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结合影视、幻灯、音响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趋势。多媒体教学使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融入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收到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本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因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由于电化教学媒体特有的光、色、声、像、动画等效果。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间断的图画连贯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同学,他们上课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这就更需要老师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例如本人教学《7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电脑操作,先展示一位小朋友喂鸡的场景,让学生帮助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只鸡(6只);然后教师说:又来了一只,现在是几只啊?并在课件上演示另一只鸡向鸡群走去的情境……这样就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出:6加1就是7。
课后本人针对“7的认识”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把数字1~6的卡片分别分给几个学生,让学生分别找出可以组成7的数字卡片做朋友,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浓缩时空,超越时空,声像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二、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从而把握知识要点的过程。然而对某些数学知识的教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学生是难以掌握的。教师也是难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学生对“1小时=60分钟”这一进率关系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在教学时就是利用电脑课件来解决这—教学问题:先用电脑显示时针走得慢而分针走得快的情境,再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走动关系,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很自然得出1小时=60分钟,从而真正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通过电脑模拟的实物操作,促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从而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利用教材要素,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不少例题、插图,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要素,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过程,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并创造性地发挥。例如教学《O的认识》这一课时,本人结合“小猴吃桃”这幅简单的插图设计出三幅多媒体幻灯图,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引导学生多方面理解。如有的学生认为“有三只小猴。第一只小猴盘中有两个桃;第二只小猴盘中有一个桃;第三只小猴盘中没有桃,可以用0来表示”。有的学生认为“有一只小猴,本来盘中有两个桃,吃了一个,还剩一个;又吃了一个,盘中就没有桃了,所以用0来表示”。还有的学生认为“猴妈妈给三只小猴每人三个桃,第一只小猴吃了1个,还剩2个;第三只小猴吃了2个,还剩1个;第三只小猴都吃了,盘中没有桃了,就用0表示”。这样学生在叙述多媒体幻灯图意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理解了“0”的含义,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比教师直接讲授的效果好得多。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进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本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因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由于电化教学媒体特有的光、色、声、像、动画等效果。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间断的图画连贯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同学,他们上课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这就更需要老师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例如本人教学《7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电脑操作,先展示一位小朋友喂鸡的场景,让学生帮助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只鸡(6只);然后教师说:又来了一只,现在是几只啊?并在课件上演示另一只鸡向鸡群走去的情境……这样就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出:6加1就是7。
课后本人针对“7的认识”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把数字1~6的卡片分别分给几个学生,让学生分别找出可以组成7的数字卡片做朋友,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浓缩时空,超越时空,声像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二、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从而把握知识要点的过程。然而对某些数学知识的教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学生是难以掌握的。教师也是难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学生对“1小时=60分钟”这一进率关系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在教学时就是利用电脑课件来解决这—教学问题:先用电脑显示时针走得慢而分针走得快的情境,再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走动关系,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很自然得出1小时=60分钟,从而真正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通过电脑模拟的实物操作,促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从而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利用教材要素,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不少例题、插图,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要素,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过程,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并创造性地发挥。例如教学《O的认识》这一课时,本人结合“小猴吃桃”这幅简单的插图设计出三幅多媒体幻灯图,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引导学生多方面理解。如有的学生认为“有三只小猴。第一只小猴盘中有两个桃;第二只小猴盘中有一个桃;第三只小猴盘中没有桃,可以用0来表示”。有的学生认为“有一只小猴,本来盘中有两个桃,吃了一个,还剩一个;又吃了一个,盘中就没有桃了,所以用0来表示”。还有的学生认为“猴妈妈给三只小猴每人三个桃,第一只小猴吃了1个,还剩2个;第三只小猴吃了2个,还剩1个;第三只小猴都吃了,盘中没有桃了,就用0表示”。这样学生在叙述多媒体幻灯图意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理解了“0”的含义,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比教师直接讲授的效果好得多。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进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