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是另一种归来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亮亮,男,江西吉安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2014年5月16日上映的新片《归来》(COMING HOME)是导演张艺谋在文艺情怀上的“归来”之作,给人的感觉是大气质朴、洗尽铅华。
  一、“和解”前的不顾一切:回到这头的家 在物理意义上,陆焉识想要回家,回到妻子冯婉瑜的身边,这是“归来”的第一层含义。
  打成右派发配远方的陆焉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为了能看看留守持家的妻子冯婉瑜和三岁就已被迫离开的女儿丹丹,趁转场逃跑,不惜冒着再次被抓的风险走向家中。可是,工宣队找母女俩谈话,农场则派专人在楼下蹲点。在这种情况下,冯婉瑜不敢开门相见,陆焉识被拒之门外,离家仅仅只有物理意义上的一门之隔。陆焉识并没有放弃,告诉丹丹无果后塞纸条告知婉瑜第二天天桥相见。可是这次“密会”却被女儿举报,让这次天桥相见没能像鹊桥会那般美好,而是成为了一幕人伦悲剧: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三年后,“文革”结束,陆焉识被平反,这一次,陆焉识没有了压力,终于可以坦然走向心系的这个家了。“丹丹,我就不坐了,我还是先回家吧……我还是先回去,有什么事回家再说吧。”急切,期待,归心似箭溢于言表,这一次在物理层面上他终于踏上了家的土地。可是,这仅仅是归来路途的开始:陆焉识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认识眼前的他。终于回到家中的陆焉识,该做何应对?
  二、“和解”的真谛:寻求情感上的归宿,守候是另一种归来 家是回来了,但妻子婉瑜却不认识他了,千辛万苦、归心似箭的回到家,得到的却是一脸的惊讶、失落、茫然与无助。从之前听到女儿丹丹说的“我不认识你,你不是我爸”到婉瑜讲了无数次的“出去,给我出去”,这些都深深地刺激着陆焉识。但陆焉识知道,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走进这个家门,更为重要的是走进冯婉瑜的心、找到只有家才能给予的情感归宿。其实在2013年9月,乐视影业正式发布《归来》的首款电影概念海报中,就很好的表达出了陆焉识“归来”路途的艰辛与坚定:水墨意境的海报主体图像是茫茫雪原上,在一条延绵远方的黑色路途中,一个男人顶着风雪提着行李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而有一只雄鹰在天边飞翔,似乎给在艰辛路途的归来者增添了几分坚定、带来了行动的力量。
  面对患有心因性失忆的妻子,陆焉识不回原单位上班了,他为爱付诸的很多努力或动人场景映入了我们眼前,但却都告失败:1.通过女儿,街道(组织),公函来证明自己就是陆焉识,失败。2.通过写信告诉婉瑜本月5号到,重新从西宁开过来的那趟火车出站,希望她能认出来,失败。3.向医师咨询后,想通过暗示等心理疗法来帮助婉瑜。所以去老同学那找旧照片通过女儿拿给婉瑜,虽然认识照片中的陆焉识,但因时间过了太久,失败。4.帮助她调琴,暗示陆焉识他们早就回来了。当听到那熟悉而陌生的琴声满含激动的打开家门,二人满含泪水、历经沧桑、紧紧相拥,陆焉识和冯婉瑜上演了电影最为感人的一幕,但最终还是失败了。5.为了唤起婉瑜的一些记忆,充当念信的人。通过信件,关心婉瑜、“批评”婉瑜、调解并让丹丹住回家中。就在陆焉识跟冯婉瑜盖被子还是被误认为“方师傅”的那一刻,表明陆焉识的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6.拿着一把锅勺去找方师傅算账,但却得知方师傅也被抓了,想叫方师傅来当面认一下或者道歉的希望也破灭了。是的,陆焉识做了那么多,最后都失败了,但他并没有选择停止,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归来:和解。
  其实在陆焉识不想给冯婉瑜念信的时候,对丹丹说:“如果我再这样一直念下去,她真的会把我当成念信的人。”丹丹的回答似乎启发了他:“爸,你做那么多不就是想接近我妈吗?”陆焉识似乎一下明白:我在乎的是陪在她身边,而不是以哪种方式存在。为此,陆焉识选择了与命运和解,并顺势而为。对于女儿的背叛以一句轻松的“对不起”来化解,更为重要的是与妻子的关系,在尝试了很多努力而失败之后,以“守候着你到永远”来和解。最后一幕,许多年之后,那是在一个白雪皑皑的5号清晨,还是那个车站,陆焉识手举写有自己名字的纸牌,陪伴婉瑜在车站广场等候,她还在等,他也还在等。开放式的结尾,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因为,在爱面前,谈悲喜,太肤浅。因为,无论悲喜,皆为爱情。这一刻,陆焉识完成了与婉瑜的和解,这种存在,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归来。李安导演赞《归来》令人感动,认为该片是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电影。我想也正因为如此,《归来》不是一部满足好奇心的纪录片,而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在探讨爱情的电影。
  三、对“和解”时代的期待:直面禁区,和平与正义时代的归来 在影片中,有很多地方涉及“文革”元素,这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成为了牺牲品。影片中的丹丹因为父亲是“阶级敌人”,跳芭蕾舞即使跳得最好也没被选中跳主角,所谓一人犯罪,全家受牵连。冯婉瑜变成后来这般模样,“革委会”的方师傅是有其罪责的,但当陆焉识找到他家时发现,其实方师傅也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者。当陆焉识去老同学那要旧照片时得知,老同学大卫自杀了,是的,在那个年代很多人承受不起便选择了这条不归路。而影片的主角冯婉瑜更是如此,在火车站天桥上的那次摔伤,身体上的受伤其实是次要的,最严重的是精神上的创伤,她失忆了,家里的门虽然一直留着,但锁住的是记忆。“文革”给人们心灵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是难以弥补的。当冯婉瑜拆开平反公函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显示着岁月带给人们的沧桑。即使现在以“组织”的名义向她保证,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她的爱人陆焉识同志,即使她点头说相信组织,但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文革”后的现在还用“组织”来使她信服,其实她已经不相信了。在一次“落魄”的对话中,丹丹说是自己的错,陆焉识也说是自己的错,我想其实都不对,那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错。电影是在用这种小人物的隐忍去反思那个大时代,这种直面禁区的影片值得我们敬畏。影片由《陆犯焉识》改名为《归来》,是对原著的一种“和解”。就影片能搬上银幕,直面那十年,本身就是一大进步。我们从这部影片看来是否可以猜测: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试图在对那个年代的“和解”?我们期待着和平与正义时代的归来。
其他文献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九年级的语文专题复习课存在着内容多、知识点杂、耗时长、收效慢的特点,但是教师可以通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巧妙使用多媒体,以及及时、中肯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初的兴趣
摘 要: 在当前中学教育实践中,对违纪学生的惩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其实,将合理的惩罚制度及方式运用于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对学校管理者及教师的惩罚教育观和惩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求冷静分析学校教育者的惩罚教育观,并深入思考如何正确地运用惩罚教育。  关键词: 惩罚教育 学校教育 思考    一、惩罚教育  其实每个教师都会有过惩罚学生的经历。2004年,我在A
摘 要: 在“五四”新文学源流的研究方面,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和任访秋的《中国新文学渊源》这两本著作都对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作出了界定。本文试图将其同时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来考辨,以期对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有更明晰的认识。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源流 晚明说    一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由
摘要:从平行研究角度来看,法国作家莫泊桑与美国作家欧·亨利虽然生活时代与思想经历都不同,文风却有许多相通点,在创作背景、文字内容、结构艺术、叙述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可比性,本文结合作品,分别从四个角度,试析这两住短篇小说大师在文体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及共通之处。  关键词:莫泊桑 欧·亨利 短篇小说    法国作家莫泊桑(1850-1893)与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是响誉十九世纪世界文坛
顾工 1973年生,江苏淮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和学术委员、东吴印社副社长、昆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亭林印社社长、昆山书画院院长。1995年获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1997年获世界华人书画展金奖,2000年参加江苏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并获奖,2005年获现代金陵书法传媒展提名奖。出版《艺概丛书·顾工》《篆刻批评·当代卷一、二》等。    简
摘 要: 目前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表达方法,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概念隐喻(CMT)这一全新理论为认知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为二语教学提供了新启示和新方法,但迄今为止,隐喻和二语教学的关系的研究基本处于起始阶段。本文根据CMT “思维的隐喻性” 这一认知观提出,隐喻具有重要教育价值,隐喻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提供词汇隐喻意义的指导性原则,更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因此,语
摘 要: 学生作文程式化产生与日常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指导中过于强调技巧,轻视自由写作;写作方法指导过于单一,训练过程随意;学生的生活视野狭窄,感悟不深。学生作文思路有效拓展的主要途径是:充实生活,创新思维,敢于想象。  关键词: 作文思路 反思 创新思维 想象    阅过中考作文的老师时常有这样一个共识:有特色、有个性、有亮点的出彩作文固然不少,但更多的却是一批批程式化的文章。翻看一篇篇烫手的
宁静的夜 杨锦炎 制作  作者前期在宁静的夜空下为自己的画面构图寻找到一片非常美的杜鹃花作为前景,中景的瞭望台可以视为画面的主体。遗憾之处是曝光不足,画面灰暗,星轨不突出。我后期的制作思路是在Camera Raw插件基本界面中调整图片的曝光,让曝光正常,再通过渐变工具,调整图片的天空让天空位置呈现蓝色调,然后进入到PS中通过曲线渲染图片高光让高光暖色调更鲜明,使图片整体在视觉上呈现冷暖对比色调,在
摘 要: 小说《青铜葵花》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一部力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文试图从人性美、悲剧快感两个方面探究《青铜葵花》的撼人魅力。  关键词: 《青铜葵花》 人性美 悲剧快感    《青铜葵花》延续了曹文轩小说一贯采用童年视角与乡村记忆的特点,以人民公社化时期纯朴、落后的农村景象为背景,描述了两个农家少年经受苦难的历程和各自显示的风度。七岁的孤女葵花被十一岁的哑巴男孩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关锦鹏导演“上海怀旧”题材相关作品的解读,论述关式上海所呈现的人物谱系和城市版图,并非还原,而是一种重构,以某种阶层的丰富性取代了城市生活本有的多样性,是一种建立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层面上的幻象。  关键词: 香港文艺片 上海怀旧 关锦鹏    作为世界上几乎绝无仅有的以城市命名的电影单元,毋庸置疑,香港电影更多植根于岭南文化区,然而香港在银幕上的它者形象,却屡屡被香港电影人构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