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t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好乡村”是安徽省政府为响应“美丽中国”而提出的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目标的伟大规划,重点任务在于整治农村生态环境,而农村生活垃圾由于对人类健康危害重大,是其中最需要治理的部分。此外,铜陵市是安徽省生活垃圾治理最具成效的地区。为此,选择铜陵市义安区作为调研地,在了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找出其不完善之处,尝试着提出更加合理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更好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关键词:美好乡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铜陵市义安区
  一、引言
  安徽省政府响应国家号召,结合省情,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在2012年发布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明确指出了中期目标,即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高层,还是地方政府,无不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铜陵市作为安徽省垃圾治理方面一张靓丽的名片,垃圾治理成效突出。鉴于此,本文选取铜陵市义安区作为调研地,希望在了解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找出其不完善之处,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更好地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铜陵市义安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
  1.生活垃圾类型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村地区的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1]。根据生活垃圾的性质,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4大类。其中,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类,废金属等,厨余垃圾包括废菜叶、废瓜果皮核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由实地调研数据可知,厨余垃圾占比最高,超过1/3,其次是可回收垃圾,各类垃圾所占比重大小依次是厨余垃圾(35.1%)>可回收垃圾(33.3%)>有毒有害垃圾(21.4%)>建筑灰土類垃圾(8.8%)>其他垃圾(1.4%)。
  2.生活垃圾产生量变化
  铜陵市义安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每年的7、8月份产生量最高,3月份达到峰谷值,2月份是次高峰,这是由于2月份在外务工人员大量回乡,使得当地人口急剧增加,进而导致垃圾产量也随之增加。
  (二)现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1.清运模式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铜陵市义安区农村生活垃圾采取的是“户混合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区)处理”的清运模式(见图1)。
  2.监管模式
  在生活垃圾监管模式上,采用横纵双重监管(网格化监管)的模式,具体见图2。
  三、铜陵市义安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环保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垃圾分类宣传不足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了解途径,在调研对象中,通过电视、广播了解的占比最高,达到40.3%,其次是通过亲朋好友、邻居了解的,占比为25.5%,通过村委员为代表的政府宣传了解的仅占10.2%。从这个研究结果可以反推出当下铜陵市义安区政府环保宣传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对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不足。
  (二)农户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分类知识欠缺
  通过实地走访,得出如下结论:受教育程度高低与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绝大部分人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仅限于了解一点点,非常了解在各个学历间均较少,可见农户欠缺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在生活垃圾的日常处理方式上,不分类、直接投放即垃圾桶占比最高,超过50%,其次是就地掩埋和随手扔掉。分类投放进垃圾桶占比偏低。
  (三)政府垃圾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垃圾基础设施落后、不足
  政府的资金投入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用巨大。通过与当地镇领导的访谈,了解到省级中心村建设首年财政拨款400万元,建成后每年安排10万元建设资金。400万元并非全部用于生活垃圾治理,而是用于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大项目。由此可见,政府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此外,通过对钟鸣镇等地的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发现这些农村地区现有的垃圾基础设施有封闭式垃圾屋、敞口式垃圾池、一般垃圾桶、分类垃圾桶等,最主要的问题是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当地居民需求。对于中心村而言,每家每户有1个垃圾桶,而自然村4~5户农户才配备1个一般垃圾桶;村子的垃圾收集以人力垃圾车为主,电动式垃圾车严重缺乏;此外,分类垃圾桶也严重匮乏,影响了当地居民垃圾分类。
  (四)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不够完善
  调研地区采取的“户混合-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模式虽然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难、无人管等一系列问题,但该种模式下是将农村的生活垃圾运往城镇地区处理。对于交通发达或者临近城镇的村庄无疑是最适合的,但很多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对于此类村庄,垃圾出村就难以实现。
  四、完善铜陵市义安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提升农户垃圾分类知识与意识
  首先,当地政府部门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宣传环保政策及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由这些专门的人员定期给当地负责垃圾清理的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及垃圾分类方面的培训。其次,引入奖励机制,对于分类收集较好的农户采取经济奖励的方式,从而树立榜样作用,以点带面,采取以经济手段为主,宣传教育为辅,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2]。最后,由政府牵头组织负责垃圾清理的人员与村民代表进行垃圾分类及环保方面的经验交流,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及环保政策的落实。
  (二)完善垃圾治理资金投入机制,增加专项资金投入
  资金是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的首要保障,各地需要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经费投入[3]。政府在垃圾治理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建议由政府牵头设立垃圾治理专项基金,用于垃圾治理和奖励垃圾治理成绩突出的乡镇。政府适当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吸收资金,从而弥补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
  (三)加快农村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增数量、提质量
  首先,组织专门人员调查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落实情况,并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废旧情况、数量、投放位置、类型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想法和建议。最后,通过对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在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规模、用地面积、数量,做到数量精准、布局合理、垃圾处理效果显著。
  (四)创新垃圾治理模式,结合使用分散处理方法
  垃圾出村需要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对于一些地理位置偏远,或者交通不便利的村庄,应当配合使用分散处理方法,即做到“垃圾少出村镇”或“垃圾不出村镇”,提高农村垃圾就地处理能力。第一,普及垃圾堆肥池技术或者沼气池技术,村委会鼓励并扶持农户修建垃圾堆肥池或沼气池,对于修建堆肥池或沼气池的农户给予相应的补贴。第二,乡镇应当筹集资本或者与私人合作,在乡镇建设小型垃圾处理厂,使垃圾处理厂由市县一级降到乡镇一级。
  五、结语
  本文在对铜陵市义安区几个典型的“美好乡村”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美好乡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美好乡村”的根本在于垃圾分类,最终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治理与我们息息相关,需要不断地创新垃圾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闫骏,王则武,周雨珺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模式[J].中国环保产业,2014(12):49-53.
  [2]郭祥信.小城镇垃圾收集与处理技术探讨[J].小城镇规划,2005(02):45-46.
  [3]陈群,杨丽丽,伍琳瑛等.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06):51-54.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在当代美术馆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美术馆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越来越引起艺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央美院美术馆、南艺美术馆、中国美院美术馆、广州美院美术馆等都已成为各自城市的文化艺术地标。大学美术馆不再只属于学院,而是全民参与,愈发开放。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为例,从展览、教育、学术、收藏、社会效应的角度,分析大学美术馆职能的特殊性。  关键词:大学美术馆;职能;教育  在“美
期刊
摘 要: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兼具自然和人工因素。滨水区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同时伴随着浓厚的生活人文气息和历史积淀,对城市生态景观塑造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城市水体受损严重,滨水空间以及其辐射范围内的生活空间亟待改善与修复。以武昌巡司河概念规划为例,从景观、生态、历史地理等方面探讨滨水空间在城市中的价值体现,并论述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更新
期刊
摘 要:对于我国的许多内陆城市而言,历史文化街区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主要名片。为了提高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品质,在开发和保护中必然会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文章主要透过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从文化、经济、技术三个方面谈论文化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以期对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可持续性发展  一、历史街区的探索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解析
期刊
摘 要:城市双修概念中城市修补部分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桂林正阳东西巷保护、开发模式,从中分析该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借鉴意义与劣势警示作用。最终结合城市修补概念为今后不同地区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做出示范。  关键词:城市修补;桂林;正阳东西巷;模式研究  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名为《全面开展“城市双修” 推动城市
期刊
摘 要:古典园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它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折射出先辈们的智慧与勤劳,寄情于山水、建筑与植物,创造出风格独特的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体系,将永远辉煌地伫立于国际舞台上,永远深藏于中国文化,是我国文化精髓之一。无论何时品园,都会带人进入一种别致的境界,似有人间仙境的味道。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人类
期刊
摘 要: 当今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各个省级市级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崇地方地标建筑。文章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這些城市地标建筑,对地方地标建筑快速发展现象的原因以及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城市地标建筑的功能性所在。针对当前地标建筑的发展模式,为地方地标建筑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标建筑;利弊分析;模式特点  一、引言  中国有句谚语说:“愿意做叶子来衬
期刊
摘 要:随着大审美经济的发展,特色文化、审美观念与产业有了更高的契合。特色小镇是大审美经济时代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正确改革方向。南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优秀的玉文化在经济增长中起带动作用,成为南阳市建设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建设新型农村、特色小镇,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是南阳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大审美经济;镇平石佛寺;玉文化;特色小镇
期刊
摘 要:从苏北东台市的基本概况入手,深入理解城市精神、用心感受生活,注意景观植物的选择,以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结合发挥其综合作用,分别从古树名木、本土植物、四季植物、藤本植物等重点分析东台城乡片区的植物景观设,从而建立一种布局合理、生态和谐、延续文脉的植物配置模式。以最大限度展现空间的意蕴魅力。  关键词:苏北;东台市;植物配置;设计  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自然环境特色以及不同人文历史特色的
期刊
摘 要: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热潮的兴起,当今社会城镇化发展迅速,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的城镇化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当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之而来的也有一系列负面影响,土地被侵占、传统文化景观被破坏、旧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城市发展同质化等等。研究以城市更新为切入点,选取了城市更新中具有典型特征的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安徽省宁国市河沥溪小
期刊
摘 要:以北京市昌平区南环里社区为例,分析了南环里社区社会组织的现状与特征,阐述了个案社区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路径。  关键词:培育;发展;社区组织  一、南環里社区组织现状  南环里社区位于昌平城区南环路53号,属于昌平区管辖。城北街道东临东环路、创新路,南至振兴路,西毗鼓楼南街、永安路,北起永安巷,面积0.349平方公里。社区共有楼房45栋,社区常住人口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