司的合作,对商业性贷款除极部分实行抵押担保贷款外,一律实行保证担保贷款;对政策指导性贷款原则上采取抵(质)押担保贷款,并致力完善保证担保贷款与抵押担保贷款手续,确保所有合同文本规范、完整、合法、有效。据统计,该行元至10月,共办理保证担保贷款48笔,金额达7.079亿元,比年初增加2.779亿元;办理抵押担保贷款64笔,金额16.141亿元,比年初增加2.6746亿元。同时,全面办理企业资财产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信贷风险全覆盖,确保贷款安全。 突出信贷电子化,把好监测关
信贷电子化运用管理是农发行打造现代银行的“必由之路”,必须精通操作,娴熟应用。因此,该行自上而下都十分注重CM2006信贷管理系统的操作运用与管理工作,明确把CM2006信贷管理作为全行业务工作的重点,进行条线管理与考核,着力提高办贷效率与质量,为业务有效发展和防控信贷风险做好科技服务。在工作谋划和运用落实上。一是注重业务知识培训与辅导,确保每名信贷从业人员“应知应会”。为确保CM2006系统升级(二期)无纸化办贷业务操作9月23日顺利上线运用,该行一方面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行组织的操作培训学习,规范设置系统操作参数与环节步骤;另一方面大规模的进行业务操作知识转培训,所有信贷从业人员包括财务、资金计划等相关人员全部参加,其培训结业考试成绩计入个人人事档案,学习氛围十分浓郁,平均考分95以上;再一方面,注重业务辅导与现场答疑工作,努力提升信贷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二是注重业务操作应用与纠错,确保CM2006系统正常运行。该行严格按照新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无纸化办贷要求,先后3次组织人员到所辖各行(部)进行业务操作知识巡回辅导与演练,现场演示、现场答疑、现场纠错。为保障实际操作应用水平,减少业务差错发生机率,该行一方面严格各种信息录入,确保每笔数据采集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在全行推行业务操作“双人作业”,一人操作,一人现场监督检查,确保操作应用正确。同时该行还充分利用其业务骨干曾参与总行CM2006升级项目研发与操作手册编写资源优势,结合一线业务实际,编发了《CM2006融资业务简易操作步骤》和《无纸化办贷流程环节步骤》,为全行推广应用CM2006新系统提供了操作经验,大大减少了业务差错现象的发生。三是注重系统功能利用与监测,确保各项贷前条件与管理要求落实。新系统上线后,粮棉库存管理、贷后管理、大客户监管等新的业务模块应用,为信贷风险预警、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了一整套详细资料。該行充分利用系统功能,每月下旬(23日后)由客户经理对分管客户贷款情况进行12级分类,如等级下降,所在支行将查明原因并专题处置,如年初,该行通过12级分类监测手段,发现贷款客户荆门市公路局4000万元贷款因发生欠息而迁徙为“关注”贷款,通过跟踪监测、对贷款行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贷款质量等级向下劣变;为提高系统监测使用效率,该行在坚持按月录入企业各种财务数据的同时,发挥“预警查询”作用,定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进行查询,并根据提示进行风险分析和处置。同时,该行还充分发挥“作业监督”等功效,着力把好业务操作规范与贷前条件落实这一 “最后关口”,将制度执行力融入到 信贷电子化管理系统之中。截止10月末,全行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83亿元,累计投放38.1亿元,仅 9、10两月投放秋季粮棉贷款达11.25亿元,没有一笔贷款风险隐患。
(黄文斌系农发行荆门市分行行长;杨菊堂系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副行长;汪永俊系农发行荆门市分行信贷部副经理)
突出管理规范化,把好制度关
信贷基础管理是农发行安全经营的“基石”,必须常抓不懈。为着力提升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质量,该行结合银监会贷款“新规”,从合规经营和规范化管理着手,把各项制度的执行融入到业务经营全过程,规范信贷操作,努力防控管理风险。一是完善信贷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上级行从制度层面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于利基层行规范操作。为确保各项制度执行“不走样”,该行在认真学习、消化和严格执行的基础上,从客户、信贷与风险、资金计划三个层面将相关制度进行了整合,相继出台了《贷款客户综合评价考核办法》、《重点客户监测分析管理办法》、《贷款发放和贷款支付尽职操作管理办法》、《信贷与风险非现场条线考核办法》、《法律事务工作意见》、《贷款风险排查管理办法》、《押品管理办法》等制度,完整构成了全行信贷管理制度框架,实现信贷管理制度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推进信贷基础管理质量提升。二是做好客户营销与维护。严把客户准入第一道关口,实行客户分类排队和分类管理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基本要求,绝不能“带病准入”。针对今年新的粮棉收购政策和贷款资格准入规定要求,该行首先对重点客户进行营销和培植,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客户走访”等活动,了解客户需求,宣传政策,加强沟通,形成共识;其次,认真做好客户评级授信工作,坚持“宽授信、严用信”,强化银企合作,实行“一企一策”。同时,结合秋季粮棉收购“新规”,优化客户结构,对原有贷款客户股权结构与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抗风险能力减弱或较差的企业,逐企业进行剖析,实行退出机制,今年来,主动退出了6家贷款客户,其中粮油3家,棉花2家,农业小企业1家。三是严把“三关”。即:严把贷前调查关,认真甄别企业提供的各类申报资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在坚持 “不打白条”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中”字头、“省”字头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黄金客户、战略客户自主收购,巩固和发展核心客户群体,积极审慎支持一般加工龙头企业收购,确保不出现“卖难”等政策性问题;严把贷款审查关,既对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把关,又对客户的考核评价如资金归行率、日均存款、账户管理、存贷比、偿债能力等进行把关,并找准贷款风险点,认真进行集体审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严把贷款投放关,重点是严格贷前条件落实、资金支付和作业监督审核,凡贷前条件不落实的一律不放贷,确保每笔贷款手续齐全规范和合法有效。
突出检查常态化,把好执行关
制度执行力是农发行安全合规经营的“生命线”,绝不能有丝毫怠懈,必须真抓实干。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到实处,该行始终把“检查督办”作为落实信贷基础管理“试金石”。突出重点,定期开展检查督办。一是定期对客户进行监测分析。市县级两级行按月召开业务经营分析例会,对重点客户进行监测分析,认真剖析成绩与问题、找准差距,拟定措施,迎难而上;班子成员每周对各自分管工作进行问询推动,实行领导包片、部室包点,每月对不同时期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每人每月拿出300元绩效工资与“对口联系行”工效挂钩;行长及分管行长对各部室按月检查督办情况进行再监督,推进基层工作出成效、出成果。二是定期进行风险排查。重点对客户的经营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监控,按月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货款回笼,经营现状,社会性融资,民间借贷,各种抵押担保手续落实,履约能力等进行排查,对重点客户进行“现场与非现场”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下发“风险提示函”,督促承办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三是定期收集整理信贷档案。信贷档案是农发行信贷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的重要法律依据,是银行与客户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因此,该行十分注重信贷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农发行荆门市分行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和《農发行荆门市分行县级支行信贷档案管理考评表》,明确要求每个县级支行对每个企业必须按年度整理一整套信贷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贷款申报资料,贷款发放资料和贷后监管资料”,并装订成册,做到有索引、有目录、有页码、有档案专用章,确保每份信贷档案合规、合法、有效。同时,定期开展开展信贷档案展评活动,通过信贷档案“展评”这一载体,推动和促进各客户经理把信贷日常基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合同标准化,把好法律关
信贷契约是农发行安全经营“保障”和屏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该行从银企借款合同的文本入手,突出契约的合法性与规范性,在全行大力实施“三项措施”,确保每笔贷款发放合法、有效、安全。一是认真修订仓单质押合同,完善补充协议。针对部分兄弟行暴露出企业挪用农发行贷款资金形成库存再融资案件,该行为确保贷款资金安全,对照《合同法》和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重新修订并在全行实施了新的《仓单质押协议》和《动产抵押合同》,收到较好成效。如原钟祥恒达面业有限公司用农发行贷款形成的库存小麦在他行融资1300万元,因其公司老总突然遇害,他行欲变卖该库存粮食偿还贷款,但因农发行早已签订《动产质押合同》,从而保全了农发行信贷资金安全,这一做法得到省分行充分肯定。二是规范动产抵押贷款协议,实施“三方监管”。今年秋季粮棉收购恰逢“双节”,又逢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面临“市场与政策交织、责任与风险并存”双重压力,为切实做秋季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既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不出现“卖难”问题,又有效防控信贷风险,该行对“动产抵押贷款”,一律实行第三方库存监管,并与之签订完善的“第三方监管协议”,严格动库报告制度,保障资金安全。截止10月底,全行共办理动产抵押贷款18笔,金额4.0192亿元,比年初增加1.5339亿元,无一笔法律风险。三是实现风险全覆盖,大力推行担保贷款。为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该行十分注重与专业担保公司的合作,对商业性贷款除极部分实行抵押担保贷款外,一律实行保证担保贷款;对政策指导性贷款原则上采取抵(质)押担保贷款,并致力完善保证担保贷款与抵押担保贷款手续,确保所有合同文本规范、完整、合法、有效。据统计,该行元至10月,共办理保证担保贷款48笔,金额达7.079亿元,比年初增加2.779亿元;办理抵押担保贷款64笔,金额16.141亿元,比年初增加2.6746亿元。同时,全面办理企业资财产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信贷风险全覆盖,确保贷款安全。 突出信贷电子化,把好监测关
信贷电子化运用管理是农发行打造现代银行的“必由之路”,必须精通操作,娴熟应用。因此,该行自上而下都十分注重CM2006信贷管理系统的操作运用与管理工作,明确把CM2006信贷管理作为全行业务工作的重点,进行条线管理与考核,着力提高办贷效率与质量,为业务有效发展和防控信贷风险做好科技服务。在工作谋划和运用落实上。一是注重业务知识培训与辅导,确保每名信贷从业人员“应知应会”。为确保CM2006系统升级(二期)无纸化办贷业务操作9月23日顺利上线运用,该行一方面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行组织的操作培训学习,规范设置系统操作参数与环节步骤;另一方面大规模的进行业务操作知识转培训,所有信贷从业人员包括财务、资金计划等相关人员全部参加,其培训结业考试成绩计入个人人事档案,学习氛围十分浓郁,平均考分95以上;再一方面,注重业务辅导与现场答疑工作,努力提升信贷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二是注重业务操作应用与纠错,确保CM2006系统正常运行。该行严格按照新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无纸化办贷要求,先后3次组织人员到所辖各行(部)进行业务操作知识巡回辅导与演练,现场演示、现场答疑、现场纠错。为保障实际操作应用水平,减少业务差错发生机率,该行一方面严格各种信息录入,确保每笔数据采集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在全行推行业务操作“双人作业”,一人操作,一人现场监督检查,确保操作应用正确。同时该行还充分利用其业务骨干曾参与总行CM2006升级项目研发与操作手册编写资源优势,结合一线业务实际,编发了《CM2006融资业务简易操作步骤》和《无纸化办贷流程环节步骤》,为全行推广应用CM2006新系统提供了操作经验,大大减少了业务差错现象的发生。三是注重系统功能利用与监测,确保各项贷前条件与管理要求落实。新系统上线后,粮棉库存管理、贷后管理、大客户监管等新的业务模块应用,为信贷风险预警、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了一整套详细资料。該行充分利用系统功能,每月下旬(23日后)由客户经理对分管客户贷款情况进行12级分类,如等级下降,所在支行将查明原因并专题处置,如年初,该行通过12级分类监测手段,发现贷款客户荆门市公路局4000万元贷款因发生欠息而迁徙为“关注”贷款,通过跟踪监测、对贷款行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贷款质量等级向下劣变;为提高系统监测使用效率,该行在坚持按月录入企业各种财务数据的同时,发挥“预警查询”作用,定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进行查询,并根据提示进行风险分析和处置。同时,该行还充分发挥“作业监督”等功效,着力把好业务操作规范与贷前条件落实这一 “最后关口”,将制度执行力融入到 信贷电子化管理系统之中。截止10月末,全行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83亿元,累计投放38.1亿元,仅 9、10两月投放秋季粮棉贷款达11.25亿元,没有一笔贷款风险隐患。
(黄文斌系农发行荆门市分行行长;杨菊堂系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副行长;汪永俊系农发行荆门市分行信贷部副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