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改变传统工具型外语教育观念,倡导人文素质型外语教育是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由之路。加强英语精品教材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郑晓斌(1969- ),女,江苏涟水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江苏淮安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6-0079-02
随着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飞速发展,英语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为适应中国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的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如何创新大学英语教学,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塑造高品质的优秀人才,成为新形势下英语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提升英语教学理念,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自1862年清朝京师同文馆开办外语教育以来,以英语语种为先行的工具型外语教育一直处于外语教学的主导地位,虽然我们在研究外语教育法时也认识到外语课的教育意义和教养意义,但在实践中往往只看到它的工具作用。教师们过多注重学生英语“四会”能力的培养,过多强化商贸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的市场性,严重弱化了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淡化了对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①。
当然外语与母语差别很大,学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只把外语作为工具来学,在观念上就缺乏情感,再不了解它的文化内涵,那么学习起来也就既缺乏动力,也学不完全,而且学习过程也必然趋向于机械练习而漠视合作学习,重视结构形式而忽视功能内容,难免学习方法呆板,学习内容枯燥,学习自主性丧失,前学后忘的现象屡见不鲜,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工具型外语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突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充分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②”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唤醒、保存和发展人的共同特性,提升个体做人的境界,从而也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人生和确立发展方向。因此,以培养个体素质为主旨的我国教育活动首先应抓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英语也不例外。
英语目前是全球学习使用地域最廣的他国语言,它无疑作为一种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社会所公认的常理和常识,是认可它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种种常识的综合体现,它能从内部对个人行为产生制约作用。然而学习英语不是为了替代母语,必须掌握“洋为中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使学习者产生“崇外、近外、仰外”的思想,而要在了解、欣赏他国文化精髓的同时,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如在语义教学中不仅考虑对英语理解的正确度,也要考虑汉语表达的准确度。汉语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民族凝聚的重要纽带,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仍然要树立汉语第一的理念,培养热爱汉语、爱护汉语的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总的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文化传承活动之一,既要继承工具型外语教育的常理——掌握用做工具的英语,又要根据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加以发展,提升教学内涵,从而把大学英语转变为人文素质型的外语教育。
二、创设英语情景教学,培育人文知识底蕴
英语和汉语一样是一门人文学科,英语教学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某种程度上,英语教学与所有的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从自然科学的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到人文科学的文学、历史、政治、哲学、宗教、文化等等。可以说《大学英语》选材均是情文并茂的经文范作,它流露或再现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和痕迹,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渴求,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③。这些作品呈现在教学情境中,便会直接显示其情感独有的无穷魅力,使学生与作者在心灵上沟通并产生共鸣,乐其所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正确辨别和领悟善良与邪恶、真理与谬误、文明与野蛮、美丽与丑陋,让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信念得以形成。因此,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要深挖课文中的人文主题,立足于人文教育设计课堂活动,以学生感兴趣的人文话题作为切入点,围绕人文教育进行语言综合技能训练,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所蕴涵的内容,能更深刻地明白生活的意义和提高自身人文修养④。
当然,英语也是一门技能学科。教师应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把教与学弄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把学生拉到社会上去(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教师既在语言情景教学中给学生传授了人文知识,训练了应用技能,也在文学作品欣赏中为学生培养了人文精神,塑造了人文品格;不仅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彰显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精神,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打造了人文知识底蕴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充实自我的下意识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历程。
三、加强精品教材建设,融合人文道德精神
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编写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时效性,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体系完备、形式多样、富有特点的专业教材,形成精品教材,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扩大,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同国外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沟通,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等。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工艺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及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必须要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和语言的交际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职业技术规范等英语教学中尚未涉及的内容都可纳入教学范畴,在涵养人文精神的同时,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精神。
在选教材方面,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职业英语,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在教材的设计上,可增加大量的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但也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其次,教材的内容应避免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专业英语教材在选材及体例上,应突出交际性原则,其设计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为了使专业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可增加一些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如英文招聘广告、简历和求职信等。
四、打造“人文型”师资队伍,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世界上真正成功的大学,都十分强调人文学习。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Neil L.Rudenstine)就认为,大学教育并不专门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而应该为学生的一生和进一步学习做准备。一个在未来社会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学生,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具备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知识。陆登庭特别强调了良好的软环境对一流大学的重要性。“大学的使命一是发现和生产新的知识,传播知识并对之进行阐释、更新和校准。二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一个人文的过程,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更要培养他们理解复杂世界和他人不同想法的能力。”
由于教师在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文型”师资队伍是成就一流大学的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知识的学习、真理的追求、人生的感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道德文章,堪称楷模”就是前人对教师最真实的写照。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有宽厚的专业素质——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中文、历史、地理、音乐、艺术等知识,具有深厚的英美文学功底,熟悉欧美等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会讲一口标准流利的中、英文,精通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灵活操作电脑,制作适用的多媒体课件。
大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中无法取代的部分,一流的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学校有着科技、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作用。营造健康浓郁的人文环境,除了要有古朴或现代的校容校貌,还要重视建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以英语为媒介,努力创建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营建校园文化最便捷的方法。我们应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以英语国家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为学习研究主题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或开展以欧美文学、艺术、历史等为主要话题的校园“英语角”活动。学校可经常举办英语文化艺术节,开展以人文内容为主题的英语演讲、英语小品等多种竞赛,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从多方面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个大格局中,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勞动者知识技能的要求空前提高,传统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无法满足这种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适应我国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知识底蕴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建设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注释]
①杨叔子.求学的方法[N].中华读书报,2002-10-09.
②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001(5):12.
③周光明,高旭阳.从情感维度看大学英语的优化处理策略[J].外语界,2001(2):56.
④彭晓蓉,张爱琳.论大学英语教学强化人文素质教育[J].作家,2007(14):133.
[参考文献]
陶继芬.大学英语课堂人文素质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郑晓斌(1969- ),女,江苏涟水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江苏淮安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6-0079-02
随着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飞速发展,英语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为适应中国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的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如何创新大学英语教学,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塑造高品质的优秀人才,成为新形势下英语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提升英语教学理念,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自1862年清朝京师同文馆开办外语教育以来,以英语语种为先行的工具型外语教育一直处于外语教学的主导地位,虽然我们在研究外语教育法时也认识到外语课的教育意义和教养意义,但在实践中往往只看到它的工具作用。教师们过多注重学生英语“四会”能力的培养,过多强化商贸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的市场性,严重弱化了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淡化了对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①。
当然外语与母语差别很大,学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只把外语作为工具来学,在观念上就缺乏情感,再不了解它的文化内涵,那么学习起来也就既缺乏动力,也学不完全,而且学习过程也必然趋向于机械练习而漠视合作学习,重视结构形式而忽视功能内容,难免学习方法呆板,学习内容枯燥,学习自主性丧失,前学后忘的现象屡见不鲜,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工具型外语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突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充分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②”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唤醒、保存和发展人的共同特性,提升个体做人的境界,从而也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人生和确立发展方向。因此,以培养个体素质为主旨的我国教育活动首先应抓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英语也不例外。
英语目前是全球学习使用地域最廣的他国语言,它无疑作为一种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社会所公认的常理和常识,是认可它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种种常识的综合体现,它能从内部对个人行为产生制约作用。然而学习英语不是为了替代母语,必须掌握“洋为中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使学习者产生“崇外、近外、仰外”的思想,而要在了解、欣赏他国文化精髓的同时,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如在语义教学中不仅考虑对英语理解的正确度,也要考虑汉语表达的准确度。汉语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民族凝聚的重要纽带,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仍然要树立汉语第一的理念,培养热爱汉语、爱护汉语的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总的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文化传承活动之一,既要继承工具型外语教育的常理——掌握用做工具的英语,又要根据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加以发展,提升教学内涵,从而把大学英语转变为人文素质型的外语教育。
二、创设英语情景教学,培育人文知识底蕴
英语和汉语一样是一门人文学科,英语教学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某种程度上,英语教学与所有的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从自然科学的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到人文科学的文学、历史、政治、哲学、宗教、文化等等。可以说《大学英语》选材均是情文并茂的经文范作,它流露或再现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和痕迹,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渴求,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③。这些作品呈现在教学情境中,便会直接显示其情感独有的无穷魅力,使学生与作者在心灵上沟通并产生共鸣,乐其所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正确辨别和领悟善良与邪恶、真理与谬误、文明与野蛮、美丽与丑陋,让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信念得以形成。因此,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要深挖课文中的人文主题,立足于人文教育设计课堂活动,以学生感兴趣的人文话题作为切入点,围绕人文教育进行语言综合技能训练,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所蕴涵的内容,能更深刻地明白生活的意义和提高自身人文修养④。
当然,英语也是一门技能学科。教师应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把教与学弄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把学生拉到社会上去(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教师既在语言情景教学中给学生传授了人文知识,训练了应用技能,也在文学作品欣赏中为学生培养了人文精神,塑造了人文品格;不仅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彰显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精神,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打造了人文知识底蕴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充实自我的下意识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历程。
三、加强精品教材建设,融合人文道德精神
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编写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时效性,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体系完备、形式多样、富有特点的专业教材,形成精品教材,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扩大,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同国外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沟通,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等。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工艺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及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必须要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和语言的交际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职业技术规范等英语教学中尚未涉及的内容都可纳入教学范畴,在涵养人文精神的同时,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精神。
在选教材方面,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职业英语,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在教材的设计上,可增加大量的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但也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其次,教材的内容应避免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专业英语教材在选材及体例上,应突出交际性原则,其设计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为了使专业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可增加一些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如英文招聘广告、简历和求职信等。
四、打造“人文型”师资队伍,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世界上真正成功的大学,都十分强调人文学习。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Neil L.Rudenstine)就认为,大学教育并不专门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而应该为学生的一生和进一步学习做准备。一个在未来社会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学生,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具备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知识。陆登庭特别强调了良好的软环境对一流大学的重要性。“大学的使命一是发现和生产新的知识,传播知识并对之进行阐释、更新和校准。二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一个人文的过程,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更要培养他们理解复杂世界和他人不同想法的能力。”
由于教师在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文型”师资队伍是成就一流大学的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知识的学习、真理的追求、人生的感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道德文章,堪称楷模”就是前人对教师最真实的写照。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有宽厚的专业素质——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中文、历史、地理、音乐、艺术等知识,具有深厚的英美文学功底,熟悉欧美等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会讲一口标准流利的中、英文,精通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灵活操作电脑,制作适用的多媒体课件。
大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中无法取代的部分,一流的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学校有着科技、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作用。营造健康浓郁的人文环境,除了要有古朴或现代的校容校貌,还要重视建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以英语为媒介,努力创建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营建校园文化最便捷的方法。我们应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以英语国家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为学习研究主题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或开展以欧美文学、艺术、历史等为主要话题的校园“英语角”活动。学校可经常举办英语文化艺术节,开展以人文内容为主题的英语演讲、英语小品等多种竞赛,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从多方面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个大格局中,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勞动者知识技能的要求空前提高,传统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无法满足这种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适应我国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知识底蕴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建设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注释]
①杨叔子.求学的方法[N].中华读书报,2002-10-09.
②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001(5):12.
③周光明,高旭阳.从情感维度看大学英语的优化处理策略[J].外语界,2001(2):56.
④彭晓蓉,张爱琳.论大学英语教学强化人文素质教育[J].作家,2007(14):133.
[参考文献]
陶继芬.大学英语课堂人文素质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