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高中的阅读教学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学生个性化探究性阅读
  高一学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很重要。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针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的实际状况,采取积极的灵活多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与学生的成绩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关联。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刘锡庆先生也曾说过,“真正语文好的学生,靠学教材、听讲解就学得‘好’的十分罕见。而语文‘拔尖’的学生十之有九却都是得力于课外阅读。这个普遍现象,难道不足以使我们备尝辛苦却劳而少功的语文老师及语文工作者们认真反省、深长思之吗?”
  教育途径;
  1.课内阅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课外阅读---调动学习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
  高二学年,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很重要。 一个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阅读习惯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阅读,而要把阅读目标延伸到课外的阅读材料上。但是,要把书本的阅读材料作为基础,结合以相应的课外材料,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文学作品,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学生对课外的材料的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沉淀,从而对事物有一定的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和习惯,要想面对高考阅读,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阅读技巧。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教育途径:
  1.选修阅读---归纳典型阅读的技巧。
  2.写作训练---与阅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
  高三学年,培养学生应对高考阅读很重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大纲》中选考部分的考查要求是: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而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最为头痛的往往是阅读部分,相当一部分同学作阅读题时没有一点思路和条理,无章可循,更有甚者是谈阅读而色变,其实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除了多阅读多积累,整体提高自己的语感和阅读水平外,还要能够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并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教育途径:
  (一)专题训练
  1.文体训练(了解不同文体)。
  2.速度训练(保证单位时间内做题质量)。
  3.方法训练(归纳知识点)。
  (二)学生归纳
  1.明确文体,联系不同的问题知识。
  2.审题,题目中寻找线索。
  3.确定考察内容,联想考纲要求。
  4.确立解题思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美心灵;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用教。学生由课内走向課外,逐步掌握阅读的各种技能,他们将会带着愉快的心情在高考的舞台上游刃有余,从而面对人类文化瑰宝时,就不会无所适从,他们将在海阔天空中展翅翱翔,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他文献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速读课文,筛选归纳信息,能了解有关蝉的知识;  2.学生通过老师的方法引领,小组合作探讨,实践练习和多种方式的朗读,能赏析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3.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赏析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说明简单事物。  学习重点: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速读课文,筛选归纳信息,能了解有关蝉的知识;  2.学生通过老师的
期刊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二年级下册67-68页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备课重点: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认识了“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理解了“网络的搭建”,掌握了“网络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安排的,灵活有趣,实用性很强。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初二生个性强、好表现,可设置一些任务比赛。  (二)学生知识结构  1、学生已认识了“计算机
期刊
【摘要】为了增效减负,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三维导学案,使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三维导学案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该导学案包括了“预习案”“学习案”和“反馈案”三个方面,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二是借助本导学案,改革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有利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学生
期刊
【教材分析】  《探寻神奇的幻方》是北师大版综合与实践课题之一,它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字母表示数”有密切的联系。本课以探寻三阶幻方的本质特征为中心,综合运用有理数运算和字母表示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學时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对形成的猜想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对逐步显现的规律不断加深感悟,从而关注构本质所在。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用1~9填
期刊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培养过程,它不是哪一科或哪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物理教学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六大素养中主要体现为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创新精神等。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呢,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的素养内容并且落到实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 物理课堂 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2016年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读出环境的危险,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和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汉坚持群众在先,党员在后的党员形象及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感悟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衬托作用和文章结尾“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依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洪水如魔,感受老汉如山。  2.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期刊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建立幼儿自信心、成功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但是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家长不得不忙于各自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家长工作忙,时间紧,顾不上给孩子提供练习自理能力的机会或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也包办代替,吃饭要喂,走路要抱,玩具代整理,衣服帮着穿。家长越是把困难从孩子面前挪开
期刊
一、“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前的准备  备课的好坏也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成果的因素。教学设计过程是以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为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系统的备课流程。  二、“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一个安排了3个课时。教材前面设置的问题是探究三角形确定的条件,并且提供了一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期刊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我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学科,数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初中数学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而作为起始学年就要迅速地掌握学好初中数学的方法,以便于为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掌握怎么样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它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预习方法  起始学年的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