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 家冯骥才说过,春节里,一种特定的情 感是怀旧。
无论你怎么想着要过一个现代化、时尚化、新潮化的春节,回过头来,你还是免不了俗,还是会过回到原样,你还是会跟着老人、老年的习俗去“忙年”。
这个节,那个节,没有一个节日会像春节一样,让人们牵肠挂肚、魂牵梦绕,归心似箭地想着往家里飞奔。
当然,这个家,是有父母、有老人、有儿女,还有兄弟姐妹们的大家。
相比起其他任何一个节日,这个节的年味儿也是最足的。
尽管多少年下来,多少有些变异、变味儿了,但人们还是不愿意去忘本、不愿意去追赶新潮,人们宁愿相信,这个节日里,更多的是一种怀旧的情感、一种亲情的牵挂。
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背着沉重的行囊,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挤在人海茫茫的售票窗口前,挤进令人窒息的候车室,眼巴巴地望着显示屏上自己那趟车的车次由绿转红,然后集体涌向检票口,顾不上再去挤电动扶梯,三步并两步,直接跃下台阶,向站台狂奔。
每年的春节,说白了,就是藏在骨子里的那声家的召唤,父母想念儿女的那一串唠叨。
从前,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人们,是靠书信、靠电话,也靠过“BB机”与家人互道问候互诉思念。按说到了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无限通畅,通讯无限便捷,问候随时随地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所谓对家、对亲人的思念,不再那么神秘、遥远、封闭、隔膜了吧?然而,每逢佳节,“忙年”的气息和原生态景象,依然有增无减、经久不息。
这就是所谓只可能见到“春运”的壮观和炸裂,还从未见过“秋运”“冬运”或者……
另一番明显的变化,是每年“春运”延伸到了一条条高速路上,塞进了一辆辆“私家车”里。那是一个个小家在往大家搬运东西,每辆车里塞满的其实是对“大家”的依赖和孝敬,也是每一位家庭成员在向家人们报告自己一年来的积蓄和脸面。
老家、亲家、娘家、婆家都是家,不同名分的家里,分装着轻重不同、礼数不同的念想。新式春节的各种年货和礼品,在大大小小的商场里,在形形色色的购物网站上,在飞奔在大街小巷那成群结队的快递小哥的车篓里,相互运送着、传递着、交换着……
老式春节里那些传统而繁琐的礼数,就这样悄然通过各种时尚超萌的方式被分流和稀释了,逼着老人们不得不戴上老花镜,在手机上“指指戳戳”,往儿孙辈的手机上发送红包,外带一串喋喋不休的唠叨,这也成了老人们“忙年”的一种乐子。
春节早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一种节庆文化,在世代蔓延、传承和发扬光大着。
无论怎么追赶时尚,这个年都忘不掉、丢不掉,也取代不了。
再忙,再累,再一肚子埋怨,一旦“忙”起“年”来,都会云淡风轻。
忙了一年下来,这个年,这个春节,你还非忙不可了,这就叫有钱难买我愿意。再小气吝啬的人,在家人、亲朋好友,在娘家、亲家面前,就算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得把这个场子撑起来。
为了“忙年”,当上老板的,要早早忙着为手底下人“愁钱”,然后想方设法地去“筹钱”。这个时候的老板只有嫌手底下人多的,没有一个会嫌人少的。
一到年头,你想偷懒不去“忙年”都不行。商家在使劲儿诱惑你,上个网吧,“网红”在嬉皮笑脸地挑逗你;打开电视,听听车载收音机吧,每个台都会冒出电视购物的各类商品来狂轰滥炸你。你不忙就是你不敬、不爱、不孝。你忙得不热闹、不上心,那就是你不懂礼数,没有面子,不是男人,枉为儿女。
机关单位里那些人们,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会议,在忙着“述职”“评优”“争先进”。你在台上的述职必须述得比别人都“忙”,越是忙,你才越有可能拿到比别人丰厚的奖金,评上本单位里那些个有“硬杠子”的先进。
每每到这个时辰的书画家们,不再“惜墨如金”了,自觉自愿地去了乡下,送“福”、送“寿”、送“温暖”去了。
再那些有頭有脸的企业,每年年终的那场“年会”,是必须要在业内业外、同行面前拼上一拼的。那是一个好彩头,也是一个好兆头,拼好了,你在别人眼里油光水滑、信誓旦旦、前程似锦的架势,还是能叫板、能唬人、能振奋的。
浑身上下还带着过去那股子“年味儿”的老辈人,一到过年,就会在晚辈跟前怀旧,述说自己从前过年如何如何。这把子年纪的人都喜欢往前“刨”,恨不能“刨”出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年味儿”,来感动他们的晚辈们。
晚辈们竖起耳朵,故作一脸深情,其实90后后生们这代人,早就淡了过年的“念想”,等他们熬到爷爷奶奶的年岁,鬼才知道他们会怎样去“忙年”。
当下人,越来越不把“节”当节过,而是当“假”过。巴不得国家多上几个“我们的节日”,对他们来说,等于多了一些假期而已。
何况,春节里的这段假期,还不如国庆长假放得爽快,年不年的,真的无所谓了。
如今这年头,再不富裕的家庭,一年到头,“吃”这方面,是绝不会亏待自己的。这样一来,每年年三十的这顿年夜饭,就着电视上那台看上去满汉全席的“春晚”,吃得也就剩一个“怀旧”、一个“忙年”的场景。兴趣上来,用来发发朋友圈,随后,剪一段“抖音”,秀上各自的微信嘚瑟一下下。
像过年这样,完全出于自发状态去完成集体创造和传承着一系列民俗文化、伦理道德礼数的方式,实际上,是需要有乡情、有故土、有怀旧、有亲情支撑的。
如此说来,年,还是应该有人去“忙”,还是应该能看到千家万户“忙年”忙得不亦乐乎、其乐无穷的那番火热的生活图景的……
无论你怎么想着要过一个现代化、时尚化、新潮化的春节,回过头来,你还是免不了俗,还是会过回到原样,你还是会跟着老人、老年的习俗去“忙年”。
这个节,那个节,没有一个节日会像春节一样,让人们牵肠挂肚、魂牵梦绕,归心似箭地想着往家里飞奔。
当然,这个家,是有父母、有老人、有儿女,还有兄弟姐妹们的大家。
相比起其他任何一个节日,这个节的年味儿也是最足的。
尽管多少年下来,多少有些变异、变味儿了,但人们还是不愿意去忘本、不愿意去追赶新潮,人们宁愿相信,这个节日里,更多的是一种怀旧的情感、一种亲情的牵挂。
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背着沉重的行囊,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挤在人海茫茫的售票窗口前,挤进令人窒息的候车室,眼巴巴地望着显示屏上自己那趟车的车次由绿转红,然后集体涌向检票口,顾不上再去挤电动扶梯,三步并两步,直接跃下台阶,向站台狂奔。
每年的春节,说白了,就是藏在骨子里的那声家的召唤,父母想念儿女的那一串唠叨。
从前,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人们,是靠书信、靠电话,也靠过“BB机”与家人互道问候互诉思念。按说到了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无限通畅,通讯无限便捷,问候随时随地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所谓对家、对亲人的思念,不再那么神秘、遥远、封闭、隔膜了吧?然而,每逢佳节,“忙年”的气息和原生态景象,依然有增无减、经久不息。
这就是所谓只可能见到“春运”的壮观和炸裂,还从未见过“秋运”“冬运”或者……
另一番明显的变化,是每年“春运”延伸到了一条条高速路上,塞进了一辆辆“私家车”里。那是一个个小家在往大家搬运东西,每辆车里塞满的其实是对“大家”的依赖和孝敬,也是每一位家庭成员在向家人们报告自己一年来的积蓄和脸面。
老家、亲家、娘家、婆家都是家,不同名分的家里,分装着轻重不同、礼数不同的念想。新式春节的各种年货和礼品,在大大小小的商场里,在形形色色的购物网站上,在飞奔在大街小巷那成群结队的快递小哥的车篓里,相互运送着、传递着、交换着……
老式春节里那些传统而繁琐的礼数,就这样悄然通过各种时尚超萌的方式被分流和稀释了,逼着老人们不得不戴上老花镜,在手机上“指指戳戳”,往儿孙辈的手机上发送红包,外带一串喋喋不休的唠叨,这也成了老人们“忙年”的一种乐子。
春节早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一种节庆文化,在世代蔓延、传承和发扬光大着。
无论怎么追赶时尚,这个年都忘不掉、丢不掉,也取代不了。
再忙,再累,再一肚子埋怨,一旦“忙”起“年”来,都会云淡风轻。
忙了一年下来,这个年,这个春节,你还非忙不可了,这就叫有钱难买我愿意。再小气吝啬的人,在家人、亲朋好友,在娘家、亲家面前,就算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得把这个场子撑起来。
为了“忙年”,当上老板的,要早早忙着为手底下人“愁钱”,然后想方设法地去“筹钱”。这个时候的老板只有嫌手底下人多的,没有一个会嫌人少的。
一到年头,你想偷懒不去“忙年”都不行。商家在使劲儿诱惑你,上个网吧,“网红”在嬉皮笑脸地挑逗你;打开电视,听听车载收音机吧,每个台都会冒出电视购物的各类商品来狂轰滥炸你。你不忙就是你不敬、不爱、不孝。你忙得不热闹、不上心,那就是你不懂礼数,没有面子,不是男人,枉为儿女。
机关单位里那些人们,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会议,在忙着“述职”“评优”“争先进”。你在台上的述职必须述得比别人都“忙”,越是忙,你才越有可能拿到比别人丰厚的奖金,评上本单位里那些个有“硬杠子”的先进。
每每到这个时辰的书画家们,不再“惜墨如金”了,自觉自愿地去了乡下,送“福”、送“寿”、送“温暖”去了。
再那些有頭有脸的企业,每年年终的那场“年会”,是必须要在业内业外、同行面前拼上一拼的。那是一个好彩头,也是一个好兆头,拼好了,你在别人眼里油光水滑、信誓旦旦、前程似锦的架势,还是能叫板、能唬人、能振奋的。
浑身上下还带着过去那股子“年味儿”的老辈人,一到过年,就会在晚辈跟前怀旧,述说自己从前过年如何如何。这把子年纪的人都喜欢往前“刨”,恨不能“刨”出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年味儿”,来感动他们的晚辈们。
晚辈们竖起耳朵,故作一脸深情,其实90后后生们这代人,早就淡了过年的“念想”,等他们熬到爷爷奶奶的年岁,鬼才知道他们会怎样去“忙年”。
当下人,越来越不把“节”当节过,而是当“假”过。巴不得国家多上几个“我们的节日”,对他们来说,等于多了一些假期而已。
何况,春节里的这段假期,还不如国庆长假放得爽快,年不年的,真的无所谓了。
如今这年头,再不富裕的家庭,一年到头,“吃”这方面,是绝不会亏待自己的。这样一来,每年年三十的这顿年夜饭,就着电视上那台看上去满汉全席的“春晚”,吃得也就剩一个“怀旧”、一个“忙年”的场景。兴趣上来,用来发发朋友圈,随后,剪一段“抖音”,秀上各自的微信嘚瑟一下下。
像过年这样,完全出于自发状态去完成集体创造和传承着一系列民俗文化、伦理道德礼数的方式,实际上,是需要有乡情、有故土、有怀旧、有亲情支撑的。
如此说来,年,还是应该有人去“忙”,还是应该能看到千家万户“忙年”忙得不亦乐乎、其乐无穷的那番火热的生活图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