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视听障碍人群比例不断增大,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优质的、专业的无障碍视听服务势在必行
日前,笔者参与了一个论坛活动:无障碍电影论坛。活动由一家民营公司、温哥华电影学院及一众NGO组织主办,得到了众多视障听障人士的大力支持,现场的手语翻译把这个活动的特殊性演绎得淋漓尽致。笔者也有机会认识和接触到在无障碍影视方面一直默默付出的公益人士和专业人士。首先必须说声感谢,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但是通过这次论坛,笔者也发现目前我国无障碍视听领域的发展仍有很多不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至少22亿人患视力损伤或失明,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在论坛上获得的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残障患者约2700万,视觉残障患者约1700万人。老人比年轻人更易出现视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预计,随着人口平均年龄增长,青光眼患者将在2020年达到7600万,10年后将增加1.3倍,达到9540万人;黄斑变性患者将从2020年的1.956亿增至2030年的2.433亿;此外,老花眼的人数预计将从2015年的18亿增加到2030年的21亿。由于大多数70岁以上的人都会患上白内障,因此该病患者数量也将大幅增加。
会议上,中国盲协副主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中国视听障碍人群比例不断增大,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优质的、专业的无障碍视听服务势在必行。业界人士也期待着这项事业不仅仅是公益的,还是公利的,即大家可以利益共享,进而实现该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的无障碍视听服务尚处于萌芽期,许多有识之士,特别是公益组织,正通过不懈的努力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他们提供了一种民间解决方案,但普遍面临版权问题。今年4月26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了一起案件,某专为残障人士服务的无偿公益网络平台App,因向不特定用户提供《我不是潘金莲》的无障碍电影在线播放服务被判构成侵权。一度引发了无障碍影视“利”与“益”的争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该领域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法律支援不充分等问题。不可否认,只有在法律规范下,无障碍视听服务才能行稳致远。
笔者在活动现场听取影视界专业人士的观点,发现很多人对无障碍视听服务的认知是比较落后的,甚至很多人属于盲人摸象,只了解局部的做法,缺乏对行业的整体认知,也就更谈不上对行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了。比如,如何培養这方面的人才?我们的编剧专业,是不是应该开设无障碍沉浸式描述课程;配音专业,针对视觉障碍患者的影视配音与常规影视配音是否存在语音上的区别?当下,很多内容都是空白,以至于嘉宾发言时,可以听到很多自相矛盾或是互相矛盾的说法、想法。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学术讨论和研究,高校或许应该走在前面,给予市场充分的指导。
与会的视听障碍人士对该活动寄予厚望,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也期待为行业做出贡献。在上海无障碍视听领域,就活跃着多个从事影视配音、手语翻译等工作的团队,不过由于缺乏与业界人士的交流,对国家影视扶持政策不太了解,技术上也有些稚嫩,仅仅依靠他们的热情,很难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下,有不少影视机构捐献版权来制作无障碍视听作品,满足了一部分视听障碍人群的视听需求,但是相信众多视听障碍人士更期待和大片同步平台播出的无障碍视听版本。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已经开通了手语新闻内容,在电影和电视剧方面,是不是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呢?过去,我们成立了电影译制厂,在一段时间里为国人带来了世界优质文化产品的享受,未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成立国家主导的无障碍制作机构,让更多视听障碍人士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获得良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享受呢?无障碍视听行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
日前,笔者参与了一个论坛活动:无障碍电影论坛。活动由一家民营公司、温哥华电影学院及一众NGO组织主办,得到了众多视障听障人士的大力支持,现场的手语翻译把这个活动的特殊性演绎得淋漓尽致。笔者也有机会认识和接触到在无障碍影视方面一直默默付出的公益人士和专业人士。首先必须说声感谢,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但是通过这次论坛,笔者也发现目前我国无障碍视听领域的发展仍有很多不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至少22亿人患视力损伤或失明,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在论坛上获得的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残障患者约2700万,视觉残障患者约1700万人。老人比年轻人更易出现视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预计,随着人口平均年龄增长,青光眼患者将在2020年达到7600万,10年后将增加1.3倍,达到9540万人;黄斑变性患者将从2020年的1.956亿增至2030年的2.433亿;此外,老花眼的人数预计将从2015年的18亿增加到2030年的21亿。由于大多数70岁以上的人都会患上白内障,因此该病患者数量也将大幅增加。
会议上,中国盲协副主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中国视听障碍人群比例不断增大,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优质的、专业的无障碍视听服务势在必行。业界人士也期待着这项事业不仅仅是公益的,还是公利的,即大家可以利益共享,进而实现该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的无障碍视听服务尚处于萌芽期,许多有识之士,特别是公益组织,正通过不懈的努力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他们提供了一种民间解决方案,但普遍面临版权问题。今年4月26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了一起案件,某专为残障人士服务的无偿公益网络平台App,因向不特定用户提供《我不是潘金莲》的无障碍电影在线播放服务被判构成侵权。一度引发了无障碍影视“利”与“益”的争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该领域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法律支援不充分等问题。不可否认,只有在法律规范下,无障碍视听服务才能行稳致远。
笔者在活动现场听取影视界专业人士的观点,发现很多人对无障碍视听服务的认知是比较落后的,甚至很多人属于盲人摸象,只了解局部的做法,缺乏对行业的整体认知,也就更谈不上对行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了。比如,如何培養这方面的人才?我们的编剧专业,是不是应该开设无障碍沉浸式描述课程;配音专业,针对视觉障碍患者的影视配音与常规影视配音是否存在语音上的区别?当下,很多内容都是空白,以至于嘉宾发言时,可以听到很多自相矛盾或是互相矛盾的说法、想法。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学术讨论和研究,高校或许应该走在前面,给予市场充分的指导。
与会的视听障碍人士对该活动寄予厚望,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也期待为行业做出贡献。在上海无障碍视听领域,就活跃着多个从事影视配音、手语翻译等工作的团队,不过由于缺乏与业界人士的交流,对国家影视扶持政策不太了解,技术上也有些稚嫩,仅仅依靠他们的热情,很难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下,有不少影视机构捐献版权来制作无障碍视听作品,满足了一部分视听障碍人群的视听需求,但是相信众多视听障碍人士更期待和大片同步平台播出的无障碍视听版本。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已经开通了手语新闻内容,在电影和电视剧方面,是不是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呢?过去,我们成立了电影译制厂,在一段时间里为国人带来了世界优质文化产品的享受,未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成立国家主导的无障碍制作机构,让更多视听障碍人士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获得良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享受呢?无障碍视听行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