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对于小学体育学科来讲,由于其学科特殊性,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课课练”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以“课课练”为切入点,探索提升小学体育效率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课课练
一、基于不同需求设计“课课练”发展体能素质
对于学生的体能发展来说,小学阶段是极为重要的。根据这一特征,学校应该高度重视通过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在发展学生体能的过程中,“课课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根据“课课练”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课课练”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发展型。想要掌握一种体育技术,首先需要具备的是一定的体能,这是前提条件。因为技术动作的完成必须依靠相当储备的体能才能实现。不同类型的体育技术所对应的体能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课课练”应该针对体能要求进行专门设计,这种经过设计的“课课练”的训练目标是实现体能和技术的双重发展,因此,我将其定义为发展型“课课练”。例如,体育老师在教授“肩肘倒立”这一动作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练习要求:一、完成三组平板支撑,每组30S;二、完成三组仰卧起坐,每组30个。这两项“课课练”是交替进行的。这种联系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腰腹力量,便于以后进行其他的技术学习。
2.追加型。在小学生掌握某种体育技术的过程中,体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体能达不到某项体育技术的要求,就需要通过“课课练”来增强体能。追加型“课课练”是针对肌肉群进行专门设计的,目的是强化肌肉群的力量,这种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不能急于求成。例如,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程中有《双手前抛实心球》一课,这堂课要求学生顺利完成投掷动作,这个动作对学生的腰腹、手臂、手腕等部位的力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力量不足就很难保证甩臂、拨指等动作的标准性,结果就会导致持球不稳、投掷距离过短等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追加型的“课课练”来锻炼学生的上肢、腰腹等部位的力量。主要的训练方法有仰卧起坐、俯卧撑、侧举等,形式具有多样性。这种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某项体育技术需要补充的相应体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育技术。
3.补偿型。在体育训练时,不同的体育项目所锻炼的部位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项目主要是训练人的腰腹力量,有的则侧重于练习上肢力量,这就导致了人体力量的不均衡,需要通过补偿型的“课课练”来进行调节,以此来保证体能的综合发展。例如,对于《原地正面投掷垒球》这堂课的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投掷训练,但是投掷垒球无论是比高、比远还是比准,主要活动部位都是上肢。因此。要想练习其他部位的力量,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一个“十字跳”的“课课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性,练习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是要提高锻炼的强度,也可以增加一项快跑训练。
二、基于课的结构设计“课课练”补偿技(体)能
对课堂教学来说,主要目标是要落实教材中的内容,因此,“课课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该是教材内容,这一要点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动作学习和体能训练需要同时进行,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均衡发展。
1.以技能训练为基础,在准备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课练”。笔者在教授一个动作技术前会针对动作的特点来设计“课课练”,以便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进行“课课练”的设计时,需要考虑教学技术的特点,练习方式应根据运动轨迹来进行选择。在教授《側手翻》这一课前,应该在准备阶段设计一个“课课练”来进行移动训练。练习方法可以选择平板支撑,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双脚作为支撑点,双手进行左右移动,需要注意在进行移动时应该保持直臂状态。这样的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支撑能力,增加其腰腹力量。
2.基本部分需要以教学技术为核心来进行“课课练”的设计。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笔者所设计的“课课练”主要是起一个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掌握动作要领。设计时需要重点保温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难点来采取合适的练习方式,在增强体能的同时又能掌握动作技术。例如,对于《前滚翻》一课,动作的技术要点是要掌握团身滚动的技巧。这就决定了在基本部分的“课课练”的训练重点应该是辅助进行团身滚动。主要的练习方法有三种:一、在垫子上完成三组仰卧团身滚动,每组是10次;二、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两两垫上仰卧团身滚动的比试,每次比试完成动作10次,进行三轮比试;三、先在垫上进行5次仰卧团身滚动,然后再进行10次的向前滚成蹲撑,两组动作交替进行。以团身滚动为主要内容的“课课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联系掌握滚动技巧,增加动作和力量运行的熟悉度,在增强滚翻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锻炼腰腹肌的力量,对技术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效果。
3.在结束部分前设计延伸性技术教学的“课课练”。这部分的训练是在基本部分教学之后,结束部分教学之前进行的,练习重点是拓展动作技术。设计时仍然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然后在。如,《分腿腾越山羊》这一教材的功能是发展学生的支撑跳跃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等。因此,在《分腿腾越山羊》一课的教学中,在课的最后就可以安排立卧撑、收腹跳、旋转跳等内容作为“课课练”的练习方式。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跳跃能力,帮助他们锻炼平衡能力,掌握支撑提臀方面的技巧,为他们今后熟练掌握“分腿腾越山羊”的动作技术积蓄体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设计“课课练”时,内容的安排上应将发展体能和动作技术学习相结合,且做到练习内容的常做常新;“课课练”负荷的大小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避免学生过度疲劳;“课课练”的形式应该追求多样化和趣味化;“课课练”的器材应该做到简便化。只有这样,“课课练”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艳芳,如何上好小学室内体育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08
[2]梅黎明,彩桶”组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5-06-01
[3]陆丰,小学体育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7-09-14 16:19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小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课课练
一、基于不同需求设计“课课练”发展体能素质
对于学生的体能发展来说,小学阶段是极为重要的。根据这一特征,学校应该高度重视通过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在发展学生体能的过程中,“课课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根据“课课练”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课课练”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发展型。想要掌握一种体育技术,首先需要具备的是一定的体能,这是前提条件。因为技术动作的完成必须依靠相当储备的体能才能实现。不同类型的体育技术所对应的体能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课课练”应该针对体能要求进行专门设计,这种经过设计的“课课练”的训练目标是实现体能和技术的双重发展,因此,我将其定义为发展型“课课练”。例如,体育老师在教授“肩肘倒立”这一动作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练习要求:一、完成三组平板支撑,每组30S;二、完成三组仰卧起坐,每组30个。这两项“课课练”是交替进行的。这种联系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腰腹力量,便于以后进行其他的技术学习。
2.追加型。在小学生掌握某种体育技术的过程中,体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体能达不到某项体育技术的要求,就需要通过“课课练”来增强体能。追加型“课课练”是针对肌肉群进行专门设计的,目的是强化肌肉群的力量,这种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不能急于求成。例如,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程中有《双手前抛实心球》一课,这堂课要求学生顺利完成投掷动作,这个动作对学生的腰腹、手臂、手腕等部位的力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力量不足就很难保证甩臂、拨指等动作的标准性,结果就会导致持球不稳、投掷距离过短等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追加型的“课课练”来锻炼学生的上肢、腰腹等部位的力量。主要的训练方法有仰卧起坐、俯卧撑、侧举等,形式具有多样性。这种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某项体育技术需要补充的相应体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育技术。
3.补偿型。在体育训练时,不同的体育项目所锻炼的部位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项目主要是训练人的腰腹力量,有的则侧重于练习上肢力量,这就导致了人体力量的不均衡,需要通过补偿型的“课课练”来进行调节,以此来保证体能的综合发展。例如,对于《原地正面投掷垒球》这堂课的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投掷训练,但是投掷垒球无论是比高、比远还是比准,主要活动部位都是上肢。因此。要想练习其他部位的力量,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一个“十字跳”的“课课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性,练习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是要提高锻炼的强度,也可以增加一项快跑训练。
二、基于课的结构设计“课课练”补偿技(体)能
对课堂教学来说,主要目标是要落实教材中的内容,因此,“课课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该是教材内容,这一要点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动作学习和体能训练需要同时进行,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均衡发展。
1.以技能训练为基础,在准备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课练”。笔者在教授一个动作技术前会针对动作的特点来设计“课课练”,以便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进行“课课练”的设计时,需要考虑教学技术的特点,练习方式应根据运动轨迹来进行选择。在教授《側手翻》这一课前,应该在准备阶段设计一个“课课练”来进行移动训练。练习方法可以选择平板支撑,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双脚作为支撑点,双手进行左右移动,需要注意在进行移动时应该保持直臂状态。这样的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支撑能力,增加其腰腹力量。
2.基本部分需要以教学技术为核心来进行“课课练”的设计。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笔者所设计的“课课练”主要是起一个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掌握动作要领。设计时需要重点保温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难点来采取合适的练习方式,在增强体能的同时又能掌握动作技术。例如,对于《前滚翻》一课,动作的技术要点是要掌握团身滚动的技巧。这就决定了在基本部分的“课课练”的训练重点应该是辅助进行团身滚动。主要的练习方法有三种:一、在垫子上完成三组仰卧团身滚动,每组是10次;二、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两两垫上仰卧团身滚动的比试,每次比试完成动作10次,进行三轮比试;三、先在垫上进行5次仰卧团身滚动,然后再进行10次的向前滚成蹲撑,两组动作交替进行。以团身滚动为主要内容的“课课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联系掌握滚动技巧,增加动作和力量运行的熟悉度,在增强滚翻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锻炼腰腹肌的力量,对技术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效果。
3.在结束部分前设计延伸性技术教学的“课课练”。这部分的训练是在基本部分教学之后,结束部分教学之前进行的,练习重点是拓展动作技术。设计时仍然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然后在。如,《分腿腾越山羊》这一教材的功能是发展学生的支撑跳跃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等。因此,在《分腿腾越山羊》一课的教学中,在课的最后就可以安排立卧撑、收腹跳、旋转跳等内容作为“课课练”的练习方式。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跳跃能力,帮助他们锻炼平衡能力,掌握支撑提臀方面的技巧,为他们今后熟练掌握“分腿腾越山羊”的动作技术积蓄体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设计“课课练”时,内容的安排上应将发展体能和动作技术学习相结合,且做到练习内容的常做常新;“课课练”负荷的大小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避免学生过度疲劳;“课课练”的形式应该追求多样化和趣味化;“课课练”的器材应该做到简便化。只有这样,“课课练”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艳芳,如何上好小学室内体育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08
[2]梅黎明,彩桶”组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5-06-01
[3]陆丰,小学体育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7-09-14 16:19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