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境—问题—用模
情境:追捕偷猎者
一群在青藏高原偷猎藏羚羊的不法分子被发现后朝喜马拉雅山方向逃窜,当地环保部门打算对喜马拉雅山进行搜索。运用该地垂直自然带图分析:
■
(1)重点搜捕地区在南坡还是北坡?阐述理由。
(2)雪线以上基本定为无需搜捕地区,观察分析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用模探究:
(1)审题:垂直分异因涉及坡向、自然带数目、分布高度、基带、雪线、林线等概念,重难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先帮助学生回忆垂直地带的相关知识。
(2)用模: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的先行条件是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用模、析模的平台。如问题(1)中,通过观察,领悟该情境中“搜”与“藏”的关联性;再迁移模版“自然带谱丰富的原因”,逐一归纳,组织答案。问题(2)中,从雪线影响因素入手,进行逆向思维的推理:推理一,南坡为阳坡,气温高,雪线高;但同时又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出现矛盾和质疑。推理二,从图中南坡雪线低的事实出发,不难推断主因是降水,说明在地形的影响下南北坡的降水差异大于气温差异。
二、诊断
典型例题:读我国某山地地理现象分布图:
(1)找出图中自然植被所体现的地理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
(2)试比较该山地与台湾玉山(近4000米)自然带的主要差异及原因。
学生答案呈现:
■
(1)①由东南往西北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降水量递减;
②山麓到山顶体现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水热随海拔而变化。
(2)①山麓:玉山为常绿阔叶林,该山地为落叶阔叶林——玉山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②植被种类:玉山比该山地丰富——玉山纬度低,离海洋近,水热条件好;
③玉山纬度低,气温高,雪线高。
师生共同诊断,探究错误原因:
■
(上接第207页)
教师诊断:
现在我们重新反思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观察不注意方法,审题不仔细,导致有效信息提取片面,阐述角度不全面;
(2)答非所问,指向不明;
(3)建模不全面,随意性大。例如:由于思维惯性导致出现“玉山雪线高”的错误。
课后,学生要对不同专题的答题模板进行查漏补缺;审题时要穷尽文字、图、表、设问中的信息;学会结合具体区域、具体情境灵活运用答题模式,举一反三;注重多维度答题;语言表达要注意规范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情境:追捕偷猎者
一群在青藏高原偷猎藏羚羊的不法分子被发现后朝喜马拉雅山方向逃窜,当地环保部门打算对喜马拉雅山进行搜索。运用该地垂直自然带图分析:
■
(1)重点搜捕地区在南坡还是北坡?阐述理由。
(2)雪线以上基本定为无需搜捕地区,观察分析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用模探究:
(1)审题:垂直分异因涉及坡向、自然带数目、分布高度、基带、雪线、林线等概念,重难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先帮助学生回忆垂直地带的相关知识。
(2)用模: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的先行条件是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用模、析模的平台。如问题(1)中,通过观察,领悟该情境中“搜”与“藏”的关联性;再迁移模版“自然带谱丰富的原因”,逐一归纳,组织答案。问题(2)中,从雪线影响因素入手,进行逆向思维的推理:推理一,南坡为阳坡,气温高,雪线高;但同时又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出现矛盾和质疑。推理二,从图中南坡雪线低的事实出发,不难推断主因是降水,说明在地形的影响下南北坡的降水差异大于气温差异。
二、诊断
典型例题:读我国某山地地理现象分布图:
(1)找出图中自然植被所体现的地理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
(2)试比较该山地与台湾玉山(近4000米)自然带的主要差异及原因。
学生答案呈现:
■
(1)①由东南往西北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降水量递减;
②山麓到山顶体现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水热随海拔而变化。
(2)①山麓:玉山为常绿阔叶林,该山地为落叶阔叶林——玉山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②植被种类:玉山比该山地丰富——玉山纬度低,离海洋近,水热条件好;
③玉山纬度低,气温高,雪线高。
师生共同诊断,探究错误原因:
■
(上接第207页)
教师诊断:
现在我们重新反思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观察不注意方法,审题不仔细,导致有效信息提取片面,阐述角度不全面;
(2)答非所问,指向不明;
(3)建模不全面,随意性大。例如:由于思维惯性导致出现“玉山雪线高”的错误。
课后,学生要对不同专题的答题模板进行查漏补缺;审题时要穷尽文字、图、表、设问中的信息;学会结合具体区域、具体情境灵活运用答题模式,举一反三;注重多维度答题;语言表达要注意规范性、条理性和简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