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新医改推进十年,进展显著,深化医改给百姓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
被业内公认为新医改落实年的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全面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2018年3月4日,时任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表示,改革一个循环的过程,对于已经步入“深水区”的新医改来讲,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1省份综合医改突破体制机制壁垒
本刊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一批敢啃硬骨头、勇于探索创新的典型地区。特别是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突破了许多体制机制壁垒,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在医改组织领导机制方面,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领导,强力推动。福建等省份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有力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采取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远程医疗等多种举措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山西省推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推进纵向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保障和引导机制。上海市实施“1 1 1”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居民根据自愿,在与1位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再选择1家区级、1家市級医院就诊),与居民形成长期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浙江省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促进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安徽省天长市建立县域医共体模式,初步构建了符合农村实际的分级诊疗模式。全国1.3万多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
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科学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运行新机制。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通过构建院长绩效考核体系、改革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开展公立医院病种绩效分析评价等举措,有力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福建省三明市探索出了“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路径,实现了公立医院改革“腾笼换鸟”、新旧机制平稳转换。北京市全面推进医药分开改革,通过设立医事服务费,加强对公立医院补偿。浙江省引入社会力量办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健康需求。
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挤压药品虚高价格水分。福建省三明市通过准入环节的“一品两规”、流通环节的“两票制”(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采购环节的联合限价、销售环节的零差率以及使用环节的在线重点监控,有效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各地建立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已确定500多个短缺药品监测哨点。
在激发机构和人员活力方面,创新收入分配机制,加快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广东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激发基层活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福建省三明市实行院长年薪制、医务人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等,发挥经济手段的引导作用,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支持和参与改革。
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方面,创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推出便民惠民措施。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打造“互联网 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建设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浙江省杭州市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精细化管理、优化诊疗流程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改善医疗服务。
医改助力全面深化改革
在医改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注重抓重点难点,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牵住改革“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扬“钉钉子”精神,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进行突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聚焦新旧运行机制转换,破除以药养医的沉疴旧疾。规范发展医疗联合体,着力破解医疗资源结构性矛盾,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众所周知,医改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项综合改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统筹部署、整体推进。
从奋斗目标看,医改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全民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过深化医改,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出发,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全体国民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身心健康程度与小康社会水平相协调相适应,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从事业发展看,医改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形势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明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党的十九大将医改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从经济角度看,医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立良好的医疗卫生体制,切实保护好国民健康,能够提高劳动力素质,减少健康问题带来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损失,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互联网 医疗健康”快速发展,健康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发展健康服务业本身也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从国际影响看,医改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话题,许多国家都在推动实施改革。我国坚持正确的改革理念和方向,逐步蹚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道路,国际社会给予积极评价。
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医改进行了联合研究,认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改革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为世界破解医改难题提供了方案、贡献了智慧,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被业内公认为新医改落实年的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全面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2018年3月4日,时任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表示,改革一个循环的过程,对于已经步入“深水区”的新医改来讲,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1省份综合医改突破体制机制壁垒
本刊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一批敢啃硬骨头、勇于探索创新的典型地区。特别是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突破了许多体制机制壁垒,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在医改组织领导机制方面,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领导,强力推动。福建等省份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有力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采取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远程医疗等多种举措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山西省推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推进纵向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保障和引导机制。上海市实施“1 1 1”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居民根据自愿,在与1位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再选择1家区级、1家市級医院就诊),与居民形成长期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浙江省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促进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安徽省天长市建立县域医共体模式,初步构建了符合农村实际的分级诊疗模式。全国1.3万多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
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科学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运行新机制。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通过构建院长绩效考核体系、改革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开展公立医院病种绩效分析评价等举措,有力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福建省三明市探索出了“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路径,实现了公立医院改革“腾笼换鸟”、新旧机制平稳转换。北京市全面推进医药分开改革,通过设立医事服务费,加强对公立医院补偿。浙江省引入社会力量办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健康需求。
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挤压药品虚高价格水分。福建省三明市通过准入环节的“一品两规”、流通环节的“两票制”(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采购环节的联合限价、销售环节的零差率以及使用环节的在线重点监控,有效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各地建立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已确定500多个短缺药品监测哨点。
在激发机构和人员活力方面,创新收入分配机制,加快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广东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激发基层活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福建省三明市实行院长年薪制、医务人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等,发挥经济手段的引导作用,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支持和参与改革。
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方面,创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推出便民惠民措施。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打造“互联网 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建设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浙江省杭州市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精细化管理、优化诊疗流程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改善医疗服务。
医改助力全面深化改革
在医改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注重抓重点难点,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牵住改革“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扬“钉钉子”精神,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进行突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聚焦新旧运行机制转换,破除以药养医的沉疴旧疾。规范发展医疗联合体,着力破解医疗资源结构性矛盾,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众所周知,医改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项综合改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统筹部署、整体推进。
从奋斗目标看,医改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全民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过深化医改,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出发,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全体国民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身心健康程度与小康社会水平相协调相适应,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从事业发展看,医改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形势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明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党的十九大将医改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从经济角度看,医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立良好的医疗卫生体制,切实保护好国民健康,能够提高劳动力素质,减少健康问题带来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损失,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互联网 医疗健康”快速发展,健康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发展健康服务业本身也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从国际影响看,医改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话题,许多国家都在推动实施改革。我国坚持正确的改革理念和方向,逐步蹚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道路,国际社会给予积极评价。
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医改进行了联合研究,认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改革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为世界破解医改难题提供了方案、贡献了智慧,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