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蚌湖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班级中的一切,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感恩教育,是针對现在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社会冷漠,不懂感恩,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等现状而进行的德育教育。将“感恩”纳入班级文化中,建设班级“硬文化”,同时将“感恩”纳入班级精神中,建设班级“软文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文化建设;感恩教育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因此,积极营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感恩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感恩教育,笔者做了以下工作。
一、将“感恩”纳入班级文化中,建设班级“硬文化”
班级建设中的“硬文化”是相对于班级建设的“软文化”而言的。云南师大附中何艺梅老师认为“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的图案和标语等等。”笔者在这些显性文化中着重了班级称号、班级口号、班徽等建设。
1. 班级称号——小草中队
这个班级称号是从一次激烈的辩论中得出的。辩论中,学生最终选定“小草”为主题是因为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一个孩子都渺小如小草,都有一颗报“春晖”的心,就像是一棵在春日朝阳中的小草儿,向往着、努力着,茁壮成长着。
2. 班级口号——感恩、专注、勤学、团结
一个孩子,懂得了感恩,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专注、勤奋是学习的前提;如果集体中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有着共同的目标,那么它会是一个和谐、温馨、向上的班集体就能形成团结的精神。这也与校训“博爱感恩 维学维新”相吻合。更好诠释了我班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
3. 班徽——美观、大方
班徽是一个班级的象征,要求美观、大方并能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在设计班徽的过程中,笔者发动了全班同学出点子,选出负责设计的人才。以“感恩、团结、合作”为理念,将孩子们的创意凝聚在一起,以“五色草”和珍珠为主题的班徽就诞生了。孩子们的作品必定是稚嫩的,但它毕竟来自于学生一路艰苦的思索和探讨,是团结合作的思想结晶。经历这次班徽设计后,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设计班徽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制作班徽的结果,更深的意义在于整个制定与设计的过程。通过班徽设计,孩子们行使了自己的班级权利,发挥了智慧,学会感恩和合作,让每个孩子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更具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展示了班级精神。
4. 名言阁
名言阁是一个专栏。为了凸显感恩题材,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了很多感恩名言,在班长的组织下,分成了三个阶段展示:一个是“感恩父母的古代诗句”;一个是“中外感恩名言”;另一个是“当代感恩名人名言录”。孩子们为了丰富专栏,搜集资料时都不留余力。有的孩子找到了“中国好人榜”,找到了里面的“最美”人物:最美医生、最美媳妇、最美农民工,并将他们登上了班级的专栏。
由上可见,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能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让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
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量级舞台,班主任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教室的整体环境。从班级个性化布置中能看出一个班级的整体育人氛围。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整洁干净,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在学习和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二、将“感恩”纳入班级精神中,建设班级“软文化”
班级“硬文化”是环境。而真正内在的东西,也是更重要的东西,是班级的精神——班级“软文化”。一个班级的精神,是一个团体的精神,整体的思想境界。
1. 教师应怀感恩的种子,播种感恩的希望
教师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奉献。如果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那教师的青春必然在似水年华中悄悄逝去。
感恩教育不仅是班主任要做的工作,还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科中去。学生的学习,是系统的、综合的,绝不局限于某个学科、某个课堂,而是每时每刻、每章每节,适时点拨。教师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所以,班主任应该联合各科老师,引领学科老师,让感恩教育切实落实在学科教育过程中。
2.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形成感恩意识
笔者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比如在九月份,开展了社区敬老活动,学生们不但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上一份自制小点心,还走访社区老人,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需要,然后反映到社区。十月份,开展爱国活动,通过表演、卡片设计等展现对祖国的热爱。十一月份,秋游活动,走进大自然,感恩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世界。
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了学生养成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态,唤醒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对父母、祖辈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最终在感恩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把内心的感恩化成学习的动力。
3. 以感恩为准绳,建设健康向上的班风
班级“软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班风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班集体与学生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以感恩为准绳,建设健康向上的班风。先做好班级舆论的导向,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制定班风的准绳不能是空文,让学生学习准则、讨论规则,将自己的行为和规则进行对比。还要注意平衡学习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是个性发展的需求,合作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健康发展。在竞争中,不忘提醒学生对“对手”的感恩;在合作中,更要对同伴的相助感恩。既合作又竞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标准和抱负,增强学习的效率,最后提升班级的正能量。
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逐渐在学做人、学处事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文明有礼的道德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
【摘 要】班级中的一切,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感恩教育,是针對现在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社会冷漠,不懂感恩,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等现状而进行的德育教育。将“感恩”纳入班级文化中,建设班级“硬文化”,同时将“感恩”纳入班级精神中,建设班级“软文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文化建设;感恩教育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因此,积极营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感恩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感恩教育,笔者做了以下工作。
一、将“感恩”纳入班级文化中,建设班级“硬文化”
班级建设中的“硬文化”是相对于班级建设的“软文化”而言的。云南师大附中何艺梅老师认为“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的图案和标语等等。”笔者在这些显性文化中着重了班级称号、班级口号、班徽等建设。
1. 班级称号——小草中队
这个班级称号是从一次激烈的辩论中得出的。辩论中,学生最终选定“小草”为主题是因为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一个孩子都渺小如小草,都有一颗报“春晖”的心,就像是一棵在春日朝阳中的小草儿,向往着、努力着,茁壮成长着。
2. 班级口号——感恩、专注、勤学、团结
一个孩子,懂得了感恩,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专注、勤奋是学习的前提;如果集体中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有着共同的目标,那么它会是一个和谐、温馨、向上的班集体就能形成团结的精神。这也与校训“博爱感恩 维学维新”相吻合。更好诠释了我班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
3. 班徽——美观、大方
班徽是一个班级的象征,要求美观、大方并能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在设计班徽的过程中,笔者发动了全班同学出点子,选出负责设计的人才。以“感恩、团结、合作”为理念,将孩子们的创意凝聚在一起,以“五色草”和珍珠为主题的班徽就诞生了。孩子们的作品必定是稚嫩的,但它毕竟来自于学生一路艰苦的思索和探讨,是团结合作的思想结晶。经历这次班徽设计后,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设计班徽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制作班徽的结果,更深的意义在于整个制定与设计的过程。通过班徽设计,孩子们行使了自己的班级权利,发挥了智慧,学会感恩和合作,让每个孩子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更具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展示了班级精神。
4. 名言阁
名言阁是一个专栏。为了凸显感恩题材,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了很多感恩名言,在班长的组织下,分成了三个阶段展示:一个是“感恩父母的古代诗句”;一个是“中外感恩名言”;另一个是“当代感恩名人名言录”。孩子们为了丰富专栏,搜集资料时都不留余力。有的孩子找到了“中国好人榜”,找到了里面的“最美”人物:最美医生、最美媳妇、最美农民工,并将他们登上了班级的专栏。
由上可见,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能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让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
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量级舞台,班主任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教室的整体环境。从班级个性化布置中能看出一个班级的整体育人氛围。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整洁干净,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在学习和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二、将“感恩”纳入班级精神中,建设班级“软文化”
班级“硬文化”是环境。而真正内在的东西,也是更重要的东西,是班级的精神——班级“软文化”。一个班级的精神,是一个团体的精神,整体的思想境界。
1. 教师应怀感恩的种子,播种感恩的希望
教师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奉献。如果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那教师的青春必然在似水年华中悄悄逝去。
感恩教育不仅是班主任要做的工作,还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科中去。学生的学习,是系统的、综合的,绝不局限于某个学科、某个课堂,而是每时每刻、每章每节,适时点拨。教师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所以,班主任应该联合各科老师,引领学科老师,让感恩教育切实落实在学科教育过程中。
2.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形成感恩意识
笔者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比如在九月份,开展了社区敬老活动,学生们不但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上一份自制小点心,还走访社区老人,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需要,然后反映到社区。十月份,开展爱国活动,通过表演、卡片设计等展现对祖国的热爱。十一月份,秋游活动,走进大自然,感恩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世界。
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了学生养成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态,唤醒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对父母、祖辈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最终在感恩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把内心的感恩化成学习的动力。
3. 以感恩为准绳,建设健康向上的班风
班级“软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班风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班集体与学生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以感恩为准绳,建设健康向上的班风。先做好班级舆论的导向,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制定班风的准绳不能是空文,让学生学习准则、讨论规则,将自己的行为和规则进行对比。还要注意平衡学习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是个性发展的需求,合作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健康发展。在竞争中,不忘提醒学生对“对手”的感恩;在合作中,更要对同伴的相助感恩。既合作又竞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标准和抱负,增强学习的效率,最后提升班级的正能量。
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逐渐在学做人、学处事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文明有礼的道德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