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科的教学都取得了新的成果。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在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英语语法教学;原则;方法
一、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及其地位
近年来,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已逐步被我国外语教学界所接受,交际教学法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课堂里红红火火开展起来。但是很多人对交际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其中之一就是认为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能力,以为只要学生能够套用课本句型进行交际就算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语法不用再教了。语法能力被排除交际能力的范畴之外,这种现象在初中阶段尤为明显。我所教的很多高中生向我们反映,他们甚至不懂基本的句子成分。主谓宾可以理解,至于什么叫表语就不太清楚了,状语从句就更不用提了。有人反对语法教学的理由是外国根本没有语法这门课程。实际上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中国人没有专门的汉语语法课程一样,我们在习得母语时,无时无刻不处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之下,不必专门学语法就可以形成语感,逐渐获得语言交际能力。但是我们学的是英语,我们缺乏这种语言习得的环境,我们必须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把握语法的基本结构,才能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语法教学的原则
语法的特殊性赋予其应有的重要性和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学生不仅要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法规则,还要能在实践中准确、得体地运用语法规则,最终达到自由交际地目的。综合语法教学的各种因素可以看出,要成功地开展语法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认知原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掌握基本结构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学科,有助于将所学知识长期保存在记忆中,有助于迁移,促进各学科的学习。同时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思考,通过分析、归纳、对比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去发现语言规则和原理。
2.交际原则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功能是交际。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要能够真正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除了必须具备Chomsky提出的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语言能力之外,他还必须具备在什么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以及说什么的能力,也就是交际能力。这一理论明确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就成了无源之水。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使学生掌握交际的本领,就要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向交际能力转化。而真正的语言能力是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语法教学中要把语言规则与交际原则结合起来。
3.循序渐进,阶段循环原则
按照认知心理学阶段发展观点,人们对事物本质发展规律的认识都不是一次实现的,对知识的认知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和反复巩固、完善的过程。一个语法项目有很多内容、很多规则,不能一下子全都呈现给学生,也不能碰到什么讲什么。语法教学不但要注意系统条理性,还要注意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进。语法是抽象规律,涉及面广,学生学习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解就解决问题,而是“认识一理解一掌握一运用”反复进行的过程,这也有助于学生语法知识长时记忆的形成与保持。因此,在语法教学中适于采取阶段循环、逐步深入、突出重点的方式。
4.系统原则
语法是关于语言知识的系统描写。李彬(2004:43)认为“如果没有对整体的综合感知,对部分的认识必然是孤立的,片面的。”如果学生所掌握的语法知识是零散孤立的,毫无系统性,则不利于其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无法让其对所学内容形成整体概念,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Stern强调,学生不但要学会并牢记一个个语法项目,还要留神各项目之间的关系,从而把一个体系建立起来(转引自王宗炎,2001:95)。
三、语法教学的方法
在我多年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和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常采用两种方法即归纳法(inductive method)和演绎法(deductive method)。但同时也要注意趣味性和简约性。
1.归纳法是先让学生接触含有某项语法规则的语言材料,通过学习大量例句,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观察分析这些材料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进行语言实践。其具体步骤为观察一分析一归纳一运用;认识过程为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
英语中有很多语法现象是可以进行归纳的。 如存在 句(there be句型)中的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be的不同时形式is,were, has been等;(2)be与情态动词的结合,如may be,must be, used to be等;(3)be与某些被动语态的结合,如be said to be, be believed to be等;(4)除be外的某些表示存在意义的不及物动词,如exist,remain,stand,lie等。
2.运用演绎法时,教师事先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由学生按照规则做练习,将语法规则运用于新的语言环境,其具体步骤为展示语法规则一示例一说明规则一运用,即从理论到实践。
3.注意趣味性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语法教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很多学生认为语法难学,没有意义。所以语法教学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怎样才能在语法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先一条是注意讲解方式的多样化,避免单一化。要想方设法使你的讲解摆脱传统语法教学的套路,增加新颖。如贾冠杰(1999)在区别have been 和have gone时用了下图:
3.1She has been to Guangxi.
北京------------> 广西
She is here. 广西
Or she is here
She is here
第1)句表示她去过广西,现在已返回北京;第2)句表示她离开了北京去了广西,也许已到广西,也许还在去广西的路上。我认为这种图解法形象直观,学生兴趣也会大增。
3.3注意简约性
有些教师喜欢讲一些脱离实际的语法理论,把语法弄得高深莫测,使学生望而生畏。例如现在大多数语法书和教材都不在区分现在分词和动名词了,而是把二者看做一种形式,即-ing形式。但是不少教师还是按照传统语法的划分 ,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来讲解二者的区别。这种区分对理解这种形式在句中的作用没有任何帮助,只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学会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薇芬.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讨[D].苏州大学,2008.
[2]廖青.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魏苏歌. 探索有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J]. 成功(教育),2011,04:23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英语语法教学;原则;方法
一、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及其地位
近年来,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已逐步被我国外语教学界所接受,交际教学法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课堂里红红火火开展起来。但是很多人对交际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其中之一就是认为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能力,以为只要学生能够套用课本句型进行交际就算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语法不用再教了。语法能力被排除交际能力的范畴之外,这种现象在初中阶段尤为明显。我所教的很多高中生向我们反映,他们甚至不懂基本的句子成分。主谓宾可以理解,至于什么叫表语就不太清楚了,状语从句就更不用提了。有人反对语法教学的理由是外国根本没有语法这门课程。实际上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中国人没有专门的汉语语法课程一样,我们在习得母语时,无时无刻不处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之下,不必专门学语法就可以形成语感,逐渐获得语言交际能力。但是我们学的是英语,我们缺乏这种语言习得的环境,我们必须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把握语法的基本结构,才能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语法教学的原则
语法的特殊性赋予其应有的重要性和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学生不仅要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法规则,还要能在实践中准确、得体地运用语法规则,最终达到自由交际地目的。综合语法教学的各种因素可以看出,要成功地开展语法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认知原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掌握基本结构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学科,有助于将所学知识长期保存在记忆中,有助于迁移,促进各学科的学习。同时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思考,通过分析、归纳、对比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去发现语言规则和原理。
2.交际原则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功能是交际。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要能够真正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除了必须具备Chomsky提出的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语言能力之外,他还必须具备在什么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以及说什么的能力,也就是交际能力。这一理论明确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就成了无源之水。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使学生掌握交际的本领,就要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向交际能力转化。而真正的语言能力是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语法教学中要把语言规则与交际原则结合起来。
3.循序渐进,阶段循环原则
按照认知心理学阶段发展观点,人们对事物本质发展规律的认识都不是一次实现的,对知识的认知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和反复巩固、完善的过程。一个语法项目有很多内容、很多规则,不能一下子全都呈现给学生,也不能碰到什么讲什么。语法教学不但要注意系统条理性,还要注意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进。语法是抽象规律,涉及面广,学生学习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解就解决问题,而是“认识一理解一掌握一运用”反复进行的过程,这也有助于学生语法知识长时记忆的形成与保持。因此,在语法教学中适于采取阶段循环、逐步深入、突出重点的方式。
4.系统原则
语法是关于语言知识的系统描写。李彬(2004:43)认为“如果没有对整体的综合感知,对部分的认识必然是孤立的,片面的。”如果学生所掌握的语法知识是零散孤立的,毫无系统性,则不利于其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无法让其对所学内容形成整体概念,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Stern强调,学生不但要学会并牢记一个个语法项目,还要留神各项目之间的关系,从而把一个体系建立起来(转引自王宗炎,2001:95)。
三、语法教学的方法
在我多年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和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常采用两种方法即归纳法(inductive method)和演绎法(deductive method)。但同时也要注意趣味性和简约性。
1.归纳法是先让学生接触含有某项语法规则的语言材料,通过学习大量例句,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观察分析这些材料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进行语言实践。其具体步骤为观察一分析一归纳一运用;认识过程为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
英语中有很多语法现象是可以进行归纳的。 如存在 句(there be句型)中的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be的不同时形式is,were, has been等;(2)be与情态动词的结合,如may be,must be, used to be等;(3)be与某些被动语态的结合,如be said to be, be believed to be等;(4)除be外的某些表示存在意义的不及物动词,如exist,remain,stand,lie等。
2.运用演绎法时,教师事先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由学生按照规则做练习,将语法规则运用于新的语言环境,其具体步骤为展示语法规则一示例一说明规则一运用,即从理论到实践。
3.注意趣味性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语法教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很多学生认为语法难学,没有意义。所以语法教学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怎样才能在语法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先一条是注意讲解方式的多样化,避免单一化。要想方设法使你的讲解摆脱传统语法教学的套路,增加新颖。如贾冠杰(1999)在区别have been 和have gone时用了下图:
3.1She has been to Guangxi.
北京------------> 广西
She is here. 广西
Or she is here
She is here
第1)句表示她去过广西,现在已返回北京;第2)句表示她离开了北京去了广西,也许已到广西,也许还在去广西的路上。我认为这种图解法形象直观,学生兴趣也会大增。
3.3注意简约性
有些教师喜欢讲一些脱离实际的语法理论,把语法弄得高深莫测,使学生望而生畏。例如现在大多数语法书和教材都不在区分现在分词和动名词了,而是把二者看做一种形式,即-ing形式。但是不少教师还是按照传统语法的划分 ,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来讲解二者的区别。这种区分对理解这种形式在句中的作用没有任何帮助,只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学会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薇芬.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讨[D].苏州大学,2008.
[2]廖青.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魏苏歌. 探索有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J]. 成功(教育),2011,0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