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室内环境检测技术及污染控制对策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st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要求也越要来越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对室内的环境进行有效地检测,并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物质和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公共的利益。本文主要就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问题,提出一些检测技术,并论述总结出一些污染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室内环境 污染 检测技术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636 -01
  一、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室内环境污染”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根据当时的研究发现:许多儿童的白血症以及恶性肿瘤的患者致病原因都和室内的环境污染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在实施建筑工程的过程中,要运用大量的涂料、粘合剂等新兴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会散发出一定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居民们的室内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除此之外,室内环境污染还与天气、日常生活中做饭时产生的油烟、手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等因素都对室内环境污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污染技术
  不管是哪一种室内空气污染来源物质,其中都存在着粒子的构成,而空气中的粒子成分却是致病的主要因子,它是否有害决定着造成怎样的疾病。如果能有效地对空气中颗粒污染物进行检测,并采取一些好的控制策略,将会很好的保护室内的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参照先进的激光散热原理,利用激光器把颗粒注入机器的开放腔,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检测。
  光散射激光开放腔内的颗粒测量原理:光散射由于不均匀的介质通过而产生原来传播方向的偏离,造成光的散射现象。散射光强度的分布和偏振的幅度规律和散射颗粒的大小有很大关系。由于光线在非折射光的方向上完全相互抵消,因此均匀的介质是不可能散射光的。在颗粒的测量中,可以采用米氏理论的光散射测粒子技术原理。
  用示波器记录出光敏管的输出信号,能够清晰的反映出超声雾化所产生的水雾(大约2-4μm)颗粒进入共振腔而产生的信号变化情况。
  三、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
  从污染物来源上拒绝装修污染,选用那些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安全材料,选择装修材料时要选择由正规企业生产的绿色环保材料,例如一些不含氡、苯、氨、甲醛的油漆和粘胶剂等。在购买时要看清楚环保检测的证书和说明书,购买家具时要选择一些正规的厂家,实现从污染物来源上避免室内空气污染。为了有效预防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伤害,2002年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并对一些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做了限量和要求。如果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氡、苯、甲醛、氨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五项指标的检测不合格,会被禁止投入使用。2003年建设部又制定出《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国家的执行标准实施。工程施工后,应该监督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委托一些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在检测时要注意采样的数量和采样点与相关的规范相符合。经常保持室内通风,这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在室内摆放一些可以吸收污染物的植物,像吊兰、仙人掌、芦荟等,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物质的浓度。选用一些可以净化室内环境空气的设备,根据室内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空气净化装备,例如可以在卧室内安放空气净化器、在厨房内安装抽油烟机、在卫生间内安放臭氧发生器等。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中,家用的微波炉要经常检查有没有微波泄漏现象。
  “室内环境污染”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损害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人一生大概有60﹪的時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68﹪人人体的疾病适合室内污染有关。只有正确了解室内污染物的来源渠道,采取有效的检测技术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室内污染并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四、结语: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很多关于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室内空气中可以检测出300多种的污染物,但主要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也就是上文叙述中的几种物质,当这种物质被吸入体内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要做好室内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要求检测人员在检测室内环境污染物时要对污染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采样的检测方法、结果预测和处理的程序都要有所了解,并采用一些符合现代需求的检测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室内环境的控制。另外也要求居民自身方面也做好防护措施,采取一些合理有效地措施减轻室内环境的污染,注重室内绿色环境的美化,为自己建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广生.中国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8.
  [2]曹安民.王毯何洪童内空气焉染与控制田.污染防治技术.2002,02.
  [3]戚海,装秀坤.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防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09.
其他文献
[摘要]: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由于风力发电机组通常处于野外,环境条件恶劣,容易出现故障,维修起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其次简要描述了風力发电机组的基本结构, 然后针对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部件的常见故障原因和处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目的是为了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减 少故障发生率,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马家店镇居民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实际需求,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传染病、适应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等。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马家店镇居民221人和外来民工18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本社区居民而言,96.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接受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疾病防治知识需求由高到
期刊
[摘要]: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在A320系列飞机上采用了民用运输机中最为先进的飞行操纵系统,即电传操纵系统。电传操纵系统中最容易出现故障的是各类传感器,如过载传感器、转滚角速度传感器和横向通道传感器等,传感器出现故障会导致飞机产生各类飞行问题,加大飞行风险。本文分析了A320系列飞机电传操纵系统的结构和电传操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了电传操纵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  [关键词]:A320系列飞机 飞行
期刊
[摘要]:随着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作为一项调节电网中无功功率分配的专用技术,无功补偿技术凭借其优越的运用性能得到了配电系统设计的青睐。本文对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特点、关键技术、相关装置的选择及其相关运算进行相应的分析和介绍,以探讨无功补偿技术在螺杆空压机配电系统中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无功补偿技术 螺杆空压机配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7
期刊
[摘要]:随着蓄热式技术的发展,烧嘴型燃烧方式越来越多的得到使用单位的认可。但在加热炉使用后期,蓄热烧嘴型式对加热炉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不同的蓄热烧嘴形式对加热炉运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比的形式分析了三种不同蓄热烧嘴的应用,最终得到了适应加热炉发展的最有利的蓄热烧嘴形式。  [关键词]:蓄热烧嘴 加热炉 应用  中图分类号:TG155.1+2
期刊
[摘要]结合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图来对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分类等做了介绍与说明,其次还对有、无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的特点与优缺点做了说明。  [关键字]电控点火系统 类型 组成 工作原理 分电器  中图分类号:TK413.9 文献标识码:TK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635 -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矿采煤生产中低浓度和高浓度瓦斯燃烧事故的处理、瓦斯窒息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瓦斯喷出事故的综合与分类预防处理等问题。  [关键词]:采煤生产;瓦斯燃烧;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TD713 文献标识码:T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0297-01  预防瓦斯燃烧是杜绝瓦斯积聚超限和热源产生。瓦斯积聚超限,需要加强矿井通风管理,避免瓦斯积聚;
期刊
[摘要]:路基是公路中最重要的承载部分,但是由于过往车辆及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结构、功能难免发生一定的不利改变。因此,必须对路基进行养护技术处理。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认真分析了高速公路路基养护工作的内容与方式,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养护技术与措施。  [关键词]:路基 养护管理 技术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413.6+2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
期刊
[摘要]:为了研究现有高空作业车变幅系统的动态特性及提高其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液比例变幅系统。根据其工作原理及结构参数,建立了变幅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Mutlab电液比例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和分析了仿真参数及PID调节器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性较好,并再增大原有系统的比例增益后,系统的响应及举升精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改用PID调节器后,变幅系统
期刊
[摘要]:通过合理设计排风罩、过滤装置、风机风量和压头,使局部排风系统很好的控制400吨压铸机所产生的含有脱模剂的烟气污染,改善车间空气环境,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压铸机 排风罩 控制风速 风机  中图分类号:TG233.1+1 文献标识码:TG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631 -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