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追寻本质,发展思维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j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重要部分,文章作者教学所涉及的思想方法经常出现在九年级的专题训练中,角平分线的问题处理策略和截长补短思想是教学中学生所要重点掌握的思想方法。文章通过对例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不同解法,进行变式训练,有效开展例题教学,力求达到传递新知、探究方法、领会思想、学以致用、学科育人的目的,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实现深度学习,发展思维。
  关键词:例题教学;一题多解;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83-02
  一、例题呈现
  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4节角 平分线例3:如图1,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
  (1)已知CD=4 cm,求AC的长;
  (2)求证:AB=AC+CD。
  二、功能分析
  (一) 联系旧知,巩固新知
  本例题是在学生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联系已有知识解答本例题,加深了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有效地巩固应用了新学知识。解题回顾,本例题具备利用角平分线性质的条件,即?ACD和?AED以AD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成轴对称图形,有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因此可得全等和等线段。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的方法叫作角分线边垂线法[1],基本图形如图2。
  (二)通过变式,挖掘价值
  从知识的学习运用、挖掘例题的思想方法出发,可以使例题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将例题里的一个条件隐藏,题目如下。
  变式1:如图3,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
  (1)已知CD=4 cm,求AC的长;
  (2)求证:AB=AC+CD。
  学生在解答时,需要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联系以前学过的方法。已知中含有构成三角形全等的部分条件,结合本节课学习的角平分线性质,辅助线添加顺理成章。
  证法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过点D作DE⊥AB,垂足为E(见图4)。不难看出,用原例题的解答方法即可完成证明。
  帮助学生梳理与角平分线性质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合理联系已学知识,作辅助线的学习迁移能力。从解题方法上看,这是间接利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来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即通过作垂线,将长线段AB分割成两部分,利用全等得到线段AE=AC,相当于在AB上截取AE=AC,再证明EB=CD,问题迎刃而解。這样的设计,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运用,使例题有更高的探究价值。对于线段和差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常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变式和总结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进而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一题多解,渗透思想
  构造角分线两边的图形关于角分线对称,简称角分线对称法,如图5,作点B关于角分线AD的对称点C,则DB=DC。
  教材的探究活动为本题的证明提供了思想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后都会得到证法1的解决方法,教学中,笔者大胆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探索,寻求其他解题方法。根据角分线对称法,学生可以利用补短来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感知较长线段AB所在?ABD关于AD的对称图形,进而在同伴的互相讨论中,逐步形成新的解题思路。
  证法2: 如图6,延长线段AC到E,使得CE=CD,连接ED,通过证明?ABD≌?AED,得线段AB=AE。
  通过证法1和证法2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对于本例中第(2)小题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呈现形式由不熟悉到会分析能解题,培养了学生关联已知条件与已有知识借助已有解题经验来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讲,这是为解决线段和差问题开辟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本例题教学渗透的截长补短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为九年级的以二次函数和圆为背景的截长补短问题的学习作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变式教学
  回顾是解题中的一个重要而且有益的活动。通过回顾完整的答案,重新斟酌、审查结果及导致结果的途径,这样能够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2]。
  笔者引导学生回顾思考本例中的已知条件,AD是?ABC的角平分线,∠C=90°,∠B=45°,不难发现存在∠C=2∠B的倍角关系,可以利用二倍角等腰法构辅助线,如果把例题中的特殊角变式转化成一般的角,即∠B=2∠C,那么AC=AB+BD这一结论是否成立?
  变式2:如图7,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B=2∠C,求证:AC=AB+BD。
  证法1:如图8,在AC上截取AE=AB,证△ABD≌
  ?AED,得BD=DE,∠B=∠AED,因为∠B=2∠C,易证DE=EC,从而得证。
  证法2:如图9,延长AB到F,使得BF=BD,因为∠ABC=2∠C,易证∠F=∠C,证?AFD≌?ACD,得AC=AF,从而得证。
  变式2: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探寻变式题目的产生及证明思路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题反思和回顾中,总结本题所蕴含的解题策略有角分线对称法、二倍角等腰法,以及截长补短法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解题研究的快乐。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对条件进行联想[3],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再让学生利用已有解题经验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在变式2教学之前,学生初步掌握了此类几何问题的思维方法,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条件进行知识关联,基本掌握角分线问题的处理策略——角分线对称法、边垂线对称法结合截长补短构造全等,实现线段转换解答问题。通过一系列思考、引导和鼓励一题多解,学生逐渐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   四、教学建议
  (一) 深度挖掘教材,寻求潜在资源
  教材的设计者既关注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例题,结合三角形全等,重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我们挖掘教材例题的本质,对例题进行简单变式,既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又给学生搭建了思考的平台,引导学生对不同解法进行反思,感受解题的思想方法。在每个章节和每个课时备课时,我们不仅要熟悉理解教材,还要再深入地挖掘、开发一些有用的资源和素材,作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让教学内容更丰富,让呈现的思想方法更自然易懂。本节课,学生在例题的变式教学中,随着多方位知识的调动与重组,已知经验与未知问题之间的关联与迁移,逐渐形成把握数学知识本质联系的创新意識。
  (二)注重方法迁移,变式提升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例题教学,学生经历了一个普通的课本例题的演变过程。教师通过问题的解决向学生渗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形成解题经验,对解题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基本模型,运用类比联想思想在新的情境中即不同背景下进行辅助线的构造,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会做一道题、一类题,当在不同的情境下或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学生要学会用截长补短的思想方法,会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学会给自己搭梯子,寻找突破口,同时,在解决问题后,学生要及时地反思,要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再去思考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所获得的数学方法、能力和数学思维才是可持续的。
  (三)强化深度学习,聚焦核心素养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解题经验的迁移才能加强思维训练。例题的变式中,教师要以帮助学生巩固解题方法为目标,纵向挖掘,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本质,实现思维跨越。通过对原题横向、纵向地辨识,学生不仅能清晰地识别到原例题的结构,而且能在几个变式题目的解题过程中积累解题经验,进而发展高一级思维。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例题出发,通过运用变式教学,强化深度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够高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实现通过例题教学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3](美)G.波利亚.怎样解题[M].涂 泓,冯承天,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4]高峰官.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构造,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35):27-30.
  作者简介:赵 群(1986— ),女,满族,辽宁营口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形式。课前,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进行预习,教师可以利用人人通系统发布在线作业,根据在线数据分析学情,确定新课的教学重难点,筛选出重点习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课后,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还可以绘制成绩曲线图,通过与以往学习成绩对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从而调动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各方面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思维的关键阶段。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精细化的教学设计。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原则,并探讨了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以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在“以美启真,雅润心田”的核心文化理念下,坚持“以美育人,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构建实施“五雅”课程,旨在让每位学生都能成长为具有“文雅的言行、慧雅的思维、健雅的身心、高雅的审美、博雅的实践”的雅真少年。  关键词:“五雅”;“五雅”课程;课程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
期刊
摘 要: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习作练习的重要表现形式,旨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静止的画面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加以深入智慧的思考,最终达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看图写话;想象作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2-0077-02  引 言  让写话变得可亲可近,让作文变得趣味盎然,让想象给思维插上
期刊
摘 要:在目前的英语考试中,阅读和写作占据的比例较大,会直接影响学生英语的最终成绩。从实际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英语教师固然已经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也开始重点讲解关于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内容,却未能将这两方面的教学进行整合,导致学生的英语成绩提升不够明显。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阅读内容,并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二者进行高度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期刊
摘 要:在叙事习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真情,是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叙事习作中拨动“情弦”,需要让学生学会在比较辨别中精心选材,在再现场景中找到焦点,巧用修辞掀起情感高潮,描摹心理展现内心状态,精写结尾激起读者情思。  关键词:“有你,真好”;叙事习作;小学语文  中圖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
期刊
摘 要:“班级优化大师”是一款既可安装于希沃交互式平板一体机PC端,又可在手机终端上同时操作、使用的移动AI班级管理App。在虚拟的空间里,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该App的各项功能,在课堂学习中活跃气氛,同时还可让家长借助终端数据直观地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以更好地配合教师实现家校共育。在课堂教学中,兴趣使学生乐于跟紧教师的教学步伐,在
期刊
摘 要:有效预习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若能够确保小学生有效预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且也能够促使小学生有针对性、有延展性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深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小学生的自学水平。基于此,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预习的意义分析为出发点,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习策略。  关键词:“利器”;小学
期刊
摘 要:古诗文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文章从高中语文一线教学实践入手,分析古诗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总结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古诗文教学。  关键词:古诗文;兴趣;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55-02  一、古诗文节目的热潮与中学古诗文教学的冷遇两者反差明显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
期刊
摘 要:构建高效和谐有深度的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生潜能以及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文章作者借鉴同行经验创设了高中化学“五疑”教学法。在文章中,作者介绍了该教学法的内涵、课堂教学主旨以及教学设计形式,构建了该教学法理论框架下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结合高三化学复习课“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阐述了该教学法在复习课中的实践与应用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五疑”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