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我国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这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复杂的环境,也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培养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机会,这就要求人们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时代的机会,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形成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为日后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232-02
   所谓“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新形态,这当中的互联网思想与互联网的相关思维渗透在社会、科技、经济等众多领域,运用互联网的新思维,使我国的社会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互联网的开放、包容以及交互等特点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影响,不仅创造了改进的机遇,也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想法。目前互联网已经不再单纯地被认为是技术,而是能够使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教育、管理等方式进行变革的最大动力,这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提供了思路。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改革的意义
   “互联网+”是在过去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使互联网与企业进行创新融合的新方式,这也标志著互联网成为能够改变或者颠覆传统企业、教育等多种方面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将“互联网+”融入现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摆脱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离的状况,能够实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促进高校思想教育的发展。
   (一)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
   “互联网+”的思维促进双边的交互性,增加用户对产品等各个方面的参与度,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人们之间相互交流以及发布相关的信息,这使得互联网能够接收人们不同的意见和想法,通过平台汇总人们的信息,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1]。而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为讲授的主体,很少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主思考,因此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参与程度都比较低。引用“互联网+”的思维,不仅仅能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手段与方法,更能够改变教师单一的授课途径,这使教育者能够与受教育者产生更加有效、快速的联系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二)改进教育理念
   互联网一直以来都强调用户的感受为第一位,将用户作为主体。互联网不仅仅在技术上创新,更能够重视个体的想法、价值,更多地强调主体,这种思维能够改变高校教育中现有的传统思想,将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进行转变,使原有的灌输式机械教育更快速更有效地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这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脱离传统教育带来的危害。
   (三)丰富教育模式
   互联网是信息整合的媒介,信息的相互融合能够促进学校创新自身的教育模式。互联网对信息的包容性较高,这也使信息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共享,不仅仅促进高校对信息的接收效率,更能够提高教育资源在学校发展中进行整合、融入等各方面的速率[2]。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同信息加以综合,在思想教育中融入其他理念,不但能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改进,也能丰富高校中的教育模式,使高校改变现有的传统、单一、保守等较为落后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四)保障教育效果
   互联网思维倡导简约,将一切与内容无关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这种简约的思维对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能够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运用这种简约思维,使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使高校更清楚地了解现在教育的主要矛盾,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脱离传统教育系统的繁琐,极大地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虽然为学校与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然而庞大的信息和各种虚拟的世界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这使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面对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一)学生多元化发展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信息也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当前的大学生都是在互联网的熏陶下成长,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以及判断能力都不足以应对互联网庞大的信息体系,学生不能对互联网的信息形成科学理性客观的辨别,在大时代背景下,学生极其容易受到互联网中的各种负面信息的侵扰,因此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价值观的判断也处于模糊,例如会形成金钱至上等不正确的人生观。这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十分巨大的挑战,如何使学生判断海量信息中的负面信息成为教学的难点[3]。
   (二)权威性的冲击
   1.价值冲击
   互联网不仅有开放性的特征,其信息的碎片化也为现代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信息的发布内容不规范,水准也存在着高低不同,这使得互联网中的信息十分多元化,无论是传统的、新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都能在互联网中争得一席之地。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中重要的一群人,接受着各式各样价值观的灌输,这种多因素的影响注定不够科学客观,甚至是不正确的,会导致学生陷入自我混乱与迷茫,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困难。    2.话语冲击
   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及互联网的高速运转,使得大部分学生早早形成了自我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高校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接受,会产生质疑心理,与自身的价值观念有所冲突时甚至不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中的交互作用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较多的依据与可能[4]。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不仅仅在教育中有所体现,因为互联网的交互性,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加贴近,从而使学生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这加快了传统教育权威瓦解的速度,教师的话语权威降低,使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反驳、评价等多种方式,直至质疑教师教授内容的正确性。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困境。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互联网+”对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利有弊,怎样化解“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解决“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难成为首要话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養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也是当代教育的研究重点。面对高速发展的技术与不断改进的互联网时代,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打破了教育与企业、社会之间的阻碍,信息的实时性与通用性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保障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自我的学习兴趣。综合以上考虑,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若是能够应用“互联网+”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解,自动地去探索思想政治理念,将学生从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进一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者与发扬者,这样不仅仅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也能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可用的人才,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新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正确合理的价值观[5]。
   (二)创造政治网络体系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摒弃原有的传统教育方式,创造新的形态与教育手段,采用“互联网+”的技术与思维,运用其涵盖的内容与信息,实现在校园当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各个角落,以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高校可以通过开通公众号或者其他的网络自媒体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生活与思想政治相联系,促进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形成,增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三)考核机制的形成
   高校中原本的传统考核体系较为烦琐和模糊,应当将这类的考核机制进行整改,不再要求考核面积广内容全,而是将最根本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致力于通过考核了解其内容进而能够给出解决方案,使考核的内容围绕一个中心点,力求做到与“互联网+”思维相同的简约[6]。在制定这样的考核机制前,应当对学生的发展、身心状况、教育程度等多种层面进行考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进行一个整体的了解与分析,这样能够保证在设置考核内容时,始终能够围绕着其中一个问题,以此来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简化考核的手段,追求考核的效率,尽量摒弃繁琐的考核方式,不过分追求考核的内容与功能全面,从而促进考核的实效性与准确性。
   (四)增加创业内容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互联网+”中的创新教育能够很好地与创业教育进行融合,不再如以往的传统教育中创新与创业相脱离。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添加创业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符合了当代“互联网+”的要求,也是我国培养人才运用人才的基本要求,这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且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一直以来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而开拓了新的局面、接受了新的思想与理念。这一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都应当注意到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要对这些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树立自身的正确价值观念,开展教师数据思维的培训。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时代下必须要丰富自身的理念,掌握相关的科技以及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创新与改进,寻找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能够快速地进行适应,体现出“互联网+”的总体优势,从而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的社会发展贡献人才,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志琴.“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法制博览,2020(20):31-32.
   [2]高艳丽.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6):60-62.
   [3]王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博览,2020(15):243-244.
   [4]王江,王蕊.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2):96-98,105.
   [5]哈艳,万永彪.“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2):95-100.
   [6]王伟婧.“互联网+”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4):123-124.
  编辑 王亚青
其他文献
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深层次原因,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思想引领下的道德教育与高职院校健全的诚信就业体系相辅相成,只有建立完善的诚信就业机制
中等职业院校是为我国社会输送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护理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一门教学课程,承担着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