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流行手风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行手风琴近几年在国内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笔者以地方师范院校为例,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试图构建出以流行手风琴为主的教学模式,用来丰富、完善目前的教学方式,以期对手风琴的普及做出一份贡献并形成最终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流行手风琴;重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122-02
  【本文著录格式】温旭伟,黄静.高师院校流行手风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为例[J].北方音乐,2020,02(03):122-123.
  流行手风琴传入我国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时间较短,但由于琴体色彩绚丽、音色明亮、重量较轻、体积较小,便于在舞台上表演,几年来迅速在中国传播。2016年新疆塔城千人手风琴大合奏吉尼斯纪录1517人;2017年深圳千人手风琴大合奏吉尼斯纪录2260人;2018年亚太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千人手风琴大合奏吉尼斯纪录3769人,人数逐渐增多,令人赞叹,再一次印证了中国手风琴学会会长李聪教授在2008年上海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上提出的前瞻性的观点,“中国手风琴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随着手风琴学习人数的逐渐增多,教学方式、手段等呈现出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的局面。虽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教学特点,但笔者认为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模式与体系,打造各类平台,让手风琴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一、专业小课模式的完善
  目前,各专业音乐院校或综合院校的音乐专业,大多采用的是“一对一”即小课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国内院校普遍采用的授课方式。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学,可以及时发现演奏过程中节奏、气息、技术及演奏方法上的问题;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获取专业知识,有利于迅速提高演奏技术。
  流行手风琴的教学,重点突出“流行”二字。近几年来,许多原创作品或改编作品中,爵士元素、探戈元素等被广泛运用。笔者在学生的基础训练中,已将爵士乐指法练习作为日常基本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比传统的24个大小调音阶练习来讲,学生练琴兴趣大大增加,而且对学生的即兴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曹野老师改编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中,就有大量即兴演奏的乐句。学生通过前期的练习,演奏同类型的乐曲,会轻松很多。
  二、重奏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手风琴要想有全方位的发展,仅仅依靠独奏的教学是不够的。近几年来,手风琴重奏组合的表演形式冲破了其独奏、伴奏的音响局限性,赋予了乐曲不一样的听觉感受,演奏形式也开始增多。这种多重组合、多元审美相互融合的趋势,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手风琴重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由两台以上手风琴组成的重奏,如手风琴二重奏、三重奏等;一是由手风琴与其他乐器组合而成的重奏,如手风琴与西洋乐器的组合、手风琴与民族乐器的组合、手风琴与打击乐器的组合等。2017年,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笔者与教学团队经过多次研究、探讨,制定了较为丰富的授课计划与课程方案,尝试将流行手风琴与西洋乐器、民乐进行排练,并大胆地增加了流行手风琴与声乐的组合。
  (一)手风琴重奏
  这是手风琴重奏组合中比较单一的形式,由两台以上的手风琴组合而成。通常是几台手风琴同时演奏左右手,或一台手风琴演奏左右手,其余手风琴只演奏右手。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多选用一些流行风格的作品进行训练,曲目以改编作品为主。在演奏中,通过变音器的使用,充分发挥出该乐器的音色与潜能,促使手风琴重奏在深度与广度上有更大的突破。如内蒙古民歌《鸿雁》。
  (二)手风琴与西洋乐器的组合
  手风琴利用变音器,可模仿不同樂器的音色。所以,与不同西洋乐器进行组合更能发挥她的优势,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吉他等。这种组合在国内、国际的比赛中一直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由于近几年来,国内、国际兴起了演奏皮亚佐拉探戈作品的热潮,所以,在教学中,主要以探戈作品为主。如《自由探戈》。
  (三)手风琴重奏的其他形式
  手风琴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舞台表现力丰富,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演奏技术的提高,手风琴走上了更加专业化和艺术化的道路,演奏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演奏形式,努力开拓手风琴的艺术表现空间。除上述提到的重奏形式外,近几年来,手风琴与人声的组合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手风琴与人声的组合,实际上就是早期的歌曲伴奏。但当时由于条件所限,一般来讲,是一台手风琴为合唱或独唱进行伴奏。多年来,演奏家、作曲家们尝试着用更为丰富的多声部伴奏的形式为合唱或独唱进行伴奏。歌曲是主要旋律,加入不同的和声,融合成为新颖的重奏形式。在教学中,主要以耳熟能详的歌曲为主,经过改编,点缀一些极为精彩的乐句,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手风琴伴奏的概念,把人声与音乐完美的结合,既使学生感受到歌曲中所饱含的爱国、爱家之情,又使学生体会到重奏的魅力。
  2019年6月,笔者邀请国内著名手风琴专家、教育家,在大同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献礼七十华诞 讴歌伟大祖国》手风琴协作艺术音乐会,收到良好效果,产生强烈反响,这也是我们教学团队尝试不同重奏形式的一个教学成果。
  手风琴经过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火热,至2000年左右的“下坡路”,再到现在学琴人数的越来越多,可谓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发展过程。手风琴再次回归大众,再掀学习浪潮,作为地方院校,肩上也有一份责任。笔者与教学团队,经过几年的实践,初步总结出一套以流行手风琴为切入点的教学体系与模式,但仍处于探索期。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努力,把这样的教学逐步开展下去,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任达敏.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1).
  [2]陈丽帆.国内外手风琴重奏形式的发展现状及艺术特点,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
  [3]叶雨.论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的艺术特征,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温旭伟(1978—),男,山西大同人,硕士,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黄静(1979—),女,山西大同人,硕士,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在奏鸣曲式结构作品的呈示部中,主部主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副部主题作为主部主题的对比,其与主部的结构关系、调性关系、材料关系、旋律走向关系、和声序进关系以及伴奏织体方式等方面,从古典乐派早期的以对比中的统一性为主逐渐走向以更广泛的以统一中的对比性为主,其与结束部之間调性、结构、材料之间的关系也相应地有了变化,而其自身也以更大的结构变化、材料变化及与调性观念的延展,为后代浪漫派作曲家的写作提
期刊
【摘要】中学阶段,由于以往的固有认知,对于歌曲创作鲜少涉及。随着音乐教学越来越专业化,学生已有的音乐水平和素养越来越高。歌曲创作的客观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如何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歌曲创作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歌曲创作;声韵;旋律走向;起承转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
期刊
【摘要】自上世纪末,西方音乐剧风靡全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深刻影响了英语国家乃至全球的文化娱乐。2015年,美国音乐剧《汉密尔顿》横空出世,轰动一时。本文重点从舞美与舞蹈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这部百老汇现象级音乐剧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关键词】西方音乐剧;《汉密尔顿》;视觉表现;特点;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要】研究我国早期钢琴作品风格,对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以萧友梅《夜曲》《新霓裳羽衣舞》为例,试分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钢琴;作品;早期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02-02  【本文著录格式】张晶晶.浅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以萧友梅《夜曲》
期刊
【摘要】中国琵琶的演奏技法符号已经有了近千年的演进历史,由于历史、地域、流派、名称来源、命名方式等原因,琵琶演奏符号的标记始终具有多元性、变化性与不确定性,这对琵琶演奏、教学、理论研究、交流与传播来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对当前琵琶技法符号进行搜集和整理,对已有的谱式与符号系统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笔者以琵琶左手技法中的吟揉和推拉为例,对符号标记提出一些思考
期刊
【摘要】《秦腔主题随想曲》是西安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赵震霄,鲁日融两位教授在1958年以秦腔曲牌为主题的二胡作品,本曲问世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是“秦派”二胡的代表作。  【关键词】秦腔;揉弦;滑音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35-02  【本文著录格式】刘书君.浅议西北风格二胡佳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音演唱者唐健垣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唐健垣今年对地水南音的一系列传承进行分析,了解地水南音的传承现状。本文从唐健垣先生的演唱风格、传承方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对当代地水南音的传承问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南音;传承;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
期刊
【摘要】小学低段的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审美音乐能力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做了铺垫。针对新教材实际运用过程中,欣赏部分出现的学生对音乐作品不感兴趣、无法融入作品情景、难以感知音乐元素等问题,结合课堂实践,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基础,以景渗透,以神领会,以情渲染,创设乐学环境。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入手,采用童话引领、音画结合等多种手段,优化新教材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歌剧《太阳之歌》的成功得益于高超的创作技法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李改花”的人物经历贯穿于整部歌剧情节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李改花”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  【关键词】歌剧《太阳之歌》;人物形象;唱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90-02  【本文著录格式】
期刊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全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1]《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听”这一环节做了重点阐释,可见,聆听音乐,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和优质的聆听能力是学好音乐的基本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既是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开始,也是培养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