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小编赶大集
一众小编偶然得知首都图书馆即将举办“北京换书大集”的消息,不由得群情激昂,热烈响应。“你书架上的鸡肋,或许正是别人寻找的宝贝。”这活动真堪称是爱书之人的福音啊!于是小编们纷纷背上家里的闲置书籍,吭哧吭哧踏上了换书之路……
换书的第一步,是要将自己的书送到指定的收书点,换取相等数量的换书券。
第二天上午到了换书现场,兴冲冲地小编彻底懵了:人也太多了吧!上午十点,队伍已经在偌大的首都图书馆外绕了大半圈,足足有上千人!提袋的,背包的,拉购物车行李箱的......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待,我们终于捂着饥肠辘辘的肚皮迎来了那激动人心的入场时刻!总之大家充分发挥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眼尖手准,效率超高,“赶集”活动圆满成功!分书去啦!
二、 小编们的枕边书
《活着,就要幸福》—— 杨芊
虽然它来自书店的佛家著作展架,作者亦是韩国声望卓著的法顶禅师,但本书并未讲经说法坐而论禅,而更像是一本修行随笔。灰黄质朴的纸张,宁静的山中野景,单纯而充满灵性的诗句,逐页品读,仿佛有一株青藤在雨后破土而出,沿着内心的沟壑一路攀缘、生长,静谧而充满力量。这本书实在太适合作为枕边书,随手翻开,也许遇到的那一句便刚好应和了当时的心态,仿佛有人懂你一般。“我们向着自己的内心深处提问:在自己的世界里,你身处何方?”无所不有其实也便无所有,“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们却常常忘记。
《我们台湾这些年》—— 简安妮
此前很多关于台湾的印象都是唯美、柔软的,犹如凤梨酥那么甜,犹如台式普通话那么软。少女时代读过一本台湾女作家合集,印象最深的是廖辉英的《油麻菜籽》和蒋晓云的《随缘》,台湾女作家那种悲悯的情怀特别让人动容。《我们台湾这些年》里的台湾不同于台湾女作家及琼瑶剧、台湾电影(《艋胛》、《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所描述的台湾,作者从一个私人的角度,讲述了30年来发生在台湾的大事和小事。这是一本写给大陆人看的书,如果碰巧你也是“台湾控”,也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台湾。
《恋人絮语》—— 赵狄娜
不久前,终于在网上买到了这本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可能是因为再版的关系,它缺货了很长一段时间。作者是一位文学理论家,其著作也大多比较晦涩,而这本《恋人絮语》却不同,你完全可以抛开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在其中找到阅读的乐趣。“爱情让我想得太多。有时仅仅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触发我语言的昏热,种种推断、解释、发挥纷至沓来。”看过书中诸如此类的话语,真是想不被击中也难;而那些有关默契、等待、切肤之痛的篇章,更是极易引起共鸣。
《天真的人类学家》&《波多贝罗的女巫》&《加菲猫》—— 姜颖慧
这三本是最近枕在头底下的书,小时候老人说把书枕在头下人会变聪明,我从那时起就开始把睡前看过的书塞到枕头下了。如果哪一天很累,或者心情不大好,就从枕头下抓出《加菲猫》来看;如果哪天精力旺盛,不大想睡,就抓出《天真的人类学家》来看;如果哪天想让思绪飘远,做个离奇点的梦,就抽出这本看过好多遍的《波多贝罗的女巫》。总的来说,《加菲猫》常常看,《天真的人类学家》虽然根本不算学术读物,只是抱着猎奇和对人类学长久以来的意淫心态来读的,仍然看了太久也没读完,大约是读之前把它想得过于有趣了。
《宇宙奇趣全集》—— 李颖
不要被书名迷惑,这并不是一本童话书。枕边书需要有很多关键因素——精短,有趣,如果能偶尔费一点点小脑子,那么接下来的8小时将会更加酣畅淋漓。卡尔维诺成全了我。每篇文章不算太长,而且每篇的前半部分都是在铺垫,像那些隐晦琐碎的港产片——有的像杜琪峰般节奏磅礴,有的则像许鞍华淡然静巧。但是临近结尾的时候,就是大网收鱼,整合储备的时候,一路上捡来的线索在你脑子里快速地链接成一片,形状未知的思维,最让人着迷。
一众小编偶然得知首都图书馆即将举办“北京换书大集”的消息,不由得群情激昂,热烈响应。“你书架上的鸡肋,或许正是别人寻找的宝贝。”这活动真堪称是爱书之人的福音啊!于是小编们纷纷背上家里的闲置书籍,吭哧吭哧踏上了换书之路……
换书的第一步,是要将自己的书送到指定的收书点,换取相等数量的换书券。
第二天上午到了换书现场,兴冲冲地小编彻底懵了:人也太多了吧!上午十点,队伍已经在偌大的首都图书馆外绕了大半圈,足足有上千人!提袋的,背包的,拉购物车行李箱的......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待,我们终于捂着饥肠辘辘的肚皮迎来了那激动人心的入场时刻!总之大家充分发挥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眼尖手准,效率超高,“赶集”活动圆满成功!分书去啦!
二、 小编们的枕边书
《活着,就要幸福》—— 杨芊
虽然它来自书店的佛家著作展架,作者亦是韩国声望卓著的法顶禅师,但本书并未讲经说法坐而论禅,而更像是一本修行随笔。灰黄质朴的纸张,宁静的山中野景,单纯而充满灵性的诗句,逐页品读,仿佛有一株青藤在雨后破土而出,沿着内心的沟壑一路攀缘、生长,静谧而充满力量。这本书实在太适合作为枕边书,随手翻开,也许遇到的那一句便刚好应和了当时的心态,仿佛有人懂你一般。“我们向着自己的内心深处提问:在自己的世界里,你身处何方?”无所不有其实也便无所有,“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们却常常忘记。
《我们台湾这些年》—— 简安妮
此前很多关于台湾的印象都是唯美、柔软的,犹如凤梨酥那么甜,犹如台式普通话那么软。少女时代读过一本台湾女作家合集,印象最深的是廖辉英的《油麻菜籽》和蒋晓云的《随缘》,台湾女作家那种悲悯的情怀特别让人动容。《我们台湾这些年》里的台湾不同于台湾女作家及琼瑶剧、台湾电影(《艋胛》、《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所描述的台湾,作者从一个私人的角度,讲述了30年来发生在台湾的大事和小事。这是一本写给大陆人看的书,如果碰巧你也是“台湾控”,也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台湾。
《恋人絮语》—— 赵狄娜
不久前,终于在网上买到了这本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可能是因为再版的关系,它缺货了很长一段时间。作者是一位文学理论家,其著作也大多比较晦涩,而这本《恋人絮语》却不同,你完全可以抛开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在其中找到阅读的乐趣。“爱情让我想得太多。有时仅仅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触发我语言的昏热,种种推断、解释、发挥纷至沓来。”看过书中诸如此类的话语,真是想不被击中也难;而那些有关默契、等待、切肤之痛的篇章,更是极易引起共鸣。
《天真的人类学家》&《波多贝罗的女巫》&《加菲猫》—— 姜颖慧
这三本是最近枕在头底下的书,小时候老人说把书枕在头下人会变聪明,我从那时起就开始把睡前看过的书塞到枕头下了。如果哪一天很累,或者心情不大好,就从枕头下抓出《加菲猫》来看;如果哪天精力旺盛,不大想睡,就抓出《天真的人类学家》来看;如果哪天想让思绪飘远,做个离奇点的梦,就抽出这本看过好多遍的《波多贝罗的女巫》。总的来说,《加菲猫》常常看,《天真的人类学家》虽然根本不算学术读物,只是抱着猎奇和对人类学长久以来的意淫心态来读的,仍然看了太久也没读完,大约是读之前把它想得过于有趣了。
《宇宙奇趣全集》—— 李颖
不要被书名迷惑,这并不是一本童话书。枕边书需要有很多关键因素——精短,有趣,如果能偶尔费一点点小脑子,那么接下来的8小时将会更加酣畅淋漓。卡尔维诺成全了我。每篇文章不算太长,而且每篇的前半部分都是在铺垫,像那些隐晦琐碎的港产片——有的像杜琪峰般节奏磅礴,有的则像许鞍华淡然静巧。但是临近结尾的时候,就是大网收鱼,整合储备的时候,一路上捡来的线索在你脑子里快速地链接成一片,形状未知的思维,最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