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教师培训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然而当前教师培训存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培训工作成本高、效益低,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培训形式上多采用集中培训、课堂讲授的方式,方法陈旧,形式单一。这样的培训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对大批教师进行培训,但不利于参训者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不利于参训教师消化所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利于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有效的互动。故此,本文从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专家引领,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专家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往往只能凭经验改进教学,难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教育专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较深入,能准确把握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对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开展教师培训时要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一是开阔视野,了解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理论素养;二是通过专家的引领,了解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三是聘请专家帮忙制订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方向的正确性、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四是充分发挥专家在讲座和诊断方面的优势,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名师带动,辐射地方教育
名师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较大影响力并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的专家型教师,这些教师既有教学一线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备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师培训中,通过名师组建教师学术团队可以带动整个学科乃至一定区域教师的发展。我区从2010年起实施“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至今已组建了100个特级教师工作坊。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是某一区域内由一名特级教师主持、多位不同层级的教师参加的具有共学、导教、引研性质的学习型组织。通过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坊,可以造就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制度化的方式扩大特级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特定团队教师成为基础教育一定方向或某个地域的带头人;发掘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特级教师工作坊通过专题讲座、同课异构、案例研讨、课题研究、个体指导等形式开展活动,以课题为载体进行教学探索,以工作坊为依托进行教师培训,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使研究成果更好更快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另一方面创新了教师培训的做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质量保证。
三、小班化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就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一项指出:“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小班化培训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培训内容设置灵活,能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的教师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使培训更有效;二是交互性强,学员之间及学员与培训者之间能充分地进行交流;三是對培训实行有效管理和过程跟踪,构建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以课题为抓手,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定位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应用层面上的研究,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及其他先进教学经验的启发,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用这些理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与研究,是对教育理论的有效运用和对工作经验的升华。学校在推动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要注意:一是定位要准确。作为课题研究,它不是纯理论研究,更多的是研究和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并为教育教学服务;二是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中,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度,研究目标要明确,研究方法要适用;三是做到真研究。选择课题真实、研究过程真实、结题论证真实,且真正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
五、校本教研,推动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从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对促进教师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营造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和共享经验的氛围,从而激活教师的研究潜力,引领教师向反思型、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自主型、创造型、专家型教师迈进,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研修的过程,自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有专业研修、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制度:一是建立校本教研常规制度,明确提出校本教研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具体规定校本教研的时间、次数、主要任务与步骤;二是建立教育教学常规制度,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必要选择;三是建立教师管理常规制度,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道德要求和工作要求。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必然会使教师在做中“研”,在“研”中成长,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常态化、最高效益的选择。
六、网络培训,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网络培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因其有着传统培训模式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已成为教师在职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网络培训模式有许多优势:一是网络培训费用低,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二是网络培训省时省力,可随时随地进行;三是可以有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为参训教师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内容。尽管网络培训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网络培训这一新生事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学习资源建设滞后、互动方式多数限于以教师的自我沟通为主等。要使网络培训取得真正的培训实效,不仅要加强硬件方面的建设,还要做到软件不软,如认识到位、组织严密、管理科学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培训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七、任务驱动,促使教师自我学习
任务驱动就是为教师搭建平台,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实践及体验成功的愉悦,将完成任务变成自主的行为,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专业的成长。如建立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档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教学技能比赛、特色教学的探讨、教师年度研修作业等,这些任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全体教师或部分教师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方式,能提高教师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责编 欧孔群)
一、专家引领,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专家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往往只能凭经验改进教学,难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教育专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较深入,能准确把握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对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开展教师培训时要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一是开阔视野,了解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理论素养;二是通过专家的引领,了解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三是聘请专家帮忙制订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方向的正确性、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四是充分发挥专家在讲座和诊断方面的优势,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名师带动,辐射地方教育
名师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较大影响力并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的专家型教师,这些教师既有教学一线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备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师培训中,通过名师组建教师学术团队可以带动整个学科乃至一定区域教师的发展。我区从2010年起实施“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至今已组建了100个特级教师工作坊。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是某一区域内由一名特级教师主持、多位不同层级的教师参加的具有共学、导教、引研性质的学习型组织。通过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坊,可以造就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制度化的方式扩大特级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特定团队教师成为基础教育一定方向或某个地域的带头人;发掘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特级教师工作坊通过专题讲座、同课异构、案例研讨、课题研究、个体指导等形式开展活动,以课题为载体进行教学探索,以工作坊为依托进行教师培训,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使研究成果更好更快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另一方面创新了教师培训的做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质量保证。
三、小班化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就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一项指出:“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小班化培训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培训内容设置灵活,能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的教师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使培训更有效;二是交互性强,学员之间及学员与培训者之间能充分地进行交流;三是對培训实行有效管理和过程跟踪,构建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以课题为抓手,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定位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应用层面上的研究,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及其他先进教学经验的启发,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用这些理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与研究,是对教育理论的有效运用和对工作经验的升华。学校在推动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要注意:一是定位要准确。作为课题研究,它不是纯理论研究,更多的是研究和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并为教育教学服务;二是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中,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度,研究目标要明确,研究方法要适用;三是做到真研究。选择课题真实、研究过程真实、结题论证真实,且真正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
五、校本教研,推动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从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对促进教师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营造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和共享经验的氛围,从而激活教师的研究潜力,引领教师向反思型、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自主型、创造型、专家型教师迈进,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研修的过程,自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有专业研修、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制度:一是建立校本教研常规制度,明确提出校本教研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具体规定校本教研的时间、次数、主要任务与步骤;二是建立教育教学常规制度,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必要选择;三是建立教师管理常规制度,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道德要求和工作要求。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必然会使教师在做中“研”,在“研”中成长,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常态化、最高效益的选择。
六、网络培训,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网络培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因其有着传统培训模式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已成为教师在职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网络培训模式有许多优势:一是网络培训费用低,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二是网络培训省时省力,可随时随地进行;三是可以有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为参训教师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内容。尽管网络培训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网络培训这一新生事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学习资源建设滞后、互动方式多数限于以教师的自我沟通为主等。要使网络培训取得真正的培训实效,不仅要加强硬件方面的建设,还要做到软件不软,如认识到位、组织严密、管理科学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培训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七、任务驱动,促使教师自我学习
任务驱动就是为教师搭建平台,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实践及体验成功的愉悦,将完成任务变成自主的行为,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专业的成长。如建立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档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教学技能比赛、特色教学的探讨、教师年度研修作业等,这些任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全体教师或部分教师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方式,能提高教师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