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从而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課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案例,探讨有效实施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物理新课改中明确表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相融合,从而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物理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借助有效的学习情境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的过程。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地走进课堂,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理论要求教学应让学习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從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理论要求教育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要紧贴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多的知识和原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对于这点,在初中物理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现象和原理,很多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司空见惯的,很容易就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实例。虽然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但是他们并不是对物理一概不知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已经积累了基本的物理素材和概念,所以,初中生学习物理更多的不是从课本学习到物理,而是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走向物理。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为基础,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熟悉而真实的现象,从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揭示出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去思考,去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例和策略
一节物理课,一般包括课堂导入、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环节。我们要贯彻生活化教学,就应针对课堂上多个教学环节,运用相应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进行物理教学,实现生活化的导入、生活化的讲授、生活化的实验、生活化的作业和生活化的课外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上。如果在导入环节中,注重挖掘生活中常见的或有趣的现象和实例或素材,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利用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素材,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既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
案例1:《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原理,可算是初中物理光学内容中难度最大,学生最难以理解的。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让跟学生说实验方法和原理,然后进行分组实验的话,学生往往不知道实验过程要怎样操作,到最后要得到怎样的实验现象。于是,在课堂导入时,我一开始就利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透明玻璃杯、水和一张画了小鱼的白纸,跟学生表演了这样的一个“魔术”:把装了水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在玻璃杯的后面某个位置慢慢的把白纸拉过去,当白纸到达玻璃杯正后方时,学生惊奇地发现,他们看到的小鱼方向,跟原来的方向倒过来了。看到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兴奋不已,又若有所思。看到学生们刚刚惊讶的表情和思考的样子,我笑着对他们说:老师我能够自由控制小鱼的方向,你们知道是怎么做的吗?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最后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利用了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素材,再加上魔术般的演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困惑点,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生活化的课堂讲授
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便是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取材于生活,深入浅出地将物理知识讲授出来,同时联系身边的各种生活现象,为课堂增添生活气息,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将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透彻,应用的更加灵活,使学生时刻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身边,养成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良好生活习惯。
案例2:在《大气压强》这节课中,课堂一开始的导入就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水杯和纸片,演示“覆杯实验”。之后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实物和现象。学生们经过回忆,列举了很多实例:1、吸盘按在光滑的墙壁上,能够挂东西;2、疏通厕所和下水道的橡皮厕吸;3、吸管喝饮料;4、体育课上玩的的吸盘球。得益于在备课过程中,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与大气压有关的实物,在课堂上把实物一一展示,同学们都能通过自己视觉和感觉去观察,去体验,这样的事例不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还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精选贴近学生又令学生好奇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列举生活实例,把这些生活材料物理化,从而使物理教学生活化,让物理课堂回归生活。
(三)生活化的實验活动
生活化的实验活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取材于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随手可得的资源,自制实验仪器进行教学或以真实的、生动的、来源于生活的演示实验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生活化的实验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实验来源于生活,并不神秘,我们可以用身边的生活资源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实验,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和奥秘,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
案例3:在《浮力》一节课时,“浮力的产生原因”,教材只是从理论上做出解释,学生很难明白。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可乐瓶和乒乓球,非常简单的制作了一个“浮力产生演示器”。方法如下: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往里倒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因为乒乓球只受到上方的水向下的压力,下面基本没有收到水向上的压力。然后,用手把瓶口堵住,乒乓球一下子就蹦上来了,原因是乒乓球的上下均收到水的压力,而下方受到的压力比上方受到的压力大,乒乓球就上浮了。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却非常清晰明了地演示了浮力的产生,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清楚地理解了液体的上下浮力差引起了浮力,部分学生还主动请求,亲自上台感受实验。
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准备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验素材,多设计一些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案。因为,生活化的实验不仅具有简便、直观,取材方便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
初中物理與生活密切联系,来源于生活中的物理情境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若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以生活化的题材为作业,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完成。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让物理知识贴近于生活,使学生们发现物理就在身边,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物理原理。
案例4:在上完了《物态变化》的复习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作业:走进家里面的厨房,从中找出至少三个你学过或你知道的物理现象,并写出其中的物理原理。可能同学们早已习惯了以往的纸质作业和试卷,听到这次作业后,感觉特别兴奋和激动,个个都承诺按要求完成。后来,我反思了一下,物理原本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平时的作业不应该局限于书面上的,更不应该只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要让学生回归到最本质的现实生活中,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本内,PPT上,更真真实实地通过自己的视觉和触觉去感受,去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知识。
案例5:上学年暑假,某班的班主任要求我布置暑假作业,看到写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暑假作业,有点于心不忍,于是,灵机一动,来点创新,把书面作业变成是小制作。作业如下:假期利用自己生活或家庭中的素材,制作一个小制作,从中能反映出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内容不限,尽情发挥。假期结束,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琳琅满目,简易精美,有利用纸杯和棉线制成的土电话、鸡蛋壳制成的不倒翁、纸皮和镜子制成的潜望镜,纸皮和凸透镜制成的望远镜、纸筒和三棱镜制成的万花筒、塑料瓶做成的水火箭,甚至还有利用以前电子制作里的元件制成的小风扇等,取材方便、生活化,内容涵盖了力学、声学、光学和电学等知识。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有效结合起来,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有效地巩固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物理知识。
(五)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能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仅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案例6: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中,我经过与化学科组的讨论和分析,共同编写一本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和化学》。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让学生感到物理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物理化学。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事物和情境中,去观察,去探究,去求证,逐渐就形成了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案例7:在上完《压强》这节课后,学生对课后练习题测量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非常感兴趣,还猜想班里面谁的压强最大。有的说是最肥的同学,有的说是脚最小的同学。于是,乘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和兴趣,我开展了测量压强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找工具进行测量。部分学生按照课本的方法,自己用纸和笔画小方格测量鞋子的面积,部分学生还把自己家里的电子秤拿了回来,测量同学的体重,通过计算,分别把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求了出来。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中要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要从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入手,立足于课本,取材于生活,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更加鲜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谦.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72.
[2]茹桂艳.从生活走向物理[J].学周刊,2014,6:138.
[3]张志杰.如何体现物理生活化教学理念[J].考试周刊,2014,65:137.
[4]朱勇.灵活运用生活素材优化初中物理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2015,9:66.
[5]周旭.“玩”中学,搭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桥梁[J].中学物理,2012,10:64-65.
[6]何承林.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示例浅析[J].学生之友,2012,1:23.
[7]王雷.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1-19.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物理新课改中明确表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相融合,从而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物理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借助有效的学习情境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的过程。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地走进课堂,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理论要求教学应让学习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從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理论要求教育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要紧贴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多的知识和原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对于这点,在初中物理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现象和原理,很多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司空见惯的,很容易就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实例。虽然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但是他们并不是对物理一概不知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已经积累了基本的物理素材和概念,所以,初中生学习物理更多的不是从课本学习到物理,而是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走向物理。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为基础,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熟悉而真实的现象,从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揭示出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去思考,去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例和策略
一节物理课,一般包括课堂导入、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环节。我们要贯彻生活化教学,就应针对课堂上多个教学环节,运用相应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进行物理教学,实现生活化的导入、生活化的讲授、生活化的实验、生活化的作业和生活化的课外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上。如果在导入环节中,注重挖掘生活中常见的或有趣的现象和实例或素材,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利用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素材,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既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
案例1:《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原理,可算是初中物理光学内容中难度最大,学生最难以理解的。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让跟学生说实验方法和原理,然后进行分组实验的话,学生往往不知道实验过程要怎样操作,到最后要得到怎样的实验现象。于是,在课堂导入时,我一开始就利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透明玻璃杯、水和一张画了小鱼的白纸,跟学生表演了这样的一个“魔术”:把装了水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在玻璃杯的后面某个位置慢慢的把白纸拉过去,当白纸到达玻璃杯正后方时,学生惊奇地发现,他们看到的小鱼方向,跟原来的方向倒过来了。看到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兴奋不已,又若有所思。看到学生们刚刚惊讶的表情和思考的样子,我笑着对他们说:老师我能够自由控制小鱼的方向,你们知道是怎么做的吗?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最后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利用了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素材,再加上魔术般的演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困惑点,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生活化的课堂讲授
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便是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取材于生活,深入浅出地将物理知识讲授出来,同时联系身边的各种生活现象,为课堂增添生活气息,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将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透彻,应用的更加灵活,使学生时刻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身边,养成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良好生活习惯。
案例2:在《大气压强》这节课中,课堂一开始的导入就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水杯和纸片,演示“覆杯实验”。之后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实物和现象。学生们经过回忆,列举了很多实例:1、吸盘按在光滑的墙壁上,能够挂东西;2、疏通厕所和下水道的橡皮厕吸;3、吸管喝饮料;4、体育课上玩的的吸盘球。得益于在备课过程中,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与大气压有关的实物,在课堂上把实物一一展示,同学们都能通过自己视觉和感觉去观察,去体验,这样的事例不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还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精选贴近学生又令学生好奇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列举生活实例,把这些生活材料物理化,从而使物理教学生活化,让物理课堂回归生活。
(三)生活化的實验活动
生活化的实验活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取材于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随手可得的资源,自制实验仪器进行教学或以真实的、生动的、来源于生活的演示实验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生活化的实验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实验来源于生活,并不神秘,我们可以用身边的生活资源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实验,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和奥秘,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
案例3:在《浮力》一节课时,“浮力的产生原因”,教材只是从理论上做出解释,学生很难明白。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可乐瓶和乒乓球,非常简单的制作了一个“浮力产生演示器”。方法如下: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往里倒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因为乒乓球只受到上方的水向下的压力,下面基本没有收到水向上的压力。然后,用手把瓶口堵住,乒乓球一下子就蹦上来了,原因是乒乓球的上下均收到水的压力,而下方受到的压力比上方受到的压力大,乒乓球就上浮了。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却非常清晰明了地演示了浮力的产生,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清楚地理解了液体的上下浮力差引起了浮力,部分学生还主动请求,亲自上台感受实验。
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准备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验素材,多设计一些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案。因为,生活化的实验不仅具有简便、直观,取材方便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
初中物理與生活密切联系,来源于生活中的物理情境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若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以生活化的题材为作业,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完成。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让物理知识贴近于生活,使学生们发现物理就在身边,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物理原理。
案例4:在上完了《物态变化》的复习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作业:走进家里面的厨房,从中找出至少三个你学过或你知道的物理现象,并写出其中的物理原理。可能同学们早已习惯了以往的纸质作业和试卷,听到这次作业后,感觉特别兴奋和激动,个个都承诺按要求完成。后来,我反思了一下,物理原本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平时的作业不应该局限于书面上的,更不应该只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要让学生回归到最本质的现实生活中,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本内,PPT上,更真真实实地通过自己的视觉和触觉去感受,去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知识。
案例5:上学年暑假,某班的班主任要求我布置暑假作业,看到写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暑假作业,有点于心不忍,于是,灵机一动,来点创新,把书面作业变成是小制作。作业如下:假期利用自己生活或家庭中的素材,制作一个小制作,从中能反映出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内容不限,尽情发挥。假期结束,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琳琅满目,简易精美,有利用纸杯和棉线制成的土电话、鸡蛋壳制成的不倒翁、纸皮和镜子制成的潜望镜,纸皮和凸透镜制成的望远镜、纸筒和三棱镜制成的万花筒、塑料瓶做成的水火箭,甚至还有利用以前电子制作里的元件制成的小风扇等,取材方便、生活化,内容涵盖了力学、声学、光学和电学等知识。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有效结合起来,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有效地巩固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物理知识。
(五)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能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仅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案例6: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中,我经过与化学科组的讨论和分析,共同编写一本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和化学》。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让学生感到物理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物理化学。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事物和情境中,去观察,去探究,去求证,逐渐就形成了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案例7:在上完《压强》这节课后,学生对课后练习题测量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非常感兴趣,还猜想班里面谁的压强最大。有的说是最肥的同学,有的说是脚最小的同学。于是,乘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和兴趣,我开展了测量压强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找工具进行测量。部分学生按照课本的方法,自己用纸和笔画小方格测量鞋子的面积,部分学生还把自己家里的电子秤拿了回来,测量同学的体重,通过计算,分别把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求了出来。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中要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要从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入手,立足于课本,取材于生活,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更加鲜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谦.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72.
[2]茹桂艳.从生活走向物理[J].学周刊,2014,6:138.
[3]张志杰.如何体现物理生活化教学理念[J].考试周刊,2014,65:137.
[4]朱勇.灵活运用生活素材优化初中物理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2015,9:66.
[5]周旭.“玩”中学,搭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桥梁[J].中学物理,2012,10:64-65.
[6]何承林.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示例浅析[J].学生之友,2012,1:23.
[7]王雷.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