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作为代表,我们要努力去关注民生,为群众办实事,而且一定要有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日前,余姚市黄家埠镇举行了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培训会,曾在2009年被评为“宁波市优秀人大代表”的周康健,受邀为大家作了一场履职报告。他真诚、朴实的语言,倾心为民、一犁耕到头的履职精神,使现场60多位人大代表感触颇深。
而这,已经是身为宁波市、奉化市两级人大代表的周康健,近一年来在宁波各地作的第10场履职报告。
“不富不罢休”
周康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自1997年当选为奉化市人大代表以来,一直非常关注“三农”发展问题。
他说,他当了近20年的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使一个人均年收入1000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一个人均年收入达12000多元的“小康村”,深知一个贫困村要想脱贫致富有多难,不仅需要村集体的努力,更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
1998年初,第一次参加奉化市人代会时,周康健便提出了《关于加大村级经济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他建议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切实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各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益。同时,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力度,使农村的产业发展得到资金上和政策上的保障。在当年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他又再次提出,政府应该为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桌面上和口头上。
他的建议得到了奉化市政府的采纳,没过多久就出台了关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以及允许城郊和中心镇附近的村集体建设工业、商业用房,用来发展村级经济等政策,因而使各村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可周康健认为,发展村级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农村高素质人才相当匮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于是,在2005年1月召开的奉化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针对当时农村高素质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了要激活 “造血”功能,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技能方面培训的建议。此后,根据形势变化和农村实际情况,在2009年1月召开的奉化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又建议市政府建立定向培养农村技术人才的机制,比如在医科大学定向培养“村医”,从而缓解农村就医难问题。同时,他还建议尽快出台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以解决农村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
周康健说,这些建议都是他常年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切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而这,也正是他的建议针对性强、落实率高的原因所在。据了解,其中关于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保障体系等建议,已被政府部门采纳并开始实施;培养“大学生村医”建议,也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不建不罢休”
除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周康健还关心另一件事,就是农居房建设问题。
自1999年当地政府部门暂停农居房建设审批后,农居房建设便一度进入停滞状态,像周康健所在的西坞街道金峨村,到2004年底,95%的农居房都已成了危房。这成了很多村民的“心病”,也成了压在周康健心里的一块重石。
在2005年1月召开的奉化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周康健提交了关于要求尽快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的建议。 该建议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可由于该问题涉及法律法规、上级部门政策和规划问题,所以迟迟没有进展。
然而,周康健没有轻言放弃。在第二年人代会上,为群众利益“一犁耕到头”的周康健再次就此提出建议,他认为,当时农村已有7年时间没有建房,很多大龄青年因为没房没法结婚,很多家庭添丁后没地方住,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政府部门需尽快制定农居房建设政策。
事实上,这一住房难问题不仅出现在金峨村,在奉化市各村都普遍存在,因此每年人代会上就此提出意见建议的代表也越来越多。这引起了奉化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决定将督促政府部门尽快解决农居房问题作为2006年奉化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将其列入当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奉化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的努力和监督下,政府部门终于拟定了小康住宅建设初步规划。然而,由于遇到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政策收紧等因素,建房规划再次被搁置。
在奉化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周康健第三次就此提出建议,要求政府部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一次次地提建议,一次次地表达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的强烈诉求,终于促使政府部门加快了工作步伐。
2007年下半年,奉化市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建设农居房的政策和规划,明确提出在土地使用上首先保障农居房建设用地,并允许各行政村在符合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自建农居小区。
目前,奉化城区的秀水家园、金钟小区、新浦小区和明化小区等4个农民住宅小区均已竣工,2000多户符合条件的农民先后搬入了新居。预计到2011年底,全市符合条件的农民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看着村民的房子慢慢都有了着落,周康健沉重的心总算可以轻松一点了。然而,他执著的眼睛仍在密切关注着当地选民的冷暖,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点点滴滴,比如生态村建设、旧坟墓浪费土地严重、农村抗洪能力薄弱等等,他都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建议。
“不通不罢休”
说起周康健这10多年的履职生涯,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就是一条他整整关注了12年的路。
原来,从奉化市西坞街道白杜村通往鄞州区姜山镇孙家庄村的白孙公路,是金峨村和附近15万百姓去鄞州和宁波城区的一条捷径。可在这条路建成之前,当地百姓进宁波城区需要往奉化西坞镇、鄞州茅山镇绕行10公里左右,不仅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
对此,周康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由于这条路涉及奉化、鄞州两个市、区,需要通过宁波市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协调才能解决。为此,1997年他当选为宁波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时,就在当年召开的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要求修建白孙公路的建议。
当时,宁波市交通局在落实该建议时,将这条路定性为农村联网道路,决定由奉化市负责建设。但奉化市由于财力有限无法实施,所以该建议最后还是被搁置。
可周康健却不罢休,在随后的12年时间里,他在各种代表履职场合不断提出这一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研究解决此事。2009年9月,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活动时,周康健再次提及此事。结果,他12年坚持不懈的精神触动了参加活动的市交通局领导,再加上现在鄞州中心区和奉化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鄞奉间修建新通道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市交通局领导当场表示将尽快进行立项研究。
最后,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的督办下,经宁波市和奉化市两级交通部门协调,双方终于达成共识:该路按县级干道标准施工,经费由宁波、奉化和西坞镇三级政府分摊,并争取在当年动工开建。终于,在2009年11月28日,这条从奉化白杜到鄞州孙家庄的白孙公路正式动工,全长2.187公里,预计于2010年10月底正式通车。
这也意味着,周康健这12年来的执著与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周康健小档案
周康健,宁波市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奉化市十五、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奉化市西坞街道金峨村党支部书记。自1994年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周康健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龙头、以花木生产为抓手、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任劳任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9年,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达12749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
目前,金峨村已是宁波市著名的“茶花基地”、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造林富民示范村。周康健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浙江省劳动模范。
日前,余姚市黄家埠镇举行了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培训会,曾在2009年被评为“宁波市优秀人大代表”的周康健,受邀为大家作了一场履职报告。他真诚、朴实的语言,倾心为民、一犁耕到头的履职精神,使现场60多位人大代表感触颇深。
而这,已经是身为宁波市、奉化市两级人大代表的周康健,近一年来在宁波各地作的第10场履职报告。
“不富不罢休”
周康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自1997年当选为奉化市人大代表以来,一直非常关注“三农”发展问题。
他说,他当了近20年的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使一个人均年收入1000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一个人均年收入达12000多元的“小康村”,深知一个贫困村要想脱贫致富有多难,不仅需要村集体的努力,更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
1998年初,第一次参加奉化市人代会时,周康健便提出了《关于加大村级经济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他建议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切实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各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益。同时,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力度,使农村的产业发展得到资金上和政策上的保障。在当年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他又再次提出,政府应该为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桌面上和口头上。
他的建议得到了奉化市政府的采纳,没过多久就出台了关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以及允许城郊和中心镇附近的村集体建设工业、商业用房,用来发展村级经济等政策,因而使各村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可周康健认为,发展村级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农村高素质人才相当匮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于是,在2005年1月召开的奉化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针对当时农村高素质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了要激活 “造血”功能,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技能方面培训的建议。此后,根据形势变化和农村实际情况,在2009年1月召开的奉化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又建议市政府建立定向培养农村技术人才的机制,比如在医科大学定向培养“村医”,从而缓解农村就医难问题。同时,他还建议尽快出台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以解决农村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
周康健说,这些建议都是他常年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切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而这,也正是他的建议针对性强、落实率高的原因所在。据了解,其中关于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保障体系等建议,已被政府部门采纳并开始实施;培养“大学生村医”建议,也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不建不罢休”
除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周康健还关心另一件事,就是农居房建设问题。
自1999年当地政府部门暂停农居房建设审批后,农居房建设便一度进入停滞状态,像周康健所在的西坞街道金峨村,到2004年底,95%的农居房都已成了危房。这成了很多村民的“心病”,也成了压在周康健心里的一块重石。
在2005年1月召开的奉化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周康健提交了关于要求尽快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的建议。 该建议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可由于该问题涉及法律法规、上级部门政策和规划问题,所以迟迟没有进展。
然而,周康健没有轻言放弃。在第二年人代会上,为群众利益“一犁耕到头”的周康健再次就此提出建议,他认为,当时农村已有7年时间没有建房,很多大龄青年因为没房没法结婚,很多家庭添丁后没地方住,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政府部门需尽快制定农居房建设政策。
事实上,这一住房难问题不仅出现在金峨村,在奉化市各村都普遍存在,因此每年人代会上就此提出意见建议的代表也越来越多。这引起了奉化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决定将督促政府部门尽快解决农居房问题作为2006年奉化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将其列入当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奉化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的努力和监督下,政府部门终于拟定了小康住宅建设初步规划。然而,由于遇到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政策收紧等因素,建房规划再次被搁置。
在奉化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周康健第三次就此提出建议,要求政府部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一次次地提建议,一次次地表达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的强烈诉求,终于促使政府部门加快了工作步伐。
2007年下半年,奉化市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建设农居房的政策和规划,明确提出在土地使用上首先保障农居房建设用地,并允许各行政村在符合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自建农居小区。
目前,奉化城区的秀水家园、金钟小区、新浦小区和明化小区等4个农民住宅小区均已竣工,2000多户符合条件的农民先后搬入了新居。预计到2011年底,全市符合条件的农民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看着村民的房子慢慢都有了着落,周康健沉重的心总算可以轻松一点了。然而,他执著的眼睛仍在密切关注着当地选民的冷暖,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点点滴滴,比如生态村建设、旧坟墓浪费土地严重、农村抗洪能力薄弱等等,他都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建议。
“不通不罢休”
说起周康健这10多年的履职生涯,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就是一条他整整关注了12年的路。
原来,从奉化市西坞街道白杜村通往鄞州区姜山镇孙家庄村的白孙公路,是金峨村和附近15万百姓去鄞州和宁波城区的一条捷径。可在这条路建成之前,当地百姓进宁波城区需要往奉化西坞镇、鄞州茅山镇绕行10公里左右,不仅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
对此,周康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由于这条路涉及奉化、鄞州两个市、区,需要通过宁波市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协调才能解决。为此,1997年他当选为宁波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时,就在当年召开的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要求修建白孙公路的建议。
当时,宁波市交通局在落实该建议时,将这条路定性为农村联网道路,决定由奉化市负责建设。但奉化市由于财力有限无法实施,所以该建议最后还是被搁置。
可周康健却不罢休,在随后的12年时间里,他在各种代表履职场合不断提出这一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研究解决此事。2009年9月,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活动时,周康健再次提及此事。结果,他12年坚持不懈的精神触动了参加活动的市交通局领导,再加上现在鄞州中心区和奉化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鄞奉间修建新通道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市交通局领导当场表示将尽快进行立项研究。
最后,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的督办下,经宁波市和奉化市两级交通部门协调,双方终于达成共识:该路按县级干道标准施工,经费由宁波、奉化和西坞镇三级政府分摊,并争取在当年动工开建。终于,在2009年11月28日,这条从奉化白杜到鄞州孙家庄的白孙公路正式动工,全长2.187公里,预计于2010年10月底正式通车。
这也意味着,周康健这12年来的执著与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周康健小档案
周康健,宁波市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奉化市十五、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奉化市西坞街道金峨村党支部书记。自1994年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周康健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龙头、以花木生产为抓手、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任劳任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9年,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达12749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
目前,金峨村已是宁波市著名的“茶花基地”、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造林富民示范村。周康健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浙江省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