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对每个工程进行具体分析,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目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合成材料,其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在结构中主要用于承受压力,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用量极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避免出现质量通病,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以及根据工程需要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及其他掺和料等组成的,正确合理地选择原材料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
(1)水泥:一般土建工程使用的通用水泥主要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同的水泥品种,其性能有较大的差别,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在选购水泥时,尽量选用规模较大厂家生产的水泥,确保出厂强度等级、技术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水泥进场后,施工单位除检查外观质量外,还需查看其出厂检验报告单,并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进行常规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一般情况下,水泥贮存期不能超过3 个月,尽量做到先到场的先用,不积压,以避免水泥强度降低。
(2)砂石骨料:砂石骨料的性能对于配制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骨料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和颗粒级配,有害杂质含量少,不与水泥发生有害反应等。
(3)水:混凝土用水的选择以不影响混凝土的粘结与硬化,无损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不加快钢筋的锈蚀,不引起预应力钢筋脆断,不污染混凝土表面为原则。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
(4)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其质量要求和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掺和料: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和料,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与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掺和料进场时,应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建筑工程混凝土的科学配制措施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3)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3、混凝土运输质量控制
混凝土运输方案的确定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当按照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运输距离、气候条件以及混凝土的实际工程量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优的运输方案,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其一,混凝土运输应确保浇筑的需要,以此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其二,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一旦发生离析或是分层,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其三,应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转运次数。
4、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澆筑振实成型是施工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应按有关施工规范的规定, 并设专职质检人员进行。混凝土开浇前应对整个拌和系统和槽孔口、入仓系统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其中包括原材料的质量和备用量、运输拌和机械的完好程度和能力、供浆情况、风水电情况以及料台搭设、导管组合和下放位置、导管内有无木块木屑、处理事故用的工具是否落实、冬雨季施工措施、重新测量孔底淤积厚度等。槽孔内设置仪器钢筋笼和预埋灌浆管等时, 应对预埋件的质量、数量、设置位置和使用机具人力组合等方面进行详细检查。混凝土浇筑后, 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充满整个模板空间, 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拆模后,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 其间歇时间宜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 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 易引起重视, 但由于振捣不良, 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 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 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 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 质检员也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5、混凝土的养护控制
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差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应要求施工方做到以下几点:(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 小时应覆盖浇水。(2)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 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 天。(3)当为大体积混凝土时还应要求施工方测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得大于25℃。(4)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及补救措施
1、 混凝土内部骨料分离及架空的处理。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混凝土砂浆填充不足引起骨料分离。混凝土内部架空的基本处理方法是水泥灌浆,将有问题的部分打检查孔,如果发现有内部架空现象,就立即将检查孔当作灌浆孔,与此同时把相应的灌浆孔作为检查孔,分序灌浆,多灌浆,少打孔,灌砂浆或者浓浆。
2、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在混凝土施工之后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如因混凝土的应力集中造成的裂缝;冬季时,由于保温的条件不好,混凝土内外温差太大产生温度裂缝;悬臂承重段混凝土因为提前受力产生拉应力裂缝;终凝养护不及时形成的干缩裂缝等。混凝土工程在处理裂缝时,必须根据裂缝所在部位的关键性来确定处理的方法。基本方法是灌浆处理,部分工程还使用了表面保护和缝口防渗。对承载结构有重大影响的裂缝,还须通过计算使用减压排水、预应力钢丝束、张拉锚固等综合处理。
总之,混凝土工程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方针,做到纵向全过程、横向全系统、意识全方向、时间全控制的质量管理要求。再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结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满足使用功能,外表美观大方。
参考文献:
[1] 陈巍. 建筑物混凝土质量控制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0)
[2] 于铁莉. 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 民营科技. 2009(04)
[3] 张来龙. 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4)
[4] 刘细华.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 广东科技. 2007(S2)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合成材料,其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在结构中主要用于承受压力,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用量极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避免出现质量通病,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以及根据工程需要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及其他掺和料等组成的,正确合理地选择原材料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
(1)水泥:一般土建工程使用的通用水泥主要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同的水泥品种,其性能有较大的差别,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在选购水泥时,尽量选用规模较大厂家生产的水泥,确保出厂强度等级、技术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水泥进场后,施工单位除检查外观质量外,还需查看其出厂检验报告单,并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进行常规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一般情况下,水泥贮存期不能超过3 个月,尽量做到先到场的先用,不积压,以避免水泥强度降低。
(2)砂石骨料:砂石骨料的性能对于配制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骨料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和颗粒级配,有害杂质含量少,不与水泥发生有害反应等。
(3)水:混凝土用水的选择以不影响混凝土的粘结与硬化,无损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不加快钢筋的锈蚀,不引起预应力钢筋脆断,不污染混凝土表面为原则。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
(4)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其质量要求和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掺和料: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和料,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与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掺和料进场时,应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建筑工程混凝土的科学配制措施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3)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3、混凝土运输质量控制
混凝土运输方案的确定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当按照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运输距离、气候条件以及混凝土的实际工程量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优的运输方案,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其一,混凝土运输应确保浇筑的需要,以此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其二,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一旦发生离析或是分层,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其三,应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转运次数。
4、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澆筑振实成型是施工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应按有关施工规范的规定, 并设专职质检人员进行。混凝土开浇前应对整个拌和系统和槽孔口、入仓系统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其中包括原材料的质量和备用量、运输拌和机械的完好程度和能力、供浆情况、风水电情况以及料台搭设、导管组合和下放位置、导管内有无木块木屑、处理事故用的工具是否落实、冬雨季施工措施、重新测量孔底淤积厚度等。槽孔内设置仪器钢筋笼和预埋灌浆管等时, 应对预埋件的质量、数量、设置位置和使用机具人力组合等方面进行详细检查。混凝土浇筑后, 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充满整个模板空间, 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拆模后,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 其间歇时间宜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 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 易引起重视, 但由于振捣不良, 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 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 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 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 质检员也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5、混凝土的养护控制
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差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应要求施工方做到以下几点:(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 小时应覆盖浇水。(2)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 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 天。(3)当为大体积混凝土时还应要求施工方测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得大于25℃。(4)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及补救措施
1、 混凝土内部骨料分离及架空的处理。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混凝土砂浆填充不足引起骨料分离。混凝土内部架空的基本处理方法是水泥灌浆,将有问题的部分打检查孔,如果发现有内部架空现象,就立即将检查孔当作灌浆孔,与此同时把相应的灌浆孔作为检查孔,分序灌浆,多灌浆,少打孔,灌砂浆或者浓浆。
2、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在混凝土施工之后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如因混凝土的应力集中造成的裂缝;冬季时,由于保温的条件不好,混凝土内外温差太大产生温度裂缝;悬臂承重段混凝土因为提前受力产生拉应力裂缝;终凝养护不及时形成的干缩裂缝等。混凝土工程在处理裂缝时,必须根据裂缝所在部位的关键性来确定处理的方法。基本方法是灌浆处理,部分工程还使用了表面保护和缝口防渗。对承载结构有重大影响的裂缝,还须通过计算使用减压排水、预应力钢丝束、张拉锚固等综合处理。
总之,混凝土工程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方针,做到纵向全过程、横向全系统、意识全方向、时间全控制的质量管理要求。再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结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满足使用功能,外表美观大方。
参考文献:
[1] 陈巍. 建筑物混凝土质量控制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0)
[2] 于铁莉. 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 民营科技. 2009(04)
[3] 张来龙. 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4)
[4] 刘细华.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 广东科技. 200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