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遇,是始料未及
“一见钟情”在我看来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语。它不是不负责任的见色起意,也不是三分钟热度的心猿意马。世间好看的皮囊有千万,为何这个人偏会引起你的“贼心”?只是因为二人有缘、命中注定罢了。
朱生豪与宋清如的相遇便是戏剧化的“一见钟情”。1929年,朱生豪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大四时,他在“之江诗社”遇到宋清如,因诗结缘,自此开始了他那长达10年的追妻之旅。
朱生豪于1912年出生在一个穷困落魄的小商人家里,童年的经历让他变得寡言内敛。父母早逝,身為长子的他承担了太多的压力。他变得不愿与人交流,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他热爱的事物里。直到遇见了宋清如,他从木讷、寡言,一下子就变成了“话痨”,恨不得把自己的心一字一句地写给宋清如。而且,他的“话痨”终其一生,但只限于对宋清如。
相识后,看见宋清如与其他男子交谈,朱生豪回去之后便立马写信给宋清如。当宋清如拒绝他的表白时,朱生豪不气不恼,认真地回复着。
宋清如是旧时代的新女性。她出身于地主家庭,家境殷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宋清如极具个性,她不接受家里的包办婚姻,读书、写诗,有着做教师的梦想。她崇尚自由恋爱,遇见朱生豪,她找到了一生心灵的归宿。但宋清如在初遇朱生豪时,并不像对方那般“一见钟情”。当时的她并未对那个文弱书生产生过多的好感,更没想过他会留驻在自己的心房,一待就待了一辈子。
相知,是诗话间的情意
朱生豪确实是一个幽默又可爱的诗人。从他写给宋清如的情书就可以看出,他是既有生气又有浪漫,对宋清如的爱意明晃晃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使得一开始将他拒之门外的宋清如也有所动容。她开始注意到他,被他的才华所吸引。渐渐地,二人坠入了爱情的旋涡,开始了长达10年的爱情修炼。
在这长达10年的爱情长跑中,二人书信往来就有9年。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有几百封。在信中,除了谈情说爱,交流诗文和作品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两人切磋学术时,朱生豪总是耐心地指导宋清如,这也是当时颇为流行的恋爱方式。这样一来一往,宋清如深深地爱上了散发着灵气的朱生豪,产生出了崇敬之情。
那时候的科技水平不高,“车,马,邮件都慢”,分离又是常事,离别后总要很久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心爱之人。写信是无奈的,却又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不少趣味。缓慢到来的一封封信仅能为彼此捎去一点点的慰藉,可他们在各自心里早已说了千万遍“我很想你”。
相爱,是“译莎”、烧饭的默契
1942年,宋清如31岁,朱生豪也有30岁了。经旁人提议,考虑到两人的未来,他们终于结婚了。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8个大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婚后的日子里,朱生豪依旧做着他的才子。他一心一意地扑在翻译莎士比亚著作的工作中。两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宋清如为柴米油盐奔走,成了一位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还在闲暇时扮着朱生豪的读者、校对者、欣赏者的角色。“他‘译莎’,我烧饭。”结婚后的宋清如这样说道。
宋清如的童年不曾有朱生豪的经历,她家境优渥,自小便过惯了富贵生活。但面对穷困潦倒的日子,她毫无怨言。她丝毫没觉得朱生豪亏欠过她什么,因为他给了她足够多的爱。在婚后的生活里,二人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非但没有出现感情问题,反而恩爱有加。
可天公不作美,“译莎”、烧饭的好日子没过太长。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病危。他在临终前呢喃道:“清如,我要去了。”朱生豪因为肺病撒手人寰,留下33岁的宋清如和年仅1岁多的儿子。他们的夫妻生活仅有2年。
相守,此生挚爱是你
33岁的宋清如仍正当年华,面容娟秀。在那个时代,等待像宋清如这样的人的命运似乎只有两条,要么一死了之,要么就此沉沦。漫漫人生路,遭此变故的宋清如,将何去何从?
她险些了此一生,随朱生豪而去。宋清如说:“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像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涟漪。”
宋清如没有就此沉沦,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朱生豪给她留下31种、180万字的莎剧手稿未曾出版,还有他们的幼子,正嗷嗷待哺。这世间还有许多风景没有看过,要走的路应该还很长。当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的时候,便有了十足的动力。于是,宋清如的后半生似乎只剩下两件事:关于朱生豪的事业和他们的孩子。她出版朱生豪的译稿,将他们的孩子抚养长大。
相随,如若有来生
纵观朱生豪和宋清如的一生,我们未免会有颇多感慨。朱生豪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这也导致了他的内向、木讷。但遇见宋清如,他便开始了疯狂的追妻之路,情书满天飞,爱宋清如爱得发了疯。对此,宋清如说道:“他对我的热情,仅体现在书信往来中,而一见面,便没有这么多话要说了。”
可能在写信时,朱生豪眼里满是宋清如的模样,想象着自己心爱的人就在眼前,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都赤裸裸地摆在她面前。而当宋清如真正站在他面前时,他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在爱情里,当面对喜欢的人时,支支吾吾、小心翼翼,其实是很正常的啊。
若是有来生,朱生豪见到宋清如写的那首《宝塔诗》,依然会饶有兴趣地欣赏吧!他们仍会是彼此一生的挚爱吧!爱情,大抵就是朱生豪与宋清如的样子吧!
“一见钟情”在我看来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语。它不是不负责任的见色起意,也不是三分钟热度的心猿意马。世间好看的皮囊有千万,为何这个人偏会引起你的“贼心”?只是因为二人有缘、命中注定罢了。
朱生豪与宋清如的相遇便是戏剧化的“一见钟情”。1929年,朱生豪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大四时,他在“之江诗社”遇到宋清如,因诗结缘,自此开始了他那长达10年的追妻之旅。
朱生豪于1912年出生在一个穷困落魄的小商人家里,童年的经历让他变得寡言内敛。父母早逝,身為长子的他承担了太多的压力。他变得不愿与人交流,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他热爱的事物里。直到遇见了宋清如,他从木讷、寡言,一下子就变成了“话痨”,恨不得把自己的心一字一句地写给宋清如。而且,他的“话痨”终其一生,但只限于对宋清如。

相识后,看见宋清如与其他男子交谈,朱生豪回去之后便立马写信给宋清如。当宋清如拒绝他的表白时,朱生豪不气不恼,认真地回复着。
宋清如是旧时代的新女性。她出身于地主家庭,家境殷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宋清如极具个性,她不接受家里的包办婚姻,读书、写诗,有着做教师的梦想。她崇尚自由恋爱,遇见朱生豪,她找到了一生心灵的归宿。但宋清如在初遇朱生豪时,并不像对方那般“一见钟情”。当时的她并未对那个文弱书生产生过多的好感,更没想过他会留驻在自己的心房,一待就待了一辈子。
相知,是诗话间的情意
朱生豪确实是一个幽默又可爱的诗人。从他写给宋清如的情书就可以看出,他是既有生气又有浪漫,对宋清如的爱意明晃晃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使得一开始将他拒之门外的宋清如也有所动容。她开始注意到他,被他的才华所吸引。渐渐地,二人坠入了爱情的旋涡,开始了长达10年的爱情修炼。
在这长达10年的爱情长跑中,二人书信往来就有9年。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有几百封。在信中,除了谈情说爱,交流诗文和作品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两人切磋学术时,朱生豪总是耐心地指导宋清如,这也是当时颇为流行的恋爱方式。这样一来一往,宋清如深深地爱上了散发着灵气的朱生豪,产生出了崇敬之情。
那时候的科技水平不高,“车,马,邮件都慢”,分离又是常事,离别后总要很久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心爱之人。写信是无奈的,却又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不少趣味。缓慢到来的一封封信仅能为彼此捎去一点点的慰藉,可他们在各自心里早已说了千万遍“我很想你”。

相爱,是“译莎”、烧饭的默契
1942年,宋清如31岁,朱生豪也有30岁了。经旁人提议,考虑到两人的未来,他们终于结婚了。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8个大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婚后的日子里,朱生豪依旧做着他的才子。他一心一意地扑在翻译莎士比亚著作的工作中。两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宋清如为柴米油盐奔走,成了一位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还在闲暇时扮着朱生豪的读者、校对者、欣赏者的角色。“他‘译莎’,我烧饭。”结婚后的宋清如这样说道。
宋清如的童年不曾有朱生豪的经历,她家境优渥,自小便过惯了富贵生活。但面对穷困潦倒的日子,她毫无怨言。她丝毫没觉得朱生豪亏欠过她什么,因为他给了她足够多的爱。在婚后的生活里,二人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非但没有出现感情问题,反而恩爱有加。
可天公不作美,“译莎”、烧饭的好日子没过太长。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病危。他在临终前呢喃道:“清如,我要去了。”朱生豪因为肺病撒手人寰,留下33岁的宋清如和年仅1岁多的儿子。他们的夫妻生活仅有2年。
相守,此生挚爱是你
33岁的宋清如仍正当年华,面容娟秀。在那个时代,等待像宋清如这样的人的命运似乎只有两条,要么一死了之,要么就此沉沦。漫漫人生路,遭此变故的宋清如,将何去何从?
她险些了此一生,随朱生豪而去。宋清如说:“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像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涟漪。”
宋清如没有就此沉沦,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朱生豪给她留下31种、180万字的莎剧手稿未曾出版,还有他们的幼子,正嗷嗷待哺。这世间还有许多风景没有看过,要走的路应该还很长。当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的时候,便有了十足的动力。于是,宋清如的后半生似乎只剩下两件事:关于朱生豪的事业和他们的孩子。她出版朱生豪的译稿,将他们的孩子抚养长大。
相随,如若有来生
纵观朱生豪和宋清如的一生,我们未免会有颇多感慨。朱生豪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这也导致了他的内向、木讷。但遇见宋清如,他便开始了疯狂的追妻之路,情书满天飞,爱宋清如爱得发了疯。对此,宋清如说道:“他对我的热情,仅体现在书信往来中,而一见面,便没有这么多话要说了。”
可能在写信时,朱生豪眼里满是宋清如的模样,想象着自己心爱的人就在眼前,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都赤裸裸地摆在她面前。而当宋清如真正站在他面前时,他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在爱情里,当面对喜欢的人时,支支吾吾、小心翼翼,其实是很正常的啊。
若是有来生,朱生豪见到宋清如写的那首《宝塔诗》,依然会饶有兴趣地欣赏吧!他们仍会是彼此一生的挚爱吧!爱情,大抵就是朱生豪与宋清如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