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这段话明确地说明语言的学习教育和发展对儿童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在这个时期,无论是语音、语汇、语法、语用等都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在这个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更应该尊重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相适宜的支持策略,开展高质量的语言教育指导。
一、创设适合语言发展的环境
1.教师创设一个温馨的像家的环境
孩子们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甚至比妈妈更喜欢他们,經常地亲一亲、抱一抱小朋友,经常跟他们玩游戏,经常跟他们说说话……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可亲可近,在幼儿园开心快乐,为孩子们开口说话打下了基础。
2.教师为幼儿创设说话的机会
每天早晨刚入园,老师主动问“你好”,接走时主动和孩子、家长说再见。其他老师到我们班上来,老师要带着孩子一起向外人问好,时间长了,孩子们早上来了能主动向我们问好了,其他班老师来了也知道打招呼。结合一日活动的细小事情促使孩子说话,如当发现孩子要喝水时,必须先让他说水,再把水杯给他,促使他开口。
3.积极应答幼儿的谈话,并使谈话继续
托班孩子由于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往往配以动作,让你明白就行,有很多孩子只是叫声“老师”就不说了,然后指给你看或拉着你进入现场,而省却了他嘴上的功夫。我平时注意观察孩子,能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特别是在孩子要说话时我会给予特别关注,一是鼓励孩子把话说完,二是引导孩子继续说下去,引导孩子从肢体交流逐渐过渡到以语言交流为主。
二、教师多使用拟人化教学法
众所周知,托班幼儿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说“再见”。利用这样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拟人化的口吻与幼儿做游戏,他们会更喜欢。因为拟人化的教育更符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当我们用生动活泼的语调讲故事给幼儿听时,他们都安安静静地听着。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我们要尽量让自己的語音语调丰富多彩,并经常运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上安全课‘我和椅子做朋友’时,开始时我就讲“呜呜呜,呜呜呜是谁在墙角哭啊,原来是一把摔倒的椅子”,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活动结果产生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以兴趣为师,使孩子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能有效提高小朋友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地学。这就是拟人化教学的魅力!
三、让幼儿与图画书、童谣一起成长
语言最终以书的形式流传,文化也在书中得以传承,学习以书为媒介、为载体,要想发展语言,就要带孩子走进书的殿堂,同时,也传授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1.利用对老师的依恋,吸引幼儿阅读
2—3岁幼儿年龄小,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在幼儿园老师是他们最信赖和依恋的人,我们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先主动进入阅读区,再吸引孩子们来到阅读区。
2.讲好听的故事
对托班孩子而言,并不是情节多么丰富,语言多么优美的故事才是好故事,他们要的好故事首先要听懂(听个差不多),当然要讲得生动,语句短有重复并配以动作,孩子们最喜欢。每次我们看书(有时是图片),再找一找之后会有一个好故事讲给大家,有时是现成的,而大部分时间是自编或改编故事,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讲得形象生动,孩子们会记忆深刻,一些经典语言或重复语言他们会拿来用在日常谈话中。
3.请孩子帮着讲故事
2岁半到3岁的孩子已经能帮着讲故事了,我们就把一些讲过多遍的故事(爱重复地听一个故事也是托班孩子的特点)边看书边一起讲,孩子特别喜欢。
四、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求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话,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同时家长应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日常交谈。
2.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依偎在妈妈、爸爸身边,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可适当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托班幼儿正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要竭尽全力为幼儿创设条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说话中,在认知中,在图书里体验语言表达的乐趣,不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们插上成功的翅膀。
一、创设适合语言发展的环境
1.教师创设一个温馨的像家的环境
孩子们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甚至比妈妈更喜欢他们,經常地亲一亲、抱一抱小朋友,经常跟他们玩游戏,经常跟他们说说话……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可亲可近,在幼儿园开心快乐,为孩子们开口说话打下了基础。
2.教师为幼儿创设说话的机会
每天早晨刚入园,老师主动问“你好”,接走时主动和孩子、家长说再见。其他老师到我们班上来,老师要带着孩子一起向外人问好,时间长了,孩子们早上来了能主动向我们问好了,其他班老师来了也知道打招呼。结合一日活动的细小事情促使孩子说话,如当发现孩子要喝水时,必须先让他说水,再把水杯给他,促使他开口。
3.积极应答幼儿的谈话,并使谈话继续
托班孩子由于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往往配以动作,让你明白就行,有很多孩子只是叫声“老师”就不说了,然后指给你看或拉着你进入现场,而省却了他嘴上的功夫。我平时注意观察孩子,能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特别是在孩子要说话时我会给予特别关注,一是鼓励孩子把话说完,二是引导孩子继续说下去,引导孩子从肢体交流逐渐过渡到以语言交流为主。
二、教师多使用拟人化教学法
众所周知,托班幼儿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说“再见”。利用这样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拟人化的口吻与幼儿做游戏,他们会更喜欢。因为拟人化的教育更符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当我们用生动活泼的语调讲故事给幼儿听时,他们都安安静静地听着。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我们要尽量让自己的語音语调丰富多彩,并经常运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上安全课‘我和椅子做朋友’时,开始时我就讲“呜呜呜,呜呜呜是谁在墙角哭啊,原来是一把摔倒的椅子”,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活动结果产生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以兴趣为师,使孩子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能有效提高小朋友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地学。这就是拟人化教学的魅力!
三、让幼儿与图画书、童谣一起成长
语言最终以书的形式流传,文化也在书中得以传承,学习以书为媒介、为载体,要想发展语言,就要带孩子走进书的殿堂,同时,也传授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1.利用对老师的依恋,吸引幼儿阅读
2—3岁幼儿年龄小,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在幼儿园老师是他们最信赖和依恋的人,我们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先主动进入阅读区,再吸引孩子们来到阅读区。
2.讲好听的故事
对托班孩子而言,并不是情节多么丰富,语言多么优美的故事才是好故事,他们要的好故事首先要听懂(听个差不多),当然要讲得生动,语句短有重复并配以动作,孩子们最喜欢。每次我们看书(有时是图片),再找一找之后会有一个好故事讲给大家,有时是现成的,而大部分时间是自编或改编故事,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讲得形象生动,孩子们会记忆深刻,一些经典语言或重复语言他们会拿来用在日常谈话中。
3.请孩子帮着讲故事
2岁半到3岁的孩子已经能帮着讲故事了,我们就把一些讲过多遍的故事(爱重复地听一个故事也是托班孩子的特点)边看书边一起讲,孩子特别喜欢。
四、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求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话,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同时家长应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日常交谈。
2.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依偎在妈妈、爸爸身边,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可适当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托班幼儿正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要竭尽全力为幼儿创设条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说话中,在认知中,在图书里体验语言表达的乐趣,不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们插上成功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