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的传教活动
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尾随西方殖民者再度来华,最终叩响了中华帝国尘封已久的大门。与前两次传教士来华不同,晚清传教士多为新教教士,以往两次则为天主教教士。康熙皇帝禁教前,天主教教士的活动主要由各宗派或“会”来承办,这些组织活动均受制于罗马教廷。新教教士则不然,尽管分宗立派,但组织松散,人数众多;活动虽有连续性,但教区没有固定划分,活动区域广泛。不同宗派的教士时常聚集在一个省或一个城市内传教,地域色彩并不显著。传教较为活跃的宗派有:以华南沿海为重点,以广州、厦门为中心的美部会;以闽、浙沿海为重点,以福州为中心的美以美会;以上海为中心的伦敦会与监理会;以宁波为中心的长老会;以粤、港、鲁为中心的浸礼会;活跃在长江中下游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圣公会;活动重心在川、渝一带的内地会。总体而言,传教主要遵循由南往北,由东至西,由沿海、沿江到偏远内地的路线。截止1900年前后,由洋人直接经管的布道站数目约500个,而经中国人管理的布道站总数已逾数千;传教士的人数从最初的400余人增加到清末民初的3000余人,主要以英美籍的新教教士为主。
晚清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化影响甚巨,不仅广募信徒,而且还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事业。以苏州博习医院为例,博习医院是美国南方监理会在苏州创办的一所西医医院。美国南方监理会自1848年开始向中国陆续派遣传教士,教区大多集中在江南一带。1882年,美国监理会派遣刚从美国医学院毕业的柏乐文教士从纽约出发,取道英国,年底抵达苏州。早在1877年,蓝华德教士就在苏州的天赐庄租赁3间民房创办诊所,命名“中西医院”。柏乐文抵苏后,准备在此基础上扩建医院。1883年,柏乐文获得教会和苏州地方缙绅捐款1万美金,即以1000美金在天赐庄购得民田7亩,4月8日医院破土动工,11月8日博习医院正式开业。
博习医院是监理会在华传教的重要成果。据监理会会刊称,这是中国内地最早的一所设施齐全的西医医院,时人赞誉,“自上海至北京二千余里之内地,迄无一正式医院,博习医院之创设,实为嚆矢”。建成后的博习医院拥有中式平房8幢,分别作为门诊室、内科病房、外科病房、手术室、戒烟室、宿舍、洗衣房及厨房,设病床30张。尽管当时中国社会对于西医尚难接受,但缘于柏乐文善于交往、为人谦和,不久就获得当地人信任。医院开办的第一年,门诊量即达7600人次,他自己也在苏州获得“柏好人”的美誉。
1884年,柏乐文回美国继续深造。1886年,柏乐文完成学业重返苏州,担任博习医院院长一职。柏乐文经营博习医院期间,将许多西方最新发明的技术,诸如消毒法、麻醉术、X光机等带到中国,博习医院是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的医院。上海《点石斋画报》“宝镜新奇”一文中就详细描述了博习医院展示X光机的情景。1888年,柏乐文创办了一个医学培训班培养中国医师。1901年3月,监理会在苏州天赐庄创建东吴大学,该医学班于1904年并入东吴大学医学系(今苏州大学医学院前身)。1920年,柏乐文利用监理会、洛克菲勒基金及地方捐助的20万银元,拆除博习医院原有中式平房,兴建一幢3层半的住院大楼和一幢两层的门诊大楼,建筑于1922年春落成,拥有100张床位,是当时中国相当先进的一所西医医院,被美国外科专家评价为“如此医院全中国仅三四处而已”。1927年春,柏乐文退休返美,同年12月14日逝世。他的骨灰被运回苏州,安葬于葑门外安乐园。
冲突与教案迭起
当然,这一时期亦有不少传教士罔置中西文化隔阂于不顾,强势介入地方冲突,以致各地教案迭起。据统计,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共发生大小教案1600余起,尤其是在《天津条约》明文规定传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后,掀起了教案高潮。仅南昌府就前后发生过两起教案。1862年,发生了第一次“南昌教案”。当时,法国天主教教士罗安当、方安之以《天津条约》为由,在南昌强行索地要房,横行无忌,激起民愤。传教士在筷子巷内置办民房,辟为育婴公所,豢养婴童。但教堂内终日大门紧闭,非信教之人不得入内观看,引起百姓猜忌,以为确有“采生折割”之事。况且,前翰林院检讨夏廷榘、甘肃臬司刘于浔将反教揭帖刊贴省城内外,一时间议论纷飞,群情激愤。4月15日夜,不少生童携百姓拥入筷子巷,拆毁教堂,将堂内器皿货物悉数砸碎,两名教士仓惶避走九江。清廷为了息事宁人,严饬江西巡抚沈葆桢赔银1.7万两,重建教堂。
1906年2月,发生了第二次“南昌教案”。法国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要求南昌知县江召棠严惩宜丰县“棠浦教案”肇事村民,遭到知县严词拒绝。王安之耿耿于怀,设计诱骗江召棠至老贡院天主堂内重议此案。王安之将江召棠带入密室,出示苛刻议约,威逼其签字。江召棠当即拒绝,王安之遂威逼江召棠自刎,声言只有江一死,此案方可了结。江被逼只能取刀自刎,但怕痛不敢再割,王安之见状喝令侍从猛刺其咽喉,江召棠当即流血晕倒,后被及时赶到的新建县令赵峻所救,不久因伤重医治无效过世。南昌绅民闻讯后,聚于老贡院天主堂门前,声讨缉拿凶犯。翌日,全城罢学、罢工、罢市,以示抗议。清廷一面镇压抗议民众,一面照会法国公使,秉公审讯。2月25日清晨,上万民众聚集到百花洲沈文肃公祠内召开各界群众大会,会后冲击教堂,殴毙教士9人,王安之当场毙命。英法两国以镇抚惩凶为名,派军舰游弋鄱阳湖。京沪各大报刊均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上海《时报》、北京《京话日报》还刊登了江召棠被刺尸体的特写照片,开启了我国近代报刊使用新闻照片之先河。清廷为速结此事,主动献媚求和,歪曲事实,与法国公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昌教案善后合同》,不仅赔付巨款,还将“肇事寻衅者”一一究办。
总体来看,明清之际,随着东方农业文明的衰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以传教为主要使命、抱着极大宗教热情想要改造中国的传教士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晚清以前,传教士多将东方文化介绍至西方,揭开了中国的神秘面纱;晚清以后,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作为列强对外扩张的组成部分,多将西方近代文明强势输至东方,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尾随西方殖民者再度来华,最终叩响了中华帝国尘封已久的大门。与前两次传教士来华不同,晚清传教士多为新教教士,以往两次则为天主教教士。康熙皇帝禁教前,天主教教士的活动主要由各宗派或“会”来承办,这些组织活动均受制于罗马教廷。新教教士则不然,尽管分宗立派,但组织松散,人数众多;活动虽有连续性,但教区没有固定划分,活动区域广泛。不同宗派的教士时常聚集在一个省或一个城市内传教,地域色彩并不显著。传教较为活跃的宗派有:以华南沿海为重点,以广州、厦门为中心的美部会;以闽、浙沿海为重点,以福州为中心的美以美会;以上海为中心的伦敦会与监理会;以宁波为中心的长老会;以粤、港、鲁为中心的浸礼会;活跃在长江中下游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圣公会;活动重心在川、渝一带的内地会。总体而言,传教主要遵循由南往北,由东至西,由沿海、沿江到偏远内地的路线。截止1900年前后,由洋人直接经管的布道站数目约500个,而经中国人管理的布道站总数已逾数千;传教士的人数从最初的400余人增加到清末民初的3000余人,主要以英美籍的新教教士为主。
晚清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化影响甚巨,不仅广募信徒,而且还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事业。以苏州博习医院为例,博习医院是美国南方监理会在苏州创办的一所西医医院。美国南方监理会自1848年开始向中国陆续派遣传教士,教区大多集中在江南一带。1882年,美国监理会派遣刚从美国医学院毕业的柏乐文教士从纽约出发,取道英国,年底抵达苏州。早在1877年,蓝华德教士就在苏州的天赐庄租赁3间民房创办诊所,命名“中西医院”。柏乐文抵苏后,准备在此基础上扩建医院。1883年,柏乐文获得教会和苏州地方缙绅捐款1万美金,即以1000美金在天赐庄购得民田7亩,4月8日医院破土动工,11月8日博习医院正式开业。
博习医院是监理会在华传教的重要成果。据监理会会刊称,这是中国内地最早的一所设施齐全的西医医院,时人赞誉,“自上海至北京二千余里之内地,迄无一正式医院,博习医院之创设,实为嚆矢”。建成后的博习医院拥有中式平房8幢,分别作为门诊室、内科病房、外科病房、手术室、戒烟室、宿舍、洗衣房及厨房,设病床30张。尽管当时中国社会对于西医尚难接受,但缘于柏乐文善于交往、为人谦和,不久就获得当地人信任。医院开办的第一年,门诊量即达7600人次,他自己也在苏州获得“柏好人”的美誉。
1884年,柏乐文回美国继续深造。1886年,柏乐文完成学业重返苏州,担任博习医院院长一职。柏乐文经营博习医院期间,将许多西方最新发明的技术,诸如消毒法、麻醉术、X光机等带到中国,博习医院是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的医院。上海《点石斋画报》“宝镜新奇”一文中就详细描述了博习医院展示X光机的情景。1888年,柏乐文创办了一个医学培训班培养中国医师。1901年3月,监理会在苏州天赐庄创建东吴大学,该医学班于1904年并入东吴大学医学系(今苏州大学医学院前身)。1920年,柏乐文利用监理会、洛克菲勒基金及地方捐助的20万银元,拆除博习医院原有中式平房,兴建一幢3层半的住院大楼和一幢两层的门诊大楼,建筑于1922年春落成,拥有100张床位,是当时中国相当先进的一所西医医院,被美国外科专家评价为“如此医院全中国仅三四处而已”。1927年春,柏乐文退休返美,同年12月14日逝世。他的骨灰被运回苏州,安葬于葑门外安乐园。
冲突与教案迭起
当然,这一时期亦有不少传教士罔置中西文化隔阂于不顾,强势介入地方冲突,以致各地教案迭起。据统计,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共发生大小教案1600余起,尤其是在《天津条约》明文规定传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后,掀起了教案高潮。仅南昌府就前后发生过两起教案。1862年,发生了第一次“南昌教案”。当时,法国天主教教士罗安当、方安之以《天津条约》为由,在南昌强行索地要房,横行无忌,激起民愤。传教士在筷子巷内置办民房,辟为育婴公所,豢养婴童。但教堂内终日大门紧闭,非信教之人不得入内观看,引起百姓猜忌,以为确有“采生折割”之事。况且,前翰林院检讨夏廷榘、甘肃臬司刘于浔将反教揭帖刊贴省城内外,一时间议论纷飞,群情激愤。4月15日夜,不少生童携百姓拥入筷子巷,拆毁教堂,将堂内器皿货物悉数砸碎,两名教士仓惶避走九江。清廷为了息事宁人,严饬江西巡抚沈葆桢赔银1.7万两,重建教堂。
1906年2月,发生了第二次“南昌教案”。法国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要求南昌知县江召棠严惩宜丰县“棠浦教案”肇事村民,遭到知县严词拒绝。王安之耿耿于怀,设计诱骗江召棠至老贡院天主堂内重议此案。王安之将江召棠带入密室,出示苛刻议约,威逼其签字。江召棠当即拒绝,王安之遂威逼江召棠自刎,声言只有江一死,此案方可了结。江被逼只能取刀自刎,但怕痛不敢再割,王安之见状喝令侍从猛刺其咽喉,江召棠当即流血晕倒,后被及时赶到的新建县令赵峻所救,不久因伤重医治无效过世。南昌绅民闻讯后,聚于老贡院天主堂门前,声讨缉拿凶犯。翌日,全城罢学、罢工、罢市,以示抗议。清廷一面镇压抗议民众,一面照会法国公使,秉公审讯。2月25日清晨,上万民众聚集到百花洲沈文肃公祠内召开各界群众大会,会后冲击教堂,殴毙教士9人,王安之当场毙命。英法两国以镇抚惩凶为名,派军舰游弋鄱阳湖。京沪各大报刊均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上海《时报》、北京《京话日报》还刊登了江召棠被刺尸体的特写照片,开启了我国近代报刊使用新闻照片之先河。清廷为速结此事,主动献媚求和,歪曲事实,与法国公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昌教案善后合同》,不仅赔付巨款,还将“肇事寻衅者”一一究办。
总体来看,明清之际,随着东方农业文明的衰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以传教为主要使命、抱着极大宗教热情想要改造中国的传教士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晚清以前,传教士多将东方文化介绍至西方,揭开了中国的神秘面纱;晚清以后,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作为列强对外扩张的组成部分,多将西方近代文明强势输至东方,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