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开放既包括金融机构开放,也包括金融市场、资本和金融账户、汇率机制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整个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开放。
即将进入改革开放第四十个年头,中国金融开放又向前迈了一步。
今年11月,作为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经济领域合作成果之一,两国在金融业市场准入方面达成重要共识,我国将大幅度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的比例限制,包括将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还放宽了外资进入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领域的市场准入政策等。
12月13日,银监会正式发文,进一步明确,将放宽对除民营银行外的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未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方向,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及一系列政策原则和举措。
加入WTO之后,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仍在进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我国金融业国际地位逐渐提升,金融监管体系也逐渐完善,可以预期我国金融业的开放进程将加速推进,以期实现金融业双向开放的目标。
“从目前看,中国金融业开放的程度滞后于实体经济。因此,从保持经济增长、防控金融风险和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角度出发,中国金融业应该进一步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助开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
开放是大势所趋。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仇高擎认为,与十几年前相比,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抗风险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中国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稳定性都有所提高。与自身比较,我国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等方面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是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服务业将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外资准入限制。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为了加快开放的步伐,相关政策措施逐一落地,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首先,“一行三会”明确了继续实施严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态度,这有利于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引入外资。
其次,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由黄益平等专家学者执笔的《径山报告》建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统筹金融改革开放政策,规划路线图并设计配套方案,尽量避免形成金融开放政策“单兵突进”的现象。
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财经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国正在根据十九大报告拟定扩大金融市场准入的措施,“迅速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并加以落实。”
金融业开放既包括金融机构开放,也包括金融市场、资本和金融账户、汇率机制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整个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开放。
相比此次大幅度开放外资进入金融机构,金融体系的整体开放度仍有待提升,而这也正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重点及难点。
《径山报告》如是总结:汇率政策改革一直在朝着双向波动和市场决定的方向努力,但灵活性暂时还不够;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些反复;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严重受制于境内外市场规则、制度方面的差异以及我国“通道式”的开放模式;对外投融资合作才刚刚才开始,金融机构走出去明显滞后于企业走出去,跨境金融服务的能力还比较弱。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朝着金融开放的方向发展,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市场连通方面、机构合作方面以及金融市场准入都会进一步对外开放。
相比于金融机构的开放,金融体系的开放更复杂,风险隐患更须提防。当然,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越高,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越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会越强。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形成双向开放的市场氛围,这是大势所趋。
有关学者认为,金融开放的中期工作应着力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如在完善“沪港通”、“深港通”的基础上,研究通过“沪伦通”、“沪新通”等方式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最终实现股票市场的全面开放。
而中长期来看,应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并完善中资机构“走出去”的网络化布局。对此,上述报告建议,可考虑推动大宗商品交易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计价结算,全面放开个人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开放是把“双刃剑”,既会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挑战。尤其是金融开放往往伴随着金融风险的潜伏,对金融监管和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周景彤认为,金融业是特殊行业,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更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安全。
以人民币汇率为例,周景彤认为,近年来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从风险回避的角度看,要把焦点更多地放在应对资本流出上,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则要同样重视管理资本流入。资本外流和贬值压力恰恰是上一阶段资本过度流入所埋下的隐患集中爆发。
金融开放的前提是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因而尽管要积极促进金融业开放,但整体上仍将稳妥、有序推进。
仇高擎认为,从金融稳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角度而言,金融业对外开放需要配套制度的完善,涉及法律、监管等各方面。开放后金融风险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在于监管是否有效。
另有专家指出,就短期而言,应明确资本流动审慎管理的监管目标,建立资本流动风险评估体系,加強金融体系脆弱性管理,设置资本流动逆周期缓冲,减少国际资本流动导致的金融体系风险累计。从中长期来看,还要加强审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配合,在对冲国际资本流动的基础上,增加本币汇率弹性,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即将进入改革开放第四十个年头,中国金融开放又向前迈了一步。
今年11月,作为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经济领域合作成果之一,两国在金融业市场准入方面达成重要共识,我国将大幅度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的比例限制,包括将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还放宽了外资进入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领域的市场准入政策等。
12月13日,银监会正式发文,进一步明确,将放宽对除民营银行外的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未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方向,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及一系列政策原则和举措。
加入WTO之后,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仍在进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我国金融业国际地位逐渐提升,金融监管体系也逐渐完善,可以预期我国金融业的开放进程将加速推进,以期实现金融业双向开放的目标。
“有准备”的开放
“从目前看,中国金融业开放的程度滞后于实体经济。因此,从保持经济增长、防控金融风险和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角度出发,中国金融业应该进一步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助开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
开放是大势所趋。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仇高擎认为,与十几年前相比,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抗风险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中国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稳定性都有所提高。与自身比较,我国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等方面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是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服务业将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外资准入限制。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为了加快开放的步伐,相关政策措施逐一落地,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首先,“一行三会”明确了继续实施严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态度,这有利于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引入外资。
其次,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由黄益平等专家学者执笔的《径山报告》建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统筹金融改革开放政策,规划路线图并设计配套方案,尽量避免形成金融开放政策“单兵突进”的现象。
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财经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国正在根据十九大报告拟定扩大金融市场准入的措施,“迅速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并加以落实。”
“整体”的开放
金融业开放既包括金融机构开放,也包括金融市场、资本和金融账户、汇率机制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整个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开放。
相比此次大幅度开放外资进入金融机构,金融体系的整体开放度仍有待提升,而这也正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重点及难点。
《径山报告》如是总结:汇率政策改革一直在朝着双向波动和市场决定的方向努力,但灵活性暂时还不够;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些反复;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严重受制于境内外市场规则、制度方面的差异以及我国“通道式”的开放模式;对外投融资合作才刚刚才开始,金融机构走出去明显滞后于企业走出去,跨境金融服务的能力还比较弱。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朝着金融开放的方向发展,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市场连通方面、机构合作方面以及金融市场准入都会进一步对外开放。
相比于金融机构的开放,金融体系的开放更复杂,风险隐患更须提防。当然,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越高,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越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会越强。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形成双向开放的市场氛围,这是大势所趋。
有关学者认为,金融开放的中期工作应着力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如在完善“沪港通”、“深港通”的基础上,研究通过“沪伦通”、“沪新通”等方式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最终实现股票市场的全面开放。
而中长期来看,应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并完善中资机构“走出去”的网络化布局。对此,上述报告建议,可考虑推动大宗商品交易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计价结算,全面放开个人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安全”的开放
开放是把“双刃剑”,既会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挑战。尤其是金融开放往往伴随着金融风险的潜伏,对金融监管和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周景彤认为,金融业是特殊行业,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更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安全。
以人民币汇率为例,周景彤认为,近年来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从风险回避的角度看,要把焦点更多地放在应对资本流出上,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则要同样重视管理资本流入。资本外流和贬值压力恰恰是上一阶段资本过度流入所埋下的隐患集中爆发。
金融开放的前提是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因而尽管要积极促进金融业开放,但整体上仍将稳妥、有序推进。
仇高擎认为,从金融稳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角度而言,金融业对外开放需要配套制度的完善,涉及法律、监管等各方面。开放后金融风险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在于监管是否有效。
另有专家指出,就短期而言,应明确资本流动审慎管理的监管目标,建立资本流动风险评估体系,加強金融体系脆弱性管理,设置资本流动逆周期缓冲,减少国际资本流动导致的金融体系风险累计。从中长期来看,还要加强审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配合,在对冲国际资本流动的基础上,增加本币汇率弹性,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