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的整体素质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突出语言目标
  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系统着眼于人的整体素质发展,是以学科个性为基础的多元综合的系统。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行为习惯、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并非并驾齐驱,等量齐观。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所以多元综合的目标系统必须以"学习语言"为轴心。所有目标只有全部围绕这一主轴运转时,才能明确清晰,以简驭繁,和谐运行。我有人认为学科具有人文性,突出语言目标,就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这种见解有失偏颇。由于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学习祖国语言的过程就是民族意识精神的接受和培育的过程,就是认同或同化融于语言中的民族的美好情愫、价值取向、伦理准则和睿智哲理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科的人文价值,落实培养思想文化素质的任务。
  二、强化感悟积累
  学习语言具有特殊规律。入学前儿童习得口语就是在不断地听说、记取、模仿,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习得的。入学以后重点是在学习书面语言,书面语言的学习与口语习得相比具有较强的理性色彩,但不能违背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学习书面语言虽然需要了解理性的语文基础知识,但重在感性的实践、积累、运用,因此以学习书面语言为轴心的语文学习过程,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截然有别,后者是纯客观的认识过程,前者则是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感悟是学习主体直接面对语言作品密咏恬吟,体味玩索,触发联想,产生顿悟。它不是单纯知识的感知,而是对文字符号所负载的内容、文字组合的方式方法、文字符号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等作综合的感知和领会。必须让学生直接面对具有生命活力的课文,结识它,喜爱它,沉浸其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主体的生命与课文的生命发生碰撞,主体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彼此相通,文意、文情、文脉、文式一起积淀为主体的语感,从而形成主体的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三、活化知识教学
  知识是构筑素质的基础,素质教育反对单纯的知识灌输,而不排斥知识教学。语文课中涉及到的知识有:一是语文基础知识,含陈述性和程序性两种,陈述性知识即有关"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有关"怎么做"的知识。如"比喻",掌握其定义、特征,判断哪些句子运用比喻,是陈述性知识;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的妙处,如何在表达中正确运用才是程序性知识,是从听读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能够规范语言实践,指导语言运用的活的知识。二是课文语言所负载的生活、科技、政治、历史等知识。三是调控自身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的过程,有关如何学好语文的知识,即策略性知识。所谓活化知识教学,首先要区分一、二类知识的轻重。根据学科个性,二类知识不是学科的主要目标;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在一类知识的教学中更应着力于程序性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以策略性知识去驾驭陈述性尤其是程序性的语文知识,其主要方式有:
  1、组织编码。
  语文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时能否迅速提取,是检验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快捷的提取依赖于高质量的储存。把习得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的组织编码,是高质量的储存方法。布鲁纳说:"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在构造得很好的模式里,否则就会忘记。"必须引导学生新旧勾通、横向联系,把散见于教材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保证储存的有序性和稳固性,提取的准确性和敏捷性。魏书生老师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的做法正是引导学生组织编码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2、置于背景。
  语文知识的自主发现和组织编码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但并不意味其必然转化为语文能力。教学中,把知识置于更大的背景,则可激活迁移方法途径,为知识有效地迁移于能力创造条件。或置于课文的语言环境,或置于文化背景,如联系对联、歇后语、相声中的语言现象讲语基知识,或置于生活背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都可能使知识充满活力和灵光。
  四、注重交际训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活动就是交际本身。口语则更直接快速高效地传递信息,是交际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尤其是高效率化、高社交化和高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口头交际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口头交际能力便是语文素质的重要内容。
  五、注入源头活水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是语文学科的鲜明个性。必须实行开放性的教学,可以四课并举,即语文课堂教学课、语文兴趣课、语文社会实践课和语文环境课,形成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各个领域拓展,全方位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的教学机制,全面高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析密切关系已为人们所共识,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室的四壁应是多孔的海绵,不是水泥的隔离层。"(刘国正语)教学语言宜与生活实用语言贴近,教学内容宜有时代特征,书中的间接生活宜与现实生活接通。
  1、课前活动引入生活见闻。课前一至三分钟演讲,是一多能富有成效的语文活动。
  2、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3、课堂训练着眼于生活。即应以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为出发点,可把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融在课堂训练体系中,学以致用,常学常用。所用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六、养成听说读写习惯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自动化的行为和动作的特殊倾向。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因而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语文素质具有特殊的意义。听话要养成专心、择要的习惯,说话要养成有序、得体的习惯,书写要养成规范、整洁、美观的习惯。这里着重谈两种习惯的培养:
  1、深思、勤记、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
  课堂教学中应以问促思,读思结合;要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边读边想的机会。"不动笔墨不看书",勤记可以积累知识,丰富语库,促进记忆,对读写运用都具有重要意义。课外的展览、评比、介绍经验等活动有助于形成勤记的习惯,而课堂授之以法必不可少。教师应结合课文揣摩品味,让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无穷奥妙,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辅之以开展多读书争先进的活动,形成爱读书、多读书的风气,促进学生手不释卷习惯的养成。2、求真、不苟、随文动笔的写作习惯。
  求真,即说真话,说实话,富真情实感,忌无病呻吟。求真建立在源头活水基础上,应该让学生认真观察和切身感受生活,教给观察方法,培养感受能力,指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时记下,促进观察思维认识的同步提高,同时积累写作素材,锻炼表达能力。不苟,即思想重视,不马虎应付。动笔前要反复酝酿,精心构思;初稿后要反复修改,精心锤炼。读写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协同进行,可收互动互促的优化效益。就写作而言,随文动笔,读中悟法,可有效迁移。随文动笔的方式有缩写、扩写、续写、仿写、改写等,可全文,可片段。久之,形成习惯,学生便能写,爱写,从而极大的提高语文素质。
  共性、个性互相依存。只讲共性,如隔靴搔痒,语文素质便成镜花水月;强调个性,必须是"魂"得其"体","魂"归其所。唯如此,语文素质教育才能在课堂中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1994年8月4日似乎又将是盛夏“新闻淡季”中“平淡无味”的一天了。直至傍晚,世界各地没有传来什么惊人的消息。 北京时间19点21分35秒,新华社国际部编辑终端的屏幕上突然显
高中语文新课程已全面展开。它的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改革,更确切的说是让语文回归。面对新课改,高中生应该怎么学语文呢?  一、要有自觉意识,培养自制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实行新课改之后,
期刊
目的探讨改良创伤评估法在海上救治分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院前创伤评估法(即改良CRAMS评分)用于批量伤病员的急救分诊,即在评估CRAMS(循环,circulation;呼吸,respirat
经过课改的大潮,语文在我心中由清晰变模糊,又由模糊变得清晰。五年前,我正式成为专职语文教师,那时候我心中的语文是传统的"讲授",后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心中的语文是盲目求新的"浮躁",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学习,现在,我心中的语文是"以生为本"的快乐心情,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体会到的坦然,是需要静心品味的一杯醇厚的茶。语文,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是每一次心灵的碰撞,每一次情感的交融,是
期刊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可谓"五彩斑斓",各种学说或流派袍笏登场,大有"风起云涌"之势。作为一名执教者,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有太多的迷失。  从近几年来的一些新型课堂上来看,无非都是充斥着喧闹纷杂。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为了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教师在进行一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往往更多地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到对文本内容理解上,课堂气氛较以往也变得喧嚣热闹了许多。他们因此而自鸣得意,
期刊
江苏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的练习作业,我们都应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几年的课改实验确实让我们的老师们一改上课模式,也能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在练习上的改革。我们要在把握考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我们的作业,要把评判作业的权利让权给学生。  练习作为教与学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无需赘述,但具体到进行什么样的练习和如何进行练习,从教学实
期刊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就是指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通过美育,即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又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因此,在新课改的初中语文教材里我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美.有社会生活之美,自然景象之美,人物形象之美,思想感情之美,作品语言之美等等。而语言训练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注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期刊
本文根据在透水地基上有铺盖的斜墙土坝的水力学解法,用等厚度透水铺盖渗流的微分方程,对不同厚度,不同渗透系数的水平透水铺盖建立了透水地基顶板的水头分布、以及穿过铺盖
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结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
期刊
该文从管涌的发生主要与土的级配和密实度有关的基本概念出发,分别统计了418个组次的室内试验成果,提出了计算临界坡降的经验公式和判别管涌类型的两个方法。该方法不仅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