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蚌湖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班级中的一切,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感恩教育,是针對现在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社会冷漠,不懂感恩,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等现状而进行的德育教育。将“感恩”纳入班级文化中,建设班级“硬文化”,同时将“感恩”纳入班级精神中,建设班级“软文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文化建设;感恩教育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因此,积极营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感恩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感恩教育,笔者做了以下工作。
  一、将“感恩”纳入班级文化中,建设班级“硬文化”
  班级建设中的“硬文化”是相对于班级建设的“软文化”而言的。云南师大附中何艺梅老师认为“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的图案和标语等等。”笔者在这些显性文化中着重了班级称号、班级口号、班徽等建设。
  1. 班级称号——小草中队
  这个班级称号是从一次激烈的辩论中得出的。辩论中,学生最终选定“小草”为主题是因为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一个孩子都渺小如小草,都有一颗报“春晖”的心,就像是一棵在春日朝阳中的小草儿,向往着、努力着,茁壮成长着。
  2. 班级口号——感恩、专注、勤学、团结
  一个孩子,懂得了感恩,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专注、勤奋是学习的前提;如果集体中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有着共同的目标,那么它会是一个和谐、温馨、向上的班集体就能形成团结的精神。这也与校训“博爱感恩 维学维新”相吻合。更好诠释了我班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
  3. 班徽——美观、大方
  班徽是一个班级的象征,要求美观、大方并能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在设计班徽的过程中,笔者发动了全班同学出点子,选出负责设计的人才。以“感恩、团结、合作”为理念,将孩子们的创意凝聚在一起,以“五色草”和珍珠为主题的班徽就诞生了。孩子们的作品必定是稚嫩的,但它毕竟来自于学生一路艰苦的思索和探讨,是团结合作的思想结晶。经历这次班徽设计后,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设计班徽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制作班徽的结果,更深的意义在于整个制定与设计的过程。通过班徽设计,孩子们行使了自己的班级权利,发挥了智慧,学会感恩和合作,让每个孩子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更具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展示了班级精神。
  4. 名言阁
  名言阁是一个专栏。为了凸显感恩题材,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了很多感恩名言,在班长的组织下,分成了三个阶段展示:一个是“感恩父母的古代诗句”;一个是“中外感恩名言”;另一个是“当代感恩名人名言录”。孩子们为了丰富专栏,搜集资料时都不留余力。有的孩子找到了“中国好人榜”,找到了里面的“最美”人物:最美医生、最美媳妇、最美农民工,并将他们登上了班级的专栏。
  由上可见,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能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让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
  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量级舞台,班主任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教室的整体环境。从班级个性化布置中能看出一个班级的整体育人氛围。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整洁干净,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在学习和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二、将“感恩”纳入班级精神中,建设班级“软文化”
  班级“硬文化”是环境。而真正内在的东西,也是更重要的东西,是班级的精神——班级“软文化”。一个班级的精神,是一个团体的精神,整体的思想境界。
  1. 教师应怀感恩的种子,播种感恩的希望
  教师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奉献。如果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那教师的青春必然在似水年华中悄悄逝去。
  感恩教育不仅是班主任要做的工作,还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科中去。学生的学习,是系统的、综合的,绝不局限于某个学科、某个课堂,而是每时每刻、每章每节,适时点拨。教师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所以,班主任应该联合各科老师,引领学科老师,让感恩教育切实落实在学科教育过程中。
  2.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形成感恩意识
  笔者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比如在九月份,开展了社区敬老活动,学生们不但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上一份自制小点心,还走访社区老人,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需要,然后反映到社区。十月份,开展爱国活动,通过表演、卡片设计等展现对祖国的热爱。十一月份,秋游活动,走进大自然,感恩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世界。
  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了学生养成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态,唤醒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对父母、祖辈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最终在感恩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把内心的感恩化成学习的动力。
  3. 以感恩为准绳,建设健康向上的班风
  班级“软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班风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班集体与学生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以感恩为准绳,建设健康向上的班风。先做好班级舆论的导向,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制定班风的准绳不能是空文,让学生学习准则、讨论规则,将自己的行为和规则进行对比。还要注意平衡学习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是个性发展的需求,合作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健康发展。在竞争中,不忘提醒学生对“对手”的感恩;在合作中,更要对同伴的相助感恩。既合作又竞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标准和抱负,增强学习的效率,最后提升班级的正能量。
  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逐渐在学做人、学处事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文明有礼的道德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
其他文献
摘要: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卻因为种种原因,需要漫长的等待。接下来,笔者以一位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笔者班上的小李同学长得高高瘦瘦,头发黄黄的,他喜欢受到别人的欣赏与表扬。但由于卫生习惯不
摘要:小学一年级处于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其思维品质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序思维”是培养其他数学思维的有力前提。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一年级数学教材的梳理,编写指向性明确的教材设计和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够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品质,从而为其他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序思维;教学策略  一、一年级学生“有序
摘 要:体育课往往会融入一些有趣的游戏,这让小学生对体育课较有热情,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有效地渗透道德建设,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文章分析了当前体育课程中渗透道德建设的优势,并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道德建设渗透的方法与技巧,由此做好渗透道德建设工作,推动小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道德建设  体育游戏已经成为当前体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提升体育教学
摘 要: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关键阶段,尤其是第二学期的总复习,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层环环相扣。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要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效能,则要采取因材施教、经常表扬、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审题、验证和订正的习惯和良好的计算习惯;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的画图解题和解方程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所谓“自主探究”,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试述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
摘 要:语文朗读能力是一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能力培养,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其朗读体验。因此对朗读能力的培养,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创新,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创新,需要对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途径等进行重点研究。笔者主要从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出发,简要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从朗读的感情、技巧和评价三方面探讨提高语文教学朗读的能力培养。  关
【摘 要】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随着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相关问题也浮出水面。如何有效开展社团活动,一直是教师深思和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展有效的社团活动能极大地促进少先队员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正好与落实素质教育相适应,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小学德育;少先队员;核心素养;社团活动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
摘要:文章对高中阶段词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并结合教学实际操作进行了反思、探索和总结,尝试为独立的英语词汇赋予情景语境,结合单句中英互译和设置情景主题中译英等形式,将孤立的单词转化成有语境、有情节的句子甚至是小语篇,使学生最终获得能够灵活运用已学词汇组词成句,甚至组句成篇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词汇教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话题翻译;语境;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词汇学习不是简单
摘要:笔者在对本校师生的测试和访谈中获知,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解答基本停留在一知半解、应用公式的浅层理解上。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在学习新课标、教参以及大量参考文献后,首先对植树问题的教学误区进行了调查归因,然后针对误区改进学习材料,形成“情境比较——自主画图——感知‘L型’——理解‘L型’——应用‘L型一’教学流程。利用“L型”画图突出植树问题中“点段对应”的关系,实现数学建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
【摘 要】“研学后教”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式。《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追求的教育理念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可见,“兴趣”应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在“研学案”的导引下,美术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乐学”美术。  【关键词】研学后教;美术课堂;兴趣  “研学后教”是以哲学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